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他从朋友口中得知有犯罪集团专门打劫银行、解款车及珠宝金行,他经转介下加入了该集团。 文錦棠女兒2025 第一次打劫银行,目标是汇丰银行分行,过程十分顺利,他在分钱时获得20,000元。 钱来得快,用得也快,第三次,就连一点害怕也没有,视警员和保安如无物,更有兴奋的感觉,如是者一直打劫到第14间银行,在1973年的最后一次洗劫中(当时地点是九龙西渣打银行分行原址),神速的警方已在玻璃门外守候,随即爆发枪战。 事件中,文枪杀了一名冲锋队的警长,枪伤三名途人,并且逃脱,事隔不久后被捕。 在21岁的时候,因谋杀或导致他人身体受伤被判死刑。
已有十三次打劫銀行經驗,文錦棠竟在第十四次心緒不寧,「我同啲兄弟講我唔做喇今次,你哋搵過個人揸車啦!」同黨以為他說笑而不以為然,現在回想,文錦棠認為是神的提醒,但他白白錯失了。 2017年八月,雙學三子、反新界東北撥款抗爭者相繼入獄,是本地首批年輕政治犯,監禁長度動輒達1年,及後旺角騷亂本土派青年因暴動罪入獄,刑期更長至最高7年。 因上訴得直,這「13+3」名社運人在半年前出獄,揭露懲教署的不人道對待及虐囚事件,意欲為身陷囹圄的無勢者充權。 記者把採訪範圍擴至其他青少年及成年釋囚,發現社運人的見聞已是「被漂白」景像,真正的酷刑及意志打壓遠惡於此,包括痛打私處、命令人扮狗吃飯、用心理計分化囚犯、連坐處罰等。
文錦棠女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隨後文錦棠更受校長邀請,在該校的課外活動班教彈結他,和學生打成一片,深受歡迎。 後來他結識了另一幫打扮「高級」的黑社會,對他們的「派頭」嚮往不已。 文錦棠打聽後得知他們是打劫集團,便千方百計想加入,成為黨羽後,他還不曉得這是惡夢的開始。 現在他有自己的家庭,女兒也讀中學,成績優異,令他安慰。 「我以前係一個打劫銀行殺人犯,宜家已經係一個青少年工作者」。
除了頂級的米其林星級餐廳,中西交融的澳門歷史也讓當地發展出許多富含特色的「澳門式」葡國菜──土生菜;林鴻祥特別推薦,「來到澳門,大家一定要品嘗混合中國食材、葡式料理方法、東南亞香料的『葡國雞』,這是專屬於澳門、獨一無二的融合料理。」如果還想吃像豬扒包、葡式蛋塔、竹昇麵等平民美食,林鴻祥也建議大家可以到度假村的美食街多晃晃,一趟下來絕對有吃不完的澳門美食。 《大學線月刊》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出版的學生實習刊物,目的是訓練學生 透過親身採訪、寫作和編輯,取得新聞工作的實務經驗。 剛從正門進到大館,抬頭一看,就看到開得茂盛的芒果樹,它可是大館的地標。 鍾氏三兄弟,大哥曾駐守大館十年,家父在附近開茶樓,三兄弟經常送外賣至此。 多年後三兄弟重遊舊地,在芒果樹下如開籠雀七嘴八舌回憶著:「我以前當差晚上阿sir走晒,爬上警車摘芒果嚟食。」大哥說:然而,文錦棠對芒果樹看見卻是孤獨。
文錦棠女兒: 香港回歸中國 他回歸社會
獄中長時間的省思、歷練,令他由一個傲慢搞事的麻煩人物,變成一個克己守法及具同理心的人。 文錦棠女兒 文錦棠入獄時僅21歲,以死囚身分被「釘倉」,即每天單獨囚禁23小時,僅1小時可「放風」(出倉到指定地散步)。 轉到赤柱監獄前,他被囚禁於域多利監獄,現時「大館」的地址。 文錦棠年輕時作惡多端,曾因槍劫銀行與警方駁火,混亂中擊斃一名「沙展」。 打劫集團成功逃脫,殊不知集團中有警方派來的卧底,兩日後把所有成員供出,一行10人全部落網,被控謀殺罪。
