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交所已要求該公司刊發公告,交代其上市地位被取消一事。 該公司未能於2022年9月30日或之前履行聯交所訂下的復牌指引而復牌。 於2022年11月4日,上市委員會決定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取消該公司股份在聯交所的上市地位。 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若該公司未能於2022年9月30日或之前復牌,聯交所可將該公司除牌。
新翼「展覽廳3」、舊翼「展覽廳7」及中庭擴建部份合併為「展覽廳5」,佔地5,000平方米。 由2008年8月6日至2008年9月14日連接新翼舊翼的室內行人通道因擴建工程關係暫停開放。 而隨著中環灣仔繞道落成和會議道連接至龍和道,兩條灣仔北的主要公路在中庭地下穿過。 為應付需求的增長,會展在2006年中展開工程,擴建在第一至第二期之間的中庭,提供額外19,200平方米展覽面積。 1994年至1997年,會展耗資48億港元進行第2期(通稱「新翼」)擴建,將建築面積加倍。
大會堂展覽: 藝術
於2023年4月6日,上市覆核委員會維持上市委員會取消該公司上市地位的決定。 於2023年5月5日,該公司向香港特區高等法院(高等法院)申請提出司法覆核的許可,要求批准司法覆核上市覆核委員會決定(申請)。 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宣布,由2023年8月4日上午9時起,China Properties Group Limited(該公司)的上市地位將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條予以取消。 機器人是國際産業競爭的焦點,也是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載體。
時至今日,交易櫃枱僅得62個,月租約7,000元,雖然每張枱可容納兩名代表,但事實上每日只有約30人出市,不少資深經紀亦沒再租用大堂。 設於高座七樓的展覽館面積為260平方米,適合舉行中型視覺藝術展覽,展出中西書畫、攝影、雕塑以至陶瓷等作品。 展覽館由於位置便利而又面積適中,所以深受本地視覺藝術家歡迎。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大會堂低座近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亦即現時的展城館)的外牆名字對上會掛著香港徽號的紋章[7]。
大會堂展覽: 香港大會堂
屹立31年的港交所交易大堂,因證券交易電子化後,使用率長期偏低,故港交所決定2017年10月後不再續租,交易大堂正式「退役」,完成歷史任務。 不過,自90年代起股票交易及結算趨自動化,1996年第二代自動對盤及成交系統啟用後,可對接場外證券行的終端機,交易不再局限於大堂,越來越多證券行棄租。 2000年第三代交易系統進一步令交易電子化,當時仍有594名出市代表,貢獻大市成交16.36%,惟已有聲音要求關閉交易大堂。 至2014年,交易大堂只貢獻整體大市成交額僅0.2%。
-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大會堂低座近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亦即現時的展城館)的外牆名字對上會掛著香港徽號的紋章[7]。
- 1950年,中英協會敦促政府興建新大會堂,政府其後委託市政局參與策劃建築物的設計與發展,包括設立博物館、公共圖書館和演藝場館等。
- 但當中只有香港大會堂到2022年5月成為法定古蹟[1][2]。
-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表示,大會持續舉辦不僅為機器人産業快速健康發展搭建了合作共贏的國際化平臺,更切實帶動了北京市、特別是經開區機器人産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 交易大堂最初面積達4.5萬平方呎,全港上市股票交易都在此地進行,由於早期交易未完全電腦化,大堂十分熱鬧,交投熱烈時經紀更會「九秒九」奔跑穿梭大堂落盤。
- 日前獲悉,本屆大會將舉行6場主論壇及相關活動,300余位國內外政産學研領域嘉賓將暢談機器人領域的前沿發展趨勢。
交易廣場由置地負責發展及作為大廈大業主,不過交易大堂範圍的業權,卻屬於香港政府,再由政府租予港交所。 港交所未有披露租金金額,惟以交易廣場市值呎租140至150元計算,交易大堂月租料高達630萬至680萬元,年租金支出可逾8,000萬元。 近年中環寫字樓造價急升,樓面呎價更達3.5萬至4萬元,故交易大堂估值隨時可高達18億元。
大會堂展覽: 活動策劃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時間為8月17日至19日,博覽會大眾開放日為8月19日至21日。 2023年大會將設6場主論壇、近30場專題論壇及配套活動,邀請300余位國際組織代表、院士、國內外知名專家和企業家參會,就機器人開放合作、技術趨勢、産業應用、生態建設等方面的熱點話題展開高峰對話。 由於交易大堂的交易櫃枱需求下降,香港交易所於是在2005年7月15日展開交易大堂翻新工程,2006年5月15日開放。 交易大堂最初面積達4.5萬平方呎,全港上市股票交易都在此地進行,由於早期交易未完全電腦化,大堂十分熱鬧,交投熱烈時經紀更會「九秒九」奔跑穿梭大堂落盤。 大會堂展覽 於2022年11月15日,該公司向上市覆核委員會申請覆核上市委員會的決定。
