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這次「簡約公屋」項目可以快速尋得選址,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說明香港本身未必完全缺地,倒是當局在運用土地的效率頗有改善空間,如小欖前海水化淡廠用地自1994年轉為綜合發展區後長期沒見批出發展,其餘幾處選址也是久經閒置、施工緩慢或短期出租作停車場等用途。 八個項目之中的六個選址本身長遠規劃用途均未包括建屋,只得啟德及小欖兩處涉及部分綜合發展區用地。 雖然這意味「簡約公屋」不至於影響原有的覓地建屋工作,惟亦代表部份空置政府土地未盡其用,有潛力拿來建造「簡約公屋」應急。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2025 葵青區現有27個公共屋邨,主要在荃灣新市鎮中的葵涌和青衣島,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雖然這意味「簡約公屋」不至於影響原有的覓地建屋工作,惟亦代表部份空置政府土地未盡其用,有潛力拿來建造「簡約公屋」應急。
- 八處選址預計建造約30,000個單位,當中七成為面積13平方米(140平方呎)的一至二人單位,兩成為25平方米(269平方呎)的三至四人單位,一成為31平方米(334平方呎)的四至五人單位,總費用259.9億元。
- 早前市場估計新世界、新世界、恒基、長實合計坐擁上千公頃新界農地儲備,而部分發展商近幾年亦早已借出一些地塊作「過渡性房屋」之用,但它們對「簡約公屋」後續發展會有多少興趣尚待觀察。
- 兩塊地段同樣都與豪宅項目為伴,而其申請規劃歷史也反映發展商判斷它們具備發展豪宅潛力。
- 其中啟晴邨、牛頭角下邨第一期、水泉澳邨、榮昌邨樣本含鉛量,超出世衛標準。
- 這兩處的「簡約公屋」相信落成後可以坐擁海景,但是柴灣地皮對出實際為貨物裝卸區,加上附近設有車廠與工業區,因此景觀未必理想之餘,甚至可能會受到較多噪音與空氣污染的影響。
因社交平台Instagram熱潮,令不少外國遊客都會專程到屋邨拍照。 日本藝術家藤原力曾經於橫濱、城崎、馬尼拉、安山與杜塞道夫等城市展開城市探險計畫(ENGEKI QUEST),而今次來到香港,到彩虹邨創作一本冒險遊戲書,參與者可以自行「探險」,尋找當中的細節[28]。 2017年10月起,房委會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租戶的每月入息上限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5倍,資產上限則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100倍,其中一項超標便要搬走;又或只要有一人持有本港的住宅物業,亦要搬走。 不過,所有成員均年滿60歲或以上住戶,或全部成員均領取綜援,可獲豁免。 若公屋居民收到房署的遷出通知書便須遷出,設1年寬限期,亦設有上訴機制[16]。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現時樓宇
後來房委會為改善居民居住環境,透過「整體重建計劃」,於1990年代逐步將舊有樓宇拆卸重建,受影響居民遷入以鳳德邨、東頭邨及黃大仙下(二)邨為首的若干條接收屋邨。 慈雲山邨拆卸前即使沒有即時倒塌危機,但由於絕大部分樓宇混凝土含量不合格,因此樓齡僅19-32年便要報銷。 研究員翻查地理資訊地圖,發現四幅選址中有兩幅均為私人地,佔整體的地盤面積超過七成,可預計發展商借出的土儲仍然主導簡約公屋的供應來源。 今次的選址全部位於新界,政府所講的市區地完全無影,將基層住戶迫去偏遠地區,最新於新地借地興建的元朗同心村,入伙半年入住率只有一半,當中有居民反映位置僻遠,為生活帶來不便【註8】,亦反映將選址定在新界僻遠地區或未必應對到基層住屋的真實需求。
- 慈樂邨(英語:)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在黃大仙區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的慈雲山上。
- 至於「簡約公屋」涉及私人土地的部份,亦可見只要獲政府配合或批准的話,各大發展商的庫存土地應該亦能夠藉此釋放出來建屋。
- 在1970年,徙置事務處原擬將第1座(後改稱安合樓)全幢劃作受東頭政府廉租屋邨工程影響而須遷出的平房區屋民的指定安置大廈,最後僅有部份居民遷入。
- 這個價格雖然計及設計成本,但對比起過渡性房屋的成本上限(平均成本為55萬元)【註3】,甚至比永久性的公屋單位高出接近四成(平均建築成本為65萬元)【註4】,仍然是不划算,冠絕其他公營房屋類型。
- 而家庭入息超過指定的入息限額的住戶,便須按情況繳交倍半或雙倍淨額租金/暫准證費另加差餉。
- 例子2 – 油麗邨 第七期的項目編號為「KL77/7」,代表是九龍第77個房委會項目,的第七期,現為信麗樓。
