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措施適用於2022年10月19日及以後簽署的買賣協議。 只適用於本港永久居民首次置業或轉讓時未持有其他住宅物業的情況。 非首置印花稅2025 此外,如果換樓人士在買入物業後的六個月內出售他唯一的其他住宅物業,則可以申請退還部份印花稅(相當於新舊印花稅差額),但需要符合稅務局的特定條件。 值得留意,合資格外來人才居港滿 7 年,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首次購買的住宅物業,可申請退回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
一般情況下,買樓時所需支付的物業印花稅除了額外印花稅SSD外,其他通常由買方所支付。 但有時發展商為吸引買家入市,也有可能會提供代繳印花稅凡優惠計劃。 相反,非首置人士卻需要通過壓力測試,而且壓力測試要求較首置嚴格。 王美鳳說,非首置人士本身已經擁有物業,並有按揭在身,銀行不會彈性處理,他們需要通過壓力測試,壓測前後的50%/60%比率不適用於非首置人士,比率會降至40%/50%。 若果非首置人士想申請八成按揭,要向銀行證明新買物業是自用。 中原按揭董事總經理王美鳳表示,非首置人士申請按揭時,需要向銀行解釋先前購買舊有物業的目的。
非首置印花稅: 印花稅詳情
稅務局提供的一款方便的軟件,物業轉讓文書(即住宅物業買賣協議和非住宅物業樓契)及租約的應繳印花稅計算均可透過此軟件進行。 若欲使用,請先確定文件類別,再輸入物業轉讓代價款額/價值或租期及租金資料,並按「計算」按鈕。 此軟件計算出的應繳稅款只供參考,準確性取決於輸入的資料;稅務局並不負責因使用本軟件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壞;此軟件僅適用於計算現行的物業轉讓文書及租約印花稅,逾期加蓋印花罰款並未包括在內。
另一邊廂,男團MIRROR人氣王姜濤曾說過30歲前要買兩層樓,現年23歲的他終「上車」實踐置業的第一步,日前有市場消息指他以1,800萬元買入西環維壹一個海景單位。 有地產界消息傳出,指有跟姜濤同名的買家「Keung To」,在2023年1月初以首置名義入市,以1,800萬元買入西環維壹一個662平方呎的海景單位,2房1套間隔。 非首置印花稅 無論是準買家還是業主,都想趁機入市或出貨,首次置業人士更是虎視眈眈;今次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2023年,用家置業、投資者尋寶的懶人包。 假設樓價800萬元,首置人士只需付3.75%印花稅(見下列表),即約30萬元,但非首置人士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約達120萬元。 首次置業有3個好處,首先最大好處是慳稅,這是吸引真正首次置業人士,以及所謂「自製首置」人士入市的主因。
非首置印花稅: 近親的定義?
此稅項主要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亦稱「非香港永久居民買樓印花稅」,在從價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之上徵收。 非住宅物業成交量在過去一段時間顯著回落,2020 年施政報告宣佈撤銷非住宅的雙倍印花稅,並於 2020 年 11 月 26 日起,沿用「首置印花稅」的稅率,適用於所有個人或公司購買非住宅物業的交易。 交印花稅,又稱打釐印,物業轉讓涉及契約文件,以證明業權誰屬, 打釐印的目的,是要為文件確立法律效力,以得到法律的保障。 繳付多少印花稅,主要視乎樓價,以及買家的身份,還要視乎有沒有因遲交而罰款。 若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14天內便簽訂正式買賣合約,需要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30天內繳付印花稅。
- 據了解,他一直和家人在銅鑼灣居住,2022年租了筲箕灣的單位用作擺放物品。
- 在上述例子,首置和非首置人士同樣購買1000萬元物業,申請八成按揭,還款30年,按揭利率5.5%,但經過壓力測試後,首置人士最低月入要求超過6.4萬元,非首置人士最低月入要求卻需要達10萬元,有近4萬元的差距。
