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區有兩所直資一條龍學校, 培僑書院 是其中一所,中小學位於同一校園,在大圍山上自成一國。 外界對培僑的印象,多以為它是一所愛國學校,其實學校不但重視中華文化,同時融合西方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2020年升中派位成績理想,有85.9%獲派首三志願、72.5%獲派首志願,包括華仁書院(九龍)及真光女 書院,亦有跨區入讀皇仁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及庇利羅士女子中學等名校。 民生書院小學創校逾90年,屬九龍城區老牌私立小學,直屬於同區的資助中學民生書院,且位於九龍城校網,升中條件理想。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創校逾80年,向來是家長心儀的名校之一,每年收約3,500份小一申請表,爭奪140個小一學額,相等於25人爭一學額。 能吸引過萬名家長慕名而來,絕非無因:畢業生赫赫有名,如文學家白先勇、教育家劉天賜、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等;學校堅持自信教學,找出孩子的閃光點。
- 事實上,維園周邊另有數個單幢式半新盤,包括位於天后電氣道的 DIVA(2015 年入伙)及銅鑼灣道的 Yoo Residence(2016 年入伙),同享完善生活配套。
- 兩姊弟一起考了7間直私小學,弟弟頌晅狀態大勇,獲4間學校取錄,包括啟思小學、九龍禮賢學校、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及播道書院,「月澄病痛比較多,學術表現不及頌晅,但感恩播道書院最終一輪面試也取錄了她,現在兩姊弟可以一起上學」。
- 出兵烏克蘭接近一年的俄羅斯,加強在烏克蘭東部及南部的行動,外界預期會有新一波重大攻勢。
- 當中的羅便臣道嘉兆臺、干德道慧豪閣等,便是中產家庭的熱門選擇。
- 講到去東京旅行,淺草一定係大家必去嘅景點之一,早前歐錦棠前往日本拍攝ViuTV劇集《打天下2》,而佢趁住空檔外出閒逛。
- 值得留意的是,低密度高尚住宅又一村、又一居和畢架山峰等,地理上雖位處九龍塘,理應納入九龍塘區 41 名校網,但現實中卻被納入 40 校網,是典型校網擲界屋苑例子。
- 除了中文和人文素質科用普通話教授外,其他科目均以英語教授。
- 除了升讀聯繫中學外,畢業生亦入讀區內外著名的中學,升中成績亮麗。
2012年,由半山搬到薄扶林,校舍空間擴闊了許多,聖保羅書院為其直屬中學。 原屬軒尼詩道官立小學下午校的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下稱軒銅),在2015學年轉為全日制,並由灣仔譚臣道遷至銅鑼灣東院道,翻新聖瑪利亞堂中學的舊校舍。 軒銅的聯繫官中包括有「狀元搖籃」之稱的皇仁書院,故特別吸引區內男生報讀。 傳統名校小學 有92年歷史的聖嘉勒小學,其一直培育謙遜有禮而優越的女學生﹕明星葉麗儀﹔前律政司司長、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前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徐潔儀﹔探險家李樂詩博士的兩位千金,都是最佳例子。
傳統名校小學: 1. 英華小學
由於有規管,「計劃」內的幼稚園有一定的質素保證,家長也可從報告中了解各幼稚園的優缺點。 不過,到了小學階段,Vanessa則希望一對子女可以入讀直私小學,但「神校」卻非她那杯茶,相反,Vanessa最想月澄和頌晅考入Happy School,「直私小學比起津校,課程更靈活、有彈性,而且不用靠抄寫、催谷,一樣可以學好語文」。 如果只有15分,家長可以「搏」寶血小學、寶覺小學,甚至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考慮保良局金銀業貿易場張凝文學校及李陞大坑學校。 12校有兩所人所皆知的官小:一是軒尼詩官立小學,另一是軒尼詩官立小學(銅鑼灣),兩所小學的小六畢業生都有機會,男的直上皇仁書院或女的直上庇理羅士中學。 此網有一聯繫小學,那便是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該校小六畢業生,有機會直升東華三院李潤田中學。
- 1860年創校的拔萃女小學被譽為女校中的神校,其一條龍直資中學拔萃女書院名人校友輩出。
- 梁永樂指,因直資、私小均收生自主,有不少辦學團體的小學亦會取錄和自己有聯繫的幼稚園的學生,若家長希望子女增加入讀有關學校的機會,可能需由幼稚園開始部署了。
- 《明校網》為「明報」専為家長而設的學校資訊網,提供全面的入學資訊及選校分析,助家長選取合適的學校讓子女入讀。
- 政府曾規定,2021 年 11 月 1 日起,凡進入政府處所均須掃描「安心出行」,直至 2022 年 12 月 14 日始取消要求。
- 學校每年9月開放網上入學申請,共有160個學額,最新學費則介於每月 $56,650 至 $59,450。
位於沙田的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是本港唯一一所大學附屬的一條龍中小學,去年吸引4,700人申請,競逐150個小一學額,平均約31人爭一位。 王錦輝提供逾百項「其他學習經歷」(OLE)活動,更將OLE 納入常規課程,分為中文、英文、數理邏輯、體育、藝術及其他(包括生命教育、領袖訓練、社會服務等)六大學習領域的活動。 除了中文和人文素質科用普通話教授外,其他科目均以英語教授。 雖然學校位於沙田石門,但沙田區學生未有優勢,因校方表明沙田區學生最多只佔學額15%。
傳統名校小學: 家長如何配合網上學習?
