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線輕鬆易行,上到山頂會感到陣陣涼風,後半落水泉澳一段路因早前的山火而變得冇遮冇擋,亦冇雜草樹幹扶助,上落山要小心腳步! 今個月的公眾假期及周末沒往年般多晴天,天氣難測,取消了多次行山聚會。 今天吃完早餐,在回家途中看見大藍天,即約好友,深怕藍天會一瞬即逝,火速出門。 而我們選擇向左邊走,進入叧一山徑,不久就看見一個巨石群,由幾座巨形大石所組成,巨石上都留有不少攀石者留下的金屬扣,相信這裡都是攀石熱點,幾塊巨石組成幾塊天然岩壁,成為攀石者練習埸,所以岩壁兩旁都留下繩索。 牛皮沙頂有兩條小徑可供下山,一條北降牛皮沙新村,另一條則東降大老山隧道口。
- 想節省體力的可以坐巴士在水泉澳邨起步,約節省15分鐘。
- 越過圍欄後,接水泥級後再左轉,經寬闊的維修斜坡通道走至慈正邨。
- 皮沙頂位處沙田小瀝源,約高160米,山之北麓建牛皮沙村。
- 據運輸署向沙田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提交的「運輸署二零一四年部門周年計劃」,當局建議增設兩條專綫小巴路線來往水泉澳及石門站、沙田醫院及顯徑(車公廟路)[14],為短途及需轉乘港鐵的乘客提供更多選擇。
- 這座山高488米,初段是石屎樓梯,及至山頂,又遇上斜度甚高的浮沙碎石路,要小心翼翼地登上。
吊鐘花是本地野生灌木,常生長於開揚的山坡及灌木叢,屬杜鵑花科,在每年一月至三月期間開花。 淺紅至深紅色的吊鐘花通常數朵叢生於新枝頂端,花向下垂,形狀如吊鐘。 由於花期與農曆新年接近,以前市民或會上山砍伐吊鐘花作為年花擺設,因此吊鐘花已被列入受《林務規例》(香港法例 第96章《林區及郊區條例》的附屬法例)保護的植物名單,在郊外砍伐野生的吊鐘花已被禁止。 皮沙頂位處沙田小瀝源,約高160米,山之北麓建牛皮沙村。 總結登水段澳部份路段斜度不低,亦有少量攀爬位,可帶備手套,有需要攜帶行山杖。
水泉澳行山: 香港巴士大典
是次路綫景物豐富,全程約6.3公里,不算長,但路況較難走,較耗體力,適合有經驗行山者。 水泉澳行山2025 沙田圍站沿水泉澳街上,轉入博泉街左轉沿博泉徑(GPS顯示行錯路,轉入博泉徑才對)。 想節省體力的可以坐巴士在水泉澳邨起步,約節省15分鐘。
各座樓宇依山而建,與沙田新市鎮已發展區域有一定距離,居民對公共交通服務非常依賴。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由沙田圍站起步,循水泉澳坳街上行再轉乘升降機至水泉澳邨廣場(乘撘巴士至水泉澳邨起步亦可)。 沿博泉街上走,接左方的博泉徑,在道徑盡頭轉接水務署的水泥路,在右方的第二個登山口上攀(第一個登山口的路向不明),經過一些水泥梯級後,在分支處左走,接較清晰的山徑,至分岔口右走 (左方山徑應通往溪澗)。 水泉澳行山2025 此後的路段較茂密,行走數步後又遇上分岔口,繼續直行上攀(左右兩方的水泥徑均通往山墳),沿浮滑的崎嶇山徑上行至飛來石。
水泉澳行山: 慈觀古道 水泉澳 饅頭墩
但大家行經時,要保護環境,切勿污染水源,而行山時亦要注意個人安全。 全邨共18座並已在2017年初全面入伙的沙田水泉澳邨位處山上,環境優美,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近年一個大型公共屋邨發展項目。 令人驚喜的是,該屋邨除了為三萬名居民帶來安居之所,同時亦為他們提供了一處舒展身心的好去處。 打卡後留意絲帶可從右邊小斜坡落山,由於比較陡峭,可以拉着前人留下的麻繩而落,穿過一小段密林,再穿過小村莊到達愉翠苑完成今次旅程。 如果往南方走可以到達饅頭墩,而我們選擇向北落山,留意途中有多條隱徑,而馬毛草又長得甚高,很容易會偏離路胚,而有小部分路段都比較斜,必須小心。 水泉澳行山2025 慈沙古道穿越新界和九龍兩地,景觀開揚,最遠可以看到維港對岸,又可以回望沙田、大圍一帶,十分值得大家在此細味香港的大自然風光。
- 很快便到達慈沙古道,初段平緩易走,留意左邊絲帶轉入山徑,先攀上一小段斜坡,需手足並用,到達分叉路,右邊路是饅頭墩,而我們再靠左轉上水泉澳。
- 末段依石屎樓梯經觀音佛堂下山,既快捷又容易,為這天畫上完美句號。
- 在此留意山邊地上的「慈正邨」指示,循細小的山徑緩降,在分支右轉續下走。
