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一門手藝,不餓死自己,在當時是基本要求。為了生計,我就將畫家的理想『埋葬』心裏。」 滿師後,他在洋服店共當了7年裁縫,公餘進修英文,有時看書、寫詩、看電影、看畫展、聽音樂會等,用現在的詞語來形容,非常「文青」。 「我很崇拜貝多芬,希望能像他一樣,用藝術影響後世。」加上弟弟學業順利,不用養家,不認命的靳氏在22歲立志做畫家,邊工作邊跟隨伯父靳微天學習水彩畫和素描。 靳埭強 2005 年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設計學博士,並於2016 年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終身榮譽獎。 在訪問期間靳埭強多次向記者提及,最初自己不喜歡商業設計,學設計時也沒有想過做設計師。 1942 年生於廣東番禺,1957 年定居香港。
1964年開始隨其伯父靳微天學習水彩畫和素描,1967年修讀由王無邪主持的設計課程,和由呂壽琨講授的水墨畫課,同時從事專業設計。 自1970年代初積極參與藝術與設計的教育工作,桃李滿門。 2005年靳氏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設計學博士,2016年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終身榮譽獎。
靳埭強: 藝術寶庫 靳埭強
兩代品牌設計人,即使設計語言各異,原來還是殊途同歸。 靳埭強1942年生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三善村,11歲離鄉,在廣州上學,早年就讀番禺區沙灣鎮三善村三善小學[2],1955年至1957年於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就讀初中[1]。 生活迫人下,靳埭強打算繼承父業並分擔父親的擔子,由是輟學在尖沙咀一間製衣店當學徒,滿師後當裁縫,如此十年之久。 靳埭強自幼熱愛繪畫,受祖父靳耀生(泥塑藝術家)薰陶。 靳埭強2025 1964年開始工餘在伯父靳微天(1911—1998)家中開設的「百會畫苑」學習素描與水彩畫。
- 畫作上的紅色、橙色到現在還是很鮮明,就是因為用了螢光顏料。
- 2005年靳氏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設計學博士,2016年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終身榮譽獎。
- 靳埭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靳民知热衷于香港政治,是前立法会议员黄毓民的议员助理、MyRadio的前节目主持、前立法会议员郑松泰的议员助理及热血时报的节目主持,在香港人网主持节目,常被该台负责人兼主持萧若元要求发表意见,而称“阿靳你讲两句”而知名于时评界。
- 意念有赖于形式的传达,形式依靠意念赋予生命,设计者的工作就像是在创造有思想的生命。
生活迫人下,靳埭强打算继承父业并分担父亲的担子,由是辍学在尖沙咀一间制衣店当学徒,满师后当裁缝,如此十年之久。 靳埭强自幼热爱绘画,受祖父靳耀生(泥塑艺术家)熏陶。 1964年开始工余在伯父靳微天(1911—1998)家中开设的“百会画苑”学习素描与水彩画。 靳︰我常常思考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悟性和平等,儒家的家教,還有石濤的「一畫論」,提出本來無法,法立自一畫。
靳埭強: 设计的时代烙印
靳︰是的,因為我的身份是一位設計師,我的生活一定會影響我的創作。 我在師自然時期的畫作,用色較淡,把西方藝術對我的影響退走,純粹用水墨和自然的色彩。 靳埭強2025 中國色彩較簡單(隨類賦彩),可以隨心所欲,以主觀投射至客觀,例如朱色竹。 開始時我的Pop Art 有很多不同的元素,用宣紙,但用的墨並不是代表中國水墨的五彩,有一部分是純墨,有一部分就混合了水彩及其他西方媒介。 而且我很喜歡1960 年代的嬉皮文化,所以也會用一些螢光彩。 畫作上的紅色、橙色到現在還是很鮮明,就是因為用了螢光顏料。
