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寶雲道子午線」路線來回只需約45分鐘,而且上斜時運動量不錯,是在寶雲道跑步前不錯的熱身。 起點為灣仔藍屋,沿石水渠街,經石水渠街花園上樓梯。 寶雲徑 到達堅尼地道後,轉左過馬路後,折回右方約一分鐘便可在橋底看到灣仔峽道。
- 維多利亞城界碑回程,返到寶雲道花園,來回共約5公里。
- 沿 寶 雲 道 向 西 行 , 會 引 領 到 與 波 老 道 交 界 的 路 口 。
- 其後,他們雙雙私奔上山雙宿雙棲(即姻緣石現址),可是最後餓死於山林,並化為石頭。
- 路途中可以俯瞰灣仔及跑馬地樓景,步行至寶雲道健身徑中段,更可以抵達姻緣石公園,可以登上頂端參拜相當著名的寶雲道姻緣石。
- 己 仙 峽 道 的 一 段 仍 容 許 車 輛 行 駛 。
經過海事專家、香港海事博物館前總監戴偉思博士、與地政總署助理土地測量師葉贊邦合力,終於找尋到逾百年的灣仔的南標記,引來對香港歷史有興趣的行山人士朝聖。 纜車徑一開始是斜路,沿着登山纜車而上,然後是一段接一段的樓梯。 大約行五分鐘,接上麥當勞道,轉右並過馬路,便會見到長長的登山纜車路軌。 右旁的山徑就是纜車徑,在此段可近距離看登山纜車。
寶雲徑: 香港機場食早餐
堅尼地道 42B 對出有一塊「WD37」英國軍部界石,WD 是「War Department」的簡稱,37就是編號。 他和其他散失了的界石,大概標誌了前域多利兵房的位置。 港島半山的寶雲道於1888年落成,以第9任港督寶雲命名。 東起灣仔司徒拔道,西至中環馬己仙峽道,全長5公里。
寶雲道健身徑全長3.5公里,沿途設有健身設施,是半山至灣仔區一帶居民喜愛的緩跑徑。 寶雲徑 健身徑上有著名的姻緣石,據說是一塊能使人「求配偶得配偶;求子嗣得子嗣」的神奇石岩。 除此之外,一座維多利亞城界碑及一項大潭水務古蹟亦可在這裡找到。
寶雲徑: 纜車徑 寶雲道健步行徑
著名景點有「姻緣石」、沿途有多項「健身」的設施及休憩場地以供遊人使用,同時路旁又豎立了「里程碑」。 此徑全長3500公尺,平坦易行,漫步暢遊更可俯瞰灣仔區的石屎森林,遠眺九龍半島近賞壯觀的圓柱大廈及著名景點「姻緣石」,行程約需1小時許 (單程計算)。 行友們可在中區交易廣場(低層) 的巴士總站乘坐15號路線巴士或相關的車輛,至司徒拔道「港安醫院」附近落車 (小心橫過馬路),進入健身徑的起步點。 天文台內的北標記被重新發現後,位於香港島的南標記一度成為疑團。
- 這段開始是寶雲道健步行徑,全長約3公里,大約等於在山頂盧吉道及夏力道兜一圈。
- 於二十世紀初,分別位於天文台總部與九龍筆架山附近設置了另一對標記。
- 他和其他散失了的界石,大概標誌了前域多利兵房的位置。
- 而就算這些石頭有沒有被評級,仍無損他們本身的有趣故事。
- 寶雲徑以東至門牌17號Caronia通道近塞舌爾領事館一小段為供機動車輛行走的掘頭路,單向雙程行車。
跟分岔口路牌指示,沿石級下降至寶雲道,隨後向右走至寶雲道健身徑起點,返回同灣仔自然徑交接的十字路口,任務完成。 寶雲徑 走大斜路落山經賢華路(Yen Wah Steps)到胡忠大廈,急急腳行遠啲去老地方醫肚。 健身徑寬敞得嚟又多樹蔭,景觀由跑馬地漸移至灣仔,高樓大廈更加密麻麻,望吓路旁大樹更開心,樹身同石凳二合為一,靚喎。
寶雲徑: 寶雲道健身徑 ‧ 荷蘭徑
不 寶雲徑 過 , 以 現 今 的 標 準 , 狹 窄 的 寶 雲 道 其 實 並 不 適 合 車 輛 行 駛 。 話 雖 如 此 , 由 於 有 少 量 住 宅 座 落 寶 雲 道 , 由 寶 雲 徑 附 近 至 馬 己 仙 峽 道 的 一 段 仍 容 許 車 輛 行 駛 。 「纜車徑」是太平山登山纜車旁邊的一條山徑,是「中區自然徑」的一部份。 起點在聖若瑟書院與香港公園之間,盡頭是馬己仙峽道,全長不足500米,但重點是可以近距離與纜車同行。
