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李嘉誠基金會及香港公益金聯合資助,本服務為受婚外情問題困擾人士提供深入電話輔導及小組輔導,以減低婚外情所帶來的震撼和傷害。 我們亦有設有朋輩電話支援,透過受訓的過來人輔導讓面對婚外情問題困擾的人士重拾希望。 此外,我們亦相信預防性教育工作,持續推行婚姻培育講座、大型活動及專業培訓等,期望大眾維持健康和諧的婚姻關係。 《即時通》支援受情緒困擾人士、精神復元人士及家屬,同時提供義工培訓,由專業人士如臨床心理學家、精神科護士,或資深社工教學,當中有考核、有實習,即使有心,也要經過重重評核才可接聽熱綫。 以「Open噏」為例,至少有兩名輔導員和一名義工當值,七至八成求助個案於5分鐘內連接,平均每次線上輔導歷時約1小時。
被問到案件是否隨機殺人案,鍾麗詒稱案件只是發生數小時,重申初步調查顯示男子與兩名女子並不相識,她又指會調查男子的精神病紀錄,包括覆診紀錄及相關醫生[14][36]。 生命熱線回覆指,每日平均處理約100個來電,由於人手問題,部分來電未能即時接聽,而熱線服務暫時沒有留言和回撥服務。 至於晚上撥打只有電話錄音,翌日早上才獲真人回撥的「即時通」,利民會回覆,一般情况下「即時通」會盡快回覆電話留言,回覆時間有可能因來電數量或留言系統運作狀况有所延長。 情緒熱線2025 【明報專訊】外婆勒死外孫一案近日開審,再次引起社會對精神病患支援的關注。
情緒熱線: 輔導熱線
施襲光頭男子作出輕微抵抗後,當場被四名持盾警員制服,現場地面遺下大灘血跡及染血紙巾[31]。 大批警員及反恐特勤隊之後到場拉起封鎖線調查,並向店舖了解情況[21][32][33][34]。 以推廣心理衞生為宗旨的香港心理衛生會由即日至5月推出「疫要關『心』」情緒支援電話熱線,由專業的社工提供協助。 情緒熱線2025 情緒熱線2025 輔導員方面,由於時間所限,輔導員必須準確地評估來電者的需者,然後根據問題的危急程度及複雜程度訂立討論的先後次序[7],儘量在20分鐘內解決來電者的問題。 因此,來電者內心深處的一些感受未必可能因為熱線輔導而得到解決,因為熱線服務着重於此時此刻的問題及感受。 熱線輔導或稱電話輔導[1]是一種輔導服務,透過輔導探討來電者的處境、問題及危機,並提升來電者的自我認識及發展個人潛能,從而協助來電者克服困難及障礙[1]。
試過聊了一小時,伴住對方經歷情緒起伏,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有人渴望有人聆聽,有人期望獲得意見。 最近社會事件、疫情的負擔,加上病症、失業、停課等,累積起來的壓力,令很多人被負面情緒籠罩。 情緒熱線 但黑暗盡處總有亮光,有機構提供情緒支援熱線,不少有心人自願加入服務,幫助他人。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謀殺案[註 1],或稱荷里活廣場斬人案、鑽石山斬人案、荷里活廣場兇案,是指2023年6月2日下午5時許在香港九龍鑽石山發生的謀殺案[註 1][4][5]。
情緒熱線: 疫下情緒抑鬱支援熱線近萬求助升16% 輔導義工24小時真人接聽:細心聆聽助困擾者紓緩壓力
在2018年,60歳以上長者自殺數字共有353宗,數字持續高企、情況令人憂心。 這個年齡群的人士面對著一些獨有並導致自殺的誘因,例如身體機能衰退、精神健康欠佳、退休問題、配偶離世、應對能力不足及人際關係問題等。 情緒熱線2025 2018 年在眾多年齡群之中長者的自殺率最高,因此長者自殺的問題應該得到更高的關注。 我們了解在某些情況下大家也許不方便直接致電本會的情緒支援熱線求助,本會亦有提供書信及電郵求助。 轄區大安警分局火速趕到現場,先以言語安撫情緒及勸女子交出手中小刀,隨即將她帶回派出所調查。 女子情緒激動、精神不穩定,警方立即啟動社會安全網機制,依規定通報相關單位。
- 本會期望長者可以從正面角度面對生活上的負面情緒,或向外界尋求協助,正視問題 。
- 案發後傳媒普遍均有報道兇手有精神病史,令公眾擔憂精神病患者是否有機會危及社會治安。
- 事件翌日,廣場照常開放,並安排案發地點附近一段走火通道給市民獻花,多名市民攜帶白花到場及寫心意卡悼念死者。
- 來電者可能就青春期的生理變化、性取向、自慰、性交等問題致電熱線,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輔導員需先了解自己的對性的接納程度及傾談性的界限,但輔導員必須認清熱線輔導的功能,熱線輔導是以輔導為目標,並非提供資訊性的資料。
- 利民會提供24小時精神諮詢熱線「即時通」服務,求助者撥通後,社工會因應情况,邀請求助者成為會員,以便長期跟進。
- 譚啟業分享一個高危案例,求助者撥通電話後,表示自己正在山路步行,計劃上吊。
沉默者來電的原因很多,可能純粹玩電話,可能來電者仍未能解開心理枷鎖,但輔導員並非收到沉默來電就收線,輔導員還必須問幾個問題[8],包括來電者是否仍在電話中、來電者沉默的原因、來電者的感受、電話中的背景聲音等。 熱線中心致力向公眾推廣防止自殺訊息,並藉着舉辦各類型的社區講座及活動,提升公眾對防止自殺及情緒健康的認識及關注。 社區講座主題包括有長者情緒健康、自殺的謬誤等,也有為其他機構分享講座主題,主題包括基礎自殺危機評估,以及社區活動如街站等。 情緒熱線2025 有些人因為精神健康問題要服藥,但其實是否吃一粒藥,就可以開心呢?
