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位於順安校舍的兩個項目,他希望政府可以配合東九龍捷運順安站一併興建,避免進一步加重四順區的交流負擔。 年長父母/外父母必須為現居於公屋的長者家庭(全部家庭成員均年滿六十歲或以上,一人長者家庭亦符合提名或申請資格)。 若不同家庭的年長父母/外父母為共同租戶,而他們同時為全長者租戶,他們可分別提名其年青一代家庭申請是次調遷計劃或申請調遷往其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 消息指,有關做法是聽取議員及社會人士意見,特別有聲音希望政府可以在市區提供更多單位,並積極考慮善用空置校舍。 根據最新方案,將來約9成3簡約公屋單位,位於市區或擴展市區及屯門。
- 申請人可獲最多三次位於現居屋邨或同一個公屋申請地區內新建或經翻新單位房屋的編配安排,取代試驗計劃期間只容許在同一個區議會分區內的選擇。
- 按現行規定,全屋成員70歲或以上的合資格公屋住戶,不受寬敞戶措施限制,即使在面積較大的單位居住,也毋須被調遷。
- 該項批准取消後,不論任何情況,申請家庭將不能再按「可暫准原則」申請飼養任何狗隻(包括已獲批准飼養的狗隻)。
- 在改建單位前,房屋署會徵詢租戶對搬遷的意見,亦會盡量照顧租戶在搬遷上的需要。
- 為照顧長者的住屋需要,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房協)分別為長者提供不同種類的公共房屋資助。
- 經民聯議員林健鋒支持在空置校舍興建簡約公屋,一來屬政府土地,二來已有基本框架,可縮短建造時間,最重要是善用資源,讓等候上樓的市民盡快離開不適切的居所。
- 發帖的樓主當時曾為此抱不平,認為街坊不必寫得太仔細,「一場街坊,何必呢」。
然而,若長者需要入住設有提供院舍式及當值舍監服務住屋,他們可以考慮入住二型及三型設計的「長者住屋」單位。 房屋委員會(房委會)所建的「長者住屋」最初是為單身長者申請人而設,至九十年代末期開始,由於公共租住房屋申請人偏好獨立單位,故「長者住屋」的空置率一直高企。 因此,房委會在2000年通過停止興建「長者住屋」,並在2001年全面放寬入住「長者住屋」的年齡限制,以期把空置的「長者住屋」盡量租出。 公屋長者搬遷 公屋長者搬遷 其後,有見這類院舍式住所的需求逐漸縮減,房委會遂於2006年起實施逐步轉型計劃,把空置率偏高的一型設計「長者住屋」改建作其他用途。
公屋長者搬遷: 簡約公屋|改裝5校舍建600伙簡約公屋 市區或擴展市區盤增至1.6萬伙
新報人財經(TYFP)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財經專業的實驗平台,由學生自主編採,為社會大眾提供中港相關的金融財經消息。 裕泰興家族早年收購了「美善同道10及12號」業權後,再於2011年透過強拍收購毗鄰6及8號業權,並於2021年以1.85億元完成補地價,以住宅樓面約36,000呎計算,收購價連補地價金額成本約7,900元。 公屋長者搬遷 正因為屬於舊契項目,不受預售樓花同意書約束,故買家要預備額外查契費用。
-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12月8日)公布通過石籬中轉房屋的遷置及相關安排,另將公屋長者寬敞戶的計劃恆常化,長者調遷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
- 由於公屋申請人多偏好有獨立廚廁的小型公屋單位,不少拒絕入住「長者住屋」,因此「長者住屋」的空置率一直偏高。
- 按「可暫准原則」在現居單位飼養狗隻的批准並不適用於「可租可買」及居屋轉作公屋用途的屋邨。
- 這些社區設施大多有特定的群體,在設計和人員配置上亦反映其群體的需要。
- 若純粹以資源分配效率,即一定面積的住宅單位能居留多少住戶來說,長者寬敞戶的情況絕非善用公屋。
- 正因為屬於舊契項目,不受預售樓花同意書約束,故買家要預備額外查契費用。
- 若申請家庭在辦理入伙時,其家庭或提名人的家庭狀況及人數與填寫申請表時不同,請向辦理入伙的辦事處如實呈報及遞交有效的證明文件,以便房署跟進及處理。
- 有殘疾成員或年屆70歲或以上年長成員的住戶,可從寬敞戶名單中剔除。