- 著作包括︰《美學與性別衝突——女性主義審美革命的中國境遇》、《自主的族羣——十位香港新一代女性視覺藝術家》、《性別與創造——女性主義美學及其他》、《藝術自然與人文——中國美學的傳統與現代》、《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當代中國美學新視域》、《藝術沒有終結》等。
- 靳︰我在1960 年代尾開始創作, 1968 、1969 年畫硬邊畫和造現代硬邊雕塑,大約在1969 年開始接觸水墨。
- 靳︰是的,因為我的身份是一位設計師,我的生活一定會影響我的創作。
- 靳埭强育有一子一女;兒子靳民知熱衷於香港政治,是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的議員助理、MyRadio的前節目主持、前立法會議員鄭松泰的議員助理及熱血時報的節目主持,在香港人網主持節目,常被該台負責人兼主持蕭若元要求發表意見,而稱「阿靳你講兩句」而知名於時評界。
該作品會連同《觀瀑》等共6幅作品於藝倡畫廊舉辦的展覽「頌讚香港藝術」中展示。 第一个让靳埭强声名大噪的作品是中国银行的标志[5]。 1980年,靳埭强被中银集团委以设计标志,靳索价五位数,中银觉得是天价,因为内地工人月薪才36元,国内设计师设计一个标志才几十元。 中国银行标志,设计受古钱币启发,以中国古钱币为基本形态,中间方孔,上下加垂直线,既成“中”字形,又暗合天圆地方的意象。 1980年代中期,中国银行开始使用这标志,而靳埭强凭这标志获得CA奖(美国传达艺术奖)。
靳埭強: 青花枕頭是靳埭強的已故母親特別留下來給他的,他說:「這個真是我的家傳之寶!」
除了把畫室變成開放式,由他與太太四出搜羅回家的古典木製家具和燈飾更擺滿全屋每個空間,令居室變成一個藝術寶庫。 「只要是靚的東西,我都會收藏。」靳埭強一臉滿足的說。 無論一點、一字、一語、一詞或一詩,亦有同形共用,或中西共處,不分中外字體自由匯合,繪畫、設計,與環境裝置,又或跨界創……都樂在其中,物我交融。 靳埭強育有一子一女;兒子靳民知熱衷於香港政治,是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的議員助理、MyRadio的前節目主持、前立法會議員鄭松泰的議員助理及熱血時報的節目主持,在香港人網主持節目,常被該台負責人兼主持蕭若元要求發表意見,而稱「阿靳你講兩句」而知名於時評界。 靳埭强育有一子一女;兒子靳民知熱衷於香港政治,是前立法會議員黃毓民的議員助理、MyRadio的前節目主持、前立法會議員鄭松泰的議員助理及熱血時報的節目主持,在香港人網主持節目,常被該台負責人兼主持蕭若元要求發表意見,而稱「阿靳你講兩句」而知名於時評界。
靳︰因為當時學習藝術與設計,信奉用手來創作,所以這是一個鍛煉技巧的好機會。 上課時老師很少談技巧,主要是說理論,例如梅、蘭、菊、竹說穿了就是點、線、面,又例如說畫蘭葉,它其實是一條線條,可以表現很多不同的東西,例如衣帶的飄動。 靳︰其實資源依然很少,但最少有個大會堂和香港博物美術館(香港藝術館的前身)。 後來因為呂壽琨在1975 年去世,而我也剛剛回歸到山水題材,因為無法再請教老師,身邊也沒有人可以切磋,而「一畫會」裏的都是師兄師弟,所以覺得挺適合,也就加入了。 我們每年都辦會展, 1970 年代多次在香港大會堂展出。
靳埭強: 香港設計教父:創作首套豬年郵票限制多
他並即將與多位畫家舉辦展覽「頌讚香港藝術」,從他創作的展品《觀瀑》、《風水雲動組畫10》可見,筆觸如同傳統書法,但當中不乏西洋或設計元素的繪畫,靳氏已將設計與繪畫相融合,呈現出抽象又具動感的山水。 說到現在的創作狀態,他笑言:「我現在放得很開,自在地感受生活與自然,創作靈感源自此。」將近80歲的靳埭強直到現在仍追求夢想。 中西融合的設計 不熟悉藝術或設計圈子的讀者或對靳埭強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不過他的設計大家一定見過,包括科技園的標誌、香港浸會大學校徽、香港郵票、重慶市市徽等。 後來,經同學介紹到百貨公司擔任設計師,獲其他老師賞識獲聘到設計公司工作。 他不諱言:「不是我選擇做設計師,而是設計選擇了我。」後來他又跟隨王無邪的老師呂壽琨學習水墨畫,並於1969年開始水墨創作,繪畫與設計,形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