回想當年意外射殺警長,文錦棠直言「當時你話好驚又唔係,但係就好唔舒服」,打劫銀行一心求財,豈料變成殺人,「個人同我無怨無仇,畀我結束咗生命……大佬殺咗人喎!」由於有臥底混入,打劫集團迅即瓦解,各人被捕,一年後,文錦棠被判處死刑,形容當年「等死」期間「拼死無大害,成日同啲職員鬧交」。 後來,有律師協助寫信向英女皇求情,文錦棠被特赦到終身監禁,得知餘生在監獄渡過,文指「我一啲都唔開心」,接下來十二年,文錦棠的生活都是打人、賭錢、「同啲阿SIR作對」。 坊間熱鬧地討論香港回歸20周年,政治局勢、經濟環境、樓市、金融風暴等⋯⋯對文錦棠(Mandy)來說,這些都很遙遠,「我連家庭都未搞得好」。 他1973年持槍打劫銀行,殺死一名警長,被判終身監禁。
文錦棠女兒: 生命的旋律: 文錦棠 從殺人死囚 到十大好人的神蹟
文錦棠在香港出生,自小家境清貧,在木屋區長大,綽號為「大頭文」。 他曾因為對學業不感興趣為理由,中途離校,只有小五程度的他,終日無所事事、四處遊蕩。 某天,當他到街上走走的時候,遇上一位社團頭目,並即時加入黑社會。 文錦棠女兒2025 文錦棠女兒2025 此後,文錦棠到處惹是生非,打架、打劫對他來說只是家常便飯。
- 現在他有自己的家庭,女兒也讀中學,成績優異,令他安慰。
- 現在出獄快21年,他表示收入足以維持生活便可,把時間花在做義工上,反而使他過得更滿足、更快樂。
- 甲類(Category A)大多為極度重犯:犯強姦及肢解案的「雨夜屠夫」林過雲、外號「賊王」並曾逃獄的葉繼歡、連環強姦犯林國偉、跨國犯毒集團首腦「跛豪」,全都被嚴密監控。
-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 年少时,因枪杀警察而被判死刑,适逢当时的香港开始废除死刑,才改判终身监禁,及后于狱中接受及相信了基督新教,因获末代港督彭定康将终身监禁特赦为有期徒刑,最终得到假释并于1997年重投社会,是赤柱监狱有史以来第三个能获假释离开的死囚。
- 至於改過自新,文錦棠認為獄中的教育機會、宗教探訪幫忙不少,能夠導人向善及改變心境。
文锦棠在香港出生,自小家境清贫,在木屋区长大,绰号为“大头文”。 他曾因为对学业不感兴趣为理由,中途离校,只有小五程度的他,终日无所事事、四处游荡。 文錦棠女兒2025 某天,当他到街上走走的时候,遇上一位社团头目,并即时加入黑社会。 此后,文锦棠到处惹是生非,打架、打劫对他来说只是家常便饭。 随着他认识了一些富有的朋友,便渴望过奢华的生活,但学历只有小学程度的他,明白到这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文錦棠女兒: 特赦後步出中環
年少讀書不成,文錦棠加入黑社會,「打打殺殺呀,收吓陀地呀」,以為這就是風光的生活。 直至遇上另一群人,打扮富有、到酒樓餐廳也是貴賓,文錦棠形容「似高級黑社會」,突然覺悟「覺得呢啲先有料到」,後來知道這群人是打劫集團,便想辦法加入。 文锦棠(Mandy),香港传道人,曾为死囚,现为释囚(更生人士)。 年少时,因枪杀警察而被判死刑,适逢当时的香港开始废除死刑,才改判终身监禁,及后于狱中接受及相信了基督新教,因获末代港督彭定康将终身监禁特赦为有期徒刑,最终得到假释并于1997年重投社会,是赤柱监狱有史以来第三个能获假释离开的死囚。 懲教署人員看到Mandy的改變——他不但在獄中發憤讀書,而且與其他三名囚犯組成樂隊,創作歌曲演唱,所以在報告上給他的評價越來越好。 1997年12月3日,十多名獄警到Mandy的牢房內宣布,他獲得港督彭定康頒下特赦令,即時釋放;這個消息傳遍整個監獄,當天一千八百多人中,只有他一個重獲自由。
