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多名區議員多次爭取後,港鐵於2019年3月末才將A出口指示名稱由「屏廈路(南)」改稱「屏欣苑」。 天水圍站共設有7個出入口,其中A-D出口均各設有一組行人天橋連接;而E出口則設有扶手電梯連接位於車站下方的輕鐵站月台。 另外,近E出口並設有輕鐵八達通「出站」收費器以及輕鐵到站時間顯示屏。 至於藝術及文化方面,港鐵於近D出口位置擺設了一組立體藝術雕塑,站內亦設有社區文娛機構作品展示板。 起動九龍東專員區潔英在今日(1日)開幕典禮暨社區植樹活動致辭時說,九龍東轉型為第二個核心商業區,除重置成業街休憩花園成為翠屏河花園,未來的翠屏河將提供更多優質的公共休憩空間供市民享用。
天水圍站位於屏山北部邊陲,天水圍新市鎮以南,與已有超過600年歷史的香港法定古蹟聚星樓位置相距不足50米。 元朗區的屏山@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056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0,267人。 主要街道包括屏山坑頭村、洪水橋石埗村、青山公路 – 屏山段(屏山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帝庭居,瑋珊園,綠悅,和成花園,芙蓉園。
屏湖花園天水圍: 天水圍 屏湖花園●步行西鐵地下花園
在天水圍站附近等候巴士的內地自由行旅客亦日漸增多[11],而站內亦不時出現購入大量奶粉、化妝品及藥品等日用品的水貨客,引來滋擾[12]。 現時,天水圍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外幣兌換店及個人護理店等零售業[2]。 屏湖花園天水圍2025 屏湖花園天水圍2025 由於港鐵的收費區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分售賣食品的商店均不會設在收費區內。
- 港鐵城際直通車車票的售賣地點亦因而改為天逸站的輕鐵客務中心。
- 現時,天水圍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外幣兌換店及個人護理店等零售業[2]。
- 在天水圍站附近等候巴士的內地自由行旅客亦日漸增多[11],而站內亦不時出現購入大量奶粉、化妝品及藥品等日用品的水貨客,引來滋擾[12]。
- 公園分兩期落成,第一期喺1993年3月26號開放,第二期喺1997年1月16號全面開放畀居民使用。
- 天水圍站是最接近天水圍新市鎮及洪水橋的大型鐵路車站。
2019年3月,有媒體報道大樓啟用僅6年,大樓內外多處已現水漬和滲水問題,如入口多處天花出現剝落、5樓圖書館內有假天花疑因滲水導致破損,需放置毛巾及水桶。 6樓圖書館戶外花園的戶外樓梯、往西鐵站天橋的地磚和戶外牆身因水滲透到混凝土內而出現「白華」現象。 有驗樓師利用儀器檢查,發現牆身滲水嚴重,認為情況不尋常。
屏湖花園天水圍: 車站藝術
建築署稱工程由總承建商「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負責,因「潛在的建築缺陷」而需要進行大維修。 屏湖花園天水圍 天水圍站下方為輕鐵天水圍站,乘客可經車站E出口前往;或經由車站C出口之行人天橋及有蓋通道前往輕鐵天耀站轉乘輕鐵;而A出口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而B、D出口附近亦設有單車停泊位。 2012年2月1日,屏山天水圍體育館投入服務,為天水圍第四座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體育館。
而A出口原本預留位置連接未來物業上蓋發展項目。 屏湖花園天水圍 但政府將土地改劃為居屋屏欣苑後,原本預留位置結構不作改動。 屏湖花園天水圍 而屏欣苑在2018年10月落成後,港鐵卻未有更新出入口指示。
屏湖花園天水圍: 元朗 地利黃金閣●下複式