靳埭強: 靳埭強談「幾何山水」之形成:「香港視覺藝術1970-80」講座前奏
1964 年開始研習藝術與設計,跟從伯父微天習素描與水彩,1967 年進修王無邪先生的設計課程,並開始從事設計工作,同時跟隨呂壽琨先生學畫,1969 年開始水墨畫創作,曾為一畫會會員。 靳氏是香港新水墨運動的活躍分子,不斷探索新路。 1970 年起靳氏積極參與藝術設計教育工作,桃李滿門。 香港第一代設計師,1993年被權威設計雜誌《IDEA》選為世界平面設計師百傑之一,1995年成為首個被納入《世界平面設計師名人錄》的華人設計師。 其著名設計作品包括中國銀行商標、港鐵年報、機場快線形象、香港浸會大學校徽及一丹獎形象等。 靳埭強2025 靳氏熱心藝術及設計推展的工作,以靳氏名字命名之華人設計大獎「靳埭強設計獎」已舉辦二十餘年,成為華人設計圈知名比賽。
靳埭強: 靳埭強:藝術傳承 設計人生
第一個讓靳埭強聲名大噪的作品是中國銀行的標誌[5]。 1980年,靳埭強被中銀集團委以設計標誌,靳索價五位數,中銀覺得是天價,因為內地工人月薪才36元,國內設計師設計一個標誌才幾十元。 中國銀行標誌,設計受古錢幣啟發,以中國古錢幣為基本形態,中間方孔,上下加垂直線,既成「中」字形,又暗合天圓地方的意象。 1980年代中期,中國銀行開始使用這標誌,而靳埭強憑這標誌獲得CA獎(美國傳達藝術獎)。
靳埭強: 靳埭強:字體設計的流變與學問
後來,經同學介紹到百貨公司擔任設計師,獲其他老師賞識獲聘到設計公司工作,他在訪問中提及:「不是我選擇做設計師,而是設計選擇了我。」同時,他又跟隨王無邪的老師——呂壽琨學習水墨畫,並於1969年開始創作水墨畫,繪畫與設計,形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的關係。 不到10年時間,他在1976年自立門戶,創辦設計公司。 「最初我的水墨設計很『洋氣』,用宣紙毛筆繪畫出波普藝術,緊貼西方潮流。」這些設計令他拿到不少獎項,然而去到國際比賽時靳埭強卻輸了,「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創作方法,並發現其他獲獎者的作品都有其國家特色。」他開始反省,自己為何要用西方文化? 適逢其時,呂壽琨給靳氏三個錦囊,是為「師古人、師自然、師自我」,「即臨摹各個大師的畫作,以大自然為師,看大自然寫生,以自己方法學習。」他開始建構屬於自己風格的山水畫,踏上回歸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路,自然,其設計風格也滲透不少傳統元素。 靳埭強是香港最著名的平面設計師和水墨畫家之一,活躍於設計教育和畫壇。 出生於一九四二年廣東省廣州番禺,一九五七年居住香港。
靳埭強: 設計意念 古法今用
Tommy亦在1990年代初前往日本發展自己的品牌設計事業,後來進攻意大利市場。 大師二人都早著先機走向國際,因為他們深知,成功的設計師必須善用香港的文化優勢,放眼世界市場,才會成功。 靳埭強著名的作品,另有香港浸會大學在1994年正名大學後採用的標誌;服務過的知名品牌包括:太太口服液、榮華餅家、櫻雪沐浴露、嘉頓、麒麟啤酒、周生生珠寶等等。
靳埭強: 走進「香港:此地彼方」
同时还广泛地谈论了各种形象的设计,各种设计的形式和法则,以及如何运用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会对设计界产生巨大而有益的推动作用。 多年以来,他在设计领域引领新的潮流,开拓新的境界,成绩斐然,在业界人士所瞩目。 其实,他始母是在孜孜不倦地勤奋思索,踏踏实实地努力实践,其用心可谓良苦,其用功可谓专一。 靳埭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靳民知热衷于香港政治,是前立法会议员黄毓民的议员助理、MyRadio的前节目主持、前立法会议员郑松泰的议员助理及热血时报的节目主持,在香港人网主持节目,常被该台负责人兼主持萧若元要求发表意见,而称“阿靳你讲两句”而知名于时评界。 為了讓自己在家中有更多畫畫空間,去年他特別花上百萬元把居住了廿多年,位於太古城的一千二百多呎居所重新裝修。