文錦棠女兒: 打劫銀行 死刑、特赦、重獲自由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他坦言,是否真心只有自己知,一開始大部分囚犯心態都是「呻笨」,不停自怨自艾:殺人計劃不夠精密周全、總之殺埋二五仔、若有機會再犯不會再那麼蠢——文承認初入獄時也有這心態。 文錦棠女兒 赤柱屬香港最高設防的監獄,收容終身或刑期長的囚犯,把他們分類為甲、乙、丙類犯人。
文錦棠女兒: 囚犯
虽然死到临头,但文并没有为他所犯的罪感到后悔,反而怨天尤人,他并无半点内疚及为此检讨,只感到世界对他不公平,讨厌整个世界。 在狱中等待处死之日来临是最难捱的,文也不会例外,他终日提心吊胆,害怕下一秒便一命呜呼。 在1974年,文获时任港督的麦理浩爵士由死刑特赦为终身监禁。
文錦棠女兒: 香港律政司司長指區議會為「非政權性」組織:一定不能行使政治權力
文錦棠幽默笑指,迷糊間醒來,只見兩雙忽閃忽閃的眼睫毛下漂亮的眼珠子,原來是兩名醫院的護士。 他被告知自己得救皆因有途人報案,在街上發現一具「屍體」,幸好救護員趕至察覺他仍有心跳,才把他送來醫院。 文錦棠回到熟悉的籠牢,他是重犯,被囚於獨立囚室,一人或三人同住。 文錦棠女兒 文錦棠女兒 過去20年,文錦棠曾到訪逾四百間中學分享,呼籲年青人要走正途,「希望佢哋(張天林家人)知道我宜家嘅工作係咁正面」。 文錦棠女兒2025 直至第十四次,一行七人到深水埗打劫渣打銀行,有人負責「睇水」、有人負責脅持警衛及職員,亦有人負責開櫃桶搶錢。
文錦棠女兒: 香港中文大學《大學線》
直至有一天,基督教更新會派了三十多人來監獄傳福音,當中有律師、醫生、商人、專業人士。 直至有一天,基督教更新會派了30多人來監獄傳福音,當中有律師、醫生、商人。 Mandy不諱言:「我是垃圾中的垃圾,連自己都不能接納自己,為什麼這些人會願意來?那一刻,內心確實有點衝擊,不過沒有回應牧師的呼召。其後,認識了幾位弟兄姊妹,他們經常來探望我,把我當朋友,關心、勸導我不要浪費時間,好好讀書進修、裝備自己。我心想,為什麼對我這麼好?耶穌的愛,難道真的這麼厲害?」最終,Mandy被這班真心愛他的人感動,他嘗試祈禱,決定出一個難題來測試耶穌。
文錦棠女兒: 世界新聞自由日》全球媒體自由度降到10年最低點,在中國當記者如同戴著腳鐐跳舞
「澳門歷史城區」一直是澳門本島頗具盛名的歷史名勝古蹟,並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最初澳門只以「大三巴牌坊」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林鴻祥打趣地說,「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查委員們來到澳門,實際走一趟舊城區、了解到整個歷史(例如澳門是中國第一個跟西方接觸的地方),才發現世界文化遺產不該只有一個大三巴牌坊,應該要把整個舊城區全部納入。」後來就像大家所熟知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整個城區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列出25項世界文化遺產。 當日開槍殺警,文錦棠至今仍不敢再次踏足開槍殺人現場,但心底仍有個願望,可找回當年被殺警長張天林家人。 「我無咁嘅膽量希望佢原諒我,但我好希望佢聽到,我好衷心咁講一句『對唔住』嘅說話。」文錦棠出獄後亦曾與當年兄弟見面,對方亦明言「唔想個仔都做古惑仔」。 雖然死到臨頭,但文並沒有為他所犯的罪感到後悔,反而怨天尤人,他並無半點內疚及為此檢討,只感到世界對他不公平,討厭整個世界。 文錦棠女兒 在獄中等待處死之日來臨是最難捱的,文也不會例外,他終日提心吊膽,害怕下一秒便一命嗚呼。