情緒熱線: 情緒支援義工招募及培訓
此外,我們亦致力於宣揚健康的愛情觀,提倡愛人自愛的戀愛關係,讓情侶們均能在戀愛中得到正面的成長。 我們的服務需要創新之餘亦要堅守危機熱線的工作本位,並秉承危機及創傷教育的重要,故將繼續貫徹推廣預防性的工作,包括為專業人士提供專業培訓,以加強社區支援,讓面對危機/創傷人士及其家庭得到適當支援。 熱線服務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熱線情緒支援,以及解答有關情緒疾病的一般問題。 今年首5個月,「即時通」計劃共收到約2.4萬個求助來電,較去年同期升約17%。
- 他安慰小周,年輕人遇到感情問題,吵架在所難免,但千萬不能把氣一直鬱在心內,「這次乳房痛起來其實就是在提醒你,自己的身體是第一位的。如果心結一直解不開,很有可能就會變成『結節』」。
- 中心副主任顧錫冬介紹,急性起病的雙側乳房疼痛,往往都能找到特定誘因,於是引導小周回憶胸痛前曾發生甚麼事。
- 社區講座主題包括有長者情緒健康、自殺的謬誤等,也有為其他機構分享講座主題,主題包括基礎自殺危機評估,以及社區活動如街站等。
- 後來則發展成為精神病康復者、問題賭徒、酗酒人士、性暴力等的支援及輔導服務。
- 生命熱線回覆指,每日平均處理約100個來電,由於人手問題,部分來電未能即時接聽,而熱線服務暫時沒有留言和回撥服務。
平台首18個月服務時數高達42,620小時,約有11,000名青年使用,大多為非在學人士,這群組最缺乏社會支援。 他們透過「Open噏」求助的原因,是因為即時短訊溝通較容易表達自己,不怕有dead air。 熱線輔導則起源於1958年美國自殺預防中心[4],當時熱線輔導是為了向企圖自殺者提供即時的危機介入。 後來則發展成為精神病康復者、問題賭徒、酗酒人士、性暴力等的支援及輔導服務。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1960年代展開了香港第一條熱線輔導服務,當時只有一名全職社工及義工負責接聽來電[5],其後香港青年協會、家計會等相繼在香港展開不同類型的熱線輔導服務。 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於上周四上午撥打醫管局、社署及另外4條求助熱線,結果大部分熱線都在數分鐘內有真人接聽。
情緒熱線: 輔導員的工作
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澄清,妄想精神分裂症屬嚴重精神病,患者會確信沒有事實基礎的想法及信念,因而作出暴力行為,但發生機會極低[94]。 情緒熱線 醫生麥永接指絕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是沒有暴力傾向,若傳媒在報道時,放大精神病人是「隨機」、「無法預測」,會造成公眾錯誤理解精神病。 由於此案性質嚴重,而且為公眾地方謀殺案,因此備受政府、公眾及媒體關注,並引起公眾討論精神病患者治療過程是否有效、精神病患者重返社會後的影響。 [6][7][8][9][10] 這是繼2010年葵盛東邨發生同類事件後,相隔13年後香港再度發生「精神病人襲擊途人致死事件」。 今(30日)早9時許,警方接獲大埔頌雅路11號富蝶邨斑蝶樓一名男子報案,指看見有人在露台位置倒卧,懷疑他從高處墮下。
情緒熱線: 在線治療可以提供什麼幫助?
