日本製陶瓷杯碗盤壺種類豐富,質樸或華麗各有千秋,最能展現日本工藝之美。 市面上常見的有田燒、美濃燒、九谷燒……等,有什麼不同呢? 「樂吃購!日本」為大家精選出日本九大知名陶瓷器,讓你一次弄懂各大陶瓷的產地、歷史和特色。 在陶瓷器會館附近有間小店,名為「甘味喫茶侘助」,乍看之下是日本傳統的甜點店,但其實這間店不只賣甜點,在用餐時間走進店內包準你嚇一跳。
始在平安時代末期,以大型的甕和壺為主的產地便是常滑燒的起源地。 當地的陶土含鐵量高,於是當地的陶藝師便利用這點製作出朱紅色的陶瓷製品,歷經千年,至今仍持續生產著陶瓷製品,並以朱泥急須壺聞名於世。 在滋賀縣甲賀市信樂一帶生產的信樂燒,和備前燒一樣,也是日本六古窯之一,相傳起源於1300年前,歷史十分悠久。 由於陶土含有特殊成分,與柴灰結合後發生化學變化會形成「自然釉」,觸感粗糙、表面上有濃淡不同的焦痕是一大特徵。
常滑燒: 招財貓籤文擺設
有田燒最大的特色就是輕、薄、白底藍花,類似中國的青花瓷,適合日常生活使用。 而依據燒製年代和款式的不同,有田燒又分為古伊萬里、古九谷與柿右衛門樣式等等。 此外還有只用來「獻上用」的上等有田燒,包括專供藩主使用的「鍋島樣式」,以及進貢皇室的「禁裏樣式」,都是最高級的有田燒。 該陶器的有些製品強化了黏土的特色,有些則帶有釉面,還有其他各種類型的物品。 從常滑車站往東南方行駛92公尺,在常滑站前十字路口左轉前往縣道252號,行駛120公尺後陶瓷器會館西十字路口右轉至縣道252號,行駛170公尺後在榮町一十字路口左轉並前進260公尺便抵達目的地。
茶壼的顏色彷似傳統茶壼的顏色,但茶水的味道不會因而改變。 常滑燒 還是四十年或更久以前那些用原始河畔泥土製成的茶具,沖出來的茶別有一番味道。 之前老闆無意中發現,原來四十年前製成的上品常滑燒茶壼,也會改善茶水質感。
常滑燒: 招財貓與常滑市
他與柳宗悅等人在昭和時代初期一起倡導民藝運動,強調陶瓷器的「實用之美」。 益子燒的質樸與充滿生命力的美,從此廣為人知,濱田庄司並獲得了日本政府「人間國寶」的殊榮。 “常滑烧”起初在烧制时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称为“自然釉”烧制法。 后来,“常滑烧”因为烧制陶管(如排水管、烟囱等)而名声大振。 壺屋燒主要有「荒燒」和「上燒」兩種,荒燒使用不塗抹釉藥,以1000度左右的高溫燒製,最常用來製作儲水或酒的甕。 上燒則塗上白粕、黒粕、飴粕等特殊釉藥,以更高的1200度高溫燒製。
店內最受歡迎的料理是咖哩烏龍麵,午餐時段還有數量限定的「侘助的午餐」,是在各個小缽內放入不同小菜,配上白飯和小碗的烏龍麵,光聽就覺得很豪華。 常滑市擁有得天獨厚的觀光資源,像是擁有千年歷史的常滑燒,以及常滑燒所孕育出的風土民情,還有緊鄰伊勢灣、長達15公里的海岸線,以及豐富的農產品資源。 常滑燒 此外,隨著2005年2月中部國際機場、2019年8月愛知天空展覽館AICHI SKY EXPO的建成,也吸引了許多日本及世界各地的旅客來訪。 以陶制"茶漉″(壺嘴內部的濾茶網)為例,網眼如同芝麻大小、細密有序,可以濾掉極細茶渣,這在中國傳統工法中非常少見(日本和中國飲茶時,茶葉的粗細程度有別,導致此一差異)。 3.具備高度美感及藝術性:工藝家透過不同的燒制管道表現藝術性,並以高度美感巧妙遮掩最健全的功能。 4.使用的是含有豐富酸化鐵的泥土,所以能中和茶中的丹寧成分,吸收不必要的澀味,泡出的茶保持了原有的色、香、味,喝起來清香回味,甜潤可口。
常滑燒: 愛知縣傳統工藝品
主要產品有陶罐等,桃山時代(西元1573年-1603年)開始生產茶道用具。 到了江戶時代(西元1603年-1867年),利用當地陶土含鐵量多的特點燒製出了朱泥燒、白泥燒、火色燒等陶製品。 距今大約一萬三千年前的繩文土器,被視為日本最初的陶瓷器。 從平安時代後期開始,陶瓷器製造業逐漸興盛,日本各地廣建窯廠。
- 常滑的朱泥是含有丰富铁份的陶土,颗粒微细,烧前只磨素材,不上釉,烧后进行抛磨,表面呈现光滑,有亮度。
