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完成後,預計在繁忙時間取道幹線來往西九龍與九龍灣的車程約為5分鐘,與沒有幹線的情況比較,大大節省約25分鐘。 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張仁良歡迎發表《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認為是經過政府深入研究和廣泛諮詢,包括聽取交諮會的意見。 南港島線(西段)政府正推進南港島線(西段)的規劃工作,以連接香港仔、華富及數碼港等地區至南港島線黃竹坑站和港島線香港大學站。 不過鑑於沿線地勢起伏,受重型鐵路的爬升能力所限,南港島線(西段)部分路段須深入地底,其運輸及成本效益皆不理想,因此當局正研究是否有合適的替代運輸系統,滿足該走線的運輸需求,目標於2024年內敲合適技術方案,並於2034至2038年落成。 中九龍幹線由九龍灣交匯處至油麻地交匯處之間,為了配合環境,工程分多段各有特色,包括鑽挖式隧道、明挖回填式隧道、海底隧道、高架道路及地面道路等[19]。
- 直至疫情於2023年逐漸緩和,以及在西貢和觀塘區議員不斷爭取下[8][9][10],A28線於2023年12月18日起投入服務,來回方向繞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11][12][13][14]。
- 這項工程是建造一條長約3.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東端連接將軍澳寶順路,而西端則與啟德發展建議的T2主幹路連接,其中大約2.2公里為隧道。
- 當智能監察系統發現有未經授權工人進入爆破面範圍,系統便會發出警報聲響通知地盤主管及炮王,以便作出即時跟進,從而確保爆破工序能安全進行。
-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今日(12日)公布《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當中提出近40項交通運輸基建,包括20個鐵路或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以及18條主要幹道,其中逾30個項目料於未來15年內竣工。
-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表示,相關項目開支非常龐大,每項至少數十億元,大部份都相信要過百億元,甚至可能過千億元,認為要加快工程流程,以及精簡項目人員架構以節省成本。
初步構思是把翔龍灣以南約3公頃的沿海土地活化,建議遷移土瓜灣驗車中心,以騰出土地大量作綠化,希望該地與海心公園的整體綠化率提升至30%[20]。 按最新時間表,東九龍線由提出至最終落成相隔起碼20年;啟德項目隨時長達30年。 對於改為採用「雲巴」、「智軌」等方案後,仍需花費起碼10年時間,張欣宇直言:「有無搞錯啊?」他表示,相關技術本身就是更快,現時時間表並不合理,尤其技術上根本毋須興建隧道,批評:「起條天橋都10年」。 根據今日公布的《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報告內文介紹了兩個項目的走線及效益,並於38個項目的落成時間表中透露,兩者同樣擬於2034年至2038年落成,惟未有透露為何需花費逾10年時間。
中九龍幹線進度: 項目顧問:
實施超高車輛偵測系統不僅能預防超高車輛撞擊已豎立的橋門架,亦能保障工人的安全。 “自流平回填材料”是由路政署跟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聯合開發的可控制流動回填材料。 其自平和低強度特性能免除壓實測試和土地密度測試的需要,這材料也可於潮濕和大雨下使用。 採用”自流平回填材料”比以常規土壤回填於效率、安全、環保、所需空間及人力或機械需求方面的表現較佳。 建造業透過實施「建造2.0」,宣導建造業 「創新」、「專業化」和「振興」的理念,從而提高業界效率、可持續性及生產力、加強監管和質量保證、改善工地安全及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A28線原計劃於2021年第二季投入服務並取代A29P線,但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往返機場的需求量大跌,一度使此路線遲遲未能投入服務[7]。 直至疫情於2023年逐漸緩和,以及在西貢和觀塘區議員不斷爭取下[8][9][10],A28線於2023年12月18日起投入服務,來回方向繞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11][12][13][14]。 中九龙干线与3号干线西九龙公路交汇,从西九龙填海区开始,经过甘肃街、加士居道地底穿越港铁荃湾线及观塘线隧道下方、油麻地、何文田、土瓜湾再穿越港铁屯马线隧道下方至九龙湾,最后到达启德发展区的都会公园附近,连接东南九龙T2主干路往观塘及将军澳。
