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經總共二十八品,前面十四品說唯一佛乘之原因,後十四品說唯一佛乘之結果。 《法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的教法,佛陀弘法《法華經》和《涅槃經》共八年,屬於開權顯實的大乘佛教菩薩圓融方便教法,在《第三譬喻品》中, 以羊車鹿車牛車作為譬喻, 說明《於一佛乘、分別說三》,顯示所有眾生只要信心清淨堅定皆可成佛。 在天台宗五味教中,屬於最上醍醐。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 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 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 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說是普賢勸發品時、恒河沙等無量無邊菩薩、得百千萬億旋陀羅尼,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諸菩薩、具普賢道。 佛說是經時,普賢等、諸菩薩,舍利弗等、諸聲聞,及諸天、龍、人非人、等,一切大會,皆大歡喜,受持佛語,作禮而去。
法華經咒語: 世尊為弟子授記
釋迦牟尼佛知道這些人心中的想法,於是【對摩訶迦葉說】:【這一千二百名阿羅漢】,【我今天就當場為他們逐一授無上等之佛智】。 在這些人中,我的【大弟子】【憍陳如比丘】,【將在未來供養】【六萬二千億個佛】,然後自身證果成佛,成就【普明如來】。 《妙法蓮華經》說的是一乘圓教,表達清淨之了義,究竟圓滿,無上微妙。
-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 無盡意菩薩請問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因緣,佛為說觀世音菩薩的十四種無畏(眾生所遇十四種災難,菩薩施予無畏)、三十二種應化身等種種功德。
- 又如同弒父、弒母、弒羅漢一樣的大罪,必墮落無間地獄。
- 本品說明,舍利弗最先領解佛意,故被授記為華光如來。
- 佛陀述說藥王、藥上二菩薩的往昔事跡,他們為淨藏、淨眼二王子時,勸父母皈依其師雲雷音王佛,使他們聽講《法華經》的大善因緣,以顯示遇佛、聽《法華經》之難得。
復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俱。 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與其眷屬三萬天子俱。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棄大梵、光明大梵等,與其眷屬萬二千天子俱。 法華經咒語 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缽羅龍王等,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有四緊那羅王、法緊那羅王、妙法緊那羅王、大法緊那羅王、持法緊那羅王,各與若干百千眷屬俱。
法華經咒語: 法華經的六咒語
爾時五百萬億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西北方、推尋是相。 此经主要思想是空无相的空性说和《般若》相摄,究竟处的归宿目标与《涅槃》沟通,指归净土、宣扬济世以及陀罗尼咒密护等,可谓集大乘思想之大成。 其突出重点在于会三乘方便,入一乘真实。 法華經咒語2025 以上是「妙法蓮華經」形容妙法的一些方式。 我們的生命是妙法的體現。
在古印度、尼泊尔等地曾长时期广泛地流行。 法華經咒語2025 迄今已发现了分布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梵文写本四十余种。 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修行代表了一種要顯現生命中的佛界,並以此為本,不向任何困境低頭,跨越一切苦難的決心,同時也包含了讓眾生也顯現他們的佛界,得享幸福的誓願。
法華經咒語: 妙法蓮華經六首咒研究
入七寶台,上升虛空,去地七多羅樹,諸菩薩眾恭敬圍繞、而來詣此娑婆世界耆闍崛山。 佛於天人大眾之中、說是法時,六百萬億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皆得深妙禪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第二第三第四說法時,千萬億恒河沙那由他等眾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於諸漏、心得解脫。
法華經咒語: 法華經的六咒語
佛說是時,娑婆世界三千大千國土,地皆震裂,而於其中,有無量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同時湧出。 是諸菩薩,身皆金色,三十二相,無量光明,先盡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虛空中住。 法華經咒語2025 是諸菩薩、聞釋迦牟尼佛所說音聲,從下發來。
法華經咒語: 妙法蓮華經六首咒研究
人的心中有七滴甜水,養精氣神。 法華經咒語 如果被鬼噉一滴,令人頭痛;被鬼噉三滴,令人悶絕,不省人事;若被鬼噉七滴,精氣神盡,令人死亡。 一心讀誦妙法蓮華經,那麼,一切惡鬼邪神聞聲而逃,不敢來找麻煩。 1、祕密不翻:如咒語。
法華經咒語: 世尊為弟子授記
