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平頂坳之途,可望見屏風山北坡平緩地勢,山脊匐伏如蛇行。 努力踏上碎石坡後,便是屏風山以北的衛奕信徑。 慈沙古道由百多年前起,已經是九龍人往來沙田的主要道路。 由沙田博康邨出發至慈雲山,大約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
依古道南行,至沙羅洞,數年前敲鑼打鼓要發展沙羅洞,以至後來高呼要保育那曇花一現在垃圾上種植的油菜花田,今日政府與之協商,以地換地形式保育沙羅洞,此處方見平靜。 沿馬路下走,右接石屎樓梯經山墳接鳳園,眼見嵐山(樓盤名)從無到有、發展商作為建屋條件而承諾對公眾開放的人工湖亦從有到無,世事變遷之大,難以預料,亦見鄉郊之脆弱。 沙螺洞行山2025 黃嶺山脈作為新界東北之屏障,處於沙頭角海與吐露港之間,分隔南涌鹿頸與汀角。 要翻越此屏障,必須跨越八仙嶺、黃嶺或屏風山,當中以屏風山最為簡單。
沙螺洞行山: 流水響補給情況:
初段都是樓梯,行20分鐘到山腰開始是平路,到了3路分支位,轉左後開始落山。 清快塘是荃灣山上的一條小村落,行山人士可經元荃古道連接麥理浩徑第九段、大欖涌水塘和荃灣市區,或經山路步行45分鐘往深井。 清快塘村內有一個喜香農莊,由村屋改建而成,開業近20載,以紫藤花棚及睡蓮池塘等優美景觀而聞名,開放免費入場之餘,亦會為行山人士提供飲品及小食補給。 3-5月是紫藤樹的花期,紫藤花棚下是絕佳的打卡位,頭上盡是一片粉紫色,連空氣也飄散著一股濃郁的紫藤花香。
不過地產商未能如願,如今沙螺洞仍得以維持其自然風貌。 沙螺洞(英文Sha Lo Tung),又寫沙羅洞,舊時又叫集和,係香港一地,喺大埔北部山中盆地,距大埔鬧市三四千米。 向南落山係鳳園,向西上山到九龍坑山頂,向北落鶴藪谷地,向西可到坪山寨或上八仙嶺。
沙螺洞行山: 平山仔 (鳳馬古道)
一九九二年,皆因此處淡水濕地重要,及集水區不宜大興土木,地球之友向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覆核,而法院裁定不合法。 沙螺洞行山2025 一九九五年,居民威脅復耕及破壞自然,公司新計劃,不包括公園範圍。 一九九六年,環境諮詢委員會否決環境評估報告。 一九九七年,城市規劃委員會出發展審批地區圖做咨詢,並於一九九九年再延長咨詢。 二〇〇〇年,公司向高等法院司法覆核,要求禁止延長咨詢。
四天長假期,見證每天天色轉變,首兩天天色晴朗,第三天滿是薄雲,末天陰霧兼微雨。 沙螺洞行山 張屋約建於1700年,於2009年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李屋又名老圍,於1684至1770年間由李維仁興建,於2010被評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沙螺洞行山: 初級新手行山路線 4. 大埔:大埔滘松仔園四色林徑
走在教育徑上,一邊享受樹林浴的寫意之餘,也可細心傾聽不同鳥種的鳴叫。 這裡有很多本地樹木品種,樹上的果子,吸引大批林鳥前來覓食及棲息。 樹林中更孕育多種哺乳類動物,色彩鮮艷的蝴蝶則在花間飛舞。 行至一個山頭,頂上有三角測量柱,此為玉秀峰,有分岔口,轉右落大埔頭路程較長,可以選擇轉左落富亨,那是一段落得很急的梯級。 沙螺洞行山 沙螺洞行山2025 落到底一出,便是大埔的富亨邨,邨內有商場食肆,更有巴士直接出九龍。 據友人周末到訪觀察,等了14班車才上到小巴,但其實都只是排了約半小時,他還見到一次過6架小巴到站的奇景。