繼續直行,此段駛經的汽車非常稀少,道路是單程只有迎頭車。 經過寶雲道花園之後,是一條分叉路,靠左落山是寶雲徑,可前往灣仔,靠右才是寶雲道。 沿 堅 尼 地 道 金 鐘 一 段 附 近 轉 上 陡 斜 的 寶 雲 徑 , 在 寶 雲 徑 上 斜 中 途 會 遇 見 一 配 水 庫 和 三 個 咪 錶 停 車 位 。
寶雲徑: 基隆八斗子喺唔少台北人的心水郊遊地點,坐台鐵最快的列車「自強號」由台北車站出發,大約 80 分鐘就到達八斗子站。奇怪喎,朝早有一班快車「區間快」,唔使一個鐘就去到八斗子,車費平過自強號幾十蚊台幣添(下同)。咁吸引,當然要坐呢班車啦。
寶雲輸水道「21孔拱券段」,於 1885 至 1887 年間落成,連同大潭水塘群其餘的21項歷史構築物,列為法定古蹟。 最能夠清楚看到寶雲道建築特色的地方,在下方山頂纜車麥當勞道站向上望,就可以看到寶雲道的紅磚橋身,及用花崗石砌成的英式橋墩及拱券等。 1880年代,港島居民缺乏衛生食水,政府推出大潭谷計劃,在大潭興建水塘為港島北岸供水。 寶雲輸水道將大潭上水塘的食水,引到中環阿彬彌濾水池,供維多利亞城區使用,成為現時的跑步熱點。 位於正義道的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藝術館前身為英軍軍火庫,於1863至1868年間建成。 2012年透過保育、修葺及活化工程,保留了具歷史價值的前英軍建築群,改建成今日的藝術館,並提供達國際水平的現代藝術展覽場地,定時舉辦各式各樣的藝術與文化活動、展覽和演講。
寶雲徑: 香港巴士大典
姻緣石的起源相傳是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名日本憲兵與一名中國女子相愛,卻遭家人反對。 其後,他們雙雙私奔上山雙宿雙棲(即姻緣石現址),可是最後餓死於山林,並化為石頭。 隨後,他們託夢給北角一帶的婦女,並許諾會撮合所有向其膜拜的有情人。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展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下午6時,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上午11時至下午8時,逢星期一休館。 如欲了解詳細的水塘水務文物及歷史建築物的位置及資訊,可參考水務文物及歷史建築物列表 (整理中,稍後提供)。
寶雲徑: 天文台短片:
這行山路線老少咸宜,貼士是石碑坐落在叢林中較陰暗的地方,若想照片拍得更亮麗,宜在陽光充足時到達。 荷蘭徑存在已久,頭尾兩邊出入口分別位於近灣仔峽道及馬己仙峽道配水庫。 兩邊入口位置原本咩都冇,直至 2010 年,時任中西區區議員陳淑莊提出,喺荷蘭徑東西兩邊出入口分別加設資料板同指示牌,方便區內人士及行山人士。
寶雲徑: 歷史
寶雲道(英語:Bowen Road)是香港的一條道路,連接香港島半山區至黃泥涌峽一帶,為傳統豪宅區。 寶雲徑2025 道路西接中半山馬己仙峽道,穿過灣仔峽的灣仔峽道,東接司徒拔道、黃泥涌峽道及大坑道交界。 1880年代,政府落實在大潭谷興建大潭水塘,並建築一條七千呎長的輸水隧道,把水由大潭經黃泥涌、灣仔峽及馬己仙峽運往中環。 當時工程依靠人手開鑿,進度非常緩慢,輸水隧道到達黃泥涌後,政府在灣仔峽與馬己仙峽興建一條大型輸水道「寶雲渠」,渠下的輸水管用青磚砌成,渠上則鋪成馬路。
寶雲徑: 灣仔寶雲道健身徑(寶雲徑)
「寶雲道」於1888年落成,是香港繼皇后大道及堅尼地道之後興建的第三條主要道路。 現在寶雲道是一條半山道路,混合了寶雲道健步行徑,連接着馬己仙峽道及黃泥涌峽道,範圍大約由中環去到跑馬地。 於寶雲道尾段會發現到一個「維多利亞城界碑」,由港英政府於1903年設立,用來標誌出維多利亞城的邊界。
寶雲徑: 道路結構資訊