- 最新立法會文件披露這些簡約公屋造價毫不簡約,總建築及設計成本高達267億元,以興建3萬伙的目標計算,粗略估計平均每間簡約公屋的成本高達89萬。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而從是次文件可見,欣寶路簡約公屋選址更是「食」了原本預留作屯門菁田邨的社區設施用地。 翻查過往文件,欣寶路選址原本是預留作體育館、社區會堂,及學校用地(屯門第54區4A(東)號及4A(西)號)【註6】,當時規劃署已承認原有的規劃缺少診所及體育館等社區設施,亦有報導指鄰近菁田邨有居民投訴生活基本配套不足【註7】。 如今欣寶路簡約公屋選址「食」了原本已不足的社區設施用地,加上簡約公屋項目本身已有社區設施不足的「先天缺陷」,是雙重加劇當區社區設施不足的問題,令當區更迫、更不宜居。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此外,2014年起,公共屋邨將會陸續廣泛採用LED燈,以減少耗電量[7]。 香港公共屋邨(簡稱公屋)是香港公共房屋最常見的類別,由政府或志願團體興建,出租予低收入市民。 現時香港提供出租公營房屋的機構有三個,分別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及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 黃大仙區現有22個公共屋邨,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346]。
在1980年代,由于慈云山邨范围较大,香港房屋委员会为了方便管理,把慈云山邨分为5条邨(原先计划分为6邨,当中4-16座为慈乐下邨,而17-30座为慈乐上邨,但最后改为不分上下邨),慈乐邨为其中之一。 在1990年代初开始,慈乐邨分3期进行重建,到最后还加建了小型单位大厦乐欢楼,乐欢楼内设慈云山社区会堂、黄大仙民政事务处慈云山分处办公室及老人院,而乐欢楼更是慈云山重建计划中最后一幢落成的楼宇,也标志著整个宏大的慈云山重建计划圆满结束。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2025 值得一提的是,慈樂邨樂誠樓、樂信樓、樂仁樓及樂旺樓亦是黃大仙上邨第一及四期,慈民邨民俊樓,以及秀茂坪邨第八、九及十五期重建受影響住戶的主要接收屋邨[1]。 大部分的簡約公屋要在5年後才落成,這項房屋新想法能否大幅加快上樓仍然存疑。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簡約公屋 點解變左又貴又遠又搶設施?
在1970年,徙置事務處原擬將第1座(後改稱安合樓)全幢劃作受東頭政府廉租屋邨工程影響而須遷出的平房區屋民的指定安置大廈,最後僅有部份居民遷入。 及後由於第28座因山泥傾瀉導致樁柱露出,所有居民均獲遷往樓齡較新的第1-3座,並進行補救工程。 復修後初期,由於沒有居民願意入住,徙置事務處以「一屋兩戶」及自選單位遷置作招徠,成功吸引居民重新遷入。 2015年7月起,香港部份公共屋邨及居屋被揭發食水含重金屬量嚴重超標的事件。
除了造價又貴過平均公屋單位的成本效益問題,從具體選址資料看,畀發展商借地做「過橋性房屋」、不能保證住戶過渡上樓【註2】等問題也未有解決。 然而當局文件僅稱「私人發展商願意無償提供部分未落實發展計劃的土地」,具體形式究竟是私人發展商完全退出業權,抑或要在項目完結後將土地交還給發展商? 公眾對於這兩塊地皮要如何交付政府興建「簡約公屋」所知較少,官員理應交代相關安排,並且研究有關做法能否轉變成為恆常機制,避免更多土地在發展商手上閒置不作發展。 2009年,房屋委員會試行以環境保護物料──礦渣微粉,局部代替水泥作為樓宇外牆,比起前者可以減低9成的碳排放量、節省成本及減少牆身裂紋的情況。 環境保護物料比一般石屎的受力及抗腐蝕能力高,亦有助於改善石屎剝落的情況[4][5][6]。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當中元朗攸壆路地皮由新鴻基地產持有,面積約8.9公頃,毗連錦繡花園。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地產商至少在2015年及去年曾經闖關改劃住宅,但至今仍保持康樂用途。 另一塊同為私人擁有的是第二批的上水蓮塘尾地皮,面積約2.9公頃,處於欣景豪園、邁爾豪園之間,且遠眺粉嶺高球場。 持有的新世界發展一樣曾經嘗試申請改劃住宅用地,但未成功,地皮現時屬於農業用途。 政府曾於1983到84年間,為所有樓齡超過5年的公屋進行全面勘查,發覺有不少大廈的石屎強度均未達標準,當中有26座大廈更低至不能接受的地步,並有即時倒塌危險,慈民邨的第61至65座納入「問題公屋」名單當中。 這些「問題公屋」需儘快清拆,因此按照「擴展重建計劃」,這五座大廈早於1980年代後期清拆,重建為現時的三座新廈及慈安苑的安欣閣,而居民則遷往黃大仙下(一)邨。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到1980年代起,隨着社會進步,房委會於公共屋邨設有主題式花園和提供多項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供居民作休憩之用;著名的例子包括彩雲(一)邨、美林邨、蝴蝶邨、新翠邨及樂華(北)邨等。 