曾於醫管局24小時精神科熱線工作的黃宗顯表示,輔導者從電話中看不到求助者的面部表情或肢體語言,掌握情緒狀態的難度大增。 倘若求助者有即時輕生危機,接聽電話的義工需轉介個案至社工跟進,讓社工游說求助者提供個人資料,進一步協助。 根據其經驗,在深夜時分,求助者由於更難找親友傾訴,因此多會致電求助熱線,故夜間熱線服務較適宜由社工、輔導員等專業人士接聽。
情緒熱線: 熱線服務 明愛家庭服務
精神科專科醫生實測撥打不同熱線,發現大部分熱線能在數分鐘內有真人接聽,及時紓緩求助者情緒;但亦有熱線接通後只播放錄音。 情緒熱線2025 小孩的聲音需要被聆聽,特別是遇上家庭危機時,小孩所承受的不比成人少。 我們深明社區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致力推行學校講座、小組及大型心理社交教育活動,增強兒童及家庭的抗逆力,讓兒童的心靈健康成長。
情緒熱線: 記者招待會 – 網上直播
因債務問題所引發的生活鉅變和情感傷害往往難以面對及彌補,因此我們特別關注債務對家庭的影響,並致力提供協助。 債務及理財輔導服務為面對債務困擾的人士或其家屬提供熱線輔導服務、小組輔導服務,並與律師及會計師合作提供跨專業會見計劃,以協助當事人及其家屬過渡債務危機。 此外,我們亦堅信預防性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持續推行理財及理債教育,以預防債務危機。 熱線中心義工並非社工、輔導員、臨床心理學家或其他精神科醫生,他們來自社會各階層,抱持助人自助的精神去服務社群。 現時,熱線中心約有224名義工,當中不少在熱線服務了十多二十年,甚至有些已服務超過四十年。 本會致力推行針對情緒健康的服務,包括情緒支援熱線、專業面談輔導服務等。
情緒熱線: 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及生命教育中心20週年紀念活動
一名39岁男子手持利刀在荷里活廣場內施襲,2名遇襲女子被斬至傷重不治,涉案兇徒已經被警方拘捕及進入司法程序[5]。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線治療可能是一種有效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它適合所有人。 更嚴重的精神疾病,包括物質成癮和精神疾病,包括嚴重的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需要的不僅僅是在線治療。 情緒熱線 正如「現實世界」中的治療師和諮詢師可以擁有一系列資格和執照一樣,在線治療師的培訓和證書也可能大不相同。
情緒熱線: Oscar 治療師
我們的專業社工或曾受訓練的義工亦提供短期電話輔導,為6至12歲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適切的情緒支援。 由熱線義工接聽,聆聽來電者的傾訴,給予情緒上的支援,並協助預約面談輔導服務,或提供其他求助途徑及情緒病資訊,讓有需要人士及早找到所需協助。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2023年6月3日早上發表聲明,對事件感到難過,並對兩名死者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另外,李家超表示將檢視精神科病人治療流程,加強在市區巡邏,維持市民對香港治安的信心[56]。
情緒熱線: 熱線輔導
此外,乳腺疾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若家族成員曾患有乳腺腫瘤,本人患上乳腺疾病的機率也會增高。 小周介紹,胸痛前3日,她發現男朋友在家一直拿手機玩遊戲,沒有煮飯,雙方因此爭吵,互不退讓。 吵架後,小周開始胸痛了,她本來以為翌日睡醒就會變好,結果一直沒有緩解。 例如,也許您住在偏遠地區,或者您沒有足夠的交通工具,這意味著您必須依靠朋友和家人來四處走動。
同時,熱線輔導擺脫了地域的限制,尤其是現今社會手提電話的普及,來電者隨時皆可以尋求熱線輔導的服務。 除此之外,熱線服務是危機介入的最方便及快捷的輔導途徑,來電者能於短時間內找到輔導的對象。 最後,由於熱線輔導不需要求求助者親身尋求協助,減少了求助者的標籤效應,從而提升有需要人士尋求協助的動力。 我們致力協助外遇者及其配偶以正面方法來處理婚外情問題,不致令問題持續惡化,減少家庭悲劇發生。
只要真心、用心跟他們聊天,我相信他們都會知道,有人願意幫他度過這段時間。 社會福利署呼籲市民如遇情緒困擾,可向親友傾訴,或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案發後傳媒普遍均有報道兇手有精神病史,令公眾擔憂精神病患者是否有機會危及社會治安。
情緒熱線: 與男友吵架後胸痛難耐? 醫生:乳房是情緒器官,此類人群應注意
向晴熱線18288為本港首條24小時由專業社工接聽的危機支援熱線,我們一直站在最前線,為面對危機或創傷的人提供全天侯即時情緒支援輔導服務。 另一個24小時網上情緒支援平台「Open噏」,於2018年10月推出,求助者可利用即時通訊軟件與輔導員和義工傾談。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擔任計劃統籌,他表示求助者主要受感情和情緒問題困擾,年齡最小是10歲。
情緒熱線: 健康醫思一點通
其中醫管局24小時精神科熱線、社署及撒瑪利亞會熱線於1分鐘內接聽電話;但生命熱線只重複播放錄音,呼籲求助者有需要時報警求助,未能適切提供支援。 「有情緒困擾的人士未必再打第二次。」記者亦於上周四晚上,撥打利民會「即時通」求助熱線,經電話錄音留言後,至翌日早上獲得回電。 熱線輔導與傳統的輔導服務有所不同,熱線輔導有其獨特性,因此能吸引很多人致電熱線要求服務[6]。 來電者對於輔導的開始及終結擁有絕對的權力,他們可以選擇適當的時間和地點才致電熱線尋求服務,同時他們亦可以隨時終止輔導的過程。 另一方面,由於電話的限制,輔導員無辦法核實來電者的個人資料,因此熱線輔導相比傳統輔導私隱性較高,來電者可以向輔導員提供不盡真實的資料,來電者因而可以更開放地分享自己的感覺及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