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景科技發盈警,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6個月錄得未經審核綜合淨虧損不少於200萬美元,2021年同期錄得淨虧損約19萬美元。 永順控股香港宣布,以代價2141.15萬元,購入荃灣沙咀道1號「沙咀道1號」19樓26號辦公室,為一個總建築面積約2125平方呎的商用物業。 這十多年來,無限量寬的威力,印銀紙快過增加供應速度,令本港私樓樓價有上無落。
友誼時光發盈警,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全年錄得溢利約2100萬至2600萬元人民幣,2021年同期溢利約2.75億元人民幣。 禁售期樓 集團預期收益及溢利下降主要由於老遊戲隨著生命週期的增長,相關收益有正常的回落。 同時由於新遊戲年內的良好表現,集團報告期內整體收益無大幅波動。
禁售期樓: 現時居屋首兩年不得高於原價轉售
2019居屋共有逾4,800伙,經折算後以市價59折出售,自2019年12月9日開始揀樓程序,直至2020年6月12日全數售罄,售樓期長達半年,較2018年僅兩個半月便售出全數單位的時間倍增。 加上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政府將會開放今期綠置居剩餘貨尾單位給輪候公屋超過一年人士購買,是以先導形式推行。 項目有機會以現樓發售,一共有6座,每座31層,提供3,300伙,為是次2022新居屋規模最大的項目,平均呎價更是最低,只需5,730元,而且是唯一有三房大單位的項目。 項目共分成兩期發展,第一期計劃會採用單幢式居屋設計,預計於2022年年尾完工。 集中細單位戶型,有部分單位可以望到城門河景觀,只需約2分鐘可步行到港鐵石門站。
- 房委會新一期綠置居單位或於今年5月推售,有消息指當中除了有新建和貨尾重售單位外,亦包含約800伙租置單位。
- 招國偉回應指,現時仍有38萬間居屋未補價,政府未來亦會增加居屋單位數量,因此流轉應不受影響。
- 如果房委會決定延長「禁售期」,料不需修例,只要推出政策,並在地契落實便可。
- 觀塘區的九龍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08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03,470人。
- 減少主要由於因聯營公司持有之金融資產之公平價值減值引致分攤之盈利大幅減少;因本地股票市場表現不佳致使收益減少;該公司出售若干債務工具錄得虧損;及因人民幣兌港元於年底短暫不利變動,外匯錄得未變現淨虧損。
- 如需要大單位的話,翠嶺峰和綠怡雅苑分別會提供685呎及741呎的單位。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居屋、綠置居2022最新轉售賣樓限制|房委會新居屋轉售期將收緊至5年才可賣給綠表及白居二,公開市場補地價轉售單位則要住滿15年後,相關限制一覽。 一般而言,有四個情況會導致借款人需要到財務公司申請貸款: 信貸評級差 – 環聯信貸評級 (TU)是審批貸款極為重要的一個因素。 沒有收入證明 – 坊間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份正職在大公司受薪。 不少人士的收入都是以現金獲取沒有一份正規的收入證明,而這類客人要到銀行申請貸款非常困難。
禁售期樓: 香港人可以在英國買樓嗎?
香港首個律師搜尋及配對平台,讓您足不出户都能隨時隨地比較律師的個人檔案、評分及價錢,找到最適合您的律師! 但據地產代理業界朋友透露,基本上品牌商在博奕中穩佔上風,商場大業主都傾向減價留人,這將影響全港商業租金下調,並反過來拖低地舖租金。 漢港控股宣布,主席及主要股東汪林冰於2月17日(周五),在公開市場購入合共115.2萬股公司股份,每股平均作價約為0.125元。 汪林冰為公司的主要股東陳响玲之丈夫,亦為執行董事汪磊之父親。
若單位由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仍處於五年轉讓限制期內,業主必須在房委會接納其補價申請後(即業主提出申請將單位回售予房委會並在房委會拒絕該回售申請後),方可訂立其單位的買賣協議(包括臨時協議)。 留意載於售樓說明書和價單內的物業面積資料,以及載於價單內的每平方呎/每平方米售價。 根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第621章)(下稱「條例」),賣方只可以實用面積表達住宅物業的面積和價格。
禁售期樓: 問題10: 「綠置居」有沒有什麼轉售限制?