- 後來明治時代隨著鐵路運輸開通,有田燒不再需要透過伊萬里就能運送到日本各地,從此才與伊萬里燒有了區分。
- 圖中常滑市左下方的海上小島,就是中部國際機場。
- 今天,用來製作常滑燒的土壤多是加入了紅氧化鐵的”Bengara”,用以製作傳統的硃色與黑色常滑燒茶壼。
- 之前我們介紹過的瀨戶燒(瀨戶市)和美濃燒(土岐市、多治見市、瑞浪市),就在常滑市的東北方向。
陶器是以含雜色金屬較多的天然黏土,經過900〜1100度左右的溫度燒製;透氣性高,質地樸實粗糙。 瓷器則是用二氧化矽較多的瓷土,以1200度以上高溫燒製,質地細緻,吸水性低。 由於有田町不靠海,當時都要透過海港伊萬里出口,所以有田生產的瓷器又被稱為「伊萬里燒」。 後來明治時代隨著鐵路運輸開通,有田燒不再需要透過伊萬里就能運送到日本各地,從此才與伊萬里燒有了區分。 各種大大小小的製品採用從傳統陶輪到手工成型和鑄造等技術製成。 用作基礎材料的黏土具有粘性,顆粒非常細膩,因此很容易透過雕刻和拋光成型。
常滑燒: 福介商店 日本陶器 常滑燒 淳藏 茶壺蓋架-白 茶道具 茶具
這樣,許多製品都是使用適合常滑燒的技術製成的。 在日本,招財貓的由來與象徵有各種說法,而不同顏色的招財貓也有著不同涵義。 而常滑市所生產的招財貓,一般被稱為常滑系招財貓,其特色便是二頭身、大耳圓臉、大大的眼睛垂著、金色的指甲緊抓著錢幣。 在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期時,常滑市也乘著經濟活絡的浪潮搖身一變成為招財貓的盛產地,並將招財貓推廣至全球。 備前燒是日本自古以來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六古窯之一,大約在千年前於岡山縣備前市伊部一帶生產,最大的特色是以「燒締」這種完全不塗釉彩的方式直接燒成,保持「土」的古樸風格,呈現出獨特的深色調與手感。 透過窯爐約1300度高溫自然燒出了「窯變花紋」,所以每個作品都獨一無二。
常滑燒: 日本製 灰釉米白茶壺 日式茶壺 茶器 茶具 不鏽鋼濾網 陶瓷 茶道 横手急須 常滑燒 一心作 日本製
不過真正奠定瀨戶燒在日本陶瓷史上地位,則是在鎌倉時代。 一位日本陶匠從中國宋朝學到了施釉陶器的技藝,從此釉色典雅,同時融合了陶器的自然質樸與瓷器的精細清透的瀨戶燒,風靡了全日本。 創立於1955年的「KIHARA」,是極富現代感又不失日本傳統特色的有田燒品牌,喜歡日本陶瓷器的朋友應該不陌生。
常滑燒: 陶器之鄉
而色彩美麗、光澤溫暖、手感厚實的上燒,在日本民藝運動時期也備受柳宗悅等大師的好評。 「育陶園」是沖繩老字號的壺屋燒陶窯,「guma guwa」是其品牌。 益子燒指的是在栃木縣芳賀郡益子町周邊生產的陶器,發展成今日的規模是從江戶時代末期開始,和其他產地的陶器相較之下顯得相當年輕。 這裡的陶土富含矽酸與鐵,比較容易成型,耐火性極佳,燒出來的陶器比較有厚重感,而這樣溫潤厚實的手感正是益子燒的魅力之一。
常滑燒: 梅花鹿被偷 颱風天被棄水灘中等死
瀨戶的土質優良,陶匠的手藝高超,在日本一直享有極高的評價。 當其他地區還在製作素燒時,瀨戶已經懂得利用釉彩燒製硬度較高的陶器了。 日語中的「瀨戶物」就是陶瓷的代名詞,就像瓷器的英語叫「China」。 愛知縣常滑市在日本被稱為「招財貓的故鄉」,過去也是盛產陶瓷器的地區。 2005年啟用的中部國際機場便位於常滑市內,吸引大量觀光人潮前來,也是到訪名古屋一帶的旅遊新選擇。 起初在燒制時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稱為“自然釉”燒制法。
常滑燒: 常滑燒 玉光 窯變小花 茶海0.32L 日本陶器 茶具 茶道 福介商店