中九龍幹線進度: 工程
為配合九龍灣海底隧道工程,九龍城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會分階段實施多項臨時交通改道措施及臨時搬遷巴士總站[6]。 偉恒昌新邨偉景閣與舊交匯處之間的短期租約停車場已於2018年5月初停止運作[7],該幅土地用作遷移舊交匯處的收費錶停車位[8],以及重置臨時交匯處供現有巴士路線使用,巴士總站、小巴站、的士站及公眾上落客區位置亦有調動。 中九龍幹線包括一條約3.9公里長的隧道[3],西起友翔道, 沿甘肅街經彌敦道進入京士柏、何文田、馬頭圍、馬頭角,再經過九龍灣海底,最後在啟德發展區返回地面。 隧道堅固岩層距離地面僅約數米至40米[4],因此採用鑽爆方法深入岩層建造,鑽爆隧道長度為2.8公里,承建商採取各項緩解措施包括低噪音建築機械、隔音設置等。 路政署早於1998年6月委聘顧問公司為中九龍幹線進行詳細設計,當時幹線長3.9公里,西連油麻地交匯處,東達啟德發展區原擬建道路網,其中約2.6公里為雙程雙線行車隧道。 為了預防超高車輛撞擊已豎立的橋門架和保障工人的安全, 我們於連翔道設置了超高車輛偵測系統。
- 他續指,現時工程審批涉及多個部門,鐵路工程上港鐵亦有相關管理人員,一個千億元的工程,隨時有一成開支,即過百億元用作管理人員,令到工程費用更高昂。
- 港鐵公司亦歡迎公布《藍圖》,以「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方針,規劃及推動運輸基建項目,完善鐵路網絡,推動香港持續發展及策略定位。
- 民主黨亦質疑,在政府現時財政緊絀的情況下,各項基建能否如藍圖的規劃一一落實,會否又會在若干年後,取消一些項目。
- 張欣宇表示,在地圖上畫走線並不困難,要提出興建理由,例如有相關需求亦相當容易,但現時如做好資源分配更為關鍵。
- 中九龍幹線將提供一條快速替代道路,令車輛繞過現時擠塞的路段,大大節省行車時間。
- 將軍澳線南延線將軍澳線南延線全長約4公里,以現有將軍澳線的重型鐵路系統為基礎,由位於地面的康城站向南伸延,以隧道形式經過將軍澳創新園外的海床,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的地底車站,料於2034至2038年落成。
- 路政署預計中九龍幹線通車後,道路使用者在繁忙時間取道中九龍幹線,行程約為5分鐘,比較現時節省25至30分鐘[6]。
為進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效率及質量管理,中九龍幹線工程團隊積極推動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利用創新科技,即時收集工地安全、環境、施工進度及質量等數據,方便記錄及監察。 港鐵公司亦歡迎公布《藍圖》,以「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方針,規劃及推動運輸基建項目,完善鐵路網絡,推動香港持續發展及策略定位。 新界東北線新界東北線全長約8.5公里,爲南北走向的鐵路段,由香園圍途經坪輋及皇后山等地區連接東鐵線粉嶺站,方便市民使用香園圍口岸及轉乘東鐵線,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北環線東延線全長約9.5公里,,將北環線從古洞站向東延伸至坪輋,途經新界北新市鎮(包括羅湖/文錦渡),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中九龍幹線進度: 工程概要
路政署預計中九龍幹線通車後,道路使用者在繁忙時間取道中九龍幹線,行程約為5分鐘,比較現時節省25至30分鐘[6]。 建造隧道期間,工程團隊需於斷層帶等鬆軟地質及隧道出入口位置安裝臨時支撐,以確保施工安全及質量。 然而,為進一步提高施工安全,工程團隊引入了嶄新隧道臨時支撐自動安裝系統,旨在減少需要人手的工序、減少工程人員高空工作的時間,以及能更快捷及自動接駁支撐管。 洪水橋 /厦村政府計劃於洪水橋/厦村建造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全長約16公里, 貫通洪水橋/厦村和元朗南,服務該些地區約30 萬居住人口及約16萬的就業人口。 中鐵線中鐵線全長約17公里,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以連接「北部都會區」及「維港都會區」。