- 假設吳女士單名持有一住宅物業價值$600萬,吳女士現將物業轉讓給仔仔及新抱,並以聯名方式持有。
- 舉個例,陳先生在購買住宅物業時,在香港沒有擁有任何其他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就會按以上較低的稅率(第2標準)計算,款額為180,000元(即600萬元x 3%)。
- 各類文件的加蓋印花的期限均有所不同,一般由2天至30天不等。
其於2015年及2016年分別被美國運通銀行及另一債權人,於高等法院入稟追討逾10萬港元及157.6萬港元債務[27],據聞亦曾一度慫恿Chris於其雞蛋仔生意投資數百萬,但該店最終虧蝕過百萬結業[28]。 除此之外,閨密方媛是藝人郭富城的太太,情同姊妹,曾邀請對方前來慶祝生日,也多次到對方家中作客[13][15]。 蔡天鳳亦曾登上時尚雜誌封面,而最近一次正是於2023年2月13日(即案發前8天)登上《巴黎時裝公報》摩納哥版封面[16]。 市場消息指,影帝劉青雲妻子郭藹明新近以首置名義,斥6,488萬元購入貝沙灣一個四房豪宅單位,折合呎價逾3.7萬元。 據了解,他一直和家人在銅鑼灣居住,2022年租了筲箕灣的單位用作擺放物品。 而姜濤曾經說過想在30歲前置業,希望買2個單位分別作自住及收租之用。
非首置印花稅: 首次置業懶人包2021|首置定義、首次置業印花稅點計?上車換樓慳稅必知
唯新抱現持有一個住宅物業,非首置身份,因為整個物業需要以15%劃一印花稅計算,以樓價$600萬計算,15%印花稅為$90萬。 必須留意的是,由於首置客購買物業,同樣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只是稅率較低,因此無法完全退回全數15%,而是會扣取新一筆首置從價印花稅後,再補差價。 例如首置印花稅為4%,那業主可退回「15% – 4%」的印花稅額。 其實不少人都選擇先買後賣,以免心水單位被人捷足先登,寧願先付辣稅,再申請退稅。 任何在2016年11月5日或以後簽立以買賣或轉讓住宅物業的文書,均須繳付物業的售價或價值(以較高者為準)的15%從價印花稅。 另外,換樓人士如於買入物業(以買賣轉易契日期起計)6 個月內,出售其唯一的另一個住宅物業,其後便可向稅務局申請退還部份印花稅(相當於新舊印花稅差額)。
非首置印花稅: 住宅印花稅種類
政府規定如果業主購買新物業後,在1年內賣出舊物業,並正式完成該項交易,手上只持有一項物業,即可申請退回之前支付的從價印花稅款項。 非首置印花稅 舉個例,陳先生在購買住宅物業時,在香港沒有擁有任何其他住宅物業,從價印花稅就會按以上較低的稅率(第2標準)計算,款額為180,000元(即600萬元x 3%)。 只要某人在2010 年 11 月 20 日前已取得住宅物業(指已訂立臨時買賣合約),不論在將來任何時候轉售該物業,都無須繳納SSD額外印花稅。 非首置印花稅2025 另外,首次置業除了需要支付首期和印花稅外,以下費用也要繳交,包括律師費(一般中小型房產,不超過1萬元)、地產代理傭金(約樓價的1%)、管理費等。 這部分不是首置人士專屬,無論你是第幾次買樓,都需要將這部分開支納入預算。 一般住宅買賣須要在簽立交易的首張協議或轉易契後30日內交印花稅,否則要繳交罰款。
非首置印花稅: 印花稅 解構! 一文睇晒置業要繳交稅項!
三類樓宇買賣的印花稅中,以從價印花稅(AVD)最常見,即根據樓價價值而得出的印花稅,不過政府為了應對樓價高企的問題,特意將從價印花稅的應用對象劃分為「首置」及「非首置」,兩者所需要繳付的印花稅水平並不相同。 根據《印花稅條例》,印花稅是對書面文件徵收的稅項,有關買賣香港樓宇的文件須被徵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 由此可見,準買家如有意減少印花稅支出,可以借用親人的「首置客名義」,去購入物業,從避過DSD 15%的稅項、甚至是BSD稅項。 非首置印花稅2025 近年據不少媒體報導,不少換樓客或是父母客,也以未曾置業的子女的首置名額購入物業。
非首置印花稅: 買家印花稅 (BSD)