在新冠疫情期間,它們便為當區長者提供培訓班,由青年教導他們如何使用手提電話的視像通話功能和上網查閱政府就疫情發布的最新資訊。 公屋長者搬遷2025 這些活動不但拉近了青年和長者間的距離,亦有助年輕人更了解社區的需要,加強他們的歸屬感。 公屋長者搬遷2025 公屋長者搬遷 更甚者,對不少獲子女供養的長者來說,終身寬免公屋租金雖有一定吸引力,但亦非可觀得能教他們放棄熟悉的生活環境,不難想像有長者寬敞戶只抱有試試看的心態申請,惟實際決定仍待具體單位條件、質素為何。 更可況縱使房委會提供搬遷津貼,但徒置新居始終需一定的金錢及時間成本,不少長者戶最終「褪軚」實在不難理解。 公屋長者搬遷 公屋長者搬遷 房委會去年底推出試驗計劃,讓合資格公屋長者寬敞戶申請「大屋搬細」,成功調遷後可獲終身免租。
公屋長者搬遷: 房屋及社會服務
為騰出公屋單位讓有需要的人上樓,建議房委會鼓勵年滿70歲的長者公屋寬敞戶 ,搬到較小的新單位,誘因是他們因此享受終身免租。 她強調,政府仍會配合長遠規劃,興建公屋的相關研究亦會繼續進行,而所有短期內可用作興建公營房屋的用地,現時全部工程已經開展,未來十年亦有足夠的土地供應41萬個公屋單位,能夠滿足施政報告提出的30.8萬伙需求。 公屋長者搬遷2025 例如「啟德體育園」的景觀,很大程度會受制於「十三街」及「煤氣鼓」重建的影響。 另外「城軒」以西,雖然現時為幾層高的舊式物業,但實情區內已醞釀重建。
尤其《施政報告2018及2019》,便公布計劃把「城軒」遠一點的「靠背壟道/浙江街」合作社重建,並預計提供950個首置上車盤。 若類近計劃得以推展,前方項目重建時,也會把「城軒」大部份景觀削去,因為前方用地高度限制,跟「城軒」同樣也為120米。 有關措施將會分短、中、長期三個階段實施,4項短期措施已於12月1日起生效,主要是針對濫用公屋,包括若租戶丟空或非經常持續居住於單位,會被視為濫用公屋,並且將非經常持續居住的定義收緊至3個月。 房屋委員會今日(12日)於油塘商場大本型舉行成立50周年慶典儀式。
公屋長者搬遷: 政府擬補貼輪候公屋3年市民 單人可獲1250元二人獲2200元
政府去年公布簡約公屋的八個選址和造價後受關注,房屋局今日(11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申請第二批簡約公屋的撥款和最新安排,當中不再推展上水蓮塘尾項目,而是增設馬鞍山恆光街一幅政府用地,以及5間空置或即將空置校舍作選址。 消息指,第二批簡約公屋仍可維持1.3萬個單位,整個簡約公屋的單位中,93%位於市區及屯門,稱「選址只會更加好」。 此模式雖能為市民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但卻限制了設施對目標群體以外人士的吸引力,令到長者與青年未能使用同一場所,兩者沒有交流互動的機會,完全無助於跨代共融。 由此可見,政府在建設單一用途設施外,亦應提供可讓不同年齡及背景的居民互動的場所,促進社會和諧和市民心理健康。 香港政府多年來為滿足不同年齡層對社區活動的需要,在社區設立了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長者活動中心、體育館等多種設施。
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大讚房委會致力為港人提供以人為本、善用科技管理的現代安穩居所。 對於她接任小組主席後,首次主持會議,黃碧如稱工作充滿挑戰性,會做好工作,繼續學習。 她透露其工作目標,盼將出租公屋資源,可公平分派予合資格市民,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照顧負擔不起私樓的基層家庭。 香港郵政可為個別人士提供信件、郵包及包裹的轉遞服務,為期三個月。