靳埭強: 靳埭強愛收藏合眼緣的畫具,如這個已裂開的筆筒(紅圈),便因它雕花精緻而買下。
我在汕頭大學教「設計倫理」,就提出了關懷設計。 靳埭強2025 我在大陸出生,15 歲才來香港,所以我的根一定是水墨,是山水畫,但亦需要一個反思的過程。 我期待以香港為家的朋友們,多想想怎樣建好對香港有益的故宮文化博物館,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內耗,讓好事成真。 靳埭強 作者在书中以大量的的典型生动的实例,比较全面而又详实地讲述了设计原理与实践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靳埭强1942年生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三善村,11歲離鄉,在廣州上學,早年就讀番禺區沙灣鎮三善村三善小學[2],1955年至1957年於廣州市第十三中學就讀初中[1]。 生活迫人下,靳埭强打算繼承父業並分擔父親的擔子,由是輟學在尖沙咀一間製衣店當學徒,滿師後當裁縫,如此十年之久。 靳埭强自幼熱愛繪畫,受祖父靳耀生(泥塑藝術家)薰陶。 靳叔小時候也會集郵,了解到郵票是一個地方文化的載體,反映了當地風土人情、生活習慣和文化水平。 問他何謂好的郵票設計,他表示可從不同角度分析,「設計上要表達到主題,藝術水平要高。郵票是屬於大眾的,因此做到普及化、受歡迎亦十分重要,如此才能被普遍傳世收藏,成為有影響力的藝術品,對設計的傳承產生啟導作用」。 靳︰我認為他的學生王無邪對他很有幫助,因為王無邪曾出國留學,而且很受西方文化影響。
靳埭強, jìn dài qiáng,男,1942年生於廣東番禺,國際平面設計大師、靳埭強設計獎創辦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是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吉林動畫學院等高等院校的客座教授。 靳氏的作品在本地及海外獲獎無數,是首位設計師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唯一設計師獲頒贈市政局設計大獎、首位華人名列世界平面設計師名人錄、並獲英國選為二十世紀傑出藝術家及設計師。 其藝術作品常展出海外各地,曾在英國、美國、德國、芬蘭、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等地多次策劃及舉行個人展覽,業內稱呼他為“靳叔”,在平面設計界是當之無愧的大師級人物。 靳︰是呀,我們當時就運用了一些王無邪的構成主義的概念來做櫥窗,很前衛的。 當時我問王無邪,我現在做的作品,會不會在歷史裏成為垃圾。
靳埭強: Kan Tai Keung 靳埭強
靳氏是香港「新水墨運動」的活躍份子,他不斷探索新路向,至今創新不倦。 自一九七O年代初積極參與藝術與設計的教育工作,桃李滿門,影響了不少他的學生。 靳埭強 二OO五年靳氏獲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設計學博士,二O一六年獲得香港設計師協會終身榮譽獎。 現為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榮譽院長,曾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和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畫家簡介 靳埭強出生於1942年廣東省廣州番禺,1957年居住香港。
