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八年(1669年)批准复界,为恢复经济,朝廷鼓励外地人士入迁垦荒,其中以由江西、福建、惠州、潮州、嘉应(现梅州)等地迁入的客家人最多,建立围屋聚族而居。 在大埔頭側,1960年代曾有一所新界著名的旅遊點「松園仙館」,這是沿用1930年代建有的道觀名稱。 館主把這裏擴建成為一個以中式園林為主題的大型動物遊樂場,門口建成城門式的牌坊,由岑學呂題字,昔日熱鬧非常,可惜在1970年初業主收回土地,松園仙館因而結業,已改建為華樂豪庭。
- 英国租借新界以后,在1913年于“太和市”兴建大埔墟火车站,“太和市”逐渐取代“大埔墟”的地位,所以“太和市”后来被称为“大埔墟”,而原来的“大埔墟”(“大步墟”)则改称为“大埔旧墟”。
- 佔地22公頃,海濱設有豐富的遊樂設施,而且費用全免,例如健身徑、觀景台、草地滾球場等。
- 他估計,當時祖先逐水土而居,故在林村河邊的地方立村,稱水圍(又稱老圍)。
- 其實關帝有三個不同身份,透過剖析這三個身份,我們便能了解關帝信仰是如何「踏入大埔」。
大埔工业村位于大埔新市镇东边的填海地,是香港首个工业邨。 另外,白石角一幅面积约为22公顷的公众填土土地正进行兴建香港科学园,科学园分三期发展,第一及第二期已完成,第三期预计于2009年完成。 大埔区内有中国香港的著名内港——吐露港,该港在大埔新市镇的东面﹑沙田新市镇的东北面,海港呈西南——东北走向,其出口为赤门海峡,之后海水便流进大鹏湾。 位于大埔区的北约理民府管理的地域包括了今日的大埔区、北区、元朗区、屯门区及沙田区,但不包括九龙水塘以西的地域及西贡北(当时属南约)。
大埔頭村: 大埔区社会事业
大埔頭鄧族於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年)在觀音河(今稱林村河)的東北岸(即現時大埔舊墟天后宮一帶)建立大埔墟,雖然現已滄海桑田,但從天后宮旁邊的「舊墟直街」,便能佐證大埔墟的位置。 昔日的大埔墟臨近大步海,水上交通便捷,遠至深涌、荔枝莊和塔門的居民也會在大埔墟貿易,墟市因此十分繁盛,是區內的經濟重心,更是清初香港地區三大墟市之一。 響正林村河、大埔公路同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綫)側邊,約莫太和邨西面,到林村河,同埋太和邨北面到山腳。 大埔頭(Tai Po Tau),又叫大埔頭圍(Tai Po Tau Wai),係香港大埔嘅村,亦係周圍一帶嘅稱呼。
2015年2月9日,307C線投入服務,同樣以大埔頭為起點。 大埔頭總站早於八十年代落成,一直未有專營巴士使路線進駐,只作停車場用途。 至1996年8月24日,政府把北面兩條車坑劃為巴士總站,命名為「大埔頭路巴士總站」(Tai Po Tau Road Bus Terminus),而南面三條車坑則劃為的士站。。 大埔頭總站(Tai Po 大埔頭村 Tau Bus Terminus),位於新界大埔區大埔新市鎮大埔頭路21號大埔運動場外、太湖花園第一期對面的露天地帶,毗鄰太和邨。 不少人來此處踩單車,由沙田到大尾篤途中,都會經過大埔海濱公園。 這個海濱公園本身亦有很多豐富的遊樂設施,像健身徑、迴旋型的回歸塔、草地滾球場等。
大埔頭村: 熱門目的地的推薦景點