交易大堂至今已有33年歷史,1986年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進行「四所合併」,成今日的聯交所,並遷入現址中環交易廣場,交易大堂即在1986年4月2日啟用。 有意在星期一至星期五辦公時間內參觀香港金融大會堂的團體,請於預定參觀日期前不少於三星期提交填妥的申請表格及附上名片以電郵方式()向我們提出申請,並在電郵內提供有關詳情以供考慮。 申請一經接納,我們會以電郵方式向有關團體發出書面確認。
大會堂展覽: 香港大會堂 展覽廳
每年舉辦7項亞洲最大規模及4項世界最大規模展覽,亦會舉行大型書展和演唱會。 文化表演方面,1973年的第一屆香港藝術節、1976年的第一屆亞洲藝術節、1977年的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1982年的第一屆國際綜藝合家歡等本地大型文化節目,皆在大會堂揭幕登場。 至2012年,落成逾2年的中庭範圍使用率飽和;於2011年,11個展覽檔期及所有場地均被全數租用,令到一些展覽需要使用停車場或者於會議室舉行,影響了招攬其他大型會議,全年被逼推掉了50個展覽及150個會議[8]。 2013年1月9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立法會回答立法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於過去3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因為場地使用飽和,被逼拒絕了共44個展覽申請,當中13宗為貿易展覽,同期亦拒絕了89宗會議申請。 於2012年全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有41日展期的場地達致飽和[9]。
大會堂展覽: 設施
2012年9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與獻愛長者慈善社合作,將未食用的麵包捐贈予老人院和有需要人士[14]。 2011年7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開始與志願團體惜食堂合作,每日收集未上枱的食物,經過嚴格處理後,再經由惜食堂捐贈予低收入人士,合作一年來合共派發了446公斤食物。 11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斥資26萬港元購買了一部廚餘處理機,每日可以將100公斤廚餘轉化為肥料,轉送予香港農業及學校需要。 會展供予租用總面積為63,580平方米,每天訪客流量可達140,000人。 會展有架空行人道連鄰近的灣仔商業區,附近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有巴士、渡輪、港鐵等。
大會堂展覽: 場地租用
由於沙田大會堂舞蹈室需要進行緊急維修工程,現暫停使用,直至另行通知。 大會堂展覽2025 舊香港大會堂於1869年落成,位於香港匯豐總行大廈現址旁,面向皇后像廣場。 1933年,舊大會堂的用地被購予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重建並擴充其第三代總行大廈之用。 大會堂展覽2025 舊大會堂於1947年全部被拆卸,部分土地則為1950年興建中國銀行大廈之用。
大會堂展覽: 展覽館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由北京市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 日前獲悉,本屆大會將舉行6場主論壇及相關活動,300余位國內外政産學研領域嘉賓將暢談機器人領域的前沿發展趨勢。 大會同期還將舉辦機器人博覽會,140余家企業將攜近600款機器人産品集中亮相展示。
大會堂展覽: 香港大會堂60周年誌慶展覽《想像無垠》【網上展覽】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大會堂低座近市政局大樓展覽中心(亦即現時的展城館)的外牆名字對上會掛着香港徽號的紋章[7]。 1960年代落成的香港大會堂與鄰近一系列新型公共建築如中環天星碼頭、卜公碼頭一般,設計講求簡樸實用,而凸顯統治者地位的殖民地式、歐式建築逐步走進歷史[5]。 因為灣仔發展計劃第2期受阻的關係,擴建部分並沒有填海,需採用反傳統的由上而下「倒吊」式興建,並需採用相等於興建中環國金二期的2.8萬噸鋼鐵以確保負重;由於工程不能影響會展日常運作,故要興建臨時天橋連接一期及二期。 會展2期向海一面對開為灣仔臨時海濱花園、香港動漫海濱樂園、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及金紫荊廣場,放有象徵香港主權移交的金紫荊雕像,亦是每天舉行升旗儀式的地方。 一場盛會帶動一個産業,用這句話來形容世界機器人大會頗為貼切。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表示,大會持續舉辦不僅為機器人産業快速健康發展搭建了合作共贏的國際化平臺,更切實帶動了北京市、特別是經開區機器人産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
