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酒吧會由 2 人一枱放寬至 4 人一枱,另外康文署轄下公眾泳灘亦會重開,以上措施於本周五(10 月 30 日)起生效。 但隨着近日天氣回暖,多了人到海灘除下口罩落水玩,難以逐一勸諭市民遵守限聚令及口罩令,救生員亦無執法權,故認為應該關閉泳灘。 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主席鄧子安今日在電台節目指,第五波疫情開始時,已向康文署反映是否需要關閉泳灘,但當時天氣寒冷,人流較少,未有進一步安排。
譚榮勳又表示,大埔區有強烈民意支持興建人工沙灘,他希望日後龍尾可以發展成功尤如台灣墾丁一樣有旅遊配套,可以振興到該區經濟。 隨著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稍為緩和,康文署昨日起陸續重新開放部分公眾游泳池和刊憲泳灘,並會提供救生員服務。 今日為復活節長假期的首日,本港大部份泳灘已經人頭湧湧,市民紛紛脫下口罩呼吸新鮮空氣。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郭惠玲向政府反建議在龍尾灘興建亞洲首個生態泳池(ECO Pool)和海浮泳池(Floating Pool)。
泳灘限聚令: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前香港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表示,人工沙灘的需求不清不楚,大埔十多年前明明有另外一座由大埔體育會管理的賽馬會泳池,正是因為使用率不足而於1999年關閉;而且現時烏溪沙已經是游水勝地,大可以刊憲為泳灘。 林超英指出,吐露港水質一向不合格,因為地型像窩,流入的水需要很久才能夠流出,耗資3.6億港元建成人工沙灘後是否適合游泳成疑。 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發言人李錦華直言,若果人工沙灘項目按照原定方案進行,將會徹底地毀滅於龍尾灘棲息的海馬的繁殖地,亦違反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及《生物多樣性公約》條款。 臨近工程啟動,反對計劃的環境保護團體獲得了工聯會的陳婉嫻和工黨的張超雄立法會議員的支持。 此外,龍尾泳灘位於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汀角旁,加上反對人士曾經於龍尾發現部分魚類的幼魚,龍尾很可能是生物的孕育場,一旦開展工程,對生態保育可能造成不利影響,亦因為工程可能會引致水質污染和生境的破壞,而令到附近水域海產減少。 泳灘限聚令2025 此外,反對計劃的人士質疑有關機構提出為部分物種進行遷地保育的措施,認為措施成效存疑。
他亦指,現時未有證據顯示泳池及泳灘的感染風險高,但認為仍需避免人群聚集,又指近日周末酒吧人頭湧湧,外傭亦有聚集,認為當局不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需做好管理。 至於卡拉OK等4類場所延長停業7日,他認為,這類場所空氣不流通,風險相對較高,建議若重開時應增強抽風設施,加強空氣流通,否則應限制人數,在房間內亦需增設高效空氣過濾設備,又建議卡拉OK場所可在房間內放置透明膠板,要求顧客在膠板後唱歌。 【本報訊】被狠批為「窮人無望」的預算案,無法協助基層紓困,亦缺乏支援中產措施。
泳灘限聚令: 支持
支持計劃的人士均認為新界東,包括上水、粉嶺及大埔一帶一直缺乏泳灘設施,而且大埔的游泳池設施不足夠,僅有一座公眾泳池,故此支持將龍尾灘改為興建成為人工沙灘。 支持計劃的人士亦認為龍尾灘的生態價值屬於低度,實施緩解措施後,預計因為建造及施展工程所造成的影響會比較小,該處亦是大埔區區內最合適作為興建人工沙灘的地址。 2012年10月25日,香港政府宣布將會按照原訂計劃,在龍尾灘興建人工泳灘。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亦有出席,宣布有關最新防疫措施。
- 至於酒吧會由 2 人一枱放寬至 4 人一枱,另外康文署轄下公眾泳灘亦會重開,以上措施於本周五(10 月 30 日)起生效。