由1987年開始,凡在公屋住滿10年的住戶,如家庭總收入超逾資助入息限額,須繳交雙倍租金,另加差餉。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著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3]。 作為專研規劃發展、城市保育、土地問題、房屋危機、環境保存、開放數據等範疇,我們的研究員相信開放的公共知識有其不可或缺的時代意義。 留在這裡的人仍努力在閱讀、圍爐、思索、製作、紀錄、尋求突破、尋找未來,而這裡依然需要更多原創、深度、扎實的研究基礎來說明一切,用事實書寫我城的故事。 兩塊地段同樣都與豪宅項目為伴,而其申請規劃歷史也反映發展商判斷它們具備發展豪宅潛力。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樓宇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2025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
不過,啟德選址卻引發了鄰近業主、居民不滿,甚至思疑當局打算轉變啟德的核心商業區定位。 即使是屯門第3A區的小塊地皮,原本也是有希望轉作地區健康中心的長遠發展用途。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2025 換一角度來看,這些選址上的「簡約公屋」未來檢討存續與否之時,可能亦會因此面對額外壓力。 由於慈雲山邨的規模較大,房委會為了方便管理,於1980年把慈雲山邨分拆為五個較小的屋邨,慈民邨為其中之一,當時的第61至66座納入為慈民邨。 其中第61座亦是香港房屋史上單一座數最多單位的大廈,全座共15層住宅單位提供1962個租住單位(每層提供132個單位[註 1]),而第61至65座更是單一座數最多單位的建築羣,15層住宅單位提供4137個租住單位(每層提供277個單位[註 2])。 慈民邨(英語:Tsz Man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的慈雲山。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慈樂邨以往屬於慈雲山邨的一部份,於 年間落成,並於1965年8月12日由港督戴麟趾主禮揭幕落成儀式(而該啟用牌匾位於第15座地下,在拆卸重建時已一併拆卸、下落不明)。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這兩處的「簡約公屋」相信落成後可以坐擁海景,但是柴灣地皮對出實際為貨物裝卸區,加上附近設有車廠與工業區,因此景觀未必理想之餘,甚至可能會受到較多噪音與空氣污染的影響。 小欖地皮無疑有不下於兩側浪濤灣、聽濤村等豪宅的景觀,但交通條件相對而言則比較「隔涉」。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九龍城區
慈雲山邨前身為徙置區,於1964年5月至1971年9月期間落成,共建有63座第3型至第6型徙置大廈(原本計劃興建67座)。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在1980年代,由於慈雲山邨範圍較大,香港房屋委員會為了方便管理,把慈雲山邨分為5條邨(原先計劃分為6邨,當中4-16座為慈樂下邨,而17-30座為慈樂上邨,但最後改為不分上下邨),慈樂邨為其中之一。 在1990年代初開始,慈樂邨分3期進行重建,到最後還加建了小型單位大廈樂歡樓,樂歡樓內設慈雲山社區會堂、黃大仙民政事務處慈雲山分處辦公室及老人院,而樂歡樓更是慈雲山重建計劃中最後一幢落成的樓宇,也標誌著整個宏大的慈雲山重建計劃圓滿結束。 在1990年代初開始,慈樂邨分3期進行重建,到最後還加建了小型單位大廈樂歡樓,樂歡樓內設慈雲山社區會堂、黃大仙民政事務處慈雲山分處辦公室及老人院,而樂歡樓更是慈雲山重建計劃中最後一幢落成的樓宇,也標誌着整個宏大的慈雲山重建計劃圓滿結束。 慈雲山邨分拆後,由於當中有樓宇涉及26座問題公屋醜聞而需要提早拆卸,居民先暫時安置於慈安邨安合樓,待接收屋邨(黃大仙下(一)邨)於1990年竣工後才陸續遷離慈雲山。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它包括現時規劃作綜合發展區、休憩用地和指定為「與藝術及演藝有關的用途」地區,到港鐵啟德站僅有數分鐘的徒步路程。 面積約0.8公頃的屯門第3A區地皮一出門則是輕鐵青松站,下站兆康可轉乘港鐵屯馬線,交通條件亦算優秀。 這幾個選址將直接受惠於公共屋邨的原有配套,像欣寶路地皮便直接坐落菁田邨巴士總站旁邊,彩興路地皮被明愛樂恩學校、聖若瑟英文中學、聖言中學等校舍包圍。 儘管如此,有關地段其實原本打算為屋邨住戶發展更多的設施,現在反而用來建造「簡約公屋」,某程度上也是削減了居民既有福利,以及增加社區壓力。 除了柴灣常安街/常平街地皮與翠灣邨只存在一街之隔,面積約2.6公頃、位於欣寶路旁的屯門第54區地皮亦在菁田邨附近,土地原先正進行平整工程以興建學校及體育館。