-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 由於當時居屋設計工作將近完成,顧問合約已告批出,勘探工作亦已展開,房委會因而白白損失七千萬元[6];而第52區土地,此後繼續閒置達十年之久。
- 邨內色彩繽紛,商場舒適;然而登水泉澳山的路卻一點也不舒適,近半路段是陡峭的浮沙碎石路,更有攀爬位置,令人卻步。
沿水泉坳街直上至博泉街交界,轉左再轉右,沿水泉澳村旁邊一斜石屎路直上。 不消10分鐘,就會見到馬鞍山郊野公園入口,及後都是一段環境清幽的寬闊斜路。 純計路程,由沙田博康邨出發至慈雲山,大約一小時左右就可以完成。 若想行多一點,可以追加一小段麥理浩徑五段,行程總共兩小時,中段亦有士多作為補給點,沿路可欣賞整個九龍及維港美景,景觀十分優美。 不久到達三角測量站,整個沙田、火炭一帶都在身後,不止馬場及慈山寺,連船灣淡水湖一帶也看到。
水泉澳行山: let’s go hiking 香港行山誌
事實上,多石街長時間暢通無阻,水泉坳街則水泄不通,在繁忙時間不時出現長長車龍。 水泉澳邨第一期共四座樓宇(清泉樓、朗泉樓、欣泉樓及喜泉樓)於2015年4月底開始入伙,九巴隨即於4月28日開辦288線,以應付新增交通需求。 由於位處屋邨中央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尚未建成,所以暫時以博泉街水泉澳邨欣泉樓外作臨時總站;及至8月24日總站正式啟用,九巴將該線總站搬遷至位於水泉澳廣場北翼的水泉澳公共運輸交匯處。 水泉澳(Shui Chuen O)位於新界沙田區東南面,馬鞍山郊野公園和獅子山郊野公園之間地段,原指多石村後方標高372米的山峯(英文名稱為「Sugar Loaf Peak」)。 1977年首批郊野公園成立,2017年郊野公園踏入40週年,這邊廂漁護署以「郊野四十。承傳共行」為題舉辦一連串的慶祝活動,那邊廂政府卻正式宣佈就兩幅郊野公園邊陲地帶進行發展研究。 政府漠視郊野公園的價值,主動放棄「承傳」這珍貴遺產和抹殺過去的努力,把「共行」換作了「一意孤行」,實在非常諷刺。
由水泉澳巴士總站行至水泉澳山頂約1小時,下山接麥理浩徑約1小時,最後花半小時行至慈雲山巴士總站,全天走了兩個半小時。 水泉澳邨位置前身是石礦場,所以附近有路取名為多石街。 而附近的山坡上亦有不少形狀各異的大石,行山人士可在不同位置觀賞。 行山人士更可步行至水泉澳附近的蝌蚪坪,飽覽整個沙田新市鎮發展區,及俯覽水泉澳的新景況。
水泉澳行山: 水泉澳行山 交通
走過無綫電站後,來到一段開闊平坦的路,可180度欣賞牛頭角至九龍塘一帶,美不勝收,能賞此景絕不後悔。 末段依石屎樓梯經觀音佛堂下山,既快捷又容易,為這天畫上完美句號。 首先由水泉坳街起步,左邊是觀音山河下游,不過有甚多垃圾蚊蟲,不宜進入,唯有繼續沿水泉坳街向斜路直上,到達水泉澳邨一直上,這裡是一條廣闊的石屎路,也是慈沙古道入口,有很多行山、晨運人士來往。 不斷緩緩斜上,也可從右邊進入觀音山河一嘗溯澗樂趣。
水泉澳行山: 水泉澳行山 路線攻略
由此北行(右方南行山徑可通往崗背頂),先登多石頂,再循徑下走至牛皮沙頂。 再經崎嶇及茂密的山徑急降至皮沙新村的車道,最後踏上水泥級下走至牛皮沙街。 水泉澳行山2025 沙田水泉澳邨是去年才完全落成的新屋邨,旁邊便是水泉澳山。 邨內色彩繽紛,商場舒適;然而登水泉澳山的路卻一點也不舒適,近半路段是陡峭的浮沙碎石路,更有攀爬位置,令人卻步。 登頂後可前顧群山、後瞰沙田;其後逐登饅頭墩,接上「真•慈雲山」,俯瞰九龍。
水泉澳行山: 位置
由此左走(右方水泥徑通往茅笪村),經觀坪路走至沙田坳道(麥理浩徑第五段)。 在此留意山邊地上的「慈正邨」指示,循細小的山徑緩降,在分支右轉續下走。 越過圍欄後,接水泥級後再左轉,經寬闊的維修斜坡通道走至慈正邨。 水泉澳標高372米,其北坡危立一塊鵝卵狀的大石,名「飛來石」。
水泉澳行山: 牛皮沙頂
而屋邨的東端連接慈沙古道 ,遊人可漫步至慈雲山。 由屋邨西面進入獅子山郊野公園更有多條行山徑,包括麥理浩徑、衞奕信徑、鷹巢山自然教育徑及紅梅谷自然教育徑可供行山人士選擇,更可接觸知名的獅子山和望夫石。 不久從遠已看見一塊很大的巨石在山邊,繼續攀上,山徑兩旁長滿長長的燈芯草,而地下大多數是浮沙碎石,一不小心容易跣倒,小心眼睛被長草刺傷喔!