他表示,現時的審批機制過於臃腫,雖然理解過往有不同的工程事故出現,但認為有空間修改,例如鐵路項目方面,港鐵及政府同樣有多重監管,當中港鐵的架構其實可以精簡,以縮減審批時間,整個流程都可以改革。 按政府現時進度,當局會在2024 年底前就東九龍及啟德項目,邀請本地及國內外系統的供應商及營運商遞交意向書,屆時再探討技術及財務可行性。 據立法會文件透露,當局會再就東九龍線展開研究,包括制定相關的設計方案、財務評估及安排、招標模式、營運模式等,研究費用約為2.77億元。 全長4.7公里中九龍幹線,採用雙程三線分隔車道設計,連接西九龍公路油麻地交匯處、 啟德發展區道路網的啟德交匯處,以至九龍其他地區。 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原有「東南九龍發展計劃」(現稱啟德發展區計劃)於1998年9月刊憲。 基於社會各界意見,當局在1999年6月提出把填海範圍由299公頃縮減至161公頃;因應有關修訂,政於1999年8月就中九龍幹線的走線替代方案作出研究,結果建議採用途經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的路線。
中九龍幹線進度: 工程簡介:
该干线可以减轻培正道、佛光街、漆咸道、太子道、龙翔道、呈祥道、界限街、亚皆老街、加士居道、东九龙走廊、启德隧道、 樱桃街、渡船街、西九龙走廊等各干道挤塞情况。 路政署预计中九龙干线通车后,道路使用者在繁忙时间取道中九龙干线,行程约为5分钟,比较现时节省25至30分钟[6]。 北都公路(新界北新市鎮段)北都公路(新界北新市鎮段)將北都公路向東延伸至坪輋,接駁至香園圍公路及沙頭角公路,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民主黨亦質疑,在政府現時財政緊絀的情況下,各項基建能否如藍圖的規劃一一落實,會否又會在若干年後,取消一些項目。
中九龍幹線進度: 設計與定線
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屬六號幹線的中間路段 中九龍幹線進度 ,西接中九龍幹線,東連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的主隧道。 斗六大圳與濁幹線是雲林境內2條重要灌溉渠道,斗六大圳流經林內、斗六及古坑,最早在日治時期即設計興建,但在1957年完工,啟用已超過60年,部分路段破壞嚴重,劉建國接獲林內、古坑農民陳情,邀集農水署實地會勘爭取改善。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斗六大圳是雲林重要灌溉渠道,灌區面積約1萬公頃,因部分路段圳道、擋土牆破壞,影響灌溉及用路人進出安全,農業部農田水利署核定1.3億元辦理排水路等改善;立委劉建國在今天施工說明會中,要求農水署在明年一期稻作灌溉用水尖峰前完工,以免影響農民灌溉。 A28線全程收費為$44.0[1][2],並設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惟此線並不受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中的$2票價優惠覆蓋[15]。
中九龍幹線進度: 發展里程
中九龙干线(英语:Central Kowloon Route)是香港6号干线的一部分,贯通九龙西油麻地、何文田、土瓜湾、启德至九龙东的九龙湾,全线均为三线双程分隔公路,全长4.7公里,包括长3.9公里的隧道。 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于2016年1月15日授权进行工程[1],预计需时七年多完成,最快2025年竣工。 2002年时工程预计造价为约100亿元[2][3],政府于2016年《财政预算案》中公布项目造价升至437亿元。 对于造价飙升,当局解释100亿元只属初步估算,其后有就设计作出改善及加设新设施[4],惟有意见认为政府“报大数”,以避免工程一旦超支时难以要求立法会追加拨款[5]。 興建一條4.7公里長的雙程三線幹道,當中包括一條約3.9公里長的隧道以連接西九龍填海區與擬建啟德發展計劃。 觀塘安達臣道前石礦場是未來公營房屋大戶,房協上月公布推售資助出售房屋「朗然」時,亦曾以東九龍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作為招徠,但現時卻要至少10年後,相關系統才有望落成,較入伙期遲近10年。