大會堂展覽: 展覽內容
香港交易所展覽館已於2017年10月關閉改建,易名為「香港金融大會堂」,佔地逾3萬平方呎,內有向公眾開放的地方、香港金融博物館。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於2003年向政府提議興建第3期,建議在未來的灣仔填海區擴建。 香港政府一直有研究擴建會展,選址除了位於灣仔的兩幢政府大樓、灣仔碼頭巴士總站,還有一直被灣仔區議會反對的灣仔運動場。 《2020年施政報告》宣佈會落實把灣仔北三座政府大樓和港灣消防局用地重建為會展設施、酒店和甲級寫字樓的計劃,預計2026年底前完成遷出,並於7年內建成新中心新會展中心預料可提供3萬平方米租用面積[12]。 2010年代,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投資了約4千萬港元將所有燈泡、光管、冷氣及水龍頭等陸續更換成為新一代的節約能源產品,又聘請了兩間環境保護公司回收用以展覽用的建築廢料[15]。
大會堂展覽: 會展廣場辦公大樓 – 3,810呎
北京一直高度重視機器人産業發展,支援政策在持續加碼。 就在2023年6月,《北京市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正式發佈。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國斌透露,為落實行動方案,已研究制定北京市促進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將從支援企業創新、推動産業集聚、加快場景應用和強化要素保障四個方面提出多條具體措施,計劃在大會上正式發佈。 作為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永久會址所在地,經開區機器人産業已集聚近百家生態企業,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專精特新企業,在減速器等關鍵核心零部件實現了自主可控。
港交所發言人表示,現正向證券商了解繼續使用證券櫃枱的需求和意向,若有一定需求,會探討另立新租約,研究將交易櫃枱遷往中環鄰近辦公地點,亦會盡量協助證券商,減低遷址對他們的影響。 港交所又指,計劃將交易大堂現址重新改裝為一個多用途、具代表性的「金融大會堂」,用以推廣香港金融市場,新場館可用於舉辦儀式、展覽、會議及投資者教育活動。 大會堂展覽2025 香港大會堂曾經是官方儀式和慶典舉行的重要場地,殖民地時代的多位港督都在大會堂舉行宣誓就職,而接待訪港的英國皇室成員的歡迎活動,都是在香港大會堂及對開的愛丁堡廣場進行。 現時每年的法律年度開啟典禮都在1月於香港大會堂及對開的愛丁堡廣場進行。 香港大會堂跟同樣位於愛丁堡廣場的第四代郵政總局、昔日第三代的中環天星碼頭及其停車場、和已拆卸的皇后碼頭屬同一時期的建築,並形成一個大眾市民的公共空間。
大會堂展覽: 香港交易所展覽館
2023年大會仍設共融機器人挑戰賽、腦控機器人大賽、機器人應用大賽和青少年機器人設計大賽四大賽事,賽事規模會再提升。 機器人大會期間,每天將有4000余名來自全球的精英賽手同場競技。 大會堂展覽2025 術銳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大方智慧住宅墻面處理機器人等近50款産品將在大會現場首發,新品數量居歷屆之最。 據了解,為滿足公眾參會和參觀的需要,2023年會期由過去的4天延長到7天。 “機器人+醫療健康”板塊將集中展示在手術、輔助檢查、輔助巡診、康復、檢驗採樣、消毒清潔等方面,機器人如何為病患提供服務。
大會堂展覽: 工程結構
第2期會展在維多利亞港上一個面積為6.5公頃的人工島上建成,由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及芝加哥Skidmore, Owings & Merrill Inc負責建築設計[4]。 會展2期的屋頂以4萬平方呎的鋁合金造成,形狀像是一隻飛鳥。 1、2期會展之間以1條110米,橫跨海面的架空行人道連接。 二期的新設施中,包括擁有30米高玻璃幕牆、180度海景的會議前廳;和可以容納4,300人進行大型會議、大型宴會、展覽及特別項目的大禮堂。 香港交易所展覽館(英語:Exchange Exhibition Hall),位於香港中環交易廣場1座及2座1樓,於2006年4月26日與新交易大堂同時開幕,同年5月15日起正式對外開放。 唯2013年2月底展覽館進行翻新後,已不再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只限團體參觀。
當時會展向維港一面更設全世界面積最大的玻璃幕牆,唯經歷1997年第1次擴建及於2007年至2009年進行的第2次擴建,玻璃幕牆的範圍缩小了很多。 2012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在《CEI Asia magazine》,第10度榮膺亞洲最佳會議展覽中心殊榮。 [1][2]同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在第23屆TTG旅遊業大獎中,第4度獲選為最佳會議及展覽中心殊榮[3]。