水泉澳行山: 水泉澳行山|沙田避世行山路線 由北到南尋找山上的軍事遺跡
而屋邨內的水泉澳廣場設有59個商舖,行山人士可順道到商場用膳或於出發前後作補給。 水泉澳邨臨近沙田圍港鐵站,行山人士集散亦極之方便。 由沙田圍站D出口起步,在逸泰街右轉入水泉坳街,再搭乘升降機至水泉澳廣場。 在分支處左轉輕降 (右方山徑可通往水泉澳)踏走水泥橋橫過小溪,再接山徑東行。 在小路的分岔口左轉 (右方可通往崗背頂),上攀至小崗。
水泉澳行山: 水泉澳行山 介紹
不論最終郊野公園的發展落實與否,都必然是香港的重大損失。 水泉澳邨位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及獅子山郊野公園之間, 邨內共設有9條行人天橋及6個升降機塔和10組扶手電梯。 它們組成了一個大型的行人網絡系統 ,貫通全邨 ,邨民在邨內和邨外往返都甚為便捷 。
水泉澳行山: 巴士服務
經過一段長草坡之後,卒之到達水泉澳將軍石,坐立在一座大石台上,從石台上可以鳥瞰整個水泉澳邨和沙田一帶,風景開揚優美。 根據地圖,由獅子亭再落斜路,不用20分鐘就可以抵達慈雲山。 大家亦可以考慮行多一點點,由獅子亭轉右,上山行麥理浩徑五段,進入獅子山郊野公園,以下教大家一條上山至下山的路線。 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樓價持續高企,市民對公營房屋的需求殷切。 2017年5月,政府以增加土地供應為由,委託香港房屋協會就兩幅郊野公園邊陲地帶進行研究,以探討發展公營房屋的潛力,而水泉澳邨東南面一幅面積20多公頃的土地正是研究地點之一。 政府此舉惹來極大爭議,不少市民及環保團體均憂慮發展郊野公園會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並立下不良先例。
過了繩索位置已接近水泉澳山頂,便算是走過是日一半的爛路了。 中途沒有退路,休息過後,便繼續往下一山峰「饅頭墩」。 饅頭墩高413米,不知是否因其外形似饅頭而得名。 這兒路況好一點,地上有箭嘴指往電綫塔方向,沿途看似無路實質有路,並可接回前往觀坪路的石屎路。 此時有兩路可選返回慈雲山,一是沿着由石屎鋪設的沙田坳道接麥徑及衛徑,二是走上慈雲山及其無綫電站,再向西邊走,接回觀音佛堂下山。 據運輸署向沙田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提交的「運輸署二零一四年部門周年計劃」,當局建議增設兩條專綫小巴路線來往水泉澳及石門站、沙田醫院及顯徑(車公廟路)[14],為短途及需轉乘港鐵的乘客提供更多選擇。
雖然看起來不矮,行起來比看起來輕鬆,惟先要經過一個攀爬位,不要盡信繩子,用雙腿借力不太困難就通過到。 根據資料,2021年1月20日下午水泉澳邨、插桅杆村、插桅杆新村及多石村對上山頭一帶都被山火波及,事隔近一個月仍是滿山灰燼,接近沒有生機。 2015年8月31日,總站遷至水泉澳公共運輸交匯處,上午去程班次縮短至柴灣(東),不再途經小西灣,並增設星期一至五下午回程班次,由柴灣(東)開往水泉澳邨。
及後先下坡至山坳位,再上攀到413米高的饅頭墩,該處視野不及水泉澳,匆匆向東行經電塔底向南走,有清楚路徑向西面的茅笪村,經過村落時需減低音量。 之前曾介紹沙田坳往蝌蚪坪,今次再推介鄰近沙田的行山路線,連走水泉澳和饅頭墩,有興趣更可登上慈雲山。 近年公屋輪候冊內輪候人數屢創新高,公屋供應卻未能追上增長。 水泉澳邨屬高密度大型屋邨,提供11,123個出租公屋單位,可容納人口達28,500人[1],不論規模抑或人口,皆是同區屋邨之冠。