- 另外,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沈振雄根據文獻指出,有環境保護團體人士於該處尋找到的管海馬屬於香港水域中度常見生物,在海下、大尾督、塔門、赤洲、吉澳、橋咀及滘西等地都會見到,而且龍尾並非管海馬的主要棲息地。
- 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出,由於龍尾鄰近大尾督,交通方便而成為了親子活動的熱門地點,形容龍尾為「本港難得具親子教育功能的自然海岸」。
- 至於一直反對計劃的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發言人黃志俊表示,他們會聯繫其他團體繼續阻止工程,可能會有萬人集會「保衛」龍尾。
梁子超今早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政府重開泳池等體育設施及放寬宗教活動,這些室內場所將多於8人聚集,認為與限聚令安排不太一致,在公共衞生角度上應同步放寬或限制,以免讓人覺得措施自相矛盾。 限制社交距離措施原定明日屆滿,政府昨宣布上限8人的「限聚令」將延長兩周至6月4日,但宗教聚會獲有條件豁免,康文署亦將重開部分泳池及泳灘等設施。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稱,到沙灘或酒吧等地方除口罩,較戴口罩參與遊行的感染風險更高。 隨著本地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穩定,政府將有限度放寬 7 項社交距離措施。
泳灘限聚令: 市民知悉巡查:幾個家庭分開紥營
而有關機構對於魚類會自行遷離的說法,反對人士指出一些品種的魚類,例如蝦虎魚及其他生物怌如螺類等貝殼類動物,活動能力比較弱,未必能夠及時遷離。 2012年10月7日,香港自然生態聯盟發起遊行,約80人由中環港外線碼頭遊行至政府總部,香港自然生態聯盟發言人黃志俊表示,難得大埔龍尾生態價值高,可以找到海星及蟹,不值得花費公帑興建不宜游泳的人工沙灘,以免破壞生態。 他又表示龍尾灘不適合游泳,質疑與建人工泳灘的作用,又指出香港政府低估了龍尾灘的生態價值,而且開始工程前諮詢不足。 康文署今日(19日)宣布,本周四(21日)起,33個公眾游泳池將重新開放,但個別如九龍公園泳池,因為維修工程未完成,未能同日重開。
泳灘限聚令: 復活節假期最後一天 淺水灣泳灘人頭湧湧 市民分開紥營避限聚令
議員江玉歡直斥,預算案欠缺對中產的關顧,且累進式差餉更是將中產「打完80大板又要再打80大板」,稱中產「碗飯冇餸」。 議員葛珮帆亦指,中產市民覺得被忽略、生活壓力大,認為子女免稅額增加當然好,但父母免稅額不足,以及對外傭沒有免稅額感失望。 曾祈殷又引述防疫專家袁國勇及許樹昌均表示,香港疫情是有望歸零,但若仍有1宗新個案,都很難猜到將來發展如何,例如:健身中心爆發群組,可幸的是該次爆發控制較快。 荔枝角游泳池中午時段湧現人潮,下午1時有逾百人排隊等候進場,在場職員提醒市民需掃瞄安心出行二維碼,或填寫登記個人資料表格,過程大致暢順未見混亂。 他表示,有留意到昨日有紀律部隊人員到泳灘巡查,自己也多加注意,幾個家庭分開紥營,並保持距離。 記者下午到達淺水灣泳灘,發現現場雖然熱鬧,但明顯較早兩日少人,近海位置較多人聚集,而岸上市民多選在樹蔭下𥱊地而坐。
泳灘限聚令: 泳池及泳灘周四可重開 戲院等入場上限提升至75%
她表示此舉可以達到香港政府原定方案的大部分要求,包括場地能夠容納2,000人及提供足夠的泊車位,而且能夠保障水質安全及生態環境,生態泳池造價約1.3億元,較人工沙灘方案的2.8億元便宜,是雙贏方案。 和聲關注組發言人兼且落實有關構思的建築師楊雲傑指出,生態泳池設有透明玻璃分隔泳池與海洋生物,泳客可以一邊游泳,一邊欣賞水中生物,旅遊吸引力更勝人工沙灘。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因應現時疫情嚴峻,為減少人群聚集,減低病毒傳播風險,康文署宣布今日(17日)起關閉轄下所有泳灘。
