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隔河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凹頭位於錦田八鄉與元朗墟十八鄉交匯處,往東北走能夠到達上水、沙頭角、文錦渡及羅湖等地,西南方是屏山屯門,可以說是一個地理上的要塞,可以在短時間內鎮壓整個元朗一帶。 據悉當年英軍乘軍艦上岸進駐的地點,便是凹頭紅毛橋,駐守之英軍後來塔起了一座臨時鐵橋方便軍車調配。 建築物設計富殖民地特色,可惜在日佔時期被日軍破壞,戰後政府借用金錢圍江夏圍作為臨時警署直至 1953年,元朗區中此類殖民地色彩建築只有舊屏山警署和屏山理民府及屏山警署。 劉氏大屋是位於東成里路盡頭的一排五間兩層高的傳統中式青磚建築,於1919年落成的克述堂是劉維疇一家原居之地,1926年第二座大屋建成,其餘三座大屋於1935年落成,這四間大屋內有天井,起居室位於兩邊,供劉氏的八房後代居住。 克述堂成為祖堂、書室、家族聚會處所和學校(大江埔小學幼稚園分校)。
- 郊區的大型屋苑除了1980年代落成的錦綉花園外,尚有1990年代初落成的加州花園及加州豪園,位於近米埔的和南生圍。
- 另外研究中的橫洲會有4,000伙,錦田北亦可以新增4,000伙,朗邊的公共房屋項目預計可提供7,500伙,若再加上剛展開檢討的南生圍土地用途,未來的住宅供應量將會更多。
- 元朗公立中學由香港聖約翰救傷隊提供訓練,學生亦可以加入元朗支隊成為女護士,因為趙聿修為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元朗區主席。
- 還未找到最初紅毛鐵橋的圖片,不過現時錦田金錢圍村口還保存著一座鐵橋看,可以用來幻想一下昔日紅毛鐵橋的樣子。
- 關於今日所提到的「0到6歲健保費國家出」政策,為本人競選屏東縣長所提的政策,希望在政府財政許可下,減輕家庭育兒負擔。
不過,報告稱預料只需補償約1公頃濕地面積,港鐵已識別約1.9公頃位置作為潛在補償濕地。 中石化香港相信隨著加氫站的建成和氫能技術的推廣,香港將迎來氫能產業的蓬勃發展,同時建議特區政府在本港引入氫能私家車、商務車,使車主有更多的能源加注選擇。 未來,中石化(香港)將繼續發揮氫能產業優勢,做好本港氫能保供,服務國家“雙碳”戰略,協助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和清新空氣藍圖願景,為本港清潔能源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元朗凹頭2025 元朗凹頭 中石化凹頭加氫站將以大灣區氫能跨境運輸、PSA制氫、光伏綠電制氫三種方式確保氫氣供應。
元朗凹頭: 社區環境
支出方面因物價高漲,成本比上屆多約三分一至千萬元,其中單是神功戲劇團費及搭戲棚費合共逾二百萬元,不過,估計結算後一如上屆會有盈餘。 例醮百周年特刊記載,一甲子前即1963年的例醮(首四屆沒有文字紀錄)已收支平衡,大會收入及支出分別是約15.6萬元及14.3萬元,盈餘萬多元。 錦田河鐵橋被元朗鄉民稱為「紅毛橋」,因為鐵橋是由英軍所建,而紅毛是中國人形容洋人的俗稱,廣東人眨稱紅鬚綠眼的英國人(和荷蘭人)為紅毛鬼,後來更泛指歐美洋人。
今日下午記者到「靖之設計」位於元朗合益路及教育路的三間店舖了解情況,發現三店均重門深鎖,未有營業,店內烏燈黑火,但傢俬及文件等物件卻未有搬走。 苦主潘先生在元朗居住多年,見該公司有三間門市店舖,且開業多年,對其有信心,故8月時找對方做裝修。 過去數個月一直透過Whatsapp跟進工程進度,並按照工程進度分期付款。 元朗凹頭2025 2019年,有財團向城規會申請就東成里一幅閒置逾30年未有發展的棕地,申請發展作大型住宅項目。 其最新修改的規劃圖顯示,將興建14幢住宅大樓和9座屋宇,提供3,565伙。