40 校網屋苑大部分建於市區之中,人口密度較高,但亦有些遠離城市喧鬧,安於一隅。 位於呈祥道與大埔道之間,有 3 個私隱度高的屋苑,分別為爾登華庭、爾登豪庭及翠雅山,貼近鷹巢山自然教育徑,仿如置身翠綠之中。 傳統名校小學 若嫌美孚新邨太舊,不妨看看一站之隔的「西九四小龍」,所指的是 4 個私人屋苑,分別為泓景臺、宇晴軒、碧海藍天、昇悅居,同於 2003 – 2005 年落成,由不同發展商興建,各設基座商場,主打 2 – 3 房,間隔多元化,適合中產家庭。
可是,當我們面對教育問題,假若明知甚麼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愉快學習(三高一低的健康餐單),為何還會因為大多數人不斷催谷孩子的學術表現(營養過盛的高脂食物),而感到不安呢?! 這是人們處於群體壓力下的「羊群心理」使然,如果教育理念堅定便不會輕易動搖,就算所有的父母都為孩子選擇「高脂食物」,你仍會堅持選擇「健康餐單」,也許不及「高脂食物」美味,但長遠來說對身心卻最有益處。 他又發現近年不少學校的管理開明,不僅歡迎家長參加開放日,還會邀請家長在旁觀課,視察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和教師的教學法。 家長不妨趁機多看多問,客觀分析究竟心儀的學校是否真正適合自己的子女。 「這些學校有沒有做好拔尖補底的功夫?多元智能的課程內容如何?老師是不是用心教學?如果有朋友的子女正在就讀,可了解他們讀得怎樣?」他再強調,教育不是只看名氣和校舍外形,還要看內在。
傳統名校小學: 家長分享
瑪利曼小學位於灣仔區,創校逾八十年的的瑪利曼小學,更是知名的傳統英中女校,以培育世界公民(Global 傳統名校小學2025 Citizen)為理念。 瑪利曼十分着重學生的語言能力,除於小一開始要求學生修讀英國文學外,新學年更在小二設立「普教中」試點。 換言之,如家長與網內的學校有聯繫,有信心子女能在計分制下取得高分(如20分或以上),在學校自行分配學位的階段報讀 40 校網學校,成功機會佔優。 傳統名校小學 傳統名校小學2025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位於西貢區,屬於95校網,辦學宗旨,以「愛、敬、勤、誠」為校訓,向學生提供五育並重的全人教育,使日後能成為社會優秀的人才及良好公民。
傳統名校小學: 香港傳統名校
關於同由民生書院(辦學團體)有限公司於香港島創立之學校,請見「港島民生書院」。 不少家長於考慮為孩子轉讀國際學校時,都會猶豫不決,不知何時才是最合適時機。 事實上,高小及初中是孩子「跳船」至國際學校的最理想時間,以下由升學專家為我們分析。 寫作方面,小學生需進行創意寫作,或給予圖片提示以進行續寫,大多只有一張圖片指引相對較少,考驗學生的創意;中學生則以議論文為主,並會考驗不同文體。 閱讀方面,每所學校形式不同,部份需於短時間內閱讀多篇短文,故事性與非故事性的文章皆有,本地學校的學生對非故事性較不熟悉,因此需以較多時間準備。 不過,揚揚的父母並無刻意栽培他做童星,只是讓他自由選擇自己的興趣去發展,中、小學都就讀沙田區傳統名校的揚揚,學業成績亦不錯,但原來他患有輕度亞氏保加症,他小時不知道自己有這個症狀,大個之後聽媽咪講才知。
傳統名校小學: 拔萃小學@九龍城區
至於半新盤,則有和黃及長實攜手發展,由前無線電視總台改建,總共有178伙的「星輝豪庭」;由和黃和奇創有限公司合作,坐落前亞視總台舊址的「尚御」,以及由前政府宿舍改建,信和置業發展的「逸瓏」。 想選擇較年輕的屋苑,則有樓齡只約4年,位於延文禮士道,由華懋發展的「賢文禮士」,有9座物業合共134個單位,實用面積由509呎至4,349呎,有多元戶型照顧不同家庭。 由市建局、合和、信置合作發展的囍匯,分 2 期發展,4 座大廈提供逾 1,270 伙,屋苑位於利東街,附近商舖食肆林立,距離港鐵灣仔站約 2 分鐘步程,加上附近多個巴士站往返各區,生活快捷方便。 另外,順帶一提,愉景灣的小學生,中學派位亦會被派往中西區的中學,雖然出入交通費時,但亦可作為家長的另類選擇。
傳統名校小學: 九龍塘小學5:嘉諾撒聖家學校
計劃送女兒陳禛到泰國讀書的陳國邦與羅敏莊(Mimi)夫婦,在未實行計劃前,先安排女兒於本地升讀小一,他們同樣選擇英基屬下的私營獨立學校,位於馬鞍山的啟新書院(Renaissance College),羅敏莊在開學日的大日子接送女兒返學。 因為應采兒自己5歲就移民到美國生活,一向接受西方教育的她希望 Jasper 能夠避過香港傳統的填鴨式教育。 李嘉欣的兒子許建彤(Jayden)去年升讀小一,她早已心儀男拔附小,據聞更與丈夫許晉亨到學簡介會取經。
傳統名校小學: 面試越多越着數?