整個翠屏河花園佔地約5,800平方米,比原來成業街休憩花園的面積增加了1,100平方米;設施也比原來更多元化,包括一個有蓋多用途廣場、長者健體園地、特色草坡、觀景台、避雨亭、小型水景和園景區,以及其他附屬設施。 屏湖花園天水圍2025 廣場旁設有階梯式座位,可容納約200名市民閒坐或欣賞在場內舉行的活動。 位於大樓低座1樓至3樓,設有多用途場地,活動室、桌球室和兒童遊戲室。 該大樓是由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溫灼均設計,外牆設計靈感來自於中國傳統的百寶格及參考了屏山的傳統建築物元素,採用原始材料興建,包括石磚、青水石屎、木屏風、鐵織網及生鏽金屬等。 雖然大堂空間廣闊,但港鐵一直未有大堂內設置座位讓市民休憩,有市民會選擇坐在車站的玻璃幕牆地台休息。
- 天水圍站設有一組島式月台,位於車站最上層,而月台頂部中央部分亦設有天窗,加上月台層兩側均為月台幕門及露天式路軌,故日間天晴時陽光能夠從多角度直接照射進月台層,顯得月台層特別明亮。
- 對於本地居民而言,利用天水圍站轉乘輕鐵、小巴等接駁交通工具前往上述地點是最簡易、方便的,因此每逢天氣狀況良好的假日,天水圍站都會湧現大量背著相機、腳架的市民;而近年單車愛好者亦大增,愈來愈多本地人攜帶可摺式單車或將公路車拆輪使用天水圍站往返各區。
- 天水圍的周邊為鄉村地區,南面有屏山,北面有輞井圍及流浮山,西面有廈村,東面有橫洲。
- 她表示,騰空的成業街休憩花園土地連同毗鄰的用地,會一併用作商業發展,可為該區增添活力和帶來協同效應。
- 由於公屋對住戶人數的下限比居屋的要求為高,因此進一步增加天水圍北的公共房屋人口,令中產階級人口與中下階級人口比例嚴重失衡[9]。
1998年上半年,大欖隧道正式通車,天水圍居民從此不再需要依靠屯門公路(或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和大老山隧道)往來九龍、香港島、葵涌及荃灣市區;同時天水圍南部發展大致完成。 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英語:Ping Shan Tin Shui Wai Leisure and Cultural Building),是香港首座大型多用途的文化康樂綜合建築,也是首座以文化康樂大樓命名的公共設施。 大樓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屏山聚星路1號,在港鐵天水圍站旁,樓高8層,佔地6,100平方米,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1916年來自廣東台山的趙氏家族籌組聯德公司,向香港政府申請開發廈村灣。
屏湖花園天水圍: 宜家置業有限公司 – 元朗村屋專家
由於港府當時剛接掌新界不久,故亦希望利用外來人牽制新界鄧氏在新界西的政經勢力,因而以低價將廈村灣合計490.5公頃的土地批租給聯德公司開發,令鄧氏控制的養蠔業因此結束。 [3]至於命名為「天水圍」的原因,根據劉皇發的說法,是台山趙氏為紀念他們的祖先——宋太祖趙匡胤而以其祖籍甘肅天水命名[4]。 翌年該公司利用圍墾的方法填平廈村灣,在現時香港濕地公園紅樹林浮橋處興建一條150多米長的「大壆」,大壆則設置六道水閘。 [3]其後,協助築壆的水上人定居在天水圍,在大壆上建木屋居住,以捕捉海產及做工人為生。 龍運巴士E37線是香港一條來往天水圍市中心及機場(地面運輸中心)的巴士路線,途經天晴邨、天澤邨、天富苑、天瑞邨、天耀邨,取道元朗公路、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及順朗路往返東涌市中心和機場後勤區。 此路線前身為途經大欖隧道及青嶼幹線的E34A線,因配合屯門赤鱲角隧道第二階段巴士路線重組而改經該路並更改線號。
屏湖花園天水圍: 天水圍