署方已於2014年6月6日刊憲公開招標[15],由樂聰發展有限公司投得此組路線。 很快便到達慈沙古道,初段平緩易走,留意左邊絲帶轉入山徑,先攀上一小段斜坡,需手足並用,到達分叉路,右邊路是饅頭墩,而我們再靠左轉上水泉澳。 由港鐵沙田圍站起步,不消15分鐘便抵邨內,再多走幾分鐘便來到登山入口。 初段為大石路,不算難走,來到高草叢處,沿小路左轉上山,才開始是日主菜。 部分路段甚斜,浮沙碎石頗滑,需以行山杖或靠兩旁植物扶助。
早段有不少大石可以安全地以沙田一帶作背景拍照,更有吊鐘花。 若逆走由沙田坳往水泉澳,落斜時缺乏樹幹借力,難度較高。 2015年4月28日投入服務,暫以博泉街水泉澳邨欣泉樓外之路旁停車灣為總站;至8月24日,總站遷入當日啟用的水泉澳公共運輸交匯處。 該山峯西北麓所在之沙田第52區,即沙田圍博康邨以南之半山地段,現已發展為公營房屋「水泉澳邨」(Shui Chuen O Estate),佔地13公頃,建有18座樓宇,名稱 與四周大自然景致互相呼應。
水泉澳行山: 巴士服務
向東行可經過慈雲山山頂,筆者選擇向西行,接上石屎路留意一帶有猴子出沒,要好好保管身上的食物。 水泉澳行山 這一帶有涼亭休息,小休過後向沙田坳走,有恆益商店補給亦有公廁,及後沿沙田坳道下山,要留意及讓路予上山的車輛,約半小時落到黃大仙完結行程。 天朗氣清,既然最難的都捱過了,也不怕多走一點路上山吧! 這座山高488米,初段是石屎樓梯,及至山頂,又遇上斜度甚高的浮沙碎石路,要小心翼翼地登上。
水泉澳行山: 水泉澳行山 路線攻略
一口氣上山,途中無舒坦休息位置,接近山頂時更驚見繩索! 原來是有心人放了一條廢棄車胎於一大石下讓遊人借力踏上,再加繩索借力,是全程最難的位置。 由於當時居屋設計工作將近完成,顧問合約已告批出,勘探工作亦已展開,房委會因而白白損失七千萬元[6];而第52區土地,此後繼續閒置達十年之久。 去年政府終於向郊野公園「亮劍」,一群對郊野公園土地覬覦已久的政、商界人士忙不迭的表態撰文護航。 當局一直不願承認土地和人口政策失誤,有意無意間將郊野公園歸咎為房屋供應不足的主因,更力銷在郊野公園公營房屋和安老院舍以圖爭取支持。 水泉澳行山 這招「開發郊野公園建公屋」的口號式的策略無疑相當「聰明」,然而如此挑起矛盾,只會將已然分裂的社會推向兩極。
水泉澳行山: 水泉澳行山 交通
大廈取名的靈感,來自晉朝著名作家兼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文中有言「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正是屋邨坐擁山光美景的最佳寫照。 其後續沿山徑上走至較開揚的山崗,往南攀爬一段上升至水泉澳的山頂。 走過水泉澳南脊一段較清晰的路徑反,上引的山徑又再茂密起來。 上攀至分支後,先右轉模糊而枝葉茂密的山徑往饅頭墩,及後再回頭至剛才的分岔口右行,接上崩缺傾斜的水泥徑,下降至清晰的山徑,直走至草叢後,需右轉踏上隱蔽山徑,不久即可接回水泥徑。 水泉澳行山 水泉澳行山2025 整體路徑不算難行,有一段需要借繩協助,大家要量力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