屋苑外型時尚奢華,提供 4 座物業逾 370 伙,面積約 380 – 2,980 呎,主打大單位。 跑馬地馬場是東半山地標之一,周邊雲集多個豪宅屋苑,較具名氣要數位於樂活道的禮頓山,由新鴻基發展,於 2002 年入伙,物業提供 8 座逾 540 伙,主打千呎大單位,近望馬場景致,遠眺維港海景,廣受城中名人歡迎。 同位於樂活道還有比華利山,由恆基兆業發展,同樣以大單位為主,同坐擁馬場景及維港景,惟樓齡比禮頓山大 14 年。 至於中上環的熱門屋苑之一的帝后華庭,鄰近海味街及中上環商業區,屋苑樓齡約17年,提供1,148個實用面積介乎322至634方呎的單位。
傳統名校小學: 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荃灣區
收生方式為由學校自行決定小一收生辦法,拔萃女小學畢業生可以選擇直接升讀銜接中學拔萃女書院。 傳統名校小學 拔萃女書院為香港傳統Band1A中學,在學業成就及文娛活動皆有出色表現。 如希望成功入讀拔萃女小學必須盡早做好準備,了解學校收生標準。 當統一派位結果未如理想,愈來愈多家長由自行收生轉投直資學校,家長群組中,也有不少心儀「新派直資」,這批新派直資創校少於20年,大多為一條龍辦學模式,課程及活動多元化,報名人數甚至超越傳統名校。 5大新派直資小學的校長,率先提供小一入學面試內容、portfolio、衣著、準備英文自我介紹等貼士,讓家長可為子女早作準備。
傳統名校小學: 香港學區房攻略!名校都在這個區!
而附近荷李活道的荷李活華庭,樓齡約21年,提供550伙,實用面積約由615至794方呎。 當然,如果預算有限,中上環一帶亦有不少單幢物業及唐樓單位可供考慮,不過配套和環境自然不可與大屋苑相比。 同樣位於堅尼地城海旁,另一熱門屋苑高逸華軒為單幢海景住宅,單位實用面積介乎434至715方呎,由於前方並無遮擋,故不少單位可享開揚維港海景及青馬橋景。 另外,附近還有不少半新盤可供選擇,如位於卑路乍街的IMPERIAL KENNEDY擁海景和山景,約2分鐘可達港鐵站;座落於加多近街,樓齡約6年的「加多近山」;以及位於加惠民道,由房委興建的加惠臺等,都適合中小家庭置業。 無可否認,傳統名校的而且確會造成一個blue blood效應,但係呢一個貴族嘅印象唔會係一瞬間將你變成人生贏家,加上大部份所謂其實已經轉為政府資助學校,對於收生嘅控制大為減低,變相削弱所謂blue blood嘅效果。
傳統名校小學: 家長計分常犯4個誤解
而以下呢個係根據每區而整合成嘅資助及官立小學嘅校網排名,而家長揀呢兩類小學就要參與小學派位機制。 而喺呢個小學「自行分配學位」嘅階段,全港所有官立或資助小學(佔全港大約九成,以下統稱「官津小學」)會各自拎 50% 嘅學位作自行分配,剩低 傳統名校小學 50% 學額就係由教育局統一分配。 位於62校網荃灣區內甚有口碑的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 傳統名校小學 ,於政府中央課程的框架下,自行編制課程。 主張「少功課、少考試」的多元教育,平衡學習、心靈、品德三方面發展。 沙田91網爭崩頭之大熱學校,位於沙田第一城,年年超收情況嚴重,與浸信會教育學院有聯繫。 推行活動教學、生本教學、協作教學、小組/合作學習,資優教育、拔尖教學、小組輔導教學和功輔班,提升同學成績和改善學習態度。
而且學校亦十分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學校為能力較高嘅學生提供增潤課程,校方亦為成績稍遜嘅學生安排中、英、數學輔導班。 而且學校冇精英班,所有學生平均分配六班,而不根據學業成績、體藝特長等分班。 2021 年小一入學申請報名競爭十分激烈,平均 22 人爭一個學位。 灣仔區12校網有三所資助女校,包括瑪利曼小學,是該區不少女生家長的第一志願。
傳統名校小學: 升學前景
『從生活中學習、從經歷中領悟』正是保良局雨川小學的課程發展方針。 傳統名校小學2025 學校非常重視同學的品德發展,旨在培育品學兼優的「雨川人」。 傳統名校小學2025 小一自理課程、服務學習課程、敬師孝親月、紀律訓練營等,都是以培育「雨川人」的特質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