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業後,許多食客對她親手出品的鮮蝦豬肉燒賣念念不忘。 原來,事頭婆一直有Keep 住默默小量製作,近月更開始在不同的食材黃店見到「老友記1978」燒賣的影踪。 事頭婆將豬肉同蝦肉打至起膠,要花6小時才做到150粒燒賣! 「香港炸髀關注組」推介的生炸雞髀,雖然不是即叫即炸,但放在保溫櫃內,毫不影響原本的溫度和味道,能夠保持外皮脆口。 40多年的老字號,只賣鮮榨椰汁,把椰肉打成椰漿,加入淡奶、水、糖,有3種size選擇,小杯、大杯和支裝,價錢合理。
壽司席前即做,魚肉新鮮,飯粒醋酸溫和,捏得鬆緊有致,和名店相差不算太遠。 要留意,食材用料會因應不同季節而有所調整,由於材料要一早準備,Omakase需至少兩日前預訂。 滿天星蛋包飯是東京著名的蛋包飯專門店,於當地設有8間分店,包括新宿、麻布十番等。 最近滿天星蛋包飯終於登陸香港,選址尖沙咀海港城,人流超旺,開業之後長期有人排隊,滿天星肉汁漢堡扒蛋包飯是店招牌,蛋包飯做得十分嫩滑,更有蝦仁及帶子做配料。 樂園位於九龍城街市的熟食中心,店舖掛上由蔡瀾先生所贈「勝過鮑參肚翅」墨寶,得到香港美食家的高度讚賞,食物水準可想而知多非同凡響。
九龍城街市必食: 香港人寫的在地旅遊美食、觀光、購物攻略
主打傳統燒鳥,即是不同的雞肉部份,所有食材均來自日本。 燒鳥有香港少見,但在日本十分流行的罕見部位,包括雞提燈,即老母雞輸卵管、燒雞心、燒雞尾等,最平$38一串。 於日本極具人氣的京都勝牛吉列牛專門店,於全球開設超過60間分店。 店內主打的吉列牛用上「黃金六十秒」的炸法炮製多款名物,讓炸物變得酥脆,且肉心不會過熟,依然軟腍Juicy。 當中最受歡迎必是勝牛三味,食齊薄片醬味牛、菲力及翼板。 除了吉列牛外,還有吉列牛拼海鮮、吉列牛拼豚肉、咖喱飯、鍋物等菜式。
- 小編亦很偏愛泰式炒金邊粉,配料和金邊粉份量十足,酸甜味很平衡,很開胃。
- 要留意,食材用料會因應不同季節而有所調整,由於材料要一早準備,Omakase需至少兩日前預訂。
- 走進九龍城這家咖啡店,猶如打開了一扇隨意門,回到近百年前開業的大和堂參茸藥行。
- 除了最傳統的蛋撻口味,還有芝士軟心撻和果撻,作為下午茶甜點都不錯。
- 店內也收藏了不少懷舊玩意,更設有打卡熱點,讓大家回顧舊香港情懷。
- 食物倒花心思,如黑松露椰菜飯配椒鹽天貝、湯咖喱定食、炸軟殼蟹伴蟹肉飯等,套餐以木盤盛載,好有日式 feel。
大埔這店最出名是肉丸,口味眾多,有牛骨濃味牛丸、川辣牛丸、豬肉丸和三星葱爆醬貢丸等,食前記得小心點,因為一咬爆汁! 最受歡迎是牛骨濃汁牛丸,全用澳洲牛肉製造,加入牛骨湯、牛筋及牛脂肪,口感彈牙,牛肉濃味突出。 鍾意食索湯汁配料的,記住要試魚皮,這裡的有骨魚皮,用門鱔起肉後連骨同炸,比街邊一般買的魚皮,賣相更金黃,口感也更鬆化,不妨一試! 方榮記沙嗲牛肉專家的沙嗲湯底十分濃而香,湯頭由沙嗲醬、花生醬、花生碎等製成,愈食愈濃及入味,食到尾聲時再加多個公仔麵,把所有牛肉海鮮沙嗲湯的精華都掛到麵上,成為一碗極品沙嗲牛麵。 泰象館舖頭雖小,但經常吸引很多食客在門外等位,全因為食物質素平均都相當不錯。 九龍城街市必食2025 九龍城街市必食2025 小編曾試過在泰象館外賣晚餐,即使不是即時享用依然好味。