泳灘限聚令: 公眾泳灘今起關閉 拯溺總會指避免疫情惡化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表示,大埔沒有海灘,香港政府於10多年前已經決定於龍尾建人工海灘以配合大尾篤的康樂設施,此項目亦經過大埔區議會達14次的討論,為區內優先推行的項目。 對於水質爭議,香港政府表示有信心於完成排污工程後,龍尾一帶的水質會有改善。 另外,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沈振雄根據文獻指出,有環境保護團體人士於該處尋找到的管海馬屬於香港水域中度常見生物,在海下、大尾督、塔門、赤洲、吉澳、橋咀及滘西等地都會見到,而且龍尾並非管海馬的主要棲息地。 此外,香港政府會將有價值的海洋生物遷移到和龍尾生態環境接近的汀角東。 至於一直反對計劃的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發言人黃志俊表示,他們會聯繫其他團體繼續阻止工程,可能會有萬人集會「保衛」龍尾。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主席吳振揚則對此表示感到無奈,他會繼續監察工程對鄰近水質的影響及日後沙灘沙粒流失的情況。
泳灘限聚令: 水質
2012年10月8日,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郭惠玲批評,香港政府只是諮詢了提議興建人工泳灘的大埔區議會,諮詢欠缺透明度,她希望香港政府撤回或者暫緩於同月12日截止的工程招標。 同日下午,環境保護團體代表下午與多位香港政府部門代表會面,最終香港政府否決其他建議。 泳灘限聚令 香港政府回應表示,龍尾泳灘是因應大埔區議會的建議及大埔居民的需要而興建,亦因應環境諮詢委員會的建議,而進行了生態調查及修訂了泳灘設計,將填海面積減少。
泳灘限聚令: 沙灘戴口罩 保持安全距離
同日,香港政府批出涉及約7,400萬港元的工程合約,預計項目於同月月中啟動工程。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出,比較吐露港附近三個地區,龍尾的生態價值比較低,管海馬數目比較少,行政會議的決定已經平衡了保育和發展雙方面。 泳灘限聚令 守護龍尾大聯盟對此表示非常憤怒和失望,指控同日為歷來最黑暗的世界環境日,擬定於一周內申請法律援助後提出司法覆核。
泳灘限聚令: 限聚令、口罩令再延長 泳池及泳灘4月1日重開 宗教場所或獲放寬 酒吧夜店仍須關閉 新社交距離限制一覽
剩下移動能力比較低的生物,香港政府會進行採捕,並且遷移其到合適的接收地。 對於環境保護團體質疑該處水質欠佳,香港政府表示於2013年會完成污水收集系統,相信屆時的水質會有改善。 大埔區議會支持在龍尾發展人工沙灘,沙田區議會和北區區議會亦表示支持。 大埔鄉事委員會以及大埔區議會等支持計畫人士亦指出此計劃經過了近20年的爭取,得到大埔各界支持,不應該因為少數環境保護團體的「妄下定論」,而「無視政府專業顧問所提供意見及扼殺大埔區及新界東居民多年爭取的願望」,阻礙工程的通過。
泳灘限聚令: 公眾泳灘
Gordon和朋友Marcus一行4、5個大人帶著3個小朋友來沙灘,他們表示已有年多沒到過海灘,今日專門來好好享受假期最後一天。 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出,由於龍尾鄰近大尾督,交通方便而成為了親子活動的熱門地點,形容龍尾為「本港難得具親子教育功能的自然海岸」。 2015年2月8日,守護龍尾大聯盟宣布成員何來獲得法律援助署批准法律援助,上訴要求環境保護署署長及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吊銷龍尾人工泳灘工程之環境許可證,案件於2016年2月23日至24日審理。 最後以「申請人無法證明行政署拒絕行使權力,有違反法例的地方」為由被裁定敗訴,何一方需支付上訴訟費。 2012年12月,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表示團體所訂下的6週死線太短期,因為部門的法律顧問需要進行搜集資料,及與官員交流,環境局將會於稍後回覆。
泳灘限聚令: 接種疫苗後食肆員工等可免定期檢測 市民可到醫院、安老院探訪
