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為因應日本軍方調派機隊進駐台灣南部,英國皇家空軍也計劃派飛機駐守香港,並於1927年3月首度駐港。 港英政府及軍部都看中啟德公司在九龍半島的一大片空置土地適合用作建造機場,遂於同年12月與啟德公司達成協議,由港府出資1,007,250港元收購「啟德濱」土地,並改為建築機場。 由於香港國際機場的樓面面積龐大,清潔工人每次需要花費至少45分鐘,才能夠完成一次繞場一周的基本清潔步驟。 2011年底,機場管理局耗資30至40萬港元向中國生產商購買50部電動代步車,用以提升清潔職員的效率及減少疲勞問題。 引入電動代步車後,清潔工人繞場一周的時間大大縮短至25分鐘,大大地提升了清潔效率。 一號及二號客運大樓的耗電量中最高的項目是空氣調節系統,佔了總耗電量的52%。
- 居民巴士愉景灣交通和珀麗灣客運提供連接機場及愉景灣(經國泰城)和機場及珀麗灣(經國泰城)的居民巴士服務,上客處均位於二號客運大樓旅遊車總站。
- 每條跑道都可以由兩個相隔180° 的方向降落,跑道數字是以其方向的角度捨去最後一個數位,而第2個數字則是首個數字加18(即180°)。
- 噪音是啟德機場的一個重要環境問題,飛機升降帶來的噪音影響區域甚為廣泛,包括鄰近啟德機場的深水埗、九龍塘、九龍灣、九龍城、觀塘、旺角、以至港島東區。
- 第3A期工程主要提供靠近黃大仙區的基建設施,完成後進行位於新蒲崗的第3B期工程,其中連接區內現有協調道和新蒲崗七寶街的行車隧道啟新道,橫跨太子道東,全長約570米,已於2017年8月17日通車。
- 延誤原因卻出現羅生門,承建商指摘顧問公司未有提供足夠資料,顧問公司卻斥責政府沒有設立專門部門統籌此工程,政府回應指電腦系統供應商沒有依時交貨。
- 北環路(禁區內)為了令駕駛人士更方便前往機場不同非禁區範圍,路政署在2014年把除航天城外其他非禁區範圍舊有帶顏色標籤的路牌統一為現有路牌,與香港大部分路牌一致。
13/31跑道嗰陣長1,371米,喺1943年年底起好咗,機場西北面嘅九龍寨城石牆,同埋隔離嘅20幾條鄉村亦都被拆毁。 除咗客運之外,空運亦都係啟德機場嘅另一個主要用途,對香港嘅貿易同製造業帶嚟唔少貢獻。 啟德機場有兩個空運貨站,第一個貨運站喺1976年5月落成,第二期擴建喺1984年4月落成;第二空運貨站就起喺九龍灣,嘅1991年3月落成,全部由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經營,並喺香港政府嘅專利協議下營運。 1993年香港空運貨站處理嘅空運量超過100萬公噸,處理能力喺全球最高,理貨失誤率係全球最低之一。
啟德機場地圖: 啟用日期
1965年8月24日,一架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洛歇C-130大力士型運輸機,從13跑道起飛後失控衝入海港沉沒。 對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龍城居民而言,曾經流行過一句誇張的說話,說是只要在大廈天台拿着晾衫竹便可以把飛機捅下來。 2、沙頭角管制站因深圳的沙头角口岸重建而暂停旅客通关服务,但货车通关服务仍正常开放。 機場管理局於2012年年內將廢水處理能力增加至每日6,000立方米,相等於7,000個4人家庭的每日平均用水淨化再用。 此外,亦會加強飛行區域內的廢物處理站的廢物循環再造分類工作,並且與機場島上所有租戶合作,目標是於10年內,在合乎衛生的情況下,將機場內所有廢物循環再造,進行分類及回收。 機場管理局透過增加溫度及光線感應器的數目,加強有效率地控制室內的溫度和照明系統,希望能夠在有需要的地方加強冷風之餘,亦能夠盡量採用自然光。
- 在8月12日下午,近萬名示威者因爆眼少女案響應集會前往機場,接機和離港大堂未能承受人潮。
- 第4898號公告:〈地政總署:街道命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憲報》第16卷第39期,2012年9月28日。