外來人才在港置業,只要居港滿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其之前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可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BSD)及新從價印花稅(AVD),惟仍需要與首置香港居民一樣,繳交從價印花稅。 目前,本港住宅物業的從價印花稅的稅率劃一為15%,有關稅率適用於個人及公司購買住宅物業之交易,而獲豁免人士則僅需按照第二標準稅率繳交印花稅。 根據香港法例中的《印花稅條例》,當你在香港買賣不動產時就會被政府徵收一定金額的印花稅,否則有關文件將不具法律效力,特別是當文件牽涉法律訴訟時,文件將不獲法庭受理。 非首置印花稅2025 物業交易的印花稅一般分為從價印花稅 (AVD)、額外印花稅 (SSD)與買家印花稅 (BSD),分別對應不同交易情況。
非首置印花稅: 印花稅計算
由1992年1月31日開始,住宅物業買賣協議須按與不動產轉易契相同的稅率繳付印花稅。 在買賣協議按上述規定加蓋印花後,有關的物業轉易契只須繳付定額印花稅$100。 任何在2020年11月26日或以後簽立以買賣或轉讓非住宅物業的文書的「從價印花稅」將會以第2標準稅率徵收。 非首置印花稅2025 從價印花稅是買賣物業時必須繳付的一項印花稅,對買家而言是一筆必要的支出。
非首置印花稅: 印花稅稅階調整後差別
財政預算案宣佈調整印花稅,樂風集團創辦人及主席周佩賢表示,本港印花稅稅階自2010年起未有調整,是次措施可反映這10多年來社會經濟增長及通脹之變化,此前的印花稅稅階已經過時,有需要調整。 同時,這次的調整只涉及第二標準稅率,相信不會掀起炒風,認為調整有助首次置業的真正用「上車」。 在一項物業轉易的交易, 印花稅 一般由買方支付;但有時候,發展商為吸引買家買新樓,或會提供印花稅代繳優惠,但要留意該優惠是直接扣減樓價,或是以折實樓價後去計算。 過往因物業市場炒風過熱,政府認為有必要遏抑非住宅物業 (包括車位) 需求 ,於是在 2013 年引入雙倍印花稅,把第2標準稅率提高一倍。 而買家印花稅,則是針對境外投資人士及公司客,在從價印花稅和額外印花稅之上徵收,稅率統一為樓價的15%。 假若你不是「首置」人士,買樓時便要繳付「非首置」印花稅,亦稱雙倍印花稅(DSD),這是政府為要遏制炒風而設,2016年11月5日起稅率一律為物業價值的15%。
非首置印花稅: 印花稅是什麼?
只要出售物業的臨約簽署日期,早於新買入物業,就毋須繳付15%稅,只須付首置印花稅。 但要留意,若接手閣下物業的買家突然撻訂,閣下需要即時補交15%印花稅的差價。 如果屬於非首置人士,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為八成,1,000萬至1,125萬按揭成數上限為八成。 如果屬於1,125萬至1,920萬,不論是首置還是非首置人士,最高按揭成數均為五至八成(貸款上限960萬)。 按照首置定義,相關人士不可持有任何本港物業,但其實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
非首置印花稅: 按揭保險必須為自住物業
特別例子3:A已有住宅物業,B和C聯名擁有住宅物業,A向B買入其半份住宅業權。 假設樓價600萬元, A須付印花稅為600萬/2 x15%=45萬元。 置業前,準業主要關心各類買樓支出,其中包括繁複的物業印花稅,本文將為大家深入淺出,逐一拆解各項印花稅及相關事宜。 在目前的按揭保險計畫下,首置人士1,000萬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可為九成,1,000萬以上至1,125萬元以下,最高按揭成數為八至九成(貸款上限900萬),首期不需太多就可上車。
警方初步相信鄺港智涉及行兇,其母李瑞香亦知情但沒有行兇[22]。 不過在2023年5月8日的提訊中,控方透露案發單位內的一件外套驗出李瑞香的DNA[52]。 非首置印花稅 警方亦在調查涉案的龍尾村村屋是否第一兇案現場[41][42]。 發現屍體時,警方從涉事單位內運走大批證物,並扣押了涉案的七人車。 西九龍總區刑事部警司鍾雅倫指出,2023年2月22日接獲失蹤報案後,警方對案件展開調查,2月24日凌晨在九龍城區拘捕前夫鄺港智一家三口,共兩男一女,包括案發當天接載蔡天鳳的前大伯鄺港傑、前家翁鄺球和前家姑李瑞香,而前夫本人一度在逃。 隨後警方盤問三人,其中發現有人作假口供,聲稱蔡天鳳在汽車行駛途中下車,試圖混淆調查方向,最終遭識破。
非首置印花稅: 額外印花稅(SSD)
只要買家及其香港永久居民配偶聯名買入,或買家向身為香港永久居民的配偶購買(即近親轉讓,留意的是外父外母不視作近親)。 換言之,不論是否另訂不同的協議,在法律上,買賣雙方及任何使用該文書的人有相同的責任就可予徵收印花稅的文書繳納「從價印花稅」。 然而,任何人(該文書的簽立人除外)純粹使用物業文書以查證該物業的業權不會被視作須負上法律責任繳付印花稅。 為取得「買家印花稅」豁免,申請人不單只須要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他/她亦須要在購入住宅物業時是「代表自己行事」。
