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晃榮先生離世十四年,每年發文悼念,是希望大家都會記得,香港曾經有一位很出色很出色的體育新聞報道員,於晚飯時間為我們帶來許多歡樂,他,叫伍晃榮。 那些年裏,看體育新聞的日子,主播伍晃榮生動有趣的描述及他一句經典總結「波係圓嘅」,令當年大學剛剛畢業的學徒仔伍家謙一世難忘。 伍晃榮 隨了之後伍晃榮也曾主持及參與無綫的體育及資訊節目,最受矚目是2005年7月23日晚旁述直播的皇家馬德里對北京現代足球表演賽,他首次與香港已故著名足球旁述員林尚義合作旁述。
據悉,正在南京採訪全運會的伍家謙,對於父親被廉署刑事檢控的消息顯得不知情。 獲悉老父惹官非後,二十日重新投入採訪工作,包括重點追訪香港單車手黃金寶的比賽情況。 根據廉署的資料,十五項盜竊罪名,指伍庭石先後向九名人士盜取十二間上市公司的大量股票;一項涉嫌偽造三張股票罪名,分別涉及兩間上市公司。 另一控罪則指伍庭石涉嫌使用有關偽造的股票;至於涉嫌妨礙司法公正的控罪,指他誘使一名人士在廉署對伍做出有關涉嫌盜竊股票的調查中向廉署做出虛假陳述,上述涉嫌控罪於二○○二年六月至2004年九月期間發生。 只是中五畢業的他對能去報館工作簡直是受寵若驚,《虎報》是以英文出版的,他擔心勝任不了這份工作。 2008年4月17日傍晚6時35分,伍晃榮因白血病感染肺炎引致器官衰竭在香港瑪嘉烈醫院逝世,享年67歲。
伍晃榮: 香港資深體育新聞記者伍晃榮出殯
2002年之后,曾多次传出他将要退休的消息,但最后都证实这只属误传。 2005年6月30日,他报导完最后一节新闻(2005年6月30日《六点半新闻报道》)后正式退休。 伍晃荣以幽默的手法报导体育赛事,深得不少观众爱戴,亦影响了整个香港广播界报导体育新闻的方式。
不過,此舉亦引起其他主權國家的警惕,擔心會淪為下一個被制裁對象,紛紛謀求減少美元儲備,故見近年國際貿易以本幣結算愈趨普遍,去美元化趨勢正在挑戰美元霸權。 已故的「巴士阿叔」名言「你有壓力,我有壓力」相信不少人聽過,而近日竟然出現新一代「巴士阿叔」! 昨日(12日)網上流傳一段題為「巴士阿叔隻揪」的片段,其中發生口角的人物同樣為一老一青兩男子,「橋段」相當熟悉,但今次「挑釁」的原因卻非電話談話被打斷,而是年輕男子着對方戴好口罩。 在新冠疫情及防疫措施均有放緩的當下,口罩令卻仍未解除,確實容易令市民出現意見分歧,導致口角或衝突。 《滿江紅》於豆辦電影評分高達7.2分,被指為燒腦神作,預計票房仍會持續增長;不過,有網民認為如果岳飛有機會睇到電影一定死唔眼閉。 隊長接過銀盃之後,希臘同時伸出奧運之手,歡迎世人嚟到40日之後,雅典奧運開幕。
伍晃榮: 伍晃榮的處世哲學
获悉老父惹官非后,二十日重新投入采访工作,包括重点追访香港单车手黄金宝的比赛情况。 根据廉署的资料,十五项盗窃罪名,指伍庭石先后向九名人士盗取十二间上市公司的大量股票;一项涉嫌伪造三张股票罪名,分别涉及两间上市公司。 伍晃榮2025 另一控罪则指伍庭石涉嫌使用有关伪造的股票;至于涉嫌妨碍司法公正的控罪,指他诱使一名人士在廉署对伍做出有关涉嫌盗窃股票的调查中向廉署做出虚假陈述,上述涉嫌控罪于二○○二年六月至2004年九月期间发生。
- (球是圓的!)”這句地球人都知道的廢話,卻成了伍晃榮的經典名句。
- 从1962年开始,香港商业电台决定要成立自己的新闻部,自己制作新闻节目。
- 其中「波係圓嘅」(意即「球是圓的」,指比賽中甚麼賽果也會發生,難以預測)以及「守門員最好嘅朋友係條門柱」(意即「守門員最好的朋友是門柱」)便是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其中兩條經典口白。
- “无线电视记者伍晃荣报道”——这句播报最近二十多年来一直萦绕在香港无线电视观众耳边,它甚至被当作每天无线电视新闻的“结束语”。
- 2005年6月30日,他報導完最後一節新聞(2005年6月30日《六點半新聞報道》)後正式退休。
- 不知有多少香港人記得,今日是伍晃榮先生,香港著名足球節目主持,無綫體育新聞主持的死忌。
早年就讀慈幼英文學校,1960年中五畢業後,在《英文虎報》當體育記者,之後以半工讀形式完成大學進修課程。 上世紀六十年代(1962年)起在商業電台當港聞記者,上世紀七十年代(1975年)再轉職至麗的電視(即亞視前身),5年後成為香港首位體育新聞主播,主持節目《體育一週》。 上世紀八十年代(1982年)1月1日,並轉職無綫繼續當體育記者和體育新聞主播至2005年止。 2002年6月傳出其退休的消息,引來多份報章雜誌採訪,及後證實他與無綫續約。
伍晃榮: 香港網絡大典
