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往大磡森與深坑瀝兩座嶺西山峰,東登靈會山及羗山,南抵狗嶺涌,北行萬丈布,亦是此行的方向。 沿途路況平坦,視野開揚,索罟群島變得立體,在紅杜鵑(Rhododendron simsii)映襯下萬綠不再是唯一的顏色。 牙鷹山 遠望山體亦算龐大的大磡森,想起多年前的嶼西縱走,好像是唯一一次踏足山頂,如今路徑比往日清晰,卻未再踏足。 餘閒心無路線,隨便選了一條易走但漫長的路,繞嶼西南北,跨分水坳、萬丈布與牙鷹山,沿東澳古道出東涌,避開大澳拜山人潮。
- #29 柏架山 532米路線:柏架山東脊.
- 可惜發現山頂有不少鎗彈殼,定是打野戰的朋友遺下來的,他們沒有盡義務在玩樂後清理這些垃圾,真是缺點公德。
-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 站在羌山頂,看見一團白霧,盤繞鳳凰彌勒群山,為這峻峭山嶺添上一份迷離景致,倒也迷人。
- 象山上的「手指石」清晰可辦;俗稱「耶穌光」的雲隙光出現,照在沒有大橋的海面。
- 抵狗嶺涌,沿山脊路登分水坳,為大磡森與靈會山之間的山坳,亦是靈白石澗、狗嶺涌石澗及萬丈九曲三澗之發源地。
在公廁後方循鳳凰徑第五段的山徑上走,上走至觀音山。 及後攀過羌山,遇上一個岔口,依著鳳凰徑指示往靈會山方向行走。 至沙螺灣,山嘴雖被大橋所壓,所幸避過三年零八個月的古樟樹猶存。 續走石屎徑,經田心、䃟頭來到雪心亭,亭中兩個在歐洲諷刺中國人的塗鴉在此出現,與亭外的大橋相映成趣。 牙鷹山 牙鷹山 然後來到東涌河,河口恐怕成為東涌西發展的犧牲品,生怕以後每一次來訪嶼西,景色皆盡然不同,認識的愈來愈少,討厭的愈來愈多。 由起點至此,已近卅公里,不過七個鐘;沉重背包令雙腳略疲累,抵逸東,不想再花半個鐘走至東涌,決定在此完結是日行程。
牙鷹山: 相關行山路線
港珠澳大橋成古道慣常景物,古道風光徹底破壞,沿途兩個中國風格展版介紹偉大工程,與涼亭妙趣的諷刺塗鴉相映成趣。 是日季侯風強烈,於牙鷹山觀景臺吹得步履難穩,下望二澳,正是當日划艇失蹤的一行人,至今依然下落不明(四月十日傳出事主已歿之消息,屍體於大嶼山以南之牛頭島尋獲)。 牙鷹山(Nga Ying Shan)係香港嘅山,海拔高374米,喺離島區,附近範圍劃咗入南大嶼郊野公園。
人人都想享受郊野大自然,但就不懂去愛護它,到消失了才去珍惜,真是可笑。 老虎騎石 遊記按此石屋山是西貢第一高,高海拔481米,山頂設有無線電話發射站及直升機坪。 #17 青山 583米路線:1.) 青山 遊記按此2.) 杯靈雙渡 遊記按此青山高海拔583米,青山山勢尖削,因而與西貢蚺蛇尖及清水灣釣魚翁被合稱「香港三尖」。
牙鷹山: 牙鷹山介紹