不過九谷燒不只能當收藏品,像「KUTANI SEAL」就是非常生活化的九谷燒品牌唷。 目前也有廉價航空開出台灣直飛中部國際機場的航線,對旅客而言,到訪名古屋的行程也增加了不少新選擇,下次不妨趁著促銷時搶幾張機票,飛向這座擁有千年窯燒歷史的都市吧。 抵達中部國際機場後,搭乘名鐵機場線至常滑站,出站後往東南行走11公尺,左轉朝縣道252號前進,在縣道252號右轉直走180公尺後再右轉,便會看到TOKONYAN佇立在斜坡上喔。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及服務條款。 常滑烧作为日本六大古窑之一,据说其极盛时代在镰仓室町有约3000个窑,规模十分庞大。 常滑的朱泥是含有丰富铁份的陶土,颗粒微细,烧前只磨素材,不上釉,烧后进行抛磨,表面呈现光滑,有亮度。
常滑燒: 日本楓葉品種:楓紅全靠雞爪槭、山紅葉、糖楓打造!【日本賞楓必備圖鑑】
信樂燒的古樸風格,與當時追求「侘寂」之美的茶文化非常吻合,備受茶道大師們的喜愛。 如今也普遍運用在大型的花器與日常的餐具上,其中更以狸貓這個吉祥的擺飾最有名。 當年昭和天皇造訪滋賀信樂,當地民眾沿路擺上手拿日本國旗的狸貓大隊以示熱情歡迎,天皇非常開心還特別吟詩,於是「信樂燒狸貓」一下子就紅遍全國,如今在日本各地輕易可見。
常滑燒: 招財貓故鄉!滿滿招財貓的常滑市交通指南
於是他搜刮了幾個都有四十年或以上歷史的常滑燒茶壼回來,逐過嘗試用來沖茶,發現當中大部份都會令泡茶的水變得更滑口,又或突顯出茶湯的味道。 小鹿田燒的最大特徵是密密麻麻的螺旋點狀與條狀裝飾紋路,這是用一種名叫「飛鉋」的技法,即陶匠一筆一刀手工雕刻上去的。 同時還有「刷毛目」與「流掛」這兩個技法,是小鹿田燒最具代表性的三種技法。 先將陶土用轉盤、模子或用手製出形後,用常滑燒所特有的磨削法進行磨削,再經加飾,上釉等工序後燒製而成。
常滑燒: 【AMIA 覓芽】常滑燒 白山 白泥 藻掛 湯冷 日式茶具 日本製
常滑燒所用的土質含有較多的酸化鐵,使用時正好與茶的丹寧酸產生反應,能夠取出茶的苦澀,使茶變得較為甘甜,另外還吸著多餘的雜質,更能享受茶本身的味道、茶色、香味。
其中一位叫做李參平的陶工,在肥前國(現在的九州佐賀縣有田町一帶)發現了適合製作陶瓷的土壤,有田於是開始發展,成為日本生產瓷器的發源地。 位於愛知縣的西南方、知多半島的西海岸,西側則緊鄰伊勢灣。 當地的傳統產業以窯燒為主,知名的「常滑燒」是日本六古窯之一,也是六窯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古窯。 同時,常滑市生產的招財貓數量在日本也是數一數二,在常滑車站附近也能發現為這座城市帶來福氣的超巨大招財貓喔。 圖中常滑市左下方的海上小島,就是中部國際機場。 之前我們介紹過的瀨戶燒(瀨戶市)和美濃燒(土岐市、多治見市、瑞浪市),就在常滑市的東北方向。
常滑燒: 常滑燒的故事
另外不可不認識的還有創立於1879年的「香蘭社」與1894年的老店「深川製磁」,後者目前是日本皇室御用瓷器,無論是設計還是技術都是世界一流水準。 常滑燒2025 所以都市化最早的西歐地區,活用工業革命後機械化生產的技術,發明了機械模造成型土管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大批量地生產滿足急遽上升的需求外,另一方面也非常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同時保有品質的一致性。 因此,日本明治時代的全盤西化,除了大量吸收西方的知識技術外,也大量進口了許多外國製品,其中就包括了物美價廉的土管。
17世紀初,琉球國王(沖繩在古代曾是名為琉球的獨立國家)經由薩摩藩(現在的鹿兒島)招聘了朝鮮陶工,在湧田(現在的那霸市附近)一帶進行指導,「湧田燒」於是誕生。 到了17世紀晚期,琉球國王把各地的窯廠集中到壺屋地區,壺屋燒逐漸聲名遠播。 常滑燒2025 常滑燒2025 益子燒是當時一位名叫大塚啟三郎的農夫,在鄰近益子的笠間學習陶藝,無意間發現益子的土壤很適合製陶,於是在這裡開闢窯廠,這就是益子發展成陶瓷產地的由來。 常滑燒2025 後來會聲名遠播,是拜這位從英國返回日本的知名陶藝家濱田庄司之賜。