- 機場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部份屬於屯門區),第三條跑道於2022年7月8日啟用,而中跑道也隨即暫時關閉,整項工程預計於2024年完工。
- 現時,俊和隧道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啟德隧道,由2018年8月1日起生效,合約為期六年。
- 飛機當時唔能夠穩定下降,但係機長仍然堅持繼續着陸而唔選擇重飛。
- 一九九一年,香港空運貨站二號貨站正式啟用,可處理的空運貨物量每年達150萬公噸。
啟德機場的控制塔位於客運大樓頂層最高位置,可以睇倒成個機場停機坪同跑道嘅情況。 1980年代初期,政府已經研究機場點發展,諗過晒香港境內有邊度地方可以起新機場。 80年代尾,商人胡應湘曾經建議喺南丫島同大嶼山之間,用人工島方式起機場。 基於當時香港前途因為香港主權問題唔明朗,所以冇落實興建方案,而改為盡量擴大啟德機場暫時解決需求,直至1990年先決定起新機場,選址係大嶼山西北面嘅赤鱲角。 啟德機場地圖 新機場喺1998年7月6號啟用嘅時候,啟德機場同時關閉。
啟德機場地圖: 機場
1980年代末,商人胡應湘亦曾經建議在南丫島及大嶼山之間以人工島方式興建機場。 基於當時香港的前途因為主權問題未見明朗,因此沒有落實興建方案,而改為盡量擴建啟德以暫時容納需求,直至1990年方才決定興建新機場,選址大嶼山西北面的赤鱲角。 新機場於1998年7月6日啟用時,啟德機場同時關閉。 不少設備、器材等在午夜後才從舊啟德搬遷往新機場,停泊在啟德機場的飛機也要飛到新機場。 1950年代初韓戰期間,香港成為聯合國軍的後勤基地之一,大批英美軍事人員和軍機軍艦等進出香港,例如曾有美軍飛艇在維多利亞港上降落。
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大灣區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香港國際機場全年24小時運作,2010年處理5,390萬人次旅客及410萬公噸貨物;2001年起一直躋身世界三甲最佳機場,當中8度獲評級為全球最佳機場。 旅客可以透過機場快綫及公路抵逹香港市區,24分鐘以內就可以抵達中環中心商業區。 現時機場已逐步擴建,包括中場發展計劃及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以滿足增加的需求,及繼續發展為珠江三角洲區內旅客轉運中心,繼續成為亞洲轉運機場。
啟德機場地圖: 交通配套
至2014年年底前,將會完成更換逾10萬個照明裝置為發光二極管。 香港國際機場在興建時的大型填海造地工程破壞了原有的海洋生態,最為令人關注的是經常出沒於大嶼山北部海域的中華白海豚。 而由於赤鱲角在工程中被夷為平地,島上的歷史文物及自然生態雖然經過搶救及遷移,但亦無法重建其原貌。 為了補償所造成的破壞,機場管理局自1996年起一直資助沙洲及龍鼓洲海岸公園,並且於2006年在機場南端東岸路設立古窯公園,當中介紹古窯歷史和展示10多個當地出土的元代鑄爐。 當日天文台無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但由於機場上空陣風和風切變強勁,引致香港國際機場出現混亂。 8月3日全日有超過620班航機受影響,包括158班航機延誤,303班航機取消及99班航機需轉飛其他地區,影響旅客達110,000人次。
啟德機場地圖: 完成歷史任務
13/31跑道(讀成「一三三一」跑道)稱謂源自國際航空界的習慣。 一條跑道可供飛機以相反方向成180°的方向升降,跑道數字以其方向的角度然後下捨入後捨去最後一位而成,而第2個數字亦可以首個數字加18計算(即180°),而啟德機場的兩個跑道方向則份屬136°及316°。 13跑道選擇建造的方向,主要是由於其東南方向的鯉魚門沒有高山阻擋。
啟德機場地圖: 連接交通
