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項目更在2019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最高級別的卓越獎項。 館內有16座經保育活化的歷史建築,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 可惜 (該說幸運吧!),鯉魚門砲台建成後的長時間內,並無用武之地;直至日本揮軍而至,始有機會發揮實力,多次將日軍擊退。 1993 年,當時的市政局斥資 3 億港元修建鯉魚門砲台,活化成現今的香港海防博物館。
- 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00年7月25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同年8月31日正式舉行開幕禮。
- 海防博物館的堡壘即「鯉魚門炮台」於1887年建成,當時主要防備法國及俄羅斯進襲。
- 舊火車站大樓建於1913年,是一座風格獨特的金字頂中國傳統建築。
- 香港海防博物館是本地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由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座落於鯉魚門海峽的岬角上。
常設展介紹從明代、清代、鴉片戰爭時期、英治時期、抗戰和日佔時期以至回歸後香港的海岸防衛歷史,展出武器、鎧甲、火炮、戰船模型、相片、文獻、軍服和獎章等,未看過的值得一看,不過參觀了幾次便漸覺乏味。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5 感覺上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專題展覽規模都比較小,亦缺乏甚麼重量級的展品。 香港文化博物館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一所綜合性博物館,內容涵蓋歷史、藝術和文化等不同範疇。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以服務觀眾為本,務求透過多元化和生動活潑的展覽及節目,讓參觀者在欣賞文物之餘,還可以參與其中活動,寓學習於消閒。 這片位於「舊城中環」的宏偉建築群曾是香港結合執法、司法及懲教的重地。
海防博物館交通: 開放時間
展品包括攝於接近百年前的英籍軍官及印度士兵的照片,近代一點則有於1997年英國軍部出版的《駐港部隊》小冊子,封面為英兵、華籍英兵及尼泊爾啹喀兵的合照。 具百年歷史、由鯉魚門炮台修建而成的香港海防博物館 (海防博物館),經過修繕後,將以全新面貌重新開放。 今次更精心炮製特備節目「海防博物館的日與夜」,包括日與夜兩系列不同內容的活動,為你送上全新的博物館體驗。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於香港筲箕灣,前身是建成於 1887 海防博物館交通 年、扼守維多利亞港東面出口海道的鯉魚門炮台,現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分館之一,保存和展示香港六百年的海防歷史。 香港鐵路博物館位於大埔墟市中心,面積6,500平方米,是在舊大埔墟火車站原址上改建而成的戶外博物館。 舊火車站大樓建於1913年,是一座風格獨特的金字頂中國傳統建築。
另外,博物館亦於「海防探索日」特設多個活動,讓大人、小朋友一同探索遊玩,即睇5大必玩推介。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又計劃於新址前的空地裝置紀念海事從業員的海上巨人號船錨作為地標。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5 博物館其後向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改變土地用途申請,獲得批准,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成功申請撥款資助,博物館於2012年進行搬遷,預計於2013年1月月底開幕[4]。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6. 香港歷史博物館