咁嘅話,慢行一轉寶雲道健身徑影吓相,就可以輕鬆交差,不過好快會行完,決定加插上次過門冇入的荷蘭徑,行多半個鐘左右。 寶雲道依山而建,由東至西微微傾斜,讓水自然流到西邊。 因為山勢險要,某些路段需修建拱橋接駁,全段寶雲道有98個拱,其中最長一段連續有21個拱,就是現在已成為法定古蹟的「21孔拱券段」[1],輸水道早於1950年代已停用。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FB專頁: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匆匆而過,錯過舊日的足跡。
寶雲徑: 寶雲徑
百 多 年 間 , 香 港 的 都 會 區 伸 延 至 維 港 彼 岸 , 東 達 觀 塘 西 至 荃 灣 , 其 中 都 係 石 屎 森 林 。 跑到差不多寶雲道東面,接近司徒拔道盡頭,找到其中一塊維多利亞城界碑,標誌著城東南角地方。 維多利亞城的名字早於1843年出現,,標誌當時香港的中心,位置在香港島北岸。 1903年,香港政府通過法例,清楚列明邊界,設立界碑,刻有「City Boundary 1903」字樣。 寶雲道 (舊稱為三馬路),環境清雅,介乎寶雲徑至司徒拔道間的寶雲道,已闢作為「寶雲道健身徑」。
寶雲徑: 界碑在此 香港市中心在此
碑石比一般人高,也比相像中厚實,底部由石躉支撐,四面十分光滑,經過多年日曬雨淋洗禮後,仍然極之完整,不像是百多年前的古蹟。 寶雲徑2025 山坡有輕微水土流失,到訪當天下雨比正常更跣,即使只有數米的距離,每一步也需放慢,因此一對有抓地力的行山鞋是必須的,更可戴手套。 荷蘭徑(Dutch Lane)藏身林蔭間,冇風景睇,喺幾個唔同位置,設有注意泥石流的警告牌。 問老媽當年行咩路線,佢淨係記得有條大斜路,路邊有好多樹。
寶雲徑: 寶雲道健身徑 ‧ 荷蘭徑
天文台開台初期便利用香港子午線石柱配合中星儀觀測來提供報時服務。 到達三叉路口平路,左轉經蘭谷及公廁,沿寶雲道健身徑走數分鐘,開始留意兩旁景物。 當在左下方望見寶雲道臨時遊樂場時,右方理應有一個藍色路牌,由此小心沿護土牆的石級往上行一分鐘,會見到一條粗繩,不用理會及急於跨過渠道。 再行多幾步,便會見到一塊石板,由此路以最輕鬆的方法到達寶雲道子午線的碑石。 寶雲徑2025 不 失 為 市 區 中 一 個 遊 車 河 的 好 去 處 。
寶雲徑: 界碑在此 香港市中心在此
循樓梯一直上,默默地等着一架又一架的纜車駛過,恍似遊客一般。 寶雲道並沒有任何巴士行走,只有馬己仙峽道至波老道一段有香港島專線小巴9號線途經。 此外亦可以乘坐 6、15、19、41A、63、66 或 76 號巴士於司徒拔道、大坑道及黃泥涌峽道之交界(迴旋處)下車步行前往寶雲道。 由香港公園體育館出發,沿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側上堅尼地道,轉左向東跑至寶雲徑路口,右轉上到寶雲道花園大約2公里。 寶雲道健身徑位於灣仔後山,毋須刻意到山卡啦都可以享受周末郊遊樂。
寶雲徑: 纜車徑 寶雲道健步行徑
當年聖若瑟書院跟隨威靈頓街的天主堂,遷到現時高主教書院的位置,立下奠基石。 據紀錄,界碑有7座,但馬己仙峽道的一座在十多年前被消失了,只餘6座。 大家想有趣味的認識維多利亞城界碑多一點,可以看看2014年電影《點對點》,尋找箇中奧妙。
於金鐘站C1出口離開,先穿過力寶中心來到香港公園東面正門。 在香港公園內隨意地向着山的方向行,因為風災過後,公園內多條路封閉,唯有見樓梯上樓梯,直到離開香港公園為止。 接上堅尼地道,轉右行大約300米,便會見到登山纜車的橋樑。 寶雲道健身徑交通方便,有興趣假日行山郊遊,只需要在中環或金鐘港鐵站外乘坐巴士或小巴,至司徒拔道港安醫院附近落車,就能夠抵達寶雲道健身徑起點。 路途中可以俯瞰灣仔及跑馬地樓景,步行至寶雲道健身徑中段,更可以抵達姻緣石公園,可以登上頂端參拜相當著名的寶雲道姻緣石。 寶雲道離海平線大約100米,兩旁種有大量樹木,大部份為平坦道路及不可行車,離開市區不遠,從灣仔或中環步行20分鐘可以到達,此20鐘步行剛好充當跑步前熱身,所以甚受緩步跑人士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