元朗凹頭: 前環保署高官「權勢性騷擾」成立 環境部:送考績會嚴懲
2019年7月21日晚上約10時至翌日凌晨時份[1],在元朗的元朗站有大量具鄉事白衣男子,手持武器針對在車站一帶及鄰近購物中心的市民進行無差別的襲擊,最少有45人須入院治療[1]。 元朗凹頭 在2000年代的十年之內,元朗交通大大改善,進出九龍市區車程大幅縮短至半個小時。 元朗區的元朗東南@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6,645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1,854人。 主要街道包括鳳翔路(元朗東南段)、元朗瓦窰頭、元朗東頭村、元朗大圍村。
在醮棚舉行的典禮,大會主席林照權、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副局長梁宏正、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葉虎、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先後致辭,眾人都祝願醮會庇佑元朗街坊。 約十名主禮嘉賓隨即與大會會長戴權、主席林照權、執行主席郭興坤、榮譽會長梁金祿,以及六名緣首等進行剪綵儀式。 郭興坤表示,醮會一年多前開始籌備,十人組成的秘書處每天都登記捐款,截至10月26日,籌款已逾千萬元。 他說疫後經濟疲弱,初時都擔心籌款有困難,但實況是喜出望外,反映街坊對十年例醮好熱衷、有感情,有街坊更大手筆,捐款幾十萬元,其中更有人捐款百萬元創出紀錄。 而丁口登記約七千人,相比上屆的五千四百多人,增幅約三成,每丁收費如上屆都是50元,計算為大會收入,丁口名字登錄於金榜,可得到神靈的保佑,闔家平安。
元朗凹頭: 元朗新田豬場檢出非洲豬瘟 949頭豬被銷毀
位於沙埔發展區,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是候鳥、昆蟲、其他兩棲及爬蟲類生物的棲息地。 早前更發現屬國際性近危級別的蟌科「廣瀨妹蟌」,我們在開展鐵路工程前會先進行生態考察和環境評估研究,確保對生態可能構成的影響減至最低。 這標誌著中國石化在香港的加氫項目正式啟動,為香港的氫能等綠色能源產業發展揭開嶄新一章。 元朗凹頭 由於地理上的阻隔,過去由元朗來往九龍市區,一是取道狹窄的青山公路,繞經屯門、深井和荃灣;一是取道荃錦公路,從八鄉蜿蜒越過大帽山,當年從元朗來往市區好比長征,行車時間以小時計;至1980年代,屯門公路全線通車,仍不免要繞經屯門。
這篇「跑遊 東成里」的文章稿件滯留在 draft 文件夾中一年有多,今天看到新鴻基郭氏家族均分股權和解的新聞,新地郭氏兄弟三房人各可分得約 271 元朗凹頭 億元的新地股份,令人想起已故元朗凹頭大地主東成里劉維疇之10億地皮遺產爭奪案,所以想在農曆新年前執筆把文章寫好。 環境部進一步表示,李健育在事件發生後,已由環保署調離原工作環境,並調整為非主管職務。 李在調查期間提出書面辭職,環境部考量憲法所保障權益及社會各界觀感,為期毋枉毋縱,原擬視調查結果為准辭與否決定,但是公務人員保障法第12條之1規定,須在30日內決定期限屆滿時是否同意退休,但因調查結果尚未完成而無從決定,而依法在期滿次日則視為同意辭職。
元朗凹頭: 元朗公立中學