踏上尖峰山,終於走遍「香港群山譜」上的大嶼群嶺,完成小小心願,心情自感輕奮,不禁期盼著有日能完成港九群峰,希望這日子不會很遠呢。 昂坪360救援徑 牙鷹山2025 遊記按此彌勒山高海拔751米,彌勒山的山腰設有郊遊徑,並且是昂坪360纜車其中一個轉向站;另外彌勒山山頂及山腳設有氣像設施,以監院昂坪的溫度。 但彌勒山的山頂位置並沒有設置郊遊徑,需行走非官方的山路,因此比起附近的鳯凰山及大東山,彌勒山相對地較為冷門,遊人不多。
獅子頭山 遊記按此木魚山高海拔479米,木魚山位於大嶼山天壇大佛的背面,兩者都沒有官方山徑前往山頂,因此遊人比較稀少,是昂坪一帶山嶺的滄海遺珠。 #28 針山 532米路線:1.) 針山. 草山 牙鷹山2025 遊記按此2.) 針草帽 (針山.草山.大帽山) 遊記按此3.) 針山. 針山曾與屯門青山及西貢蚺蛇尖並稱「香港三尖」(現為釣魚翁、青山、蚺蛇尖),可見針山以山勢尖削見稱。 歌賦山 遊記按此歌賦山 (Mount Gough),高海拔479米,是香港島第五高峰,僅次於扯旗山、柏架山、奇力山及西高山。 歌賦山大部份地方都已被開發成為豪宅,而山頂小部份位置被設置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發射站及歌賦山食水配水庫。
牙鷹山: 香港島 HK Island
#37 慈雲山 490米路線:慈觀古道 遊記按此二次大戰前,慈雲山較為荒僻,稱為狗蚤嶺,後來因山上有觀音廟,民間遂改稱當地為慈雲山。 山頂高490米,設有慈雲山數碼電視發射站。 前往牙鷹山的路線大部分與鳳凰徑重疊,指示清晰。 牙鷹山2025 萬丈布一帶的丘陵靜美;後段下降牙鷹角一段亦可欣賞日落景致。 清明將至,不少市民由東涌坐車到大澳掃墓,幸好天氣欠佳,令行山人士卻步,剛好此消彼長,不致要花太長時間候車。
下降至山坳,雨已轉大,不得不坐下來稍作歇息。 四野無人,獨坐山野間,遙望鳳凰雙峰和昂平大佛,提傘避雨看景,也頗有詩意。 等了十分鐘,雨終於減弱,於是起步踏上斜坡,直登上牙鷹山頂。 老天爺似乎喜歡作弄人,每到周末,便黑起口面,讓人不能暢快地郊遊。 如此天色,欣賞風景機會很微,只好選擇一些以往未了的行程,完成心願。 兩年前的「登牙鷹遊龍仔」,無緣上尖峰,今天正好再走一趟。
牙鷹山: 牙鷹山 大磡森 分流
雖沒有明確山徑,但山坡也不陡斜,踏著短草向山腳直走,很快便接上山腰的郊遊徑。 回到清晰闊落的小徑,步伐也輕鬆得多,只是雨仍是間歇地灑著,令人未能暢快賞景。 經過萬丈布,接回鳳凰徑,續走一段,來到下龍仔悟園的路口,見尚有時間,於是選擇轉上走向羌山。 站在羌山頂,看見一團白霧,盤繞鳳凰彌勒群山,為這峻峭山嶺添上一份迷離景致,倒也迷人。 牙鷹山2025 牙鷹山頂也頗平闊,是處大休的好地方,除仍可鳥瞰大澳景色外,還可眺望另一邊的靈會萬丈的山野丘陵景致,如天氣好的話,還可欣賞西邊的水天一色。 可惜發現山頂有不少鎗彈殼,定是打野戰的朋友遺下來的,他們沒有盡義務在玩樂後清理這些垃圾,真是缺點公德。
牙鷹山: 大澳觀景台 牙鷹山
望白角,遠望實在看不出岩岸盡是奇岩異石。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牙鷹山 Tim 牙鷹山 Sir 的努力!