大橋為一條長1.177公里的斜拉橋,兩個主跨分別長0.448公里及0.475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並不收取費用。 南灣隧道位於青沙管制區,隧道全長1.2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獅子山隧道連接九龍塘(九龍城區)及大圍(沙田區),全長 1.4 啟德機場地圖 啟德機場地圖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收費為 8 元。 隧道的南行管道於1967年通車,而北行管道則於1978年通車。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啟德機場地圖: 路線數目
首班抵達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為由美國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不停站飛越北極上空直達香港的國泰航空航班CX889,該航班被稱為極道一號(Polar One),於7月6日清晨6時20分順利降落在機場南跑道上。 至同年8月5日,最後一批物資才送達新機場,而舊機場正式騰空。 香港國際機場一直是東亞及東南亞國際客運及貨運的航空樞紐,亞洲第4位最繁忙的國際機場。
啟德機場地圖: 啟德區新盤 位置優越配套完善 九龍東都會核心
離境大堂嘅上層有好多間餐廳,其中一間酒樓由美心集團經營,另外有「世界之窗」自助快餐店。 獨特嘅降落方式,同機場特殊環境,令到啟德機場嘅13跑道世界知名。 喺13跑道着陸,對機師嚟講,有特別難度;而對乘客嚟講,亦算喺一個幾刺激嘅體驗。 啟德機場地圖2025 由於香港嘅盛行風係東風,年中用13跑道降落嘅機會,比31跑道多。
啟德機場地圖: 使用情況資訊
經過三個階段公眾諮詢,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07年11月6日通過新修訂《啟德分區計劃大綱圖》,《啟德發展計劃》歷時十五年方能敲定最終發展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香港被日本佔領期間,按照「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劃分,「啟德區」則指整個東九龍,即今日黃大仙區與觀塘區。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13/31:13跑道、31跑道皆代表一條跑道,這種跑道寫法是航空界的習慣。 每條跑道都可以由兩個相隔180° 的方向降落,跑道數字是以其方向的角度捨去最後一個數位,而第2個數字則是首個數字加18(即180°)。 對居住在航道之下的九龍城居民而言,曾經流行過一句誇張的說話,說是只要在大廈高層拿着晾衫竹便可以把飛機掃下來。
啟德機場地圖: 貨運設施
現場所見,兩幢大樓建築進度已進入大直路,地盤地下並已見掛上「SOGO 」標誌。 據官方網頁指,兩幢商業大廈涉及樓面約108萬平方呎,建設工程將於2023年竣工,屆時東九龍將開設一間全新崇光百貨店(SOGO),並設有其他零售、娛樂、餐飲及生活時尚的配套設施。 啟德機場地圖2025 1910至20年代,何啟區德等人組織啟德置業公司,於九龍城附近填海,興建啟德濱住宅區,惟因省港大罷工,計劃失敗告終,部分土地劃入九龍城,而鄰近海邊部分則改為航空用途,最終形成啟德機場。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九龍城道、九龍城碼頭與其巴士總站、盛德街巴士總站、九龍城法院大樓與九龍城裁判法院及九龍城政府合署均以九龍城為名,但實際上以服務全九龍城區而命名,並不在真正九龍城的範圍。 一九九六年,啟德機場踏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共處理2950萬名國際旅客和156萬噸來自世界各地的貨物。