元朗過去盛產稻米,當地生產的「元朗絲苗」曾是香港人最愛的米食,主要供應上水和沙頭角,甚至遠銷至南洋。 元朗凹頭2025 元朗凹頭2025 元朗凹頭2025 明朝嘉靖年間,由於南頭一帶發生饑民搶米暴動,眾多鄉紳請求在當地建縣。 因此明朝政府於萬曆元年從東莞縣劃出56里、7,608戶,共33,791人,成立新安縣,縣治設在南頭。 自此由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起,到清德宗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成為英國殖民地為止,元朗地區一直屬廣州府新安縣管轄,此前清初為對付鄭成功而實施的海禁和遷界政策一度使元朗變得荒涼。 屋邨提供園景休憩用地,整體綠化率佔地盤面積約三成,為住戶締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邨內設有三個社區遊樂場地,提供各類遊樂設施和健身區,並設有一個籃球場和一條休閒小徑,滿足住戶康樂需要。
元朗凹頭: 地方
元朗為一沖積平原,也是香港唯一一個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 元朗平原水土肥沃,過去盛產稻米,元朗絲苗曾是1950年代在華南一帶的著名米食,可與增城絲苗競爭。 居民沿岸建立基圍,養殖水產,包括:基圍蝦、淡水魚等,元朗出產的老婆餅及月餅也是馳名海外。 凹頭這個地方讀音「坳頭」而非「粒頭」,它的英文拼音亦是 Au 元朗凹頭2025 Tau。 報案人及其他受害人擔心無法繼續該合約工程或取回有關款項,遂報警求助。 另一名苦主黎生於今年2月底與該公司簽約做全屋裝修連傢俬,雙方持續商討裝修及室內設計等細節,直至6月正式開始工程,預計工期5個月,原定11月初交貨。
元朗凹頭: 元朗本月暫30宗成交 按月同期升2成 Park YOHO 2房530萬元沽 5年貶值3成
香港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高級研究員劉蜀永介紹,1938年11月,中共領導人葉劍英曾來港養病,這期間他曾到元朗「潘屋」潘君勉家中作客。 劉蜀永指,《葉劍英傳》當中就有提及相關歷史,而潘君勉亦正是受到葉劍英的啟發,其後組織香港商界捐獻鉅款支持抗戰事業,並通過葉劍英的關係,將兩名侄兒送到八路軍參加抗日。 元朗凹頭2025 休閒小徑和大型階梯式盆栽的園景台階位於屋邨與蠔殻山山邊之間,行人可經升降機塔和接駁天橋前往。 此外,山坡種植大量本地品種的植物,種類豐富多樣,不同植物的枝葉花果形態各異,讓居民感受大自然的美態。 邨內還採用多項環保設施,例如:生物滯留雨水收集灌溉系統,從斜坡收集雨水,經處理後用於灌溉植物;住宅大樓天台上裝設太陽能板,收集太陽能發電;重用現有的路磚鋪設屋邨入囗通道;以及在住宅大樓和垃圾收集站建造綠化天台。
元朗凹頭: 元朗裝修公司突關門 高層擬離港 苦主批工程爛尾上門追討兼報警
元朗位於香港新界的西北部,香港市區之西北方距離約20至25公里,深圳后海灣以南的一片廣闊平原。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有七成土地是山地丘陵,不過元朗則有一片廣闊的平原,得天獨厚。 由於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元朗於1898年納入殖民地管治。 當時政府最初期的建設包括屏山警署,及經過元朗的青山公路-元朗段。 20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元朗舊墟地方已不敷應用,所以元朗新墟於1915年建成。
元朗凹頭: 元朗
相連的四幢兩層高清未風格之青磚大屋,是劉維疇興建來分配給劉維疇五名妻子的 8 個兒子居住。 靠近克述堂的 67號大屋先於 1926年建成,給第二和第三名兒子居住,餘下三間大屋建於1935年興建,一列四幢青磚大屋,是寄望八名兒子聚居守望相助。 雖然有人稱克述堂為祠堂,因為劉氏信奉基督教,所以克述堂中沒有神位、祖先神龕等傳統儒家建設。 數年前(2007)遊覽克述堂時,大屋被荒廢,現時裡頭居住了兩頭唐狗看守,雖然屋內仍然顯得雜亂無章,相信是有人居住的。