九龍城街市必食: 九龍城街市
心形設計的糖醋麵是特色名物,甜甜酸酸,脆口特別、蠔仔粥和蠔餅,十分足料、反沙芋,酥脆鬆甜;亦有凍蟹、凍烏頭鹹雞、薑蔥魚腸及鹵水拼盤等潮州菜款。 晴空是尖沙咀的高級日本料理餐廳,嚴選日本時令食材空運到港,主打Omakase。 晴空老闆兼大廚擁有17年日餐經驗,曾遠赴東京學藝,曾任職中環「鮨野」總廚,為大家送上正宗日式味道。 日式外賣店「為食龍」於中環開設堂食店,新店有2層,佔地4,000呎,以落地玻璃及森林調作設計,加上恐龍公仔放滿每個角落,感覺置身侏羅紀公園! 餐牌除了保留招牌腐皮壽司系列外,口味由8款增設至25款,每一件壽司都份量十足,表面的刺身餡足料到無得輸! 堂食更設有多款卷物、丼飯,例如招牌為食龍卷,就有齊三種不同刺身卷物,總共使用7種刺身而成,十分有誠意。
喜歡意大利菜的朋友不妨嘗試Pavia這間位於九龍城西餐廳,雖然這間餐廳一開始定位為意大利餐廳,但亦有西班牙菜等等的菜色。 李輝記牛欄 九龍城街市必食 火鍋牛肉賣相雪花分佈廣而平均,牛肉夠鮮紅,片片夠大又尚算工整。 味道牛味一般,灼完撲鼻而來一陣牛肉味,食落口卻蕩然無存;勝在肉質夠嫩滑軟熟,咬落不會滿口韌筋肉渣。 日本人主理的居酒屋,採用日本食材,用料新鮮且講究。 伊勢海老姿燒是必食的一道菜式,首先上碟的是半熟伊勢龍蝦和海膽,再把用後的龍蝦頭和龍蝦殼加工,熬製成龍蝦湯或龍蝦粥,值得一試。
九龍城街市必食: 九龍城西餐廳
主理人來自曼谷,店內侍應大部份均為泰國人,絕大部份用料都由泰國入貨。 相傳南宋末代皇帝趙昰和他的弟弟趙昺為逃避元軍追殺,曾躲藏於九龍城的山丘上。 趙昰死後,當地村民在他避難的山丘上取了一塊巨石,將其做成了名為「宋王臺」的紀念碑。 九龍城街市必食2025 1943年1月9日,日本人為了擴建啟德機場,爆破炸毀了整塊巨岩。 戰後工人在機場客運大樓附近的殘石中,切割出現今的宋王臺石碑。 如今宋王臺石碑已遷移到300尺以外的公園內,成為古蹟。
九龍城街市必食: 小熊溫泉火鍋|日本北海道人氣打卡熊仔火鍋登陸鰂魚涌 香港暫定2月開幕
夢之丼的刺身新鮮,而㡳下的赤醋飯十分特別,赤醋味道比一般的壽司醋更香濃,另外附上用來沾帆立貝的橙醋使整體感覺更上一層,值得一試。 九龍城街市必食2025 甜品有 Nina Patisserie 的創意甜品和糕點,如倫巴第芝士慕絲蛋糕和芒果拿破崙,適合與情人和姐妹們來享受休閒下午。 主打傳統港式糖水的地茂館,以湯圓、杏仁茶及原盅燉品糖水等闖出名堂。
九龍城街市必食: 九龍城餐廳
因為工場近屯門魚市場,魚肉份外新鮮,現在與時並進,改用機械生產魚蛋,湯底則由豬骨、門鱔、蝦殼等熬成。 於荃灣楊屋道街市坐擁三個檔位的陳女東記海鮮,賣海鮮經驗賣足45年,可是行內的老行尊。 九龍城街市必食2025 每朝到香港仔魚欄買貨,返回海鮮檔後再親自倒入魚池,做足一星期,風雨不改,很是勤力。
九龍城街市必食: 九龍城美食 2021 | 地膽懶人包 | 持續更新!