中九龍幹線進度: 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該線將荃灣線向西伸延至新的荃景圍站,並料於於梨木樹邨附近,以及於石蔭/石籬一帶的屋邨附近,各設置一個車站,預計兩個新鐵路站將可服務逾13萬居民。 中九龍幹線進度 中鐵線能接駁屯馬線、東鐵線、觀塘線、荃灣線及北環線,往返錦上路及九龍灣的行程預計將由現時約43分鐘減少至約32分鐘。 至2034至2038年,當局預料11個項目完成,包括改用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東九龍線及啟德捷運。
中九龍幹線進度: 工程範圍簡介:
建議出爐後,西貢區議會認為A28線在觀塘區的走線依然迂迴,未能改變乘客對新路線行車時間過長的觀感,要求精簡走線[5]。 運輸署願意聆聽,在同年12月提出的修訂方案中,建議此路線直接取道新清水灣道往返安泰邨及牛池灣,不再途經順利邨,A26線因此在改經秀茂坪後會繞經整個四順才往返牛頭角[6]。 中九龍幹線東段隧道工程完成後,九龍城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會原址重置[9],建於一個園境平台下方,以減少對附近居民的影響[10]。 中九龍幹線進度 日後,往來西九龍和啟德發展區只需約5分鐘車程,紓緩主要東西道路的擠塞情況,例如龍翔道、太子道東、界限街、亞皆老街、窩打老道及加士居道天橋等,並可連接未來T2主幹道和將軍澳藍田隧道,組成6號幹線,完善九龍交通網絡。
中九龍幹線進度: 相關條目
中九龍幹線工程採用建築資訊模擬,透過數碼科技以立體模型模擬及展示整個施工程序,協助工程團隊作出準確判斷。 中九龍幹線進度 建築信息模擬能結合眾多圖則及資訊,展示現實世界中用以建造建築物的構件,為工程團隊提供施工期間的相關資訊,使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更為精確,提供低風險設計,將浪費減至最低,並有助工程團隊間的溝通。 啟德啟德前跑道區引入全長約4公里的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連接啟德前跑道區至港鐵啟德站,以服務該區的旅客以及5萬的居住及就業人口,,料於2034年至2038年落成。 中九龍幹線進度 中九龍幹線將提供一條快速替代道路,令車輛繞過現時擠塞的路段,大大節省行車時間。
中九龍幹線進度: 桃園延平路通學步道畫路中挨批「奇怪」 交通局塗銷了
按此,計算已有38個項目,不過當中亦未包括正在探討中的尖鼻咀至白泥的綠色運輸走廊,以及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否認走數的北港島線。 東九龍線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提出,最初為重鐵項目,當時擬於2019年至2025年落成;惟近年政府指受地形等技術限制,改為採用智慧綠色集體體系統。 至於啟德捷運,早於2007年,最初擬於2023年啟用,惟2020年時一度擱置;直至今年施政報告再重啟,並改用綠色集體體系統。 中九龍幹線進度 這項工程是建造一條長約3.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東端連接將軍澳寶順路,而西端則與啟德發展建議的T2主幹路連接,其中大約2.2公里為隧道。 中九龍幹線進度2025 將軍澳–藍田隧道連同建議的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將組成六號幹線,此幹線是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行快速公路。
中九龍幹線進度: 服務時間及班次
中九龍幹線(英語:Central Kowloon Route)是香港6號幹線的一部份,貫通九龍西油麻地、何文田、土瓜灣、啟德至九龍東的九龍灣,全線均為三線雙程分隔公路,全長4.7公里,包括長3.9公里的隧道。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16年1月15日授權進行工程[1],預計需時七年多完成,最快2025年竣工。 2002年時工程預計造價為約100億元[2][3],政府於2016年《財政預算案》中公佈項目造價升至437億元。 對於造價飆升,當局解釋100億元只屬初步估算,其後有就設計作出改善及加設新設施[4],惟有意見認為政府「報大數」,以避免工程一旦超支時難以要求立法會追加撥款[5]。
中九龍幹線進度: 道路結構資訊