其中啟晴邨、牛頭角下邨第一期、水泉澳邨、榮昌邨樣本含鉛量,超出世衛標準。 特首宣布針對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抽驗了45條2005年後落成的公共屋邨,共3806個水樣辦,以及138條2005年前落成的屋邨共2639個水樣辦。 到2016年3月,4個承建商開始為11個受食水含鉛超標影響的公屋邨,更換在公用地方不合規格的喉管。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慈乐邨乐诚楼、乐信楼、乐仁楼及乐旺楼亦是黄大仙上邨第一及四期,慈民邨民俊楼,以及秀茂坪邨第八、九及十五期重建受影响住户的主要接收屋邨[1]。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2025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簡約公屋|選址大拆解 適用土地或可陸續有來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嘅年份為準,但係部份屋邨入面嘅個別樓宇嘅入伙年份可能會同官方資料有出入,例如房委會提供華富(二)邨嘅入伙年份係1970年,但係條邨入面嘅華翠樓同華景樓竟然係喺1978年落成。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2025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政府聲稱要主導供應,但實際上仍然要靠發展商供地,無論在選址或使用年期相對「無得say」,這種手法很容易重蹈過渡屋的「覆轍」,發展商可以再次借簡約公屋「過橋」。 最新立法會文件披露這些簡約公屋造價毫不簡約,總建築及設計成本高達267億元,以興建3萬伙的目標計算,粗略估計平均每間簡約公屋的成本高達89萬。 這個價格雖然計及設計成本,但對比起過渡性房屋的成本上限(平均成本為55萬元)【註3】,甚至比永久性的公屋單位高出接近四成(平均建築成本為65萬元)【註4】,仍然是不划算,冠絕其他公營房屋類型。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2025 從文件亦可看到當中的端倪,簡約公屋仍要進行打樁工程,或是推高成本的「元兇」。 簡約公屋建築成本、程序幾乎與傳統公屋無異,但居住期卻只有5年,住戶隨時未上樓又要重回劏房市場,簡約公屋到時可能又要拆,是極不划算的「即棄住宅」,倒不如將這些地皮用作興建永久性傳統公屋。 施政報告最大亮點的簡約公屋,今日立法會上載的文件方始交代選址及造價等細節【註1】。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是一個網上紀錄系統,讓已註冊的用戶透過互聯網查閱房屋委員會擁有和拆售物業(例如:公共屋邨)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 因此,編輯軟件或應用程式的相關功能將不能使用,而在關閉「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後,這些功能將回復正常。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屯門區
房委會在1987年起實施「公屋住戶資助政策」(俗稱「富戶政策」),向不再需要資助的住戶減少房屋資助,以鼓勵富戶遷出公屋單位,確保公屋資源合理分配。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2025 租住公屋的住戶(包括中轉房屋住戶)住滿十年或以上,便需要每兩年向房委會申報家庭入息。 而家庭入息超過指定的入息限額的住戶,便須按情況繳交倍半或雙倍淨額租金/暫准證費另加差餉。 為了加強節約能源,並且減少耗電量及碳排放量,運輸及房屋局引入多項環境保護措施,包括引進兩級光度照明控制、LED燈凸面照明器及太陽能光伏板等,相關大廈因而每年節省24萬度電力,加上配合其他措施,總節省的公用設施耗電量達53%[9]。 全香港142座公共屋邨的公用地方安裝了約百萬支電燈,每年總耗電量逾億度,對財政及環境均造成負擔。
