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病人情況合適,會被安排留在亞博館接受治療,過程中毋須使用公立醫院的隔離病床,亦有助縮短新確診病人等候入院的時間。 為解決公立醫院隔離病床不足問題,醫管局由8 月1 日開始將症狀輕微及情況穩定的18 關慧敏醫生相片2025 至60 歲確診者,送往亞洲國際博覽館一號展館的社區治療設施。 這個社區治療設施是由總辦事處及聯網醫院多個團隊及部門,歷經數星期籌劃建成,有大約500 張病床,扮演着分流和治療的重任。 聯網質素及安全服務總監關慧敏醫生表示,為了令同事更加投入,會按照各個部門的實際工作環境,在工作坊上設計模擬情節,例如為危重病人急救,或進行手術等,從中測試同事的反應及應變。 聯網臨床訓練中心總監鄭振邦醫生則指,在設計模擬情節時,會因應個別部門的意見,以及同事們的學習需求,把CRM八個工作技巧應用在日常的情景訓練中。
病人安全是治療期間最重要的考量,為了減少在過程中出錯,特別是人為因素,新界西醫院聯網於2013 年開始推廣「優化醫療管理」(Crew Resource Management,簡稱CRM),藉此提升質素。 自2019 冠狀病毒疫情開始至今,新界西醫院聯網收到社會各界捐贈不同物品,為醫護人員打氣,聯網衷心感謝各位捐贈者及團體。 李姑娘表示,與長者溝通就好像逗小孩般,輕聲說話,多鼓勵、讚美。 她說,這段期間,最大得著是得到老人科同事指導,大家工作氣氛和士氣很好,合作無間,從中亦感受到老人科病房面對的壓力,可謂獲益良多。 關慧敏醫生相片 醫院早前面對大量安老院群組確診者,屯門醫院A6兒科病房於7 月中旬至8 月底與老人科病房合作,接收2019 冠狀病毒病確診者,最高峰時病房同時接收超過30 位確診病人。 屯門醫院副行政總監莫俊強醫生在屯門醫院服務了27 年,見證著醫院的發展與改變,特別是新界西醫院聯網老人科服務的變革。
關慧敏醫生相片: 提升抗逆力課程—心柔志堅
本港在7 月尾爆發2019 冠狀病毒病第三波疫情,出現安老院舍等多個社區感染群組,短時間內確診病人的數量急速上升,對公立醫院隔離病床需求構成一定壓力。 承蒙李嘉誠基金會慷慨支持,捐助於屯門醫院設立新界西聯網正電子電腦斷層掃描中心,於今年第四季投入服務,將惠及新界西聯網以至其他聯網的病人。 CRM 包括了幾個重要概念,包括領導能力、掌握狀況、衝突管理、事前簡報及事後檢討等,目的是鼓勵成員在工作上建立團隊精神,願意說出關注事項及分享重要信息。 現時,CRM 的培訓由聯網臨床訓練中心負責,主要是透過定期舉行工作坊,向同事介紹有關概念;除了理論講解之外,還會透過各項活動、任務作深入淺出的闡述。 本身於博愛醫院擔任護士的曾文健表示,工作場地劃分紅區(Red Zone) 和綠區(Green Zone),明確分清工作區域,亦設置替換防護裝備的位置。 他亦提到,埸館設置了臨時中央控制中心,儼如社區治療設施的「大腦」,讓醫護人員實時監察館內的病人情況和分派指令。
至於兒科確診病人,不少家人同時是確診者,A6病房曾同時接收三對母女,更接收過「三代同堂」( 小朋友、媽媽和婆婆於同一病房不同病格接受治療)。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小朋友漸漸習慣,到了出院,有的更捨不得「姑娘姐姐」,不願離開病房。 朱慧賢在2005 年加入屯門醫院,2014 年調任護理部擔任二級文員至今,一直負責行政及文書處理等支援工作。 她在去年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與屯門醫院普通科護士學校及資訊科技部同事共同建立了一個護士學校電子招生系統,供有意報讀護校課程的文憑試畢業生於網上申請課程,同時理順了整個招生工作流程。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香港第五波疫情反彈,今日(25日)新增4130宗確診個案,連續5日確診個案超過4000宗。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關慧敏今日在疫情記者會表示,醫管局上周安排照顧較高風險病人的醫護,除了每日做快速抗原檢測外,每周亦要做兩次核酸檢測,已見效果。
關慧敏醫生相片: 香港文匯網
翻查資料,莊慧敏為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感染及應急事務),曾與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一同出席疫情記者會。 1986年喺香港電台業餘DJ大賽得到亞軍之後正式入行做廣播工作。 之後短短幾年,佢同時發展歌影視播事業,成為少數嘅四棲藝人,重有「玉女掌門人」嘅稱號。
- 故此,他透露評估小組近年的重點工作,包括拓展復康服務及紓緩治療,以減少長者不必要的住院。
- 現時,CRM 的培訓由聯網臨床訓練中心負責,主要是透過定期舉行工作坊,向同事介紹有關概念;除了理論講解之外,還會透過各項活動、任務作深入淺出的闡述。
- 醫院早前面對大量安老院群組確診者,屯門醫院A6兒科病房於7 月中旬至8 月底與老人科病房合作,接收2019 冠狀病毒病確診者,最高峰時病房同時接收超過30 位確診病人。