又例如部份現居於公屋的年輕住戶,他們可能嘗試以「單身人士」申請「新居屋」,若成功選購「新居屋」後,他們必須把名字從「綠置居」的申請表中剔走。 但如果因為名字剔走後,令申請人由「家庭申請者」變為「一人申請者」,則會按「一人申請者」的方式來處理。 還有兩類就是持有房屋署有效《保證書》的房屋署系內人員、以及房委會「長者租金津貼計劃」的受惠者均可申請。
禁售期樓: 按揭專區
業主繳付補價後,房署會發出收據及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業主可攜同解除轉讓限制證明書到土 地註冊處,正式解除單位的轉讓限制。 或許政府不願見居屋流失,新猷變相與出租公屋看齊,轉手居屋奇貨可居,實自相矛盾。 假若居屋是資助置業新政策核心,臨淵羨魚,何不進一步效法鄰邦關上後門,公營自成租置市場,這樣反能有助流轉,緩和困局。
禁售期樓: 申請資格
一手樓/樓花撻訂原因眾多,主要原因包括買家申請按揭出現問題或睇淡後市。 「樓花」是指未落成的樓盤,發展商為了鎖定銷售量及回籠資金,會推出多項折扣優惠,鼓勵買家在樓花期買入單位。 現時《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規管一手物業(包括樓花)的銷售程序及資金存放。 房委會推出居屋2022計劃的同時,宣布收緊轉售限制,延長禁售期。 禁售期樓2025 新修訂的轉售限制,延長於第二市場以不高於原價轉售單位的期限,由首次轉讓日期起計首兩年改為首次轉讓日期起計首五年,之後業主才可在未補地價下把單位售予綠表或白居二等買家。
禁售期樓: 香港房屋委員會居屋6大著數
根據公屋聯會公布的《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及綠表置居計劃單位轉售概況》,參考11個屋苑的成交價,發現未補地價的居屋在3年內轉售平均賺253萬元。 為打擊市民透過「短炒」居屋牟利,房委會早於2018年出售五二折新居屋時,已引入較嚴謹的轉售限制,準業主置業首兩年,只能把單位按房委會提名,原價賣給白居二買家;直至買樓滿5年才可補地價並在自由市場出售單位。 禁售期樓 不過2019年及以後的居屋和綠置居,轉售限制就再進一步收緊。 禁售期樓 據《一手住宅物業銷售資訊網》資料顯示,4月份一手新盤成交量錄約2,000宗,惟有關數字較3月份有所回落,較3月份約2,800宗,減少約3成。
禁售期樓: 新居屋綁十年你願意嗎?
最大障礙是按揭融資,抵押品估值以現貨作準,通常不計算期權等衍生溢價,產生類似「銀行估價不足」的效果,買方往往失預算,力不從心。 早前政府推出「白表申請居屋二手買賣」先導計劃,或稱「白居二」,原意省卻補地價手續,提早釋放物業轉手,加快居屋流轉,況且一收一支,賣方實得始終是市價減除補價。 不料轉手盤開價高於現貨(已補地價者),皆因設想不周,忽略期權溢價問題。 ●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後,賣家的代表律師便會把物業過往和現在的業權契據 (英文:Title deeds) 交給買家的代表律師檢查,證明賣家擁有該物業的完整業權。 買家的代表律師如發現業權上的問題,便會以書面向賣家的代表律師做出提問,務求保證業權完整,不會屬於除了賣家以外的任何人。
禁售期樓: 地產經紀及代理
但申請表中有列明,曾經受惠於自置居所計劃的「業主」、「借款人」及「其配偶」(包括是否在申請時已成為業主、或借款人的配偶),就算業主或借款人已把借款人已還清按揭,他及其配偶均不可再申請。 新一期「綠置居2022」剛公布最新攪珠結果,折扣額為四一折(折扣率59%),共涉及三個屋苑及4,693個單位,《胡‧說樓市》編輯部將為大家密切跟進。 居屋雖然價格平市價一截,但始終放售的居屋盤不多,買家亦要乎合資格才可入場,如現時有住屋需要,不妨上千居搜尋全港各區靚盤。 【按揭壓力測試 2023】壓測的3道紅線 禁售期樓2025 銀行計算供「供款與入息比率」DTI時,會把借款人和擔保人的所有其他借貸供款和按揭供款加起來計算,所以所有私人貸款、循環貸款,信用卡貸款等也會… 故此,一般而言,想將物業轉讓子女等直系親屬,其中一種較正常做法是用「轉讓契」轉讓單位,形式與平時一般物業買賣無異。
禁售期樓: 問題8: 購買「綠置居」,究竟我要預備多少使費?
以實際按息2.5厘,還款期25年計算(居屋不設30年期按揭,並只限承造P按),綠表及白表買家每月供款額分別為5,452元及4,966元,供樓負擔可謂相當輕鬆。 政府收緊按揭成數之下,筆者曾經遇過個案,就算家庭月入超過10萬港元,因為難以儲首期,而買不到心儀物業,唯有每月以3萬多元租住物業。 有見市場上有不少類似個案,近期一間金融機構推出了業主私人貸款,協助這類準買家籌集首期購買心儀物業。
禁售期樓: 業主急售免佣!3xx萬居屋(未補) 2房2廳實用431呎
在現有居屋定價機制下,同一期出售計劃內所有單位,會採用同一個折扣率,而且折扣率不可低於30% ,與此同時,又要確保同一期出售的單位售價,不能令房委會虧損。 「樓契」絕對講得上是一個物業的生命,作為單位業權的證明,是一份把物業由原業主轉移到新買家的一份文件。 任何人就其單位作出非法讓與即屬犯罪,將面臨《房屋條例》(第283章)第27A 條下之刑罰。 以下連結載有更多關於購買一手住宅物業的資料,以供參考。
禁售期樓: 發展項目的關鍵日期與收樓日期是否一樣?