- 之後就沿石屎樓級下山,在蜿蜒的山脊上行走,論景色開揚,這條路線遠勝之前3條。
- 落到底,就是屋苑嵐山,沿馬路行出去,很快就到小巴站,有兩條路線,分別是往大埔中心及港鐵站。
- 九龍坑山有車路經桔仔山坳連接山下之九龍坑村及元嶺村,桔仔山坳另有路通龍山、流水響及鶴藪。
- 是日閒遊,只為身心放鬆,不為探奇,呼朋引伴,無須趕路,只管擔天望地。
- 九龍坑山有數座發射站,此日所見有人正在施工,加上時間所限,還是盡快離開為宜。
隨皇后山邨及山麗苑入伙,附近交通配套愈來愈完善。 行山人士如果不想在迴旋處等小巴的話,可以繼續沿流水響道行,落斜後留意左邊的路口,轉入布格仔路行,經過公廁,再轉上山麗苑,前往龍馬路的巴士站及小巴站。 沙螺洞行山2025 九龍區的行山路線除了獅子山外,還有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它位於獅子山郊野公園內,全長約三公里,步行約需兩小時。 教育徑共有十三個觀賞點,分別介紹教育徑內的植物、生物化學現象,以及鄰近的景色等等。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與郊野公園不同,不設燒烤及露營場地,嚴禁生火,以保護區內的動植物。
沙螺洞行山: 九龍坑沙螺洞
菠蘿壩自然教育徑位於城門郊野公園內,全長約八百米,步行約需一小時,是荃灣區的行山好去處。 昔日菠蘿壩自然教育徑附近盛產菠蘿,因而得名。 這條自然教育徑設有十四個導賞點,主要介紹城門水塘和沿途植物的資料。 離開山徑,接上馬路,漸漸見到大埔工業邨及吐露港的景色,不久,馬路右邊就有一條石屎樓級落鳳園,途中會經過很多村民的墓穴。 落到底,就是屋苑嵐山,沿馬路行出去,很快就到小巴站,有兩條路線,分別是往大埔中心及港鐵站。
沙螺洞行山: 流水響水塘.沙螺洞
現在雖然不見菠蘿的蹤跡,但踏著平坦的林間小道沿城門水塘西岸而行,會看見路旁長滿細葉榕,樹葉會在秋季轉為紅色的楓香。 另外有地衣、苔蘚及九節等有趣植物,帶小朋友來一邊行山,一邊上自然觀察課,亦是周末的好節目。 如果想繼續挑戰,還可以順時針沿著全長約8.5公里的城門水塘走一圈,需時約3至4小時。 沿住車路不斷上,有的路段還幾斜,沿路不用理會左右的山路路口,跟住車路行即可。 行到車路盡頭,景色豁然開朗,來到九龍坑山頂,可以望到整個大埔的景色。
沙螺洞行山: 香港「動物山」大集合:(按圖放大)
佢亦係香港唯一淡水濕地,自然甚好,塘尾品種,有香港近六成半,二〇〇八年尾計,有七十二種之多,而全港有一百一十五種[1]。 蝶物種則佔三成半,香港政府列佢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2018年4月1日,香港政府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850萬予綠色力量,以監察及改善沙羅洞的生態環境。 綠色力量正推行為期兩年的「沙羅洞生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2018至2020」管理協議,在11.45公頃範圍內進行生物多樣性研究,管理,及推動復耕。
沙螺洞行山: 保育