眾所周知香港是石屎森林,在密密麻麻的摩天大樓裡,總有人希望逃離這一片密不透風的土地,購買村屋因此成為不少人的選擇。 大埔頭村 House730搵樓大本營網羅大埔村屋售盤,買家可根據售盤的面積、預算、地理位置進行篩選,每個大埔村屋售盤的資訊均列明於網頁上,心水樓盤一目了然。 香港的咖啡店多數都是上樓或是在市中心位置,較少像日本般有森林中的咖啡店。 大埔頭村 大埔的這間森林咖啡位置雖然比較偏僻,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可到達,但環境非常清幽,被大片樹木圍繞,如不是耳邊聽著廣東話,差點以為自己到了外地旅遊,心情份外放鬆。
在小巴站下車後,沿着海岸向着水上活動中心一直走,就會看到兩間士多提供水上單車租借服務。 粉紅熊仔頭、小黃鴨、天鵝、貓貓等造型的腳踏船,可載二至四人,每小時收費$35起/位,相當抵玩。 距離大埔市中心約半小時車程的三門仔是一條歷史悠久的漁村。 60年代政府興建為興建船灣淡水湖,把村民遷居至現址,重新開村時,把地名轉移過來,現名為三門仔漁民新村。 當中有座「漁民生活文化展覽館」,介紹當地漁民昔日的生活。 古物及古蹟條例於一九七六年實施,以確保本港最具價值的文物古蹟得到適當保護, 並於同年相繼成立了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與古物古蹟辦事處(古蹟辦)。
大埔頭村: 大埔区公共设施
她憶及今年農曆新年前夕,女村霸「曾唔准垃圾車入,搞到圍頭村衞生好差,啲垃圾堆到出路口」,每次均驚動警察及政府部門才能暫時平息。 劉小姐不憤指「每次問人拎幾百」,「司機唔願意就發瘋同人嘈」,更表示每個月起碼有四、五次同類事件,令村民深受困擾。 據了解,涉事的「村霸」為一名中年女子,已退休,本身亦為大埔圍頭村的村民。 更甚是,該名女士其後更化身為「人肉監察」,長駐於外圍,只要一有車經過,便向司機索取「過路錢」,令司機不勝其煩。
大埔頭村: 九龍城宋皇臺站好去處
1948年,元朗区从北约分裂出来;到20世纪70年代,沙田区在政府发展沙田新市镇之时自立成为单独一区;最后是北区于1980年独立成区。 英国租借新界以后,在1913年于“太和市”兴建大埔墟火车站,“太和市”逐渐取代“大埔墟”的地位,所以“太和市”后来被称为“大埔墟”,而原来的“大埔墟”(“大步墟”)则改称为“大埔旧墟”。 聽泮涌羅先生說,曾祖父少時到澳洲,勞作半生,晚年帶當時還是少兒的祖父落葉歸根。 近鄉情怯,竟說不出鄉名,只道回中國去,船家就在大埔頭碼頭泊岸。
大埔頭村: 熱門旅遊類別
路線2:於太和火車站乘火車離開,或巴士路線64K、71K、72、73、73A、74A、E41。 從港鐵大埔墟站或太和站出發,不少歷史悠久的建築信步可達。 與此同時,大埔近郊亦有許多法定古蹟和歷史建築值得我們探索。 太和市建立後不久,英國於一八九八年租借新界,並選了大埔為新界的行政中心,旋即在運頭角里的小山丘上興建現已列為法定古蹟的大埔警署和北區理民府。
大埔頭村: 大埔民政事務處組織結構圖
他與女友洛迪古絲正尋找一名精通葡萄牙菜及國際菜色的廚師,願意付出月薪高達4500鎊,可惜未有心水人選。 本港過去幾年曾經出現多宗駭人聽聞的凶宅,其中一宗為轟動一時的布九龍灣德福花園「五屍命案」,該宗謀殺案發生於1998年,5名女性因飲用混合礦泉水及山埃的符水,集體毒發身亡。 警方其後破案,兇手是一名風水師,兇手行兇後更把單位佈置成自殺假象,並掠去130萬元。 女讀者劉小姐指3年前遷入村內,不時目睹司機、村民與「女村霸」因行車出入,起了無數次糾紛。
大埔頭村: 大埔區相關網站
其實關帝有三個不同身份,透過剖析這三個身份,我們便能了解關帝信仰是如何「踏入大埔」。 有人知道香港以前也有自家出產的青花瓷,產品舉世知名,一度厲害得外銷至廣東沿岸海域及東南亞各地嗎? 位於大埔的碗窰曾經有「海濱瓷都」之稱,印證了香港昔日陶瓷工業歷史的重地。 今年的慶燈盆由族中第二十六傳族人鄧善恆(大家都稱他為「恆哥」)親手監製,並主持打盆(即將烹製好的食物一層一層放進盆內),第一個打起的盆是獻給祖先,感謝祖先庇佑,之後,大家便急不及待大快朵頤。 井頭村為十四鄉其中一條原居民村,鄰近馬鞍山,面向企嶺下海。