北都公路北都公路原建議方案全長約18公里,其走線設計貫通東西,由西面的天水圍開始,串連新界北部地區核心發展地帶。 中九龍幹線進度2025 因應新界北新市鎮(包括羅湖/文錦渡)的發展,政府建議將北都公路向東延伸約5公里,推展北都公路(新界北新市鎮段),新方案將由四個主要路段組成,由西至東分別為天水圍段、新田段、古洞段,及新界北新市鎮段,料於2039年及以後落成。 報告提到,北都公路的走線將會盡量避開生態敏感的區域,例如盡量遠離濕地保育區,或以深層隧道形式建造公路等。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16]。 此外,乘客亦可使用指定電子支付工具[註 4]繳付車資,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與其他城巴獨營路線或聯營線城巴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城巴路線之轉乘優惠,乘客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17]。 張欣宇表示,在地圖上畫走線並不困難,要提出興建理由,例如有相關需求亦相當容易,但現時如做好資源分配更為關鍵。 他表示,上述項目開支非常可觀,每個至少都數十億元,大部份都過百億,甚至一些較複雜的項目,隨時要達到千億元。 立法會議員張欣宇表示,相關項目開支非常龐大,每項至少數十億元,大部份都相信要過百億元,甚至可能過千億元,認為要加快工程流程,以及精簡項目人員架構以節省成本。 當系統偵測到超高車輛經過,將觸發警告訊息顯示屏、警報器和警示燈,以警示司機減速及在工地人員的協助下駛至緊急停車處。
中九龍幹線進度: 工程動工日期:
沙田繞道沙田繞道全長約15公里,北端將接駁大埔的粉嶺公路,南端則連接九龍西的長沙灣附近的現有主要幹道網絡,主要以隧道通過大帽山和金山。 中九龍幹線進度2025 中九龍幹線進度 當局形容,沙田繞道是往返新界東北及市區的快速幹道,預計在通車後,可紓緩吐露港公路的交通壓力,以往來粉嶺及荔枝角的車輛為例, 中九龍幹線進度2025 使用沙田繞道的路程,其長度將由約30 公里,縮短至約22公里。 中九龍幹線進度 中九龍幹線與3號幹線西九龍公路交匯,從西九龍填海區開始,經過甘肅街、加士居道地底穿越港鐵荃灣綫及觀塘綫隧道下方、油麻地、何文田、土瓜灣再穿越港鐵屯馬綫隧道下方至九龍灣,最後到達啟德發展區的都會公園附近,連接東南九龍T2主幹路往觀塘及將軍澳。 該幹線可以減輕培正道、佛光街、漆咸道、太子道、龍翔道、呈祥道、界限街、亞皆老街、加士居道、東九龍走廊、啟德隧道、 櫻桃街、渡船街、西九龍走廊等各幹道擠塞情況。
有17個項目擬於2029年2033年完成,包括已動工的東涌延線;另有十一號幹線、屯門繞道等。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今日(12日)公布《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當中提出近40項交通運輸基建,包括20個鐵路或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項目,以及18條主要幹道,其中逾30個項目料於未來15年內竣工。 中九龍幹線進度2025 中九龍幹線全長4.7公里,採用雙程三線分隔車道的設計,連接西九龍的油麻地交匯處與東九龍的啟德發展區和九龍灣道路網,成為橫跨九龍中部的幹道。 我們也會藉著興建中九龍幹線,改善附近社區環境,包括綠化及景觀、重置公共設施、保育文物及特色地點,並於工程期間採取各種環保措施。
東九龍線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東九龍的運輸系統全長約7公里,方便接駁港鐵彩虹站及油塘站,途經彩雲、順利、順安、秀茂坪、寶達及馬游塘,並透過行人通道接駁安達臣道一帶。 運輸系統主要在高架道上運作,初步技術可行性研究建議,以隧道形式由馬游塘伸延至油塘一帶。 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全長約18公里,當中香港段長約8公里,由屯馬線洪水橋站附近位置出發,途經厦村和流浮山並加設車站,跨越后海灣經深圳灣口岸接入前海,配合內地交通網絡。 按《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的目標落成時序表,當中一共有38個交通基建項目,有部份正在動工,其中3個擬於2024至2028年完成,包括港鐵古洞站、中九龍幹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