靳埭強的作品廣為藝術館及私人收藏,他更熱衷於藝術教育及專業拓展等工作。 靳埭强的作品廣為藝術館及私人收藏,他更熱衷於藝術教育及專業拓展等工作。 靳︰我在1960 年代尾開始創作, 1968 、1969 年畫硬邊畫和造現代硬邊雕塑,大約在1969 年開始接觸水墨。 我第一次用宣紙和水墨創作的展覽作品,其實是普普藝術風格(Pop Art)的水墨畫。 靳埭強先生,香港當代視覺藝術家,擅長現代水墨畫,其藝術和設計作品既帶有強烈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也表現出簡約精煉的現代主義色彩,是新水墨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
靳埭強: 品牌並非設計師的個人表現
靳︰在古代比較少見,偶而能看到一些簡練的畫作,但沒有所謂設計的意識。 因為自古而來,設計屬於工藝的範疇,而傳統的中國文化看不起工藝,覺得有「匠氣」,所以很少藝術家會把工藝色彩帶到藝術作品裏。 我在1969 年時裝節曾得過制服設計獎,就是因為蜀中無大將。 我當時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百貨公司裏做廣告,負責展場裝飾和櫥窗設計,很多機會受時裝時尚的影響。
我思想上思考的過程融合了兩者,並不只是元素交換來用;如概念性思維、設計思維放在山水、書法上,不單是視覺元素,而是背後的意念,要表達甚麼思想和用甚麼方法去表達。 設計不只是要達到目標,當中也要有一定的藝術質素。 首先王無邪教我設計,教的是理性分析的理論和視覺文化的概念,可以應用在任何的技巧和元素上。 而呂壽琨則把中國傳統藝術化繁為簡,例如用筆、點、線、面、水墨、五彩,都是很基礎的東西,不會以理論框死創作。 他們二人各有特點,不會互相排斥,同時也可以互相融合。
靳埭強: 香港設計師的困難與機遇
著名設計師,設計公司Tommy Li Design Workshop創始人,素有「品牌醫生」美譽。 2007年獲頒被譽爲「設計界奧斯卡」的紐約The One Show金鉛筆大獎,2008年獲選為世界傑出華人。 其著名設計作品包括恒生銀行商標、周生生、滿記甜品、上海牌手表以及譚木匠的品牌形象等。 靳埭强著名的作品,另有香港浸会大学在1994年正名大学后采用的标志;服务过的知名品牌包括:太太口服液、荣华饼家、樱雪沐浴露、嘉顿、麒麟啤酒、周生生珠宝等等。 靳埭强的作品广为艺术馆及私人收藏,他更热衷于艺术教育及专业拓展等工作。
靳埭強: Kan Tai Keung 靳埭強
現為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榮譽院長,曾任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他的作品獲眾多藝術館及私人收藏,包括北京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等。 不熟悉藝術或設計圈子的讀者或對靳埭強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不過他的設計大家一定見過,包括科技園的標誌、香港浸會大學校徽、香港郵票、重慶市市徽等。 其中,最廣為人知莫過於中國銀行行徽,這是他於上世紀80年代設計的,「那次設計讓我又驚又喜,驚的是當時內地處於改革開放初期,我擔心自己太過前衛的設計不能得到對方認同。」最後,中國銀行行長親自來到香港拍板起用他的設計。
靳埭強: 靳埭強:字體設計的流變與學問
現年六十六歲的靳埭強,近年主力創作文字與山水融為一體的新派水墨畫,是香港現代水墨畫的代表人物。 ○四年,他獲香港設計中心頒發「世界傑出華人設計師」獎,被譽為是世界華人中最傑出的設計師之一。 前者包攬教育獎項及信托基金一丹獎的品牌設計,以「一」字書法貫穿簡約的線框,代表心圓的紅點畫龍點睛,將「一丹」二字巧妙結合,充分展示現代設計與中華文化的融匯貫通;後者為中國木製品品牌譚木匠進行品牌再造(rebranding)計劃,簡化原有的商標和包裝,為其注入活力和現代感。 即使師徒二人在風格上大相徑庭,他們的設計理念、對香港設計發展的看法都同出一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