大會堂展覽: 公共交通
博覽會上,觀眾將可看到助老機器人融入殘障輔助、護理、康復訓練、家務、情感陪護、娛樂休閒等不同場景的應用。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向傳媒透露,港交所昨日正式發信通知證券行,指由於交易大堂使用率低,2017年10月租約到期後,將不會再續租予證券行。 港交所發言人回覆本報確認屬實,指目前大堂每日平均只有30名經紀出市交易,相較1993年高峯時期逾1,400人出市,不可同日而語。 大會堂展覽 大會堂展覽 2022年3月,古物諮詢委員會一致通過建議把大會堂升格,其將成為香港首幢戰後落成的法定古蹟,也是同類評級中最年輕的項目(60年樓齡)[9]。 按此,聯交所將於2023年8月4日上午9時起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
但當中只有香港大會堂到2022年5月成為法定古蹟[1][2]。 2018年,林鄭月娥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上,提出將灣仔三座政府大樓拆卸,即灣仔政府大樓、稅務大樓及入境事務大樓及港灣消防局用地,並將之改建與會展連結成為可互相通達和連成一體的「會展新翼」。 初步估計,新增的相連會展設施面積約23,000平方米,設施上層可建酒店,作為會展相關設施,亦可建甲級辦公大樓,增補市場不足[11]。 2007年1月,香港政府重新規劃第3期的工程,由於選址必須與第1期及第2期相連,所以預料第3期的選址會是灣仔運動場,而且面積亦夠大[6];預計於2015年或者之前可以落成啟用,而原先的灣仔運動場擬於銅鑼灣掃桿埔重新設置。 2010年代,基於啟德體育城落實於2021年前落成,屆時香港大球場將會取代灣仔運動場成為灣仔區公眾及學界運動會場地,意味著灣仔運動場有機會騰空作為擴建用地[7]。 大會堂展覽2025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是香港首個為會議及展覽而建的場地,因應不同時期而擴建,但每次擴建均不為之前的一期工程的考慮之列。
1997年7月起香港大會堂交由巿政局管理,紋章被換上其洋紫荊圖案標誌,而2000年巿政局遭「殺局」後,該位置一直懸空至今[8]。 香港大會堂高座設有香港首間公共圖書館(即大會堂公共圖書館)和美術館,後者設於大會堂高座頂層的10樓及11樓,1969年更名為「香港美術博物館」,1975年正式分家成「香港博物館」(現稱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藝術館」[12]。 兩館於1975年及1991年分別遷離大會堂[13],而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亦因原址於1988至1990年間飽和而遷往1992年建成之香港公園(第二期)。
在“凝心聚智-全球開放合作論壇”主論壇中,來自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歐洲機器人協會、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等組織的重量級嘉賓,將會帶來全球機器人産業未來走向的分享。 而來自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以色列機器人協會、東盟智慧産業聯盟等機構的專家學者將就“全球機器人發展與治理”進行高峰對話。 本屆博覽會展覽總面積4.5萬平方米,較2022年增加5000平方米,其中40家企業是首次參展。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英錶示,圍繞創新驅動和應用牽引兩大主題,2023年首次按照“機器人+”打造十大應用場景板塊。 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將於8月16日至22日在北京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大會堂展覽 翌年重開時,面積銳減三分之二,交易櫃枱數目只餘294個,餘下13,800平方呎面積的樓面,闢作展覽館及會議廳供出租。
大會堂展覽: 公共運輸
1950年,中英協會敦促政府興建新大會堂,政府其後委託市政局參與策劃建築物的設計與發展,包括設立博物館、公共圖書館和演藝場館等。 新大會堂選址於中環愛丁堡廣場的填海地上,設計甄選過程中有華人建築師徐敬直[3]的方案,但基於種種原因未被採納。 香港大會堂最後由首任香港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哥頓布朗及其團隊設計,英國建築師羅納德‧菲利普和艾倫‧菲奇完成興建。 呈現現代建築風格設計的新大會堂於1962年3月2日落成啟用,建築費高達2,000萬港元,由當時的香港總督柏立基爵士主持開幕禮,於3月4日由倫敦愛樂樂團在音樂廳舉行揭幕音樂會。 新翼「展覽廳1」擴建為會展最大的展館,佔地7,200平方米。 新翼的「展覽廳2」、舊翼「展覽廳5」及中庭擴建部份合併為「展覽廳3」,最多可放1386個標準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