當日亮點首推特別製作的「香港海防故事」常設展覽,展覽以新穎的展示手法述説香港海防歷史。 無伴奏合唱組合姬聲雅士 (Gay Singers) 應邀參與演出,獻唱歌曲包括為海防博物館特別創作的主題曲。 此外,活動亦包括富趣味的工作坊及史蹟徑樹木生態速查,以及觀賞由香港電影資料館選映的抗戰電影。 喜歡動腦動力的朋友切勿錯過海防博物館首次推出的「『海防之森』虛擬 X 實境解謎之旅」,邀請各位組隊參加,邊玩邊探索海防博物館的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蹟徑。 設於堡壘的全新常設展覽「香港海防故事」,一共有11個展覽廳,當中會介紹抗日戰爭歷史、軍事布局、海港設施、代防務建置、多元族裔軍人在港服役的故事、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等。 另外,為了加深市民對歷史的認識,博物館亦會加強展示日本侵華、日軍侵港、香港保衞戰、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內容。
1890年,英軍更在岬角海邊建成布倫南魚雷發射站,使這座要塞配備有當時世界上最具威力的水下武器。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5 香港海防博物館是本地唯一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於2000年對外開放。 博物館由逾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座落於鯉魚門海峽海拔64米的岬角上,全館面積約34,200平方米。 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分為三個區域,接待區、堡壘同埋古蹟徑,從有接近100年歷史嘅鯉魚門炮台改裝而成。 博物館嘅歷史建築有一個好大嘅露天廣場,獨一無二嘅建築設計, 再加上其他原始嘅建築物料,為遊客提供一種舒適同埋古色古香嘅感覺。 堡壘被改裝做永久展覽走廊,包括明朝、清朝、前殖民地時期、日治時期、後殖民地時期同回歸後嘅香港防衞歷史。
海防博物館交通: 24重開 免費入場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前市政局鑑於鯉魚門炮台嘅歷史價值同建築特色,喺1993年決定將佢修復,並改建成一間以香港海防歷史為主題嘅博物館。 成項計劃耗資約3億港元,由建築署設計同興建,佢嘅建築設計曾經喺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 – 銀等獎,同埋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等獎 – 綠化效果。 香港海防博物館喺2000年7月25號正式開放畀市民參觀,同年8月31號正式舉行開幕禮,為鯉魚門炮台嘅歷史揭開咗新嘅一頁。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4. 香港科學館
博物館的主要室內展區位於岬角頂部的堡壘內,堡壘中央設有一個露天廣場,經改建後的堡壘上方設有大型帳篷天幕,令露天廣場成為自然採光充足的戶內建築部分,並提供空氣調節,這個獨一無二的建築設計,令遊客可在舒適的環境下穿梭不同營房改建的展廳。 香港海防博物館由逾百年歷史的舊鯉魚門炮台改建而成,是香港唯一的軍事博物館。 「香港海防故事」常設展覽展示本地自唐代至回歸的海防和軍事變遷,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此外,博物館還設有一條以軍事為主題的史蹟徑,讓參觀人士感受鯉魚門海峽的軍事氛圍與自然景致。 參觀海防博物館,最佳路線是先上斜往接待大樓,乘電梯到8樓經一號觀景台、中央炮台、開合橋進入堡壘。 堡壘設11個常設展覽廳及兩個主題展覽館,當中香港義勇軍(香港皇家軍團)、多元族裔軍人、海港設施、軍事布局、歷代防務建置都值得細看,從中了解香港歷史。
海防博物館交通: 香港十八區景點
本地唯一以軍事為主題、位於筲箕灣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早前受到超級颱風山竹破壞,覆蓋博物館展覧廳的白色巨型帳篷受到嚴重破損,需即時關閉,以展開修繕及更新工程。 康文署日前宣布,海防博物館已完成大型更新工程,將於11月24日(星期四)重開,屆時市民可以免費入場參觀。 鑑於鯉魚門炮台的歷史價值及建築特色,前市政局於1993年決定將之修復,並改建成一所以香港軍事防衛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 整項計劃耗資約3億港元,由建築署設計及興建,其建築設計曾於2000年榮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周年大獎——銀等獎,與及綠化都市顯才華銀等獎——綠化效果。 香港海防博物館於2000年7月25日正式開放予市民參觀,同年8月31日正式舉行開幕禮。 堡壘的中央設有露天廣場,供士兵集散之用,堡壘四周建有防守用的壕溝。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9. 香港鐵路博物館