元朗凹頭: 葉劍英曾到訪 元朗「潘屋」承載香港民眾抗日救亡歷史意義
1989年元朗公立中學遷至元朗公園南路的新校舍,凹頭舊校舍成為天水圍官立中學的臨時校舍,期後1994年,由東華三院馬振玉慈善紀基金實用學校遷入,於2001年學校定實改名為東華三院馬振玉紀念中學。 昔日1954年元朗廣興園十八街大遷拆事件,由於當時廣興園地勢比起大馬路低於四五尺,業主用泥填高該地以方便興建康莊街市及樓宇,將元朗中學附近一土山的山坭用作填地築路用。 陳先生透露,從該公司的前員工口中得知,設計總監打算本周離開香港,故擔心對方會捲款跑路,屆時將血本無歸,故希望警方盡快跟進事件。 陳先生又指,他現時承接了十多單靖之設計的清拆項目,涉款約300多萬元,估計實際受影響的人遠超此數。 多名業主及工程判頭向《香港01》投訴,指元朗一間名為「靖之設計」的裝修公司疑收取客人款項後,未按時完成工程及跟進訂製傢俬等事宜。 元朗凹頭 近日苦主揭發該公司大部分員工已離職,三間門市店舖亦無營業,更拖欠判頭款項,導致大批工程爛尾。
元朗凹頭: 設計
福建五虎將隊陣容包括有游神(關羽兩大護法:關平、周倉)、電音三太子(三人)、官將首(五人),全來自漳州的閩南龍獅龍團,其領隊黃大如表示,這次來了20人,都是首次在香港參與巡遊。 他說很開心,人們很熱情,亦有互動,不斷拍掌,但時間有點短,在內地其他地方表演時,是由早上遊到下午的。 這次遊行路線是先在又新街賽馬會廣場集合,之後隊伍到大馬路的元朗商會敬禮後返回賽馬會廣場,經合益路、大棠路、教育路、豐年路,終點是元朗商會中學,歷時約一句鐘。 為了該合新界高速公路發展,紅毛橋於1993年再次被改建,成為新界環迴公路(凹頭至粉嶺公路)之一段,舊橋已經被拆卸。 直至今天,紅毛橋兩旁有朗青公路高架橋和西鐵高架橋陪伴,兩段高架橋甚有氣勢,襯托起錦田河的倒影,把紅毛橋昔日的風頭都搶去了。 相信於香港抗日戰爭中,英軍未有防止日軍從深圳入侵而炸毀紅毛橋,因為香港光復後,港英政府整頓新界交通,於1949年替紅毛橋加建了新橋樑,以應付調港之軍車,例如坦克車鐵甲車等,提供堅固之道路面對北方的中共壓力。
園景設計包括大型階梯式盤栽的園景台階、社區園圃、鄉村廣場等,為住戶和附近居民提供互動、聚會、舉行節日活動和消閒的場地。 元朗的鄉紳於1936年開始集資興建中學,元朗公立中學遂於1946年落成。 看東成里的家族發展,值得令人深思的是傳統客家人落地生根之後,究竟應該要讓兒子們聚居,還是要遣子分流到其他地方發展,例如錦田鄧氏或橫台山鄧氏,族人分散並開闢新村落各自發展。 至於東成里劉氏,當初劉維疇花費心思興建東成里,寄望兒子們聚居守望相助,若非各房後人糾纏不睦,未能夠把資產統一出售,現時幾幢青磚大屋或許早已被拆卸,被埋藏在混凝土建築之下。 東成里這個地方位於元朗凹頭迴旋處旁,凹頭讀音「坳頭」而非「粒頭」,它的英文拼音亦是 Au Tau。
為盡量發揮土地潛力,位於項目北面的鄉郊廣場和園景平台以及東面的戶外樓梯和斜坡上梯級式花圃皆按現有山勢設計以保存天然地埋原貌。 朗善邨(英語:Long Shin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YL40[3],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凹頭友善街11及12號,屋邨由友善街與青山公路交界處兩側三幅獨立的地塊組成。 該發展項目涵蓋三幢樓高16-20層的非標準住宅大樓,屋邨佔地面積約3.71公頃,以及一幢單層商場,提供約700平方米零售面積。 香港政府曾於1999年討論於洪水橋建具環保概念的新市鎮,不過由於收地的進度緩慢,加上當時樓市瞬息萬變,對住宅需求明顯減低,所以在2003年時原則上已擱置有關研究。