公屋長者搬遷: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除此之外,所有已簽署附有「富戶政策」條款租約的租戶,每兩年申報戶主及所有家庭成員是否擁有香港住宅物業。 若期間租戶家庭狀況有變,不論其居住年期,須每兩年申報住宅物業、資產及入息,擁有香港住宅物業的租戶必須遷出其單位。 此外,因未符合「轉換戶主政策」或「富戶政策」下而遷出單位的租戶,若有暫時住屋需要,可申請「定期暫准居住證」,暫居期上限由現時12個月縮短至4個月,期間房協不會為租戶重新評估資格。 再加上,房屋署於今年10月起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回收公屋成效顯著。 截至今年11月,署方已收回近2,000個單位,情況包括濫用公屋而違反租約(例如丟空單位)、欠租違反租約條款或因富戶政策而不符合入住資源的,短短1個月收回單位的數字貼近上年度全年2,200個單位的水平。 獲核實編配公屋資格的受影響住戶,如有意購買居屋╱綠置居單位以代替編配公屋,可在石籬中轉房屋的目標清空日期前,在即將推出的房委會居屋╱綠置居銷售計劃或香港房屋協會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中,享有綠表及優先選樓資格。
公屋長者搬遷: 區議會選舉|院舍專車接送投票 長者:措施方便 無車不會投
香港房屋委員會推出長者戶全免租金計劃,給予符合資格的長者戶一個選擇,調遷至面積合適的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 「簡約公屋」造價為人詬病,房屋局最新宣佈調低預算,由於首批項目回標價低於估算20%,節省30億元,當局相應調低第二批項目涉約1.3萬伙預算15%至98.4億元,調低約16.9億元,即整體共節省46.9億元。 當局亦計劃改裝5間空置校舍興建600個簡約公屋單位,並新加入馬鞍山恆光街860伙,以及縮減新界項目規模,令市區或擴展市區項目達約1.6萬伙,佔比逾半。 公屋長者搬遷2025 公屋長者搬遷 在規劃社區設施時,政府除了考慮設施能否滿足居民的需要外,亦應思考可以如何利用這些設施鼓勵市民之間的互動,加強社區的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
公屋長者搬遷: 長者寬敞戶免租計劃擴至更多住戶
因此,如申請家庭日後調遷往該等屋邨,按「可暫准原則」獲發給的飼養狗隻批准便會被取消。 該項批准取消後,不論任何情況,申請家庭將不能再按「可暫准原則」申請飼養任何狗隻(包括已獲批准飼養的狗隻)。 由於資源所限,本署不能保證申請家庭可獲編配不屬「可租可買」或居屋轉作公屋用途的單位。 所有申請表及意向書須先經屋邨辦事處或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處審核,提名及申請家庭的戶籍及居住情況必須正常,其意向書及申請表才可獲得轉薦至房署編配小組跟進。 申請家庭的申請者(申請者)必須為公屋單位的戶主,而提名家庭如屬全長者戶,則提名人可為戶主或認可的家庭成員,否則提名人亦須為公屋單位戶主。 長者戶家庭的申請者須為年青家庭的父母/外父母,而年青家庭的申請者須為長者戶家庭的兒女/兒女配偶。
公屋長者搬遷: 長者房屋
申請家庭現居單位如屬因長期空置而享有「減租優惠期」類別的公屋,其公屋居住期由首日起計直至截止申請該日或以前必須已滿三年(「擠迫戶」或「寬敞戶」除外)。 由填寫申請表當日起計,直至獲編配新單位並簽署租約當日,申請家庭必須在「屋邨管理扣分制」下沒有任何有效分數,否則,其已遞交的申請亦會被即時取消。 約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總工程費用將會下調,房屋局最新文件顯示,由於第一批項目的回標價比原先估算減少了約30億元,佔比約20%,第二批項目工程總撥款可由原估算的約115.3億元,調低約16.9億元至約98.4億元,減幅約15%。 而「簡約公屋」最新總預算為約247.5億元,較今年2月估算的約264.4億元,調低16.9億元,減幅約6%。 計劃主要為長者自住業主提供財政資助,津貼維修自住樓宇的費用,改善樓宇失修的情況,並加強長者居所的安全。 社會福利署早前邀請全港長者中心,安排人手和交通接載長者去投票, 並為每間參與的中心提供兩萬元資助。
公屋長者搬遷: 長者維修自住物業津貼計劃
為便利改建過程,自2009年起房委會已停止編配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單位。 租戶拒絕編配原因仍需具體研究,但編配誘因不足的原因亦不難猜想。 房委會所預留的300個單位並無指定面積及地區,自然增加不少變數。
公屋長者搬遷: 香港文匯網