- 聯網臨床訓練中心總監鄭振邦醫生則指,在設計模擬情節時,會因應個別部門的意見,以及同事們的學習需求,把CRM八個工作技巧應用在日常的情景訓練中。
七十年代發生多宗空難,結果發現大部份空難是由機組人員失誤導致,包括人員之間出現溝通問題及工作分配不清晰。 為了加強機組人員的安全意識,便逐步發展CRM 這個訓練概念;數據顯示,在航空業界大力推動CRM 後,空難數字有明顯減少。 漸漸地,CRM 開始被其他行業廣泛應用,成為一種跨專業的人力資源訓練工具。
關慧敏醫生相片: 敏盛綜合醫院經國總院 簡介 診療科別 服務項目
課程共分為四個單元,八月二十五日剛舉行第一個單元,同事透過小遊戲及短片認識常見的思想陷阱,從中學習平衡思考。 關慧敏醫生相片2025 辛蔚嫺也在課程中教導同事靜觀練習,靜心觀察日常活動,提升專注力。 提供各醫生的診所地址、聯絡方法、應診時間和專業資格等資訊供市民參閱,以便大家能夠選擇自己所需的專科醫生。 香港2020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於2020年10月1日於憲報刊登,共687人獲得特區政府行政長官頒授勛銜及作出嘉獎[1][2],頒授典禮於11月14日起一連三日在禮賓府閉門舉行。
關慧敏醫生相片: 課程推薦
A6 病房經理李若芝姑娘表示,A6 病房本來是兒科病房,同事從未照顧過成年病患者,亦未處理過2019 關慧敏醫生相片2025 冠狀病毒病確診病人,病房「合併」的第一天,護士們都很緊張和徬徨。 她形容,「合併」的第一個星期,情況最嚴峻,當時屯門一間安老院爆發疫情,要接收多名確診長者,幸好得到老人科同事指導,大家互相合作和協調。 基於這個信念,莫醫生當年積極在新界西醫院聯網推動成立「社區老人評估小組」。 評估小組主要是透過外展服務,為居住於資助或私營院舍的長者提供全面評估及治理,同時亦為院舍職員提供適當培訓,以促進社區的延續護理。 莫醫生形容這是一個「創舉」,「因為當時大家都沒有想過醫生會走出醫院照顧病人」。
關慧敏醫生相片: 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除了臨床工作,莫醫生也要處理很多行政事務,例如他曾經擔任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的部門主管長逹8 年,這一科是院內醫護人員及病房最多的部門,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技巧,尤其是他在任的時候,人手增長追不上部門服務擴展。 莫醫生的表現及貢獻不單獲得同事肯定,更令他成為醫院管理局2020 關慧敏醫生相片 年傑出員工之一。 無論是親身走到院舍接觸病人,抑或制訂發展方向,莫醫生都希望可以提升對長者的照顧質素,特別是隨著本港人口老化,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會持續增加。 故此,他透露評估小組近年的重點工作,包括拓展復康服務及紓緩治療,以減少長者不必要的住院。 在工餘時間,莫醫生也會應社福機構的邀請出席活動,向長者灌輸健康資訊。
關慧敏醫生相片: 香港2020年度授勳及嘉獎名單
李姑娘表示,老人科與兒科的工作流程和要填寫的文件都不同,包括病人排板、評估病人狀況的表格、藥物等,對他們來說,各方面都很陌生。 她說,兒科派藥很少見到血壓藥和糖尿藥,而且確診的小朋友大多都不用藥物去治理,但確診的長者大多本身患有長期病患,亦需要服用抗病毒藥,可能會引起例如頭暈等反應。 關慧敏醫生相片 由於老人科護士較為熟悉長者的藥物,所以派藥工作主要由他們負責;至於病房的其他工作則是大家分工合作。
關慧敏醫生相片: 資格審核小組
縱使面對2019 冠狀病毒病疫情及颱風吹襲,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持續推進。 現階段承建商集中進行內部工程,以及打通現有大樓及新大樓,希望可以做到「無縫交接」。 醫療產業面臨後疫情時代,劉宜亷認為,開始要考慮到若患者無法到醫院就醫該怎麼辦? 以往醫師會到患者家中看診,但現在疫情嚴峻,患者也會擔心醫師是高風險人員,是否會有傳染的風險? 關慧敏指出,入院病人在入院第1日及第3日都須進行核酸檢測,如有確診會即時隔離及跟進治療。 關慧敏醫生相片 另外,針對多個院舍出現確診個案的情況,醫管局計劃加強對探訪者的核酸檢測要求,目前仍在研究階段。
關慧敏醫生相片: 覆配藥物系統電子化 病人取藥更快捷
隨著流程電子化,藥劑師確認病人所需的覆配藥物後,藥劑部會預早準備藥物,放入已設置條碼及藍牙電子標籤顯示燈的藥物袋內,等候病人到醫院取藥。 當病人到「覆配易」專用電子櫃,「嘟一嘟」免診領藥單上的條碼,藥劑部便會即時收到提取藥物的訊息指示,藥物袋上的顯示燈便會閃亮,提示藥物位置,節省找尋時間。 藥劑部同事掃描藥物裝置上的條碼,對應和確認病人身份及覆配藥物後便可以派發藥物。 在未有網上系統前,申請人需向護校遞交一張張的表格,再由同事人手輸入資料。 但新系統啟用後,申請人可隨時隨地在網上報讀課程,更省卻了同事人手輸入資料的工作,減低人手記錄時出錯的機會,提升收生程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