大埔頭村: 依山傍水的大埔,不僅坐擁怡人的自然景觀,更擁有深厚悠長的歷史。 大埔是新界首個行政中心、最大墟市的所在地以及客家村落的聚集地,它豐富的歷史文化及人文故事,很值得我們去發掘、探尋。
林記點心,盅頭飯以瓦碗及竹蒸籠蒸製,「倒汗水」少,米粒乾爽可口,奉客時包上臘紙,風味傳統。 大埔老字號食店雲集於一棟政府大樓,一口氣飽嚐傳統雲吞麵、點心、上海麵食等。 鄉郊地區保育得宜,無論身處慈山寺、印洲塘海岸公園還是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都有人在桃花源之錯覺;區內首個泳灘龍尾泳灘,也是街坊的熱門好去處! 小店支持者不要錯過咖啡店 Forest Cafe、V.W Vegan Cafe 及隱世拉麵店皓月等,各有個性。 2022年,古物古蹟辦事處與活現香港攜手合作推出「踏步大埔」計劃,期望透過專題網站、公眾導賞員培訓,以及導賞團等一系列活動,與參加者一同踏步大埔,探索大埔的風貌和趣聞。 「踏步大埔」策劃了精彩的實體導賞「行街團」,將帶大家一同探索大埔的今昔演變,娓娓道來法定古蹟和歷史建築背後的故事,務求令你深入了解大埔多方面的歷史文化和特色建築,為你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大埔頭村: 林村許願樹:祝福新一年
餐廳以西式料理為主,提供黑豚豬肉、牛扒等料理,想回味或重溫外遊的體驗,不妨來試試。 大埔頭鄉是新界五大氏族鄧氏的其中一個聚居地,源自錦田,他們與萊洞鄧氏都是鄧惟汲三子鄧槐的後人。 近林村河有圍牆的,舊稱大埔頭圍,即現時的大埔頭水圍或大埔頭老圍,屬鄧渭陽祖(鄧敬章的祖堂);靠近山邊的,則叫大埔頭村,屬鄧流光堂(鄧敬羅的祖堂)。
大埔頭村: 大埔区居屋屋苑
古蹟辦負責執行古物事務監督的行政工作,以及向古諮會提供秘書服務和行政上的支援。 大埔頭村2025 古蹟辦的理想是保存香港的考古及建築文物,並透過研究、展覽、教育和宣傳工作,加強公眾對保存本地的文化遺產的認識、欣賞、尊重和責任感。 「踏步大埔」計劃特別呈獻「旅遊巴團」,由專車接載大家走訪中西式建築及歷史遺跡,沿途與你暢談大埔趣聞逸事,為你細說由鐵路發展到鄉村氏族的教子之道。
大埔頭村: 大埔区分区委员会
整個建築群有拱形的門窗、亦有長樓梯配合,加上在色彩繽紛又茂密的花園圍繞下,環境幽靜漂亮,喜愛拍照的人一定會在此花不少時間。 前身是大埔墟火車站的香港鐵路博物館建於1913年,保留了舊火車站古蹟建築及設備,展出多款舊式火車組件及車卡,例如窄軌蒸汽火車頭、51號及52號柴油電動機車等,深具歷史意義。 窄軌蒸汽火車頭產於英國,1924年啟用,1928年停用並轉售予菲律賓蔗園,直至90年代物歸原主。
大埔頭村: 路線數目
大埔警署擁有荷蘭式山牆、裝飾窗拱和窗台、長長的磚拱遊廊和中式的瓦頂,建築整體設計配合得宜,現已活化為綠匯學苑。 大家遊覽大埔警署及北區理民府,聯同鄰近的元洲仔前政務司官邸(法定古蹟),便可了解昔日政府管治新界的歷史。 大埔頭村 正因為大埔具有血緣和地緣的社群,因而孕育出豐富多元的歷史文化和群體網絡。 現在的大埔頭鄉被周邊的高樓大廈、社區設施包圍,有屈於一角之感,長長的路軌更將水圍及大埔頭分隔,現在靠小隧道通過。 清康熙年間成立的大埔墟(即大埔舊墟),雖然至今未能確定由鄧族哪一支創立及控制,但大埔頭鄧氏肯定有參與。