啟德機場地圖: 停機坪
若其中一條跑道需定期維修保養,飛機起降則會安排在單一跑道上進行。 日後中跑道改造完畢後,北跑道將主要給飛機降落,中跑道主要給飛機起飛,而南跑道會以混合模式運作。 T1衛星客運廊坐落於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以北,樓高兩層,面積達20,000平方米,2009年12月中開始投入服務。 T1衛星客運廊設有9個供窄體飛機停放的廊前停機位(閘口13至21),天際走廊工程開始前曾有10個停機位(此為閘口507),候機區設有10間商舖及2間食肆。
當飛機向鯉魚門方向滑行至跑道末掉頭準備起飛時,機師眼前只有前方數以千計的高樓大廈和海拔1300英呎(400米)高的獅子山和筆架山。 飛機剛起飛的時候,機師便要將爬升不久的飛機轉向西飛,以免直撞山。 啟德機場地圖 31跑道因受到九龍城樓宇的限制,故實際滑行距離比13跑道短,對航機起飛爬升率的要求亦更高。
本航行資料彙編是為模擬飛行玩家和航空愛好者方便而由個人整理的。 如本資料涉及版權問題,請郵件通知本人,會盡快處理。 園內的公共休憩空間開放予公眾進行多種活動,包括體育及休閒娛樂活動。 公共休憩空間亦設有多樣化的活動和教育區、展覽廳、步行徑和展示舊啟德機場歷史的特色區。 自1998年啟德機場搬遷後,政府放寬樓宇高度限制,近年興建不少單幢住宅,食肆亦因而起變化,開設不少年輕化的茶座以至甜品店。 1993年11月4日,一架波音 啟德機場地圖2025 客機執行中華航空605號班機,在颱風中降落時衝出13跑道。
啟德空中花園是全港第一個建於波浪形隔音屏障上的空中花園,全長約1.4公里,前身為啟德機場跑道,現時種滿了花木﹐設「花園廣場」、「草地廣場」及「噴泉廣場」。 而且亦可以從觀塘海濱花園跑步至啟德空中花園,當是做做運動。 除了啟德體育園及商業項目外,政府正部署車站廣場之下興建連接九龍城、新蒲崗、啟德站及宋皇臺站的地下購物街,預計全長1,500米,建成後將較日本心齋橋地下街(730米)長1倍,成為東九龍又一新地標。 另一日式百貨AEON、亦宣佈在啟德開設第二間分店,將於啟德體育園Indoor Sports Centre開設AEON STYLE新店,合約期9年,租約基本租金為3,730萬元,預計2023年開業。 啟德體育園佔地約28公頃,是前啟德機場舊址重建計劃中的重點項,為公眾提供一個世界級的多元活動目的地。
由於噪音問題,在深夜至清晨時間禁止航班升降,使啟德的航班起降數目設有一定上限。 香港政府在1995年3月實施加強消減噪音措施,1995年11月,消減噪音措施再度加強。 1997年6月則裝設飛機噪音及飛行航道監察系統、開設飛機噪音投訴熱線,以減低飛機噪音對居民的滋擾。。
啟德機場地圖: 啟德機場影像回顧展@Mikiki
二號客運大樓是香港國際機場第二座客運大樓,原有大樓於2007年2月初開始投入服務,同年6月1日舉行正式開幕典禮,於2019年11月28日下午十時停用改建配合三跑道系統。 啟德機場地圖 新二號客運大樓預計於2024年投入服務,作為第三條跑道客運廊的出入境設施,讓之成為連接目前機場客運廊、第三條跑道客運廊、海天客運碼頭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樞紐。 1990年,六四事件發生之後嘅第二年,為咗恢復港人對前景信心,港府啟動咗玫瑰園計劃,其中包括喺赤鱲角起新機場,即係宜家嘅香港國際機場,但係啟德嘅擴建工程仲未停止。
2018年,部分貨運道改建為承啟道延長段,車站遺址不遠處為今「機電工程署總部」南行站。 戰後政府為重建啟德機場,剷平了餘下的「聖山」部份,並將宋王臺石碑由餘下的殘石中切割出,移到新建的宋王臺花園展覽。 日軍在1942年3月擴建啟德機場,招募了數千名工人炸毀古蹟宋王臺所處的聖山,利用得來的石頭在建造了一條橫跨清水灣道的跑道,在1943年年底建成。 啟德機場自1998年遷往赤鱲角,距離至今已經二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