絲絨般嫰滑的椰撻和奶皇包同樣吸引大批顧客,餅店的人龍有時還會排到下個街口。 九龍城街市必食 前歌手黄寶欣開設,以全人手製作酥皮撻點及包點而聞名。 九龍城街市必食 招牌蛋撻焗得很香,以傳統手法製作酥皮,超過300層酥皮,咬下鬆化,日賣過千個。 去過首爾的都知道,馬場洞可以享受到性價比極高的韓牛餐廳,這間以馬場洞為命名的餐廳一樣有優質的韓牛提供。 餐廳由韓國大廚主理,主打「濕式熟成」的製作方法去處理韓牛。 「濕式熟成」的製作方法可以令到牛肉變得更為鮮嫩。
九龍城街市必食: 第6位 | 大埔廣成麵家 胡椒味濃
每年,香港也會抽出一天舉行慶祝活動 —— 數千人聚集在「小泰國」九龍城,沿著街道迎新遊行,活動在歡天喜地的潑水大戰中達到高潮。 另外還有自家製的腐皮卷、炸豆腐及豆卜等發售,鄰近九龍城街市,備受街坊喜愛。 簡單精妙的料理方式融入其地方菜式的特性,炮製出多款分享為主的小碟菜式及地道的意國傳統美食。 當中包括主廚招牌意大利麵菜式、即烤海鮮與炭燒烤肉等美食。 店舖曾經搬卜遷,不過仍然在九龍城區內,新舖比較闊落,但因為擁有一定人氣的關係,大家記得預留時間排隊。
九龍城街市必食: 香港人也不知道的秘密景點 銅鑼灣避風塘日落|走秘道、搭船出海
他們的燒賣每粒啱啱好一口size,餡料頗滑,很有彈性,魚腥味不重,燒賣皮較挺身帶點硬但不影響整體口感。 隨燒賣附送店子做的豉油和辣油,豉油略為甜了點,但辣油夠香不會搶辣,有點睛作用。 來到泰金國,少不了是一嘗它的5成熟「燒牛肉」,香味非常濃郁,加上酸辣汁就更提高了它的另一個層次。 對於不吃牛的朋友來說,「泰式肉碎生菜包」亦是一個好選擇。 又是一家抵食小店,味道算是地道,但人氣不及其他小店。
九龍城街市必食: 油尖旺打邊爐餐廳Top 4 | 美食懶人包 | 地區美食
九龍城地方細細,但臥虎藏龍,街邊開滿了大大小小不同的泰國菜餐廳。 雖然大多店面老舊,但架不住食物出色,就算出入不太方便,仍然無減市民對他們的熱愛。 要在九龍城享受咖啡時光,還可以走遠一點到聯合道的石屋家園。 這座原名為何家園的石屋建築,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日治時期興建,現屬香港的三級歷史古蹟,經保育後石屋已變身成為懷舊冰室,石屋前空地亦設有露天茶座。
九龍城街市必食: 大和堂|經典中醫館變咖啡館 九龍城活化建築 新舊交融|飲食故事
屯門區代表新財肉食,招牌為本地騸牯牛,脂肪多而且肉質肥美。 牛肉每日鮮劏,可選擇的部位也非常豐富,如封門柳、牛骨髓等。 網民最推介這店的手切肥牛,指其外表紅白分明,灼熟後肉質軟嫩,價錢合理。 九龍城街市必食2025 沙嗲牛肉西多士($38),外觀金黃漲卜卜,相當吸引! 切開後,可見沙嗲牛肉滿瀉而出,醬汁雖少但沙嗲味極濃!