非首置印花稅: 首次置業計劃懶人包
據了解劉鑾雄是以首置方式購入有關單位,即只須按物業價值的4.25%支付印花稅。 若果自己已經擁有一個物業,購買新物業時,預先繳交15%印花稅,等待一年內售出舊物業後,回復首置身份,向稅務局申請退稅,稅務局審核後,就會向申請人退回部分稅項,數額是已繳交印花稅跟舊物業稅項的差價。 所有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及以公司名義購買住宅物業的人士,必須繳納買家印花稅。 如果在有關協議下,非香港永久性居民以其住宅物業換取另一個住宅物業並須支付對方相等於二個物業的差價的款額(為達到相等價值而付出的代價),該交換協議須根據該款額徵收「買家印花稅」,而該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會被視為買方。 物業加名同樣要交印花稅,一般是按所佔業權計算,即如被加名人佔一半業權,那便會以樓價或估值的50%來計算。 被加名的若為近親,即使被加名的人士本身已持有其他單位,亦無需繳付額外印花稅,只需交第二標準稅率的從價印花稅。
非首置印花稅: 印花稅常見問題
近年各大新盤因為以會所設施及多元化的管理服務作招徠,因而令管理費水漲船高,有豪宅盤甚至每呎10元! 非首置印花稅2025 第三,一般首置人士除了買一、二手私人住宅外,還可以選擇抽新居屋、二手居屋,但當然,資助房屋對「首置」要求更為嚴謹。 值得一提的是,首置按揭壓測後供款與入息比率達70%,較上限60%為高,這種計算方法稱為「爆壓測」。 即使借款人未能符合壓測,但若供款佔入息不高於一半,仍有機會獲批按保。 現時樓市面對經濟衰退及加息等負面因素影響表現疲弱,原屬是放寬冷卻樓市措施的最佳時候,以發揮調節樓市的作用;若現時政府不放寬辣招,相信未來政府放寬的機會也不大。
非首置印花稅: 申請減免罰款
閉路電視畫面顯示,鄺港傑一行人隨後與駕駛中港牌七人車的鄺球一同抵達大埔龍尾村的案發單位[33]。 其後,三父子合力將蔡天鳳殘殺並肢解,期間鄺氏兄弟一度離開案發單位,鄺港傑之後再折返繼續碎屍烹煮。 次日,鄺球駕車返回案發單位,將屍體殘肢運走棄置[32]。
王美鳳說,首置和非首置按揭的擔保人沒有分別,部分銀行容許非直系親戚如舅父成為擔保人,甚至有銀行連朋友也可以成為擔保人,但一般而言,親戚會較為接受,即使不是親戚,也要一起居住。 至於如何識別擔保人是親戚,王美鳳說,這要視乎擔保人提交文件而定,當中可找到蛛絲馬跡。 要留意一點,上述以首套房按揭計算,而若非首置入士,銀行是不接納上述「爆壓測」的彈性計法。 非首置印花稅 周續指,集團計劃今年推售兩個市區優質項目,主打中小型單位,包括旺角洗衣街181至183號及界限街2C至2D號住宅項目,相信這次調整對銷情會有正面的幫助。
除非出售物業的臨約簽署日期早於新買入物業,那就不需繳付15%,否則仍需付首置印花稅。 但要留意,若接手物業的新買家突然撻訂,那換樓人士需要即時補交15%印花稅的差價。 答:買入第二間物業,需要付從價印花稅15%,但如首間物業於其後一年內賣出,可退回與首置稅率差價的15%。 但要在買第二層樓時,預先繳交15%印花稅,然後在賣出舊單位後(半年至一年內),向稅務局申請退稅,並提交相關申請,請稅務局審核,通過審核後,申請人便會獲得退回部分稅項,數額是已繳交印花稅跟舊單位稅項的差價(15%-舊稅率)。 這裏給大家一個小知識,所謂首次置業,其實是指在你買樓時,是否在香港已經持有單位。 如果你將這層樓賣出,然後再買入新單位,也會被認為是首置身份,亦可以享受首次置業的福利。
此外,若以送贈方式轉讓、法庭令下轉讓(如離婚轉讓、遺產承辦)、居屋轉名予家庭成員(即使該成員已擁有住宅),均可免繳從價印花稅。 特別例子2:A已有住宅物業,B沒有住宅物業,A和B聯名向C買入另一住宅,樓價600萬元,同樣要付15%印花稅,即90萬元。 簡單例子1:A已有住宅物業,再向B買入另一住宅物業,樓價600萬元,印花稅為600萬x15%=90萬元。 要留意,恢復首次置業身份的前提是完成整個賣樓的交易過程,如果只是簽了臨時合約,交易還沒有完全完成的話,仍會被人為是非首置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