巴士站鄰近香港海防博物館、筲箕灣避風塘、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筲箕灣譚公廟、香港藝術學院、阿公岩船廠、阿公岩巴士總站舊址、中銀香港金庫、養和東區醫療中心李樹芳樓(前東都中心)、星島新聞集團大廈、阿公岩村。 海防博物館(Hong Kong Museum of Coastal Defence)巴士站,位於港島東區筲箕灣阿公岩東喜道175號香港海防博物館正門外,鄰近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與譚公廟,屬單向東行路邊中途站。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但係,响隨後嘅卅幾年間,香港並未受到攻擊,鯉魚門嘅海防武器一直無用武之地。
海防博物館交通: 香港海防博物館的地圖和具體地點:
你還可以在這裡找到塗了保護色的大炮,體驗當年日軍是如何在這裡搜尋海盜的。 古蹟徑向訪客展示了舊時鯉魚門炮台在香港東面重要的軍事地位。 你可以親眼目睹當年的魚雷發射站,儲水庫和儲水室,以及昔日的堡壘。 香港海防博物館主要由三個區域組成,包括接待大樓、堡壘及古蹟徑。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1.故宮文化博物館
此外,香港還有另一個展示香港海事變遷的文博單位——香港海事博物館。 喺新界同九龍淪陷後,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嘅防禦力,防止日軍從魔鬼山經鯉魚門渡過維多利亞港。 守軍曾經多次擊退日軍嘅突襲,但佢哋最終亦被打敗咗,要塞喺12月19號被日軍佔領。 海防博物館交通2025 香港重光後,呢個要塞已經唔再係戰略要點,而成為咗英軍嘅操練場。
海防博物館交通: 設施
如果想帶小朋友參觀香港海防博物館,建議選擇星期六、日或公眾假期,主要因為館方都會舉辦工作坊供小朋友參加,專門教授戰船、戰車、魚雷的紙模型製作,偶而還會有音樂會表演,讓小朋友不只觀看還可玩樂半天。 此外,回途時也建議不要乘坐電梯回入口,直接沿步行徑落山,便可順路看到更多的砲台、防空洞,反正落坡路也不會太辛苦吧! 遊畢海防博物館後,建議大家可順道訪遊鄰近的香港電影資料館,了解香港電影的發展史。 香港海事博物館由香港航運界熱心人士於2003年年底開始籌備興建,人士兩度邀請各界提供財政支持,獲得正面反應,合共82家公司參與了支持博物館開幕及首5年的營運開支;2005年9月8日,位於香港島赤柱美利樓地下的香港海事博物館正式開幕[1]。 上窰民俗文物館位於風景優美的西貢郊野公園內,佔地500平方米,是一座建於十九世紀末的客家村舍。 上窰村和鄰近的一座灰窰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重修後於1984年開放為博物館。
海防博物館交通: 博物館推介|8. 香港文化博物館
新址引入了不少科技元素,例如將記敘清朝嘉慶年間清朝廷掃平海患的《靖海全圖》以高科技數碼掃描修化為動態版本,重現清朝水師圍剿海盜的事蹟等,當中記敘了在大嶼山對出海面與張保仔的大戰;卷軸由20幅精緻繪圖組成,全長達18米。 海防博物館交通 《靖海全圖》動態版本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360度投射將其於巨型幕牆上,使到觀眾被影像所包圍,恍如置身當年戰場;另一方面,觀眾可以配合平板電腦在《靖海全圖》旁邊展開卷軸不同的篇章,隨意縮放圖像。 此外,香港歷史博物館將會借出由清朝海關建造的橫瀾燈塔予香港海事博物館展示[10]。 香港唯一一間以軍事為主題的博物館–海防博物館,2018年9月受超級颱風山竹破壞需即時關閉,經過4年復修及更新後,於本周四(11月24日)重新開放。 重開後,博物館設有13個展覽廳、鯉魚門軍事要塞史迹徑,當中注入多媒體元素,以全新演繹手法,訴說獨特的香港海防故事。 香港海防博物館較為特別的是它保存了鯉魚門炮台的很多設施,讓訪客親身體會較完整的古蹟,而非純粹透過展廳的玻璃櫃欣賞零碎的文物。
M+博物館由六個專題展覽組成,體現了M+館藏的各個重點領域,展示博物館由2012年開始蒐羅的M+藏品系列內的視覺藝術作品、流動影像作品、設計品、建築項目、檔案藏品。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為增進聽障人士對香港軍事歷史的認識,我們特別提供手語導賞傳譯服務。 每團約兩小時,名額20人(最少10人),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之前除咗禮拜三免費之外,其他日子入場嘅話大人收10蚊,細路、老人家、學生同埋傷殘人士只係要畀5蚊[1]。 在1941年12月8日,日軍從深圳越過邊界入侵香港,九龍於12月12日被日軍攻佔後,在香港島的守軍立即加強鯉魚門的防禦,防止集結在九龍半島的日軍在維多利亞港最窄處的鯉魚門渡海登陸香港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