文錦棠女兒: 澳門
問及如果一切可以重來,他垂下眼靜思當日的抉擇,聲音忽然一沉,懊悔著他一個人的錯誤,拆散的卻是兩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不但累及無辜的警長一家,也傷透了自己家人的心:「我想責備21歲的文錦棠,為什麼要傷害這麼多人。」只是他明白自怨自艾也無補於事,唯有身體力行,積極到不同學校、機構作分享。 本來被判死刑,文錦棠因英國廢除死刑而「免於一死」,獲判終身監禁,可是他並沒有因此而高興。 在牢房十多年,文錦棠直言生活既沒自由、也沒希望,兩度想尋死。 後來有教會人士到監獄傳福音,他有了宗教信仰,漸漸對生活有了幹勁。 文錦棠過去20年到過400間學校分享他更生的見證,幾年前大館開始復修工作,找100個人來口述「大館」的歷史,文錦棠竟然拒絕,「嗰時細女讀中二,我怕喺大館做口述歷史嘅時候,阿女同啲同學見到會否對佢有影響。」不過,今年大館開幕,女兒已是高中,而且對他的故事倒背如流。 「我哋係死剩種,喺域多利監獄坐過嘅,我識嘅都死得七七八八。我唔講就冇講人講。」文錦棠說。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17]。 此外,乘客亦可使用指定電子支付工具[註 4]繳付車資,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與其他城巴獨營路線或聯營線城巴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城巴路線之轉乘優惠,乘客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18]。 城巴A28線是香港一條機場巴士路線,屬由城巴有限公司營辦的「城巴機場快線」之一,於2023年12月18日起投入服務,來往日出康城及機場,途經調景嶺、尚德邨、翠林邨、寶達邨、安達邨、安泰邨、牛池灣、鑽石山、黃大仙及畢架山花園,並取道呈祥道、青葵公路、青嶼幹線及北大嶼山公路往返香港國際機場與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全程收費為$44.0。 對坐之際,我仔細打量眼前的Mandy:五官端正、雙目有神;交談之下,他聲如洪鐘、對答如流、表達能力極高。 不難想像,年輕時的他,肯定是名醒目「帥哥」,無怪乎十來歲就成了黑社會大哥羅致的對象。 文錦棠女兒 對坐之際,我故意仔細打量眼前的Mandy:五官端正、粗眉大眼、雙目有神;交談之下,發覺他聲如洪鐘、對答如流、反應快速、表達能力極高。
文錦棠女兒: 加入打劫集團
不過,他認為餘生若要老死在監獄裡,比一早結束生命更加痛苦;自此,他更加放縱自己,透過賭錢、跟阿Sir(警察)對罵、打架生事……以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不過,他認為餘生若要老死在監獄裡,比一早結束生命更加痛苦;自此,他更加放縱自己,透過賭錢、跟警察對罵、打架生事……以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 在監獄裏的最後三年,文錦棠參與了獄中的義工訓練班,負責接待前來參觀的年輕人,向他們介紹監獄生活和解答提問。 他認識了帶隊的老師和社工,促成他出獄後到不同學校和機構演講和合作的契機。 文錦棠女兒2025 因誠心悔改和表現良好,他獲彭定康二度特赦,由終身監禁變有期徒刑,再在回歸前獲即時假釋。 文錦棠出獄後教育下一代不要步其後塵,惟這永遠不能贖罪,只願死者家屬能聽到一句衷心的「對不起」。