“香港许愿节”不仅是大埔及林村乡的一大盛事,每年还吸引不少本地市民及海外游客参与,已成为每年香港新春的特色节目。 香港教育大学为一所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高等学府,致力透过提供师训教育,以及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多元学术及研究课程,推动教与学的发展。 敬羅家塾在1998年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後,政府進行全面修復工程,在2001年1月竣工。 這個修復項目於同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優異項目獎。 追求服務鄉人的工作滿足感,似乎成為羅先生家族的志業,一代接一代薪傳。 新界在其後的日子雖也遇上艱困,慶幸各方努力,團結互助,難關得以順利轉化,更建立比以前較公平及合理的制度,供有心有能者發揮影響力。
大埔頭村: 大埔区泳滩
大埔区的中心是大埔新市镇,包括旧区大埔墟,以及新区大埔中心一带。 大埔区较著名的高山有北边的八仙岭,这个山岭亦是大埔区和北区的天然分界。 而在西贡北的极东处,有一座名为蚺蛇尖的山非常突出,是“香港三尖”之首。 其余尚有九龙坑山(Cloudy Hill),山顶设有数个发射站。 位于大尾笃的船湾淡水湖,是中国香港第一个划自海域的大型储水水塘,也是大众骑单车的好去处。
住村屋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享低密度的居住環境,一天工作後回到幽靜的家休息,自然能真正放鬆。 大埔頭村2025 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的中心,現時為法定古蹟,原屬前新界政務司官邸,於20世紀初建成。 參觀者除可來此欣賞殖民時期的建築,亦可參加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舉辦的教育及保育活動。 中心的活動多元化,像元洲仔導賞團、多肉盆栽工作坊、元洲仔古蹟海岸之旅、海玻璃工作坊等,適合親子活動。 除了鐵路博物館,位於大埔運頭角里的北區理民府,亦是充滿歷史感、古色古香的拍攝景點。 以紅磚建成的北區理民府,原是英國在租借新界後,最早設立的民政中心,已有超過一百年歷史。
由於時代變遷及城市發展的需要,大埔在過去 30 年間迅速發展成為極具規模的現代化市鎮。 每逢假日,到大埔遠足和觀光的遊人絡繹不絕,大埔誠為香港的後花園,為人們調劑緊張急促生活的好去處。 在舊大埔墟火車站的原址改建而成的香港鐵路博物館是另一個大埔特色景點! 大埔頭村 你可以在這個博物館看見實體傳統蒸汽火車、柴油發動火車頭、不同時期的普通等和頭等車廂,有點像置身外國一樣。
大埔頭村: 大埔古蹟攻略
車站以青磚建造,屋頂為傳統中式人字瓦頂,門樓正脊飾有鰲魚及寶珠,山牆則飾有寓意吉祥的圖案,例如蝠鼠、牡丹、喜鵲、壽石和佛手,饒有意思。 大埔頭村2025 鐵路博物館內展出歷史火車車廂和文物,讓觀眾懷緬昔日的鐵路運作,也供大家「打卡」分享。 大埔頭,又名大埔頭鄉,是香港新界大埔區的村落,亦為附近一帶的泛稱,位處於現今太和邨以北一帶的平地上,即大埔太和市西北,大埔舊墟以西,石鼓壟以北、林村河、大埔公路和九廣鐵路(港鐵東鐵綫)旁邊。 從前的農地已經隨着新市鎮的發展而興建了高樓,而靠海的一面亦已填海發展成大埔新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