何永賢昨日出席房委會成立50周年慶典後會見傳媒時回應指,興建「簡約公屋」的目標是善用土地,當長遠規劃仍處於研究階段時,可以善用有關用地的短期用途可能性,盡快改裝成過渡性房屋,供有需要的市民入住,以改善居住環境。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今日(12月8日)公布通過石籬中轉房屋的遷置及相關安排,另將公屋長者寬敞戶的計劃恆常化,長者調遷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 所有家庭成員均年屆70歲或以上的公屋寬敞戶調遷至面積合適的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並同時將計劃優化,以及擴大涵蓋範圍至更多年屆70歲或以上的住戶。 特首林鄭月娥在2018年提出長者「寬敞戶」調遷的新政,意讓所有家庭成員均年滿70歲的全長者公屋寬敞戶,調遷至較小的新或已翻新的單位,以騰出其現居的較大面積單位,而申請戶藉此可享終身租金全免。 公屋長者搬遷2025 房委會去年中通過相關建議,並在12月正式推行「長者寬敞戶全免租金調遷試驗計劃」,當中房委會每年會預留300個單位配合調遷,而合資格的申請戶可獲最多三次房屋編配,而且亦可獲搬遷津貼,而其交出的單位會作公屋輪候冊上的編配之用。 房屋署去年推出試驗計劃,讓所有家庭成員均年屆70歲或以上的公屋寬敞戶調遷至面積合適的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從而鼓勵他們把面積較大的公屋單位交還房委會。
公屋長者搬遷: 單位面積超過25平方米被界定為寬敞戶
計劃恆常化後,每年300個單位的配額和發放住戶搬遷津貼安排維持不變。 由填寫申請表日期起計,直至透過申請獲配公屋並簽訂新租約當日,申請者與提名人及其家庭成員必須沒有經其他申請而接受了所編配的公屋單位、簽訂協議購買任何經由房委會或香港房屋協會推出的資助置業計劃下的住宅樓宇或成功獲取其他公共房屋的利益。 民建聯九龍東議員顏汶羽指, 其中3個觀塘項目交通便捷,前聖若瑟英文中學相當近觀塘道一帶的巴士站,步行到九龍灣或彩虹港鐵站只需約10分鐘路程。
公屋長者搬遷: 簡約公屋︱取消蓮塘尾項目 增馬鞍山用地、改建5空置校舍 申98億元撥款
這項計劃自去年12月起恆常化,凡70歲或以上長者寬敞戶調遷至較小單位,可享終身全免租金。 合資格住戶可獲最多三次於原邨或同一個區議會地區內屋邨的新或翻新單位的房屋編配機會,亦會獲發放搬遷津貼。 為增加公屋流轉,房委會安排居住寬敞戶遷到面積較合適的單位,以釋放更多大單位供輪候公屋而家庭成員較多的住戶。 房委會數字顯示,過去5年公屋寬敞戶增幅逾24%,但在「長者寬敞戶全免租金試驗計劃」(計劃)下,截至今年4月底,僅72戶接受編配。 年長家庭(不論是提名家庭或申請家庭)只有一次透過「天倫樂調遷計劃」成功調遷或提名其年青一代(兒子/女兒/媳婦/女婿)成功調遷的機會(成功調遷指已接受房屋編配,不論最終有否入住單位)。
房屋署2019年推出試驗計劃,以鼓勵在寬敞戶政策下獲豁免的70歲或以上全長者寬敞戶,把面積較大的公屋單位交還房委會。 小組委員會今日則通過將計劃涵蓋範圍擴展至居住在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及無獨立設備的『改建一人單位』而年屆70歲或以上的全長者家庭,即使他們並非正式的寬敞戶。 為促進建立以家庭為核心的支援網絡,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現推出「天倫樂調遷計劃」,提供調遷機會給公屋租戶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照顧(若受房屋資源所限,則可能獲編配鄰近而有合適空置單位的屋邨)。 凡居於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兒女/兒女配偶申請是次調遷計劃,而年青一代家庭則可提名其父母/外父母申請調遷。 反觀鄰近的新加坡,當地政府為鼓勵市民互動,在各區設立了108個民眾俱樂部(community club),以提供運動場地、活動空間、藝術工作室、烹飪課室等各種設施。 這一站式服務的形式可滿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休閒娛樂需要,而一些面積較大的民眾俱樂部甚至會將某些樓層分租予幼兒園和長者中心等機構。