至於綠置居定價方面,張炳良傾向與市價掛鈎,因樓價因地區各有不同,對置業者較公平。 他承認大型屋邨配套設施較好,較適合撥出單位作綠置居,但要考慮位置的吸引力,同時遠離斜坡等,避免居民負擔龐大維修責任。 禁售期樓2025 答案是需要,因未婚妻不算近親,那麼轉名便當是正常買賣,如未過鎖期賣樓便要付SSD。 【個案分析】4招解決「呼吸Plan」危機 「呼吸Plan」可豁免壓力測試及短期低息,但經過蜜月期後若未能經過壓測轉按,有可能要捱高息。
若單位是房委會從發展商購回的私人機構參建居屋單位再轉售予個別買方的,首次轉讓契據日期則是指房委會首次將單位售予該類人士的轉讓契據日期。 業主須向房屋委員會 禁售期樓2025 (房委會) 禁售期樓2025 繳付補價,以解除單位的轉讓限制,才可把單位在公開市場出租、出售或轉讓。 業主可隨時選擇向房委會繳付補價後把單位在公開市場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轉讓;或由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第三年起,把單位在居屋第二市場轉售予合資格人士,而無須向房委會繳付補價。
如果今次綠置居和租置轉售機制跟隨以往做法,那麼相關單位就仍然是只有首兩年不可以對外轉售,而從第三年起就可以於補地價後在公開市場出售,或者是毋需補價在第二市場出售單位。 由於存在禁售期太短、買入價和同類單位市價差距太遠等,這些單位很容易淪為公屋業主炒賣圖利的工具。 據指今次房委會打算推售的租置單位都是回收而來,受公屋或中轉房屋清拆計劃影響以及「家有長者」家庭將優先揀樓,定價約為14萬至126萬元,折扣率為市值82%至85%。 具體折扣價將按單位建築成本、發展成本、單位地點、樓齡和其他因素調整。 事實上,政府曾經沿用10年禁售期長達20年,惟至1999年逐步放寬規定,將禁售期縮短至五年,惟近年樓市熾熱,不排除部份未有急切住屋需要的人以「人頭」方式碰運氣,因此收緊禁售期確實有必要。 至於是否能達到政府期望的成效,就請大家拭目以待明年資助房屋的申請情況。
禁售期樓: 第二階段$5,000消費券月尾到期 八達通尾期最遲4月16日起領取
💡Junto貼士:雖然毋需擔心香港住宅項目會爛尾,延遲交樓仍會對買家部署造成很大影響,如按揭安排與入伙時間。 準買家要從中找到靚貨,除了要留意物業間隔、質素及設施配套,同時為單位及業主進行背景調查,了解業主一手買入價錢、按揭供款情況及單位有否出現事故,有需要向鄰居及保安旁敲側擊。 如果業主急於放售,「起底」便有助了解背後原因,方便日後鋤價。 地產代理擁有豐富的物業經驗,可幫助準買家找出物業的資料,讓買家置業時安心得多。 因為新按揭保險政策的實施,令「建築期付款」多了一重吸引力。 新按揭保險政策是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2019提出的政策,規定物業1,000萬以下的物業可以借取最高80%按揭;而800萬以下則可以借取最高90%。
禁售期樓: 禁售期樓花: 按揭101
要留意,原來買價是指首次轉讓契據中所列明的單位購買價。 在房委會現行規定下,2018年首次推售的居屋單位在首次售出日期起計第3至第5年內,業主可申請將單位售予房委會,或在無須繳付補價的情況下,在居屋第二市場按業主自行議定的價格出售單位予白居二或綠表買家。 居屋單位的轉讓限制期是從房委會首次將單位售予業主的轉讓契據簽署日期起計。 經由房委會從個別買方購回然後再重售的單位,首次轉讓契據日期亦是按相同基礎計算,而非由該單位重售予現時業主的轉讓契據日期起計。 要留意,近年推出的新居屋,如居屋2018及居屋2019的單位轉讓限制期都有所不同,買賣居屋時要留意。
其中2016年推售的天水圍屏欣苑,當時單位售價149.7萬至316.4萬元,但翻查11個已轉售的未補價單位,平均成交價達428萬元,帳面已賺翻倍,冠絕新居屋屋苑。 除了以上介紹的買樓資訊,其實英國政府還有推出一些幫助首次置業者的計劃,但一般不適用於買樓放租(Buy-to-let)的買家,有興趣可以到有關網站查詢詳情。 禁售期樓 買樓畢竟是一件大事,應先向專業人士查詢,再作認真計劃。
禁售期樓: More in 一手新盤:
杰地集團發盈警,預期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將錄得超過200萬新加坡元淨虧損,2021年同期淨利潤約746萬新加坡元。 由盈轉虧主要由於金融資產減值虧損約760萬新加坡元未轉回。 新居屋延長轉售年期後亦可能產生另一效果,就是當居二價格再飛升下,可能會導致原本符合資格的白居二買家根本不能置業。 事實上,以現時居二462萬的平均售價來看,這已非全數白居二買家可承擔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