【Now新聞台】疫情稍為緩和,不少巿民如常外出,康文署提醒巿民切勿在泳灘游泳及聚集,又指會加派人員巡邏,若發現違規會採取跟進行動。 政府刊憲,就強制在公共交通工具、港鐵、指明處所及指明公眾地方佩戴口罩的規定,將繼續有效至下月8日。 至於其他餐飲處所、表列處所的規定維持不變,即酒吧、酒館、浴室、派對房間、夜店、夜總會、卡啦OK、麻將天九耍樂等處所,由於感染風險較高會繼續關閉,當局會與個別業界商討,有條件下有序放寬個別處所和活動。 泳灘上大部分市民亦未見有戴上口罩,每個聚集之間雖然有保持一定距離,但部分聚集成員數目則多於四人的限聚令規定,甚至更多達八人,無視限聚令限制。 今日下午,到達淺水灣泳灘的泳客人數依然眾多,縱使康文署有在其中一個出入口放置告示,告知市民泳灘暫停開放,泳灘上亦無救生員當值,沖身設備與更衣室亦暫定使用,但市民似乎並不太在意,照在泳灘游水、曬太陽。
2012年10月22日,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對於是否決定興建龍尾人工泳灘項目,香港政府正在聆聽各方意見,例如水質、生態保育及使用情況等問題,及相關人員正在搜集數據分析,將會在不久的將來交代事件。 對於有報道指出龍尾灘的水質差劣的問題,黃錦星表示根據法定環境評估報告顯示,該處是達至適合游泳水平,近半年的水質報告亦指出,該處的水質有明顯改善。 龍尾灘此片天然泥灘一直未有受人注視,惟香港政府建議將之改建為人工沙灘並且進行有關諮詢程序後,隨即招致環境保護團體反對。 他續說,游泳時呼吸道分泌物或會排出並浮於水面,但全球無明確證據顯示,這是傳播新冠肺炎病毒的重要渠道,泳池本身亦有一定過濾及消毒,因此無證據顯示在泳池及泳灘游泳的感染風險特別高,但強調要避免人群聚集,保持一定社交距離及手部清潔,防止交叉感染。 除上述15個重開的刊憲泳灘外,其餘泳灘繼續關閉,泳灘的救生服務亦會繼續暫停,市民切勿在關閉的泳灘游泳及聚集,以減少社交接觸和避免發生意外。
第一階段將會重開所有受第599F章下發出的指示規管的餐飲處所和表列處所、及康文署輆下場地、博物館等,進入處所仍需配戴口罩。 泳灘限聚令 除了餐飲,其他地方最多可聚集4人,晚市堂食可4人1枱,而酒吧仍關到第2階段。 中心除了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檢測,同時亦為日後申請健康碼及旅遊氣泡等市民進行付費檢測,而透過由政府提供場地令有關價格下降,政府日後會公布經招標後的檢測費用。 此外,林鄭月娥指下月率先安排內地香港居民免 14 日檢疫回港,詳情按此。 2021年6月龍尾灘啟用前夕,環境保護署公布自當年1月至6月進行了22次最新等級評定結果評估,數據顯示龍尾泳灘水質優良,全部維持在最高等級,即「良好」(一級),適宜游泳活動。
泳灘限聚令: 支持
本港爆發第三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政府再次收緊限聚令至四人為上限,公眾康樂場所如泳灘等亦於周日暫停開放。 泳灘限聚令2025 林鄭指即使到放寬最後階段,政府仍會有堅持,例如繼續需要使用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指明處所要清潔,公眾地方限聚令及口罩令等。 第三階段是剩餘顧客人數再放寬,基本上只需使用安心出行和疫苗通行證、處所要清潔,公眾地方限聚和口罩令等。
泳灘限聚令: 接種疫苗後食肆員工等可免定期檢測 市民可到醫院、安老院探訪
第二階段是餘下處所重新開放,限聚令將會放寬至8人,郊野公園、泳灘和泳池重開;跑步不需配戴口罩,餐飲堂食可由10點經營到12點,由4人增加至8人;酒吧可以重開,由晚市至12點。 泳灘限聚令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指,維持 泳灘限聚令2025 4 人限聚令是合適的做法,整體上不希望有太多群組聚集。 泳灘限聚令 至於針對在酒吧內四處走動屬高風險行為,今次放寬每枱人數之餘,亦增加「離開餐桌時不得飲食及須戴口罩」一項,整體而言是有條件的放寬。 徐英偉建議市民到上述措施時應該保持1.5米距離,又提醒到泳灘的市民應保持人數不要超過8人,亦應該分開淋浴。 他續提到兒童玩樂設施、足球場及籃球場等,能容納多人的設施將暫時不會開放。 除了3個泳灘暫停開放外,現時其餘39個公眾泳灘均已裝設防鯊網,其中10個位於香港島南區、9個位於離島區、6個位於屯門區、7個位於荃灣區、6個位於西貢區,以及1個位於大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