不過,有關位置交通條件未盡完善,鄰近配套設施稍欠充足,值得日後入住者注意。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而隨着「簡約公屋」項目敲定,錦繡花園、邁爾豪園等毗鄰豪宅的業主則可能會憂慮影響手上物業的價格。 房屋局近日公佈了「簡約公屋」最新四幅地皮選址,分別為啟德世運道、牛頭角彩興路、柴灣常安街/常平街和小欖樂安排。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加上12月已披露的屯門第3A區、屯門第54區、元朗攸壆路及上水蓮塘尾,「簡約公屋」八個選址已悉數公開。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房屋委員會為公共屋邨項目試行環保措施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347],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348]。 慈樂邨(英語:)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在黃大仙區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的慈雲山上。 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而樂歡樓則由胡周黃建築師事務所負責詳細設計,此邨現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 慈樂邨(英語:Tsz Lo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在黃大仙區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的慈雲山上。 八個選址之中交通條件最為便利的,肯定要數面積約5.7公頃的啟德世運道地皮。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 位於黃大仙區的公共屋邨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房屋委員會為了推動節約能源減少碳排放量,於2012年4月斥資逾2億6千萬港元,逐步更換較為節省電力的電子鎮流器,耗電量將會大減3成,預計每年可以節省3千3百萬港元的電力耗資費用,減少碳排放量相當於種植百萬棵樹木。 慈乐邨(英语:Tsz Lok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员会在黄大仙区的公共屋邨之一,位于九龙黄大仙区的慈云山上。 公屋慈樂邨平面圖2025 由房屋署总建筑师(2)设计,而乐欢楼则由胡周黄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详细设计,此邨现由领先管理有限公司负责。
最後第66座亦於1997年9月26日清拆重建,新廈原本擬作居屋(慈安苑三期)出售,其後於2001年因暫停出售居屋一期,而與其他屬於被取消的第23期乙居屋一併改作公屋出租,曾經一度復歸慈民邨,並列為E至I座,後來基於方便管理的原則,再次分拆成為現時的慈康邨。 房屋署現時未有為公屋的聾人或弱聽住戶加裝火警閃燈,有住戶主動申請亦被拒絕[30],工黨及一群聾人於2017年12月到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房屋署違反《殘疾歧視條例》[31]。 工黨主席郭永健指出,聾人不應因為先天障礙而被剝奪基本生存權利,他批評房屋署作風官僚,不應以資源為由拒絕聾人或弱聽住戶申請火警閃燈[32]。 聾人機構「龍耳」創辦人邵日贊估計,至少一千戶的公屋有聾人,過往曾經多次向房屋署反映要求加裝火警閃燈裝置,但當局推說沒有這政策,他認為房屋署現在才研究,進度太慢[33][34]。 1992至1993年間曾經所發生全港轟動的屯門色魔事件,引起當時區內居民大為恐慌,有街坊亦曾經自行組織互助小組,護送女士歸家。 近年,因應非標準設計大廈面世,房委會在規劃屋邨時亦會將康體及兒童遊樂設施甚至花園及屋邨廣場等休憩設施與住宅大廈一同因應地盤微氣候等數據而作出適當的設計,使新落成的屋邨的環境較以往更佳。
1980年,香港房屋委員會為方便管理,將慈雲山邨分拆成慈安邨、慈樂邨、慈愛邨、慈正邨及慈民邨5個屋邨,及後於1990年代開始拆卸重建。 1985年,577座香港公共屋邨被揭發存在結構問題,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 由於事態嚴重,廉政公署就問題公屋事件著手調查是否有人在興建這些公屋時涉及貪污舞弊。 例子1 – 油塘邨的項目編號「KL34RR」,代表是九龍第34個房委會項目,並按整體重建計劃興建;此編號在更改修飾詞為「RH」後,亦同時對應同一項目內的油美苑及油翠苑。 1990年代開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會開始提高建築密度並減少公共休憩設施面積;1997年推出的八萬五計劃為求提供最多的單位,用盡地積比率,更使建築密度進一步上升,邨内休憩空間所剩無幾。 此現象特別可見於天水圍北的各屋邨,如天悅邨、天逸邨、天華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萬五計劃失敗,公共休憩設施面積才得以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