沙螺洞內有村三條,分別爲沙螺洞張屋,沙螺洞李屋,以及沙螺洞蔴雀頭,組成大埔七約嘅集和約,不過多已荒廢。 由於幾乎無人耕作,田野回復爲淡水濕地,全港獨有,塘尾與蝶,多不勝數。 雖則沙螺洞唔喺郊野公園之內,然而全地畀八仙嶺郊野公園包圍。 大潭水務文物徑是大潭水塘的其中一段行山路線,由陽明山莊起步,終點是大潭郊野公園大潭道出口。 途經三個大潭水塘口,路徑集山水湖光山色於一身;同時亦有不少歷史遺跡,包括香港開埠時期的石碑、英式石橋、水壩工程及二戰時期的兵房等等。 初段至鶴藪水塘的石屎路平坦,稍後上山梯級較少,多為泥路,中級難度。
沙螺洞行山: 上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在粉嶺站C出口外的小巴總站,乘搭往鶴藪的52B綠色專線小巴,約15分鐘車程。 經過八仙嶺郊野公園的路牌後,在鶴藪道及流水響道的迴旋處下車,跟司機說「迴旋處有落」或者「流水響有落」都可以。 流水響水塘的落羽杉是行山打卡的熱點,每年冬季12月到1月開始轉紅。 流水響位於北區,行山徑四通八達,遊人觀賞過湖光山色後,不一定要沿流水響道的馬路行回去搭小巴或者行出皇后山邨搭車,附近有不同難度的行山路線供遊人選擇。 一九七九年,原居民賣地畀沙羅洞發展有限公司。 一九八二年公司向政府提交發展計劃,起高爾夫球場同低密度住宅,涉及郊野公園範圍,一九八六年,轉到郊野公園管理局,並喺一九九〇年批准。
沙螺洞行山: 初級新手行山路線 5. 九龍:鷹巢山自然教育徑
就在附近山徑試著上登,登了半百米,原來是「掘頭路」,上面乃屏風山,未知小徑是否遭山火蹂躪緣故,已不可見。 九龍坑山有數座發射站,此日所見有人正在施工,加上時間所限,還是盡快離開為宜。 九龍坑山有車路經桔仔山坳連接山下之九龍坑村及元嶺村,桔仔山坳另有路通龍山、流水響及鶴藪。 九龍坑山之巔東面可沿「大埔郊野步行徑」直降沙螺洞,為一水泥路。 下車後先在地標位置拍下大合照,再沿車路步入流水響水塘。
沙螺洞行山: 九龍坑沙螺洞
由於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沙羅洞於1997年被劃為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流水響水塘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之內,遠足設施完善,附近有多條行山徑,例如流水響郊遊徑及衛奕信徑。 行山到其他地方落山有個好處,就是不用跟大部分遊人迫在迴旋處等小巴離開。
鷹巢山,是俗稱麻鷹的黑鳶棲息之所,又因其山形尖削而稱為尖山。 沿山坡蜿蜒而上,走進一片綠樹成蔭的林地,觀察林地的生態。 這裡樹木參天,植物種類豐富,林木樹冠茂密,一些攀緣植物為爭取陽光,沿樹幹向上攀爬,令樹頂部分更為繁茂;一些能抵受陰暗環境的灌木,則形成樹林的底層。 路線簡介:初段與去鶴藪的路線一樣,先上一大段樓級,在分岔口轉落往鶴藪水塘,但在落到水壩之前,有個T字路口,轉左是往水壩,而轉右則是經鶴藪水塘家樂徑往沙螺洞。
沙螺洞行山: 香港「動物山」大集合:(按圖放大)
香港接近六成半的蜻蜓品種(截至2008年末有72種,全港115種[1]),以及三成半蝴蝶物種,故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沙螺洞行山 沙羅洞是位於大埔八仙嶺之西南,九龍坑山以東的一處盆地。 沙螺洞行山2025 該處由溪流、灌叢、草地和荒田形成的淡水濕地生境,曾錄得逾70個蜻蜓品種,約佔全港蜻蜓品種的六成,獲譽為”蜻蜓天堂”;同時也孕育了不少淡水魚,包括香港鬥魚。
沙螺洞行山: 平山仔 (鳳馬古道)
無論是閒日,還是周末假日,入流水響的人都絡繹不絕。 據觀察,閒日早上動輒都有約30至40人等車,小巴亦加開班次,等了3班車,半小時內就可上車,約5至10分鐘一班車。 至於周末假日的情況就相當驚人,動輒有逾百人排隊等車,但小巴服務亦會相應加強。