唱念「南無妙法蓮華經」是深信妙法及生命中固有的巨大潛能的表現。 日蓮在寫給弟子的書信中皆強調信心的重要性。 例如,他曾寫道:「法華經有云:『以信得入』……夫入佛道之根本,以信為本。」妙法是我們生命中本有的無限力量。
法華經咒語: 法華經的六咒語
於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 是諸菩薩從地出已,各詣虛空七寶妙塔多寶如來、釋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頭面禮足、及至諸寶樹下師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禮,右繞三匝,合掌恭敬,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以讚歎,住在一面,欣樂瞻仰於二世尊。 是諸菩薩摩訶薩,從初湧出,以諸菩薩種種讚法、而讚於佛,如是時間、經五十小劫。 是時釋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諸四眾、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 爾時四眾亦以佛神力故,見諸菩薩、遍滿無量百千萬億國土虛空。
法華經咒語: 世尊為弟子授記
此為佛開顯「久遠實成」佛果的序曲。 藥王、大樂說等菩薩大眾以及已受記的羅漢眾等發願奉持、廣說《法華》,又為摩訶波闍波提以及耶輸陀羅授記。 長者喻如來,孩子喻苦難眾生,火喻世間之苦,宅喻眾生輪迴的三界;以火宅比喻:三界如火宅,眾生卻貪圖世間虛幻的快樂而不願出離。 「羊、鹿、牛三車」則喻出離世間的三乘教,一佛乘則以「大白牛車」喻之。 佛為舍利弗受記,並宣說「火宅、四車」譬喻,進一步說明三乘方便、一乘真實的旨意——大宅失火,長者藉由允諾僮僕各種娛樂設施以及羊、鹿、牛車的方法,讓所有的僮僕都逃離出火宅,來到安全所在。 法華經咒語 諸子逃出之後,長者給予的卻是七寶莊嚴的大白牛車。
法華經咒語: 妙法蓮華經六首咒研究
爾時大通智勝如來、受十方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請,即時三轉十二行法輪,若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及餘世間所不能轉,謂是苦,是苦集,是苦滅,是苦滅道。 及廣說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 爾時五百萬億國土諸梵天王,與宮殿俱,各以衣祴,盛諸天華,共詣西方、推尋是相。 見大通智勝如來、處於道場菩提樹下,坐師子座,諸天、龍王、乾闥婆、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恭敬圍繞,及見十六王子、請佛轉法輪。 法華經咒語 印度大乘佛教論師世親造《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現存菩提流支譯本和勒那摩提譯本。
法華經咒語: 法華經的六咒語
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又見彼土現在諸佛。 並見彼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 復見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薩道。
法華經咒語: 世尊為弟子授記
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各各坐於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 法華經咒語2025 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觀佛。 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 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於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 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他教導佛是跨越人生一切苦惱的生命境界,而一切眾生也具備這樣的潛能。 《出三藏記集》:「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第十二一卷……。自流沙以西。妙法蓮華經竝有提婆達多品。而中夏所傳闕此一品。先師至高昌郡。於彼獲本。仍寫還京都。今別為一卷」。 《法华经》为弘揚佛陀的真實精神,采用了偈颂、譬喻(法華七喻)等,赞叹永恒的佛陀(久远实成之佛),说释迦牟尼成佛以来,寿命无限,现各种化身,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 由于行文流畅,词藻优美,在佛教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
佛出廣長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為囑付滅後傳揚此經,簡要地宣說此經功德;此經所在之處就是道場,諸佛在此處成道、轉法輪,並在此處涅槃。 一位良醫,聰明智慧,善於配製藥方,治療眾生之病,他有很多子女。 某一次,他因為有事到其他國家,孩子們卻因為不慎飲用了父親配製的毒藥而中毒。 醫生回來後,便按照藥方,以好醫藥讓孩子服用。 多寶佛塔從地湧出,證明釋尊宣說《法華經》之真實不虛,以及《法華經》之諸佛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