天水圍站原為西部走廊鐵路的北面終點站,原本打算建在天水圍市中心[14];但公眾諮詢期間有許多屯門居民期望在擬議的西部走廊應增建連接屯門至元朗的支線,最後支線延伸至屯門北,並預留延伸空間將鐵路伸展至屯門市中心[15][16],天水圍站才成為中途站並南移至現時站址。 而車站於2003年12月29日隨九廣西鐵通車而啟用,而車站承建商為俊和建築-株式會社藤田-恒利建築聯營。 同樣地,由於區內亦有香港濕地公園、流浮山、下白泥等本地生態旅遊景點,當中濕地公園和下白泥近年隨著攝影熱潮普及而人流大增。 對於本地居民而言,利用天水圍站轉乘輕鐵、小巴等接駁交通工具前往上述地點是最簡易、方便的,因此每逢天氣狀況良好的假日,天水圍站都會湧現大量背著相機、腳架的市民;而近年單車愛好者亦大增,愈來愈多本地人攜帶可摺式單車或將公路車拆輪使用天水圍站往返各區。
屏湖花園天水圍: 新界商場列表
位於大樓高座全座(地下至7樓全層,7樓為圖書館職員專用),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中的一主要圖書館,也是全港第二大及唯一可戶外閱讀的圖書館。 大樓內游泳池於2011年11月30日率先投入服務,其後體育館及圖書館分別於2012年2月1日及2013年2月28日啟用,其正式的開幕儀式於2013年7月12日舉行,由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及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等主持[3]。 另一方面,縱使區內的天逸站輕鐵客務中心客量不高,服務時間一直比其他客務中心短,但合併後仍與其他輕鐵客務中心一同統一為早上7時至晚上9時提供服務。 屏湖花園天水圍2025 港鐵城際直通車車票的售賣地點亦因而改為天逸站的輕鐵客務中心。
屏湖花園天水圍: 天水圍南(天華路以南部分)
另外由於天水圍站服務範圍廣闊,港鐵亦為乘客提供多條輕鐵及港鐵巴士路線接駁車站往返天水圍北、洪福邨、洪水橋市中心、田廈路、流浮山等地。 1992年天水圍首個公共屋邨天耀邨落成;天瑞邨繼而於1993年落成,為九龍東兩個徙置屋邨(慈樂邨及秀茂坪邨)分別提供部分安置資源。 1991年至1998年之間,由長江實業發展的嘉湖山莊各期物業相繼入伙。 屏湖花園天水圍 隨着嘉湖銀座(現稱置富嘉湖)及嘉湖海逸酒店於1999年啟用,天水圍公園及嘉湖銀座一帶成為了新的新市鎮中心。
屏湖花園天水圍: 設計
2017年1月9日起,天水圍天壇街的天水圍醫院分階段投入服務。 2018年3月21日起,急症室於每天上午8時至下午8時提供服務,2018年11月21日起急症室24小時提供服務。 九廣西鐵(現屬港鐵屯馬綫)及九廣輕鐵(現稱輕鐵)的第四期支線於2003年末通車,天水圍區內及對外交通都大為改善。 2006年位於天水圍新市鎮東北的香港濕地公園正式開幕,為區內增加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屏湖花園天水圍: 中學:元朗區
在天水圍站啟用初期,車站內有專為西鐵乘客服務的票務處及補票處,以及輕鐵客務中心。 自兩鐵在2007年12月合併後,港鐵重新定義客務中心的用途和功能,將全線西鐵綫的票務處及補票處改稱客務中心,其後站內的輕鐵客務中心大部分功能交由西鐵綫客務中心一併處理,因此天水圍站輕鐵客務中心於2010年4月18日起停止運作,並改建為車站職員辦公室。 屏湖花園天水圍 因應客務中心合併、方便C出口乘客及應付大量乘客,大堂內近D出口的客務中心曾移動及擴闊。
屏湖花園天水圍: 新界東
天水圍站(英語:Tin Shui Wai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屏山屏廈路與天福路交界,屬於港鐵屯馬綫的鐵路車站,車站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天水圍(英語:Tin Shui 屏湖花園天水圍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上環市區大約25公里。 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行政上屬元朗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