警方今日在青衣涌美路佈陣不足一小時,已有8至10位市民因亂過馬路而被票控,當中大部分是在交通燈「綠公仔」閃動始過馬路,或橫過馬路時,即使「紅公仔」已亮起時,沒有在安全島上等候等。 其中沒有使用交通燈橫過馬路的何先生,對於被票控感到心情失落,「個個都係咁過㗎啦」,今次唯有當交學費,「捉過一次之後就唔會咁過!」長者吳先生則稱,以為看到無車便過,對於被罰2000元感到肉赤,「我都無錢,我都無搵錢」。 10萬劑XBB新冠疫苗上月抵港,政府宣布周三上午9時起,65歲或以上長者可於政府網上預約平台預約。 在周四起,到私家診所疫苗接種站或醫管局轄下的指定普通科門診接種疫苗;而指定專科門診及長者健康中心,亦會於周四起分別為到診的病人及會員提供疫苗。 公屋長者搬遷 繼房屋署收緊公屋富戶政策,要求公屋租戶每隔兩年申報資產及居住狀況後,房協亦宣布於今年12月1日起,採取加強打擊濫用公屋措施,並於明年4月收緊富戶政策。
公屋長者搬遷: 長者寬敞戶換屋政策的效果成疑
香港房屋委員會早前通過加強「屋邨管理扣分制」,將於12月18日起實施。 涉及環境衞生、公眾安全及嚴重違反租約的九項不當行為將會增加扣分分數,以及擴大兩項有關環境衞生或嚴重違反租約的不當行為的適用範圍。 每季度的平均輪候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多項因素,包括可供編配的公屋單位數目、公屋申請者數目及申請者所選地區等。 隨着2024/25及2025/26年度在屯門、東涌、觀塘及上水等地區均有不少新公屋供應,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有望回落至4.5年。
如果公屋租戶/中轉房屋持證人在兩年內被扣滿16分,其租約會被終止。 屋屋署及房協一同收緊政策,無疑可以打擊濫用公屋的情況,回收的公屋數量必然會超過以前的,務求多管齊下的增加公屋供應,縮短輪侯時間。 如申請者或提名人的家庭狀況及人數在填寫申請表後有任何改變,可能會引致是次調遷計劃的申請被取消。 若申請家庭在辦理入伙時,其家庭或提名人的家庭狀況及人數與填寫申請表時不同,請向辦理入伙的辦事處如實呈報及遞交有效的證明文件,以便房署跟進及處理。 申請家庭戶籍內任何成員為非短暫性需要於室內使用輪椅人士、四肢癱瘓人士、須長期洗腎人士或患有過度活躍症人士,可作多一位家庭成員計算,但須在申請時提交有效的醫生證明書。
其實隨人 口老化,年輕一代逐漸搬離公屋,居住公屋人口減少勢在必然,長者寬敞戶的情況自然愈見明顯。 公屋長者搬遷2025 若純粹以資源分配效率,即一定面積的住宅單位能居留多少住戶來說,長者寬敞戶的情況絕非善用公屋。 但若公屋功能為協助住戶安居的話,容讓長者戶於習慣的生活環境下頤養天年,亦未嘗不是「善用」公屋資源,要求長者戶騰出現居單位實非逼切。 公屋長者搬遷 公屋長者搬遷 房署會因應提名家庭的居住地區,在資源許可的情況下,盡量撥出可供編配的單位編配給申請家庭。 為方便互相照顧,本署會盡量配予申請家庭與提名家庭相同的屋邨,若礙於房屋資源所限,則可能配予最接近而有合適單位的屋邨。
從新加坡的例子可見,將各種社區設施集中一處,能讓其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用,對市民和社會均有好處。 有見及此,港府日後設計新發展項目時,應考慮建設一站式社區中心,為市民提供更多社交和互動的場地,令不同背景和年齡的居民能夠相互交流,建立互信,共建和諧社會。 除了為不同群體的互動提供場地,管理民眾俱樂部的人民協會(People’s Association:新加坡法定機構,成立目的是促進種族和諧和團結,提升社會凝聚力,協會主席是新加坡總理)亦會在俱樂部舉辦各種促進社區共融的活動。
租戶須自行通知各公用服務公司 (例如煤氣公司、電力公司和電話公司) 及水務監督,終止單位的帳戶及有關服務。 運房局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指出,公屋寬敞戶有上升趨勢,由2017年約6.3萬戶增至今年逾7.9萬戶。 (i) 申請家庭於申請截止日在公屋的居住期已滿七年(即申請家庭的公屋居住期註必須在2016年12月15日或以前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