根據《新安縣志》或其他古地圖,元朗(英語:Yuen Long)最先是寫作圓蓢,然後變成元塱,再變成今日的寫法。 「圓」是完整、豐滿的意思,「塱」則是開朗的土地或是高起之江岸。 元朗是指給左起凹頭的蠔殼山,右至屯門的大頭山的一連串山丘,像一個圓圈地圍繞着的平地,從字面上推測,古時元朗是一塊水源充足的沼澤低地。 元朗凹頭2025 劉蜀永又提到,葉劍英到訪「潘屋」的另一層意義,讓他對香港情況、特殊地位,都有過親身體驗。 他說:「中共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早年都曾到過香港,我們認為這份經歷,對他們後來主持或參與制訂中國共產黨對香港政策有相當影響」。
元朗凹頭: 元朗絲苗
1901年,香港政府在凹頭警署對面山丘旁成立痳瘋院,稍後在山丘上興建12間木屋,供痳瘋病人入住,痳瘋院在1910年關閉,並遷到堅尼地城。 不久後,台山商人劉維疇在元朗凹頭購入地皮建設新家園,即現今的劉氏大屋。 潘屋是香港20世紀初原籍廣東梅縣的客家商人潘君勉為紀念其父親潘蔭華而興建,故當時命名為「蔭華廬」。
香港樹及明報新聞中講述了2006年渠務署因元朗排水繞道防洪工程,要求承辦商把 51 棵血桐樹被移植到東成里保存,可惜移植手法不當,血桐全被削去樹冠,直接令到其中 元朗凹頭2025 27棵血桐樹枯死,成為了一宗樹木虐殺事件。 回顧元朗區私人古蹟物業,當出售給發展商之後,就好似東成里附近的圍龍客家屋「蔭華廬」或橫洲娛苑一樣,將會被發展商荒置,任由風吹雨打直至磚瓦敗落,當建築物已經喪失了歷史價值時,是發展商申請重建別墅的時機。 所以東成里和福興里的青磚大屋皆是元朗區中,二十年代初期台山鄉紳到元朗定居的歷史見證,還有大旗嶺村等是值得記錄的地方。
凹頭(英語:Au Tau)(亦寫作坳頭,「凹」依古時的讀音,粵音「坳」,國音āu)是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元朗市中心東面的一個山坳[1],得名自元朗蠔殼山北麓和一座海拔約四十一米高的小山之間的小山坳,古時是元朗和錦田的分界線,現時也作爲附近一帶地方的地名。 1980年代初博愛醫院計劃進行擴建工程,以應付元朗新市鎮的醫療需求。 元朗凹頭2025 1990年代,中共全國政協常委徐展堂家族購入潘屋及相連土地,曾於1996年計劃發展私人住宅,但最後擱置。 到了2010年,徐展堂家族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於潘屋旁空地興建五層高的私人骨灰龕場[4],引起附近居民反對。 擬建的凹頭站擬設於新潭路附近,預計毗鄰沙埔周邊房屋發展等區內多項新發展項目將與北環綫項目的建築週期同步或相近。
元朗凹頭: 主要地點
車站內外設計均巧妙地運用了取材自凹頭站附近魚塘的各種形態及色彩,讓乘客在乘搭北環綫途中猶如閒逛魚塘景致,用另一種方式發掘區內獨特的文化及地區特色。 北環綫沿綫社區各具特色,擁有自然風光、迷人景緻、歷史建築等不同風貌。 元朗凹頭2025 在擬定每個車站的主題顏色及設計時,我們會以當區獨特風貌、歷史及社區地標作為重要的靈感來源,期望新車站能在帶動新發展的同時,與社區和諧融合。 項目團隊於推展北環綫項目的每個階段均應用建築資訊模型技術(BIM),使建築的內外設計一目了然,方便整合及溝通。