綠色力量亦將在沙羅洞建造自然保育區給自然教育徑,於2019年開放予公眾參觀[2]。 沙羅洞仍有許多未被污染的河流溪澗及茂密的風水林。 學者及環保人士均認為沙羅洞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而香港政府亦早已認定沙螺洞是繼米埔後另一具生態價值的地方,並立該地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粉嶺集合,搭的士入流水響水塘,先拍下流水響的美,再沿流水響水塘郊遊徑上山,出發去鶴藪水塘。
之後就沿石屎樓級下山,在蜿蜒的山脊上行走,論景色開揚,這條路線遠勝之前3條。 沙螺洞行山 在旺季,上車後不需要擔心何時叫「有落」,因為幾乎全車乘客都是去流水響,小巴司機通常自動在迴旋處停車,指示往流水響水塘的乘客在此下車。 一八九八年,香港輔政司駱克接收新界之前調查,已知張屋,李屋及蔴雀頭三村在此。
自然教育徑位於自然護理區入口附近,主要介紹林地生態。 沙螺洞行山 約行20分鐘,山路接上軍車路,來到桔仔山坳,之後轉右沿車路落山。 途中,可以留意路旁,會見到一些荒廢的英軍設施。 沿車路不斷落斜,大約需要40分鐘,就抵達九龍坑村的小巴站,可以搭25B小巴去大埔,途中會經太和港鐵站。
沙螺洞行山: 保育
沙螺洞早年曾是地產商的「目標」,包括高球場、豪宅等等,也是越野車手及野戰人士之「天堂」,幸好他們近年「行為」大為收歛,生態環境逐步恢復,未有顯著破壞。 沙羅洞是本港多個被剔出郊野公園範圍的不包括土地之一。 1980年代,發展商向村民收購沙羅洞的農地,擬發展住宅和高爾夫球場;後來又建議興建骨灰龕,但有關計劃因未獲當局批准及在保育團體極力反對下而擱置至今。 2016年,沙羅洞村民於當地種植油菜花,並曾一度吸引市民蜂擁而至;其後有關花田被指違規發展,並且對當地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 約20分鐘後,到達另一個3路分支位,轉向沙螺洞方向,再約走40分鐘到達沙螺洞,裏面有豆腐花餐廳,可作休息,再向前行有花海,十分有仙氣,然後繼續行到達沙螺洞路,開始下山。 約走20分鐘轉向大埔郊野步行徑,約走30分鐘落到鳳園,然後搭小巴離開。
沙螺洞行山: 初級新手行山路線 4. 大埔:大埔滘松仔園四色林徑
若想行多一點,可以追加一小段麥理浩徑五段,行程總共兩小時,中段亦有士多作為補給點,沿路可欣賞整個九龍及維港美景,景觀十分優美。 沙螺洞行山 鶴咀在香港行山好去處中有秘境之稱,在鶴咀道開始行,途經會有地道山水豆腐花,而值得留意的是鶴咀其中經過的地方是鶴咀蟹洞,比較近海,浪有時很大,有機會被浪水弄濕。 沙螺洞行山 其中不能錯過的是鶴咀燈塔,遠看就似港版巴黎鐡塔,而近看塔底又十分特別,如果要打卡,建議在較遠的地方影相較易影到燈塔全貌。
屏風山亦有兩路下降至平山仔,行者多取往鶴藪水塘之石砌山徑,亦可從山間斜坡草莽間下走至南山尾廢田再接平山仔。 在南山與屏風山之間的山徑下降,依屏鶴石澗右側山脊而行,不出鶴藪灌溉水塘而東行至平山仔。 北潭凹又名牛湖墩,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是熱門的遠足活動起步點,亦是麥理浩徑第三段起步點。 北潭凹輕鬆易行,踏進了家樂徑後,到處有茂盛的楓香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