牙鷹山: 路線一覽 Routes
步過長橋,來到南涌村,往左走一會,便來到鳳凰徑的登山路口。 由此起步上走,雖是水泥小徑,但非常急斜,令人走得十分吃力。 走至開揚處,可俯瞰大澳全貌,既可賞景,亦正好讓人喘息一會。 繼續上走,來到凌風亭,終於走畢這段長命斜。 根據網上前輩介紹,登尖峰山的路口就在這兒附近,於是小心尋覓,果然過亭後不久,便在右邊樹叢間找到山徑,並有布條作指引,自然錯不了。 鑽入樹叢,踏著崎嶇山徑,沿山坡往上走約十多分鐘,便來到一道巨石岩壁。
牙鷹山: 大嶼山 Lantau Island
大澳雖已有不少現代建築物,但在沿岸的紅樹林襯托下,仍能發揮出一點田野風味。 大澳新巴士站已經啟用,往東涌的人多得新站亦承受不起。 穿過人滿為患的街道,跳島式越過兩道取代橫水渡的鐵橋,站在楊侯古廟對面連接東澳古道的路上,已望見大橋封鎖海景,極為突兀。
牙鷹山: 牙鷹山
龜頭嶺一帶有大量山徑連接不同山峰,最常見一般在南涌郊遊徑中途接上小徑走上龜頭嶺。 #18 蓮花山 (荃灣) 578米路線:蓮花山. 下花山 遊記按此荃灣蓮花山位處大帽山西南,現時網上對荃灣蓮花山的資訊都頗為混亂,現在比較主流的說法是蓮花山最高點是高海拔578米的蓮心頂,北面有花山頭、南面有花山尾兩個山頂。 #16 雞公嶺 585米路線:雞公嶺 (逢吉鄉 – 橋頭) 遊記按此雞公嶺位於新界西北。
牙鷹山: 相關新聞
雞公嶺山勢廣闊,而且在附近並無更高的山,因此在元朗上水一帶都可見雞公嶺鶴立雞群之勢。 由於此路線沿途都無樹木,景色開揚,可盡覽石崗、南生圍、米埔至深圳一帶的景色,景觀甚佳。 牙鷹山2025 鳳凰主徑只在觀音山腳繞過,不用登頂,但既然到此,往山頂也不遠,於是提步踏上山坡,走至觀音頂。 在此可全瞰石壁水塘,可惜在灰濛天色下,未能感受到水塘的俊美。 回望大澳方向,眺望剛才走過的尖峰山,仿彿已有點遠了。 牙鷹山2025 下降回鳳凰徑,便沿石級步下往深屈道的最後一段下山路,並兼欣賞沿途的紅杜鵑,可惜這兒的花都生長在較陡峭的山壁間,令人不能近賞,只能作遠觀,也許這也是它們得以仍能每年盛開的原因了。
牙鷹山: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大帽山高居臨下,可以俯瞰九龍半島至香港島的景色,另外亦可看到元朗石崗八鄉一帶,景觀開揚。 另外,大帽山上山「秋名山」式的髮夾彎馬路、天文台及四方山的草原亦甚有特色,景色是五星級。 與另外兩個香港島高峰扯旗山及西高山比較,奇力山位置較為吊腳,而且奇力山並非郊野公園範圍,沒有設置郊遊徑,令到香港島第三高峰奇力山變成較冷門的路線。 #33 獅子山 495米路線:獅子山 牙鷹山2025 遊記按此獅子山高海拔495米,位於九龍中心點,交通便利;而獅子山頂的景色開揚、獅子頭亦甚有獨色;獅子山路線分支甚多,可隨個人喜好及體力制定路線。
牙鷹山: 尖峰山 牙鷹山
來到大澳,灰灰天空,實在令人提不起勁,幸好望著今天目標的尖峰山,仿如屏風般橫展在村落之後,讓人感受到此靠山的氣勢。 昔日的鹽田已消失了,堤圍亦已被修成一道長長木橋,迎著尖峰山踏橋而行,倒也有趣味。 望向另一方的獅山,清楚看到那出眾的雞狗奇石,且看何日親臨其地一遊。
象山上的「手指石」清晰可辦;俗稱「耶穌光」的雲隙光出現,照在沒有大橋的海面。 來到麒麟嶺下的新洲,向紅粉石與深屈方向望,為此古道最美視野最廣闊的位置,可惜亦為大橋所阻,變得不倫不類。 至鐵德樹起,古道變成石屎路,一直伸延至東涌。 茜草灣處有三隻小狗阻路,惟人步至即讓路,表現友善且好奇。 抵狗嶺涌,沿山脊路登分水坳,為大磡森與靈會山之間的山坳,亦是靈白石澗、狗嶺涌石澗及萬丈九曲三澗之發源地。
站在尖峰山上,俯瞰霧雨下的大澳,也是一番滋味。 牙鷹山2025 山頂不算平坦開揚,不是小休的好地方,於是繼續上路,沿脊向牙鷹山進發。 雖然雨點紛飛,但仍可看到牙鷹山山頂,望著這目標,沿山徑走便輕鬆得多。