九龍城街市必食: 編輯精選
九龍城的老牌長龍粉麵店,設有工場炮製魚蛋、魚片、魚皮等,魚蛋以門鱔、九棍魚、䱛魚等打成,魚片則是即打即炸。 30年前於大埔冬菇亭以手打魚蛋粉麵起家,去年因創辦人去世,被財團業主逼遷,只好忍痛結業。 半年後,第二代後人覓得新舖位重開,每早沿用家傳秘方炮製手打魚蛋、墨魚丸,魚蛋以泰國門鱔、䱛仔魚打成再人手唧成。
九龍城街市必食: 九龍城寨
新財肉食 火鍋牛肉賣相牛肉夠大片,接近半隻手掌的大小,又切得工整;油花夠多又不會過肥,牛色光鮮紅潤,紋路清晰可見。 每片放入口都滑進喉嚨不黏牙而且有嚼勁,牛味夠濃郁。 價錢價錢中等,不過作為第一位手切肥牛的質素實是抵食。 火鍋牛肉賣相手切肥牛肉考刀工,太薄或太厚都會影響口感,必須完整,不能斷裂,油花比例平均,色澤要紅潤,帶有瘀紅色就要扣分。 味道按牛肉味、質感及油香來評價,愈軟滑多汁、牛肉味愈濃就愈高分。
九龍城街市必食: 九龍城市中心
香港人對點心情有獨鍾,好的點心更是一門手藝的傳承。 位於九龍城衙前圍道的譽滿性價比高,標榜自家每天新鮮製作,當市面有茶樓是中央廚房交貨形式出品點心,即叫即蒸更難得。 這邊的茶位亦比外面便宜,特色點心有青芥末子母蝦餃,外表有趣,猶如冠上了髮髻,青芥末味道微刺,皮薄,蝦肉爽口。 棉花雞極足料,大雞件魚肚軟嫩入味、韮菜角香脆惹味,比較少有。 中藥館最終在2017年結業,人去並沒樓空,店內幾乎保留八十多年前的原貌。 牆上褪了色的醫師執照和牌匾,一室原木製造的家具,天花懸垂的吊扇,留有手寫字迹的百子櫃……全都見證了香港近百年間的興衰更替。
可以選擇一些由日本人主理或者過江龍來港分店的餐廳,例如文中介紹的京都勝牛、Tempura Makino HK等等,…….詳情按此。 這間設有坐位的日本壽司店「WAKO SAKE SUSHI & TAP」,除了可以單點壽司外,仲可以食由廚師發辦的Omakase Set,有齊刺身、壽司茶碗蒸、甜品及湯等,勁豐盛。 九龍城不只泰菜館雲集,也有泰國雜貨店,可以入貨泰國香料、零食,不能不提及金枕頭、椰青等泰國特產。 看到老闆拿著大刀,熟練地劈榴槤,淡黃的果肉,在盒子裡安放著,引人垂涎。
九龍城街市必食: 火鍋牛肉推介|九龍區|4. 九龍城 李輝記牛欄
老闆每日在上水屠房購入2隻煽牯黃牛,供應新鮮牛肉、牛腩、及各種不同部位。 喜來稀肉於韓國為連鎖燒肉,於韓國已有超過2百間分店,當初來港時更是十分哄動,成為排隊名店,即使現在有銅鑼灣、尖沙咀及旺角三間分店,仍然十分旺場。 餐廳主打牛和豬肉,其中必食的是招牌護心肉,護心肉即位於豬橫隔膜和肝之間的筋肉,每隻豬不到300克,極為罕有,所以成為店內必食食材。 店子開在住宅區,午市以定食為主,當中十貫壽司定食$268起,包前菜、茶碗蒸、湯、烏冬及甜品。 晚市Omakase包括前菜、刺身、一品料理、壽司、手卷/烏冬及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