文錦棠女兒: 終身監禁
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看到他在獄中表現良好,將終身監禁特赦為有期徒刑。 出獄一年多,香港電台《鏗鏘集》邀請Mandy拍了《兩個浪子回頭的故事》,很多人看後都很感動,當中包括他現時的太太。 「住在貴州的姪女,要介紹她的表妹給我認識。說實在,剛開始我不喜歡她。沒想到,她在電視看過我的故事,竟很欣賞我。之後,因著她在亂七八糟的馬路上,多次為我擋駕開路,她這個勇敢的動作感動了我,返港後立刻展開追求,並在雙方媽媽的催促下,我們結婚成家。女兒在一年後出生,如今已16歲了。」Mandy細數他所經歷的神蹟。 入獄時文錦棠才21歲,年少的他為了金錢,搶劫殺人。 文錦棠女兒2025 文錦棠女兒2025 現在出獄快21年,他表示收入足以維持生活便可,把時間花在做義工上,反而使他過得更滿足、更快樂。
【大館系列】同時訪問鍾氏三兄弟,回憶大館的「關帝廳」、送外賣、老虎頭,以及生活於中區的歷史。 大館從10月19日起亦有「關公駕到」專題展覽,從關公著手探討它的角色如何從紀律部隊的發展而變化。 45年前的記憶猶新,文錦棠說監獄日復日的生活刻板,每一處的細節都雕在腦裏,反倒出來後的生活太混亂,這20年的事反而忘記了。
文錦棠女兒: 打劫求財變成殺警
人生如此大起大跌,文錦棠直言「1997年嗰年,我其實係重生」。 在1973年轟動一時的渣打銀行械劫案,當年只有21歲的文錦棠(Mandy)打劫殺警,被判死刑時,女兒Judy還在母親腹中未出世。 期間他得到特赦獲改判為終身監禁,年幼的Judy卻被母親離棄,唯有依靠嫲嫲過生活。 文錦棠女兒 直至1997年香港回歸前,Mandy獲港督彭定康特赦重返社會,決心開展新生活時,卻發現難以彌補已失去的父女關係。 由香港善導會及Just Edu 聯合製作,《父女》以主角文錦棠的真實故事改編,並由他親自演繹,揭示更生人士重返社會的艱辛及與家人修補關係的困難,在戲劇中重新學習何謂愛。 「有些錯不是道歉就能彌補,殺害了一條生命,就算我做多少好事都補償不了。」1973年,年僅21歲的文錦棠因持槍打劫銀行,意外射殺一名警長而被判死刑,後改判終身監禁。
文錦棠女兒: 開槍打死警長
一顆樹,兩種迴異的感受,正是「大館一百面」展覧目的,從一百個不同人敍述的角度,重塑大館歷史最立體的一面。 「但這條路,無論你真心或假意,也要屈服於懲教署舖下的規矩來行。」文錦棠指,經過20多年的鐵窗生涯,很多囚犯被長期監禁之苦嚇怕,不敢再犯案。 至於改過自新,文錦棠認為獄中的教育機會、宗教探訪幫忙不少,能夠導人向善及改變心境。 文錦棠說,起初得知警長被自己打死,是在新聞上看到的,事後心裡一直不舒服,但真正悔改一刻是見到女兒日漸長大。 文綿棠出獄後已是中年人,中間並非一片空白,生命仍然留下它的痕跡。
文錦棠女兒: 生命的旋律: 文錦棠 從殺人死囚到十大好人
如果正在安排、或是還沒有計畫的朋友,或許可以把握接下來的新年假期,安排一趟悠閒、享受的澳門度假之旅。 短短數年間,文錦棠便已打劫了13次銀行,膽子愈來愈大,一心只想著事成後可以獲得豐厚金錢,終在第14次打劫「出意外」。 被警員追捕期間,文錦棠向後方開槍,意外打死一名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