雖看似陡直,但小心覓路踏石而上,也不算難。 牙鷹山2025 越過石壁,接回清晰山徑,正感欣慰之際,就開始下起毛毛細雨。 幸好山坡漸變平緩,沿脊續走二十分鐘,便來到尖峰山頂。
牙鷹山: 大澳觀景台 牙鷹山
由大澳出發,登上有有如屏風的尖峰山,成功走遍「香港群山譜」上的大嶼群嶺。 然後沿山嶺過牙鷹山,續經萬丈布上羌山,最後由觀音山下降深屈道為終點。 #44 老虎碩 465米路線:老虎碩 遊記按此老虎頭高海拔465米,位處愉景灣以西,過往一直是附近居民的後花園,政府亦於2011年修建老虎頭郊遊徑方便遊人。 #30 薄刀屻 529米路線:薄刀屻 遊記按此薄刀屻位於大嶼山東涌東南,高海拔529米,薄刀屻是最接近東涌市中心的高山。 #29 柏架山 532米路線:柏架山東脊. 柏架山吊車遺址 遊記按此柏架山位於港島東鰂魚涌,高海拔532米,是香港島第二高峰。
但由於最高的大帽山的山頂部分被劃爲禁區,一般市民不能踏足,因此鳳凰山山頂才是香港行山的最高點地方。 鳳凰山的山頂同為觀看日出的勝地,沿途景觀都非常開揚,景觀甚好。 唯鳳凰山終年都會有大霧,水濃霧或會影響興致。 #46 羗山 459米路線:1.) 羗山. 牙鷹山 遊記按此2.) 羗山 (龍仔悟園) 遊記按此羗山 (或 羌山 / 薑山)高海拔459米,是大嶼山西部大澳與石壁水塘的一座山嶺,羗山一帶是一大片高山的地帶#47 畢架山 457米路線:1. 尖山(鷹巢山) 遊記按此畢架山 (英語:Beacon Hill),高457米,山頂設有民航處雷達站。
牙鷹山: 路線一覽 Routes
#12 黃牛山 604米路線:黃牛石城 (黃牛山.水牛山) 遊記按此黃牛山位於沙田東,屬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 黃牛山高海拔604米,屬香港較高的山峰,除了高度外,位於黃牛山山頂旁的黃牛石城,出名奇石處處,當中的石天窗更是香港的一大山系奇景。 景色方面,除了黃牛石城外,黃牛山可盡觀沙田一帶景色,水牛山亦有白沙灣及西貢的開揚景觀,風景相當不俗。 #13 飛鵝山 602米路線:1.) 飛鵝山 (自殺崖) 遊記按此2.) 飛鵝山 (倚天脊) 遊記按此飛鵝山高603米,為九龍群山中最高的山峰。 蓮花山 遊記按此二東山高海拔766米,是大嶼山第四高山峰,二東山山頂設有爛頭營。 #2 鳳凰山 934米路線:鳳凰山 (伯公坳 – 牙鷹山 昂坪) 遊記按此鳳凰山高海拔934米 ,是香港第二高的山峰。
走過一片丘陵地帶及靈會山後右走,到達分水坳,再右轉(左方可前往深坑瀝)至下一個岔口。 在支徑左走(右方路徑可通往萬丈布及龍仔悟園),繞行牙鷹山。 忽略清明前前往大澳的龐大人流,巴士站人龍龍尾抵纜車站,立即轉塔半個鐘後開車的石壁班次,抵達起點沙咀已經十一點正。 牙鷹山2025 牙鷹山 石壁往汾流的引水道,數個月前見路邊豎立起奇怪的木柱,原來為越野單車所用,例如標示「前方盲點」,不過以單車車速,加上字體奇細,令人猜疑其實用功能。 回望鳳凰山,雲霧積聚山頂,久久未有散去。 石斑木(Rhaphiolepis indica)、羊角拗(Strophanthus divaricatus)繁花似錦,整片山坡染得一片粉白。
大東山 (伯公坳 – 南山) 遊記按此2. 大東山 (大石脊) 遊記按此大東山高海拔869米,為香港第三高之山峰。 牙鷹山 大東山景致開揚,更有爛頭營等特色景點,不論一年四季都是風景絕佳的行山路線,而在秋冬之時,大東山芒草盛放金光閃閃的景色亦是香港行山最吸引人的景觀之一。 牙鷹山2025 #38 龜頭嶺 486米路線:龜頭嶺 (丹竹坑 – 南涌) 遊記按此龜頭嶺位於南涌西南方,高海拔486米,山腰設有南涌郊遊徑官方郊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