常滑燒: 日本藍珠山櫻木珠鍊-10mm
眼尖的朋友,應該會發現萬古燒所在的四日市市,也位在這個區域內,隔著伊勢灣跟常滑市相望。 這一帶受益於古地質的恩賜,可說是全日本最重要的陶瓷產地也不為過唷。 同樣在民藝運動中受到廣大關注的還有小鹿田燒,被日本民藝之父柳宗悅盛讚為「世界第一的民陶」。 產於大分縣日田市皿山地區,起源於300多年前的江戶時代。 至今依然延續傳統做法,包括利用水力的木製唐臼磨碎陶土,並堅持代代單傳,而這樣的技法被指定為國家的「重要無形文化財」,而全區以「小鹿田燒之里」,列為日本「重要文化景觀」。。 瀨戶燒與美濃燒因地緣相近,在淵源和技法尚有許多相似處,包括瀨戶燒的起源也是七世紀的「須惠器」。
常滑燒: 常滑燒 玉光 黑泥燻極淺袋形筋引 橫手急須0.12L 日本陶壺 茶具 泡茶壺
在常滑車站附近有條被稱為「招財貓通道」的道路,沿路擺著39座陶製招財貓,是由當地的39位陶藝師親手製作,有結緣、健康長壽、達成心願等等不同的涵義。 常滑烧是日本六大古窑之一,因产于日本中部爱知县常滑市而得名。 其起源于日本平安末期(公元1100年前后,距今已有1000多年)。 九谷燒主要有三種技法:青手、五彩手和金襽手(赤繪)。 青手的特徵是以青色為基礎,搭配黃、綠等色彩,把容器完全塗滿不留白;五彩手顧名思義就是用綠、黃、靛藍等濃厚的五種顏色上色,並描上黑色的輪廓線。 金襽手就是以紅色顏料細描之後再加上金箔,非常細膩華麗!
不過,這種含豐富天然礦物的泥土數量有限,而且愈來愈少。 今天,用來製作常滑燒的土壤多是加入了紅氧化鐵的”Bengara”,用以製作傳統的硃色與黑色常滑燒茶壼。 加入了這些鐵質,燒作陶茶壺時,帶氧的部份會變成紅色,不帶氧的部分會成了黒色。
常滑燒: 常滑燒 燒結平丸櫻細 橫手急須0.18L 日本陶壺 泡茶壺 橫把茶壺 福介商店
充分發揮陶土豐富優質的特性,生產出了各種各樣的陶製品,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鐵分燒製出的紅色的朱泥,作為常滑燒的代表作而聞名天下。 ▲ 益规 16号 窑变平丸 横手急須充分发挥陶土丰富优质的特性,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陶制品,其中利用粘土中的铁分烧制出的红色的朱泥,作为常滑烧的代表作而闻名天下。 褐色粘土是指深海中生物碎屑含量少于30%的极细粘土。 常滑烧的茶壶因为使用的陶土胎质细腻,硬度高,含有丰富酸化铁的泥土,所以能中和茶中的丹宁成分,吸收不必要的涩味,泡出的茶保持了原有的色、香、味,喝起来清香回味,甜润可口。
現在日本國內的陶瓷食器大約有六成是美濃燒,產量居全國之冠。 美濃燒產於岐阜縣多治見、土岐,歷史非常悠久,七世紀(飛鳥時代)在岐阜縣東濃地區燒製的「須惠器」,被視為是美濃燒的起源。 常滑燒2025 400年前,豐臣秀吉出兵朝鮮,帶回了一批優秀的陶瓷工匠。
常滑燒: 【福介商店】日本陶壺 常滑燒 一心 生成薔薇吹丸形 橫手急須0.36L(泡茶壺 沖泡壺 橫柄壺具)
常滑燒起初在燒制時全然不用釉料,其技法被稱為「自然釉」燒製法。 後來,常滑燒因為燒制陶管(如排水管、煙囪等)而名聲大振。 到了江戶時代,人們巧妙地利用當地陶土含鐵量多的特點燒制出了朱泥燒、白泥燒、火色燒等陶製品,在高達1200度以上的溫度燒制溫度使得陶壺胎質細密緊實,敲之有金屬聲,奠定了現代陶製品的基礎。 九谷燒是石川縣南部金澤、小松、加賀市一帶生產的瓷器的總稱,最大的特徵是色彩豐富且濃重,並有其獨特的構圖方式,與日本其他陶瓷器非常不同,在世界各地都有收藏愛好者。 起源於17世紀,當時的藩主在九谷山一帶發現了優良的陶石,於是命令手下到肥前(現在的佐賀縣有田町)學習,之後便開始興建大窯。 瀨戶燒是愛知縣瀨戶市周邊生產的陶瓷器的總稱,是六古窯之中最早開始製作上釉陶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