元朗市中心是元朗新市鎮和元朗區的核心及商業中心,於1960年代已開始發展,住宅、商業樓宇混集,住宅樓宇以樓齡較高的大廈及唐樓為主。 按照官方的劃分方式,元朗新市鎮的範圍大致被東面和南面的元朗公路、西面的朗天路、西北面媽橫路及北面的元朗安樂路包圍,即西至元朗公園及水邊圍邨,北達朗屏站一帶,東臨雞地及元朗站一帶,南抵十八鄉馬田村及大旗嶺附近數個低密度私人屋苑,現時人口超過20萬。 元朗區有三間公立圖書館,包括位於元朗文化康樂大樓內的元朗公共圖書館、天水圍站旁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及天水圍天澤商場的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
元朗凹頭: 設施
為誌慶百年難得盛事,大會隆而重之,大金鐘造型醮棚為歷屆最高,達68呎,有八層樓高度,宏偉壯觀,可容納逾二千人觀賞神功戲;在活動上顯現多元文化,在龍獅市區遊行當天,英歌舞、游神、電音三太子等首度參與,當三太子人偶在大跳現代舞蹈時,圍觀者無不喝采連連。 而丁口登記創下紀錄,大增三成至約七千人,反映活動深受元朗街坊歡迎。 二零一一年,計劃全面重修「佛教慧能圖書館」,改作「荃灣天童文教會館」,配合天童弘法中心,開展荃灣區的社區弘法活動。 二零一一年,全面重修「賢慶佛堂」,計劃作為「屯門天童文教會館」,配合天童弘法中心,開展屯門區的社區弘法活動。 香港的地方名稱中,也有其他地方名稱以紅毛為俗稱,例如跑馬地香港墳場舊稱為紅毛墳場,吉士笠街因洋人與吳亞嬌 的故事被稱為紅毛嬌街。 橫越錦田河時,必須經過一條凹頭橋,其實我自小學時代每日乘校巴經過這條橋,當時還是舊橋墩,橋身較窄兩旁建有石圍欄。
惟6月中工人清拆單位裝修後,整整一個月無開工,黎先生催促對方趕工,惟對方僅回應「安排緊」。 黎坦言,單位已做清拆工程,並已支付工程款項,「洗濕咗個頭,一定做埋落去」。 隨後幾個月,黎先生一直跟進事件,發現工程進度大落後,要不斷催促對方才肯開一兩日工。 期間黎生認識到另一名業主,對方同樣聘用靖之設計做裝修,始知原來不少判頭被拖數,要向業主追數,黎先生深感不妙,但每次致電該公司,職員仍回應工程進行中。 苦主彭先生表示,今年5月底與靖之設計簽約做全屋裝修連傢俬,雙方一直就裝修事宜聯絡。 直至彭先生8月尾收樓後終正式動工,至12月4日,彭生仍分期支付工程費用。
元朗區的工業區主要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北面,橫洲的元朗創新園是全港第二個工業園,另外還有舊墟西面的東頭工業區。 后海灣沿岸一帶(流浮山、米埔)寧靜舒適,岸邊有一堆堆的蠔殼,海上有漁民出海捕魚,米埔更是觀賞候鳥的場地。 根據香港考古學會的資料,元朗區內的七星崗在3500年前(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商代)已經有居民,此外在石崗機場曾出土過唐代骨灰鐔。 朗善邨原址前身是元朗凹頭公務員宿舍,花四年時間策劃及興建,於1968年8月17日落成啟用,由太平紳士鄧佩瓊,元朗理民官薜文及元朗分區警司麥乃勳主持啟用儀式。 公務員宿舍有六座五層高及五座四層高之宿舍,提供336個單位,分配與已婚警察人員及區內各部門公務員居員。 劉維疇於1933年逝世前立下遺囑,將財產分成九份,每房一份,另外一份家族的共同財產由第二、三、四子託管。
踏入1990年代初,因屯門公路經常擠塞,而荃灣路、西九龍走廊、紅磡海底隧道的擠塞亦不遑多讓;前往市區的一條相對暢通的路徑,就是取道新田公路、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再過獅子山隧道或大老山隧道 ,全程繞經新界東的上水、大埔及沙田,路途遙遠,行車時間仍需逾一小時。 位於元朗凹頭的「潘屋」又名「蔭華廬」,於1930年代由商人潘君勉所建。 1938年中共領導人葉劍英曾經到訪此地,啟發潘君勉出錢出力支持抗戰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