08年4月17日,無綫新聞報道公佈伍晃榮死訊,消息引起極大迴響,不少觀眾及球迷感到十分難過及惋惜。 伍晃榮 當年每逢世界盃或大型足球賽事,佢都經常夥拍阿叔林尚義一齊擔任足球評述員,精采的球賽加上二人金句連連,真係好有火花好好睇。 他的第一份、至今為止唯一一份工作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 他剛入行待在港聞部,直至已故資深體育新聞主播伍晃榮退休,他便進入體育組,一直工作至今。 已故無綫體育主播伍晃榮一句「波係圓嘅」令市民留下深刻印象,伍晃榮的報道令體育新聞生色不少。
伍晃榮: 電視劇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伍晃荣也如愿地踏入了传媒行业。 早年除了在香港多家电视台做过记者、担任主持人之外,伍晃荣曾经还在某知名大学担当新闻学的教师。 回憶舊事,想起當時正值沙士之後,廿載後又同處疫症之中;其時初出茅廬,如今已年逾不惑。 物換星移,廿年之間世界變得天翻地覆,不變的是仍然把您的教誨銘記於心;不變的還有:波,係圓嘅。 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的大紀元媒體集團創辦於2000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發行5大洲,網絡版本有21種語言,是海外最大的中文媒體。
伍晃榮: 悼念逝世及永遠懷念伍晃榮
伍晃榮(阿盲),一個無人不曉的名字,他獨特的「廢話式」旁白,你必定聽過。 自2005年中退休後,他在短短兩個月內,完成了這本回憶錄。 書內記載了他在過去44年,任職於報館、電台和電視台時的趣事和一些「內幕」,包括曾採訪六七暴動、兩度險犯官非、經歷過11屆奧運等;更會細數過去廿多年的著名新聞主播,和台前幕後的一些烏龍事。 伍晃榮以鬼馬風趣的風格報道體育新聞,即使再沉悶的比賽,亦能報導得有聲有色,因而受到眾多網民及市民的讚賞。
伍晃榮: 香港人‧語
(球是圓的!)”這句地球人都知道的廢話,卻成了伍晃榮的經典名句。 他的經典名句很多,諸如“守門員最好的朋友是門柱”等,深得香港觀眾愛戴,不僅成就了他風趣幽默的報道風格,亦影響了整個香港廣播界報導體育新聞的方式。 “無線電視記者伍晃榮報道”——這句播報最近二十多年來一直縈繞在香港無線電視觀眾耳邊,它甚至被當作每天無線電視新聞的“結束語”。 2005年6月30日的無線《六點半新聞報道》,伍晃榮説完“這節新聞報道完畢,再會”後,主播邱文華主動上前向他握手。 正當無綫電視於2008年4月17日《六點半新聞報道》,公佈伍晃榮之死訊後,隨即於香港網絡界引起極大迴響,多個討論區(如高登、迷你論壇及香港討論區等)在新聞報導後同時間出現大量哀悼伍晃榮的帖子,大量網民都感到十分驚訝及難過 。 伍晃榮2025 更有網友認為,伍晃榮的離去,就如失去了一個老朋友一樣。
伍晃榮: 新傳系 . 我們的作品
在最後一段,他將歐國盃連繫到之後的雅典奧運,以煙花畫面完結這段報道。 有網民將這段2004年歐國盃決賽報道放上YouTube,觀看次數超過10萬,有人大讚這篇稿寫得很靚,亦有人感嘆現在的體育稿已經比不上以前,甚至有人讚伍晃榮這段稿是藝術品。 伍晃榮有幸創造了電台新聞和電視體育新聞的“兩個第一”,包括一些新聞播報形式,都是他創造出來的。 在商台做了13個年頭,一直到1975年,伍晃榮又轉職到麗的電視(即亞洲電視前身)擔任港聞記者。 1980年,麗的電視台做出了新聞節目的一次革新,體育新聞板塊由伍晃榮全權負責,於是,他又成為了專門播報電視體育新聞的第一人。
伍晃榮: 台灣大選2020
「在阿盲坐陣的年代,於六點半新聞,體育新聞足足有3分半鐘長的,沒有編輯敢減他的時間,試過有一次,好像外電有大事發生,當值編輯「cut」了他一隻故仔,當新聞一完之後,阿盲便大發雷霆,自此之後再沒有減「故仔」的事發生了。 伍晃榮2025 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無線電視體育主播伍家謙的父親伍庭石,涉嫌妨礙司法公正及盜竊等罪名,遭廉政公署拘捕及落案起訴,暫准保釋外出,今日(二十一日)在法院提堂。 身在南京採訪全運會的伍家謙昨聞訊後十分驚愕,但不願響應事件。 伍晃榮2025 他仍偶爾有主持無線的體育節目,最受矚目是與“阿叔”林尚義合作,在2005年7月23日晚直播旁述皇家馬德里對北京現代的足球表演賽。 之後他亦有主持其他體育節目,如2005年10月底之東亞運動會,亦預料會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 2005年7月24日,應邀到澳門出席演講技巧講座;10月他的著作《波系圓嘅》講述他入職至退休的傳奇故事,並於10月30日和11月12日分別在港澳舉行簽名會。
伍晃榮: 伍晃榮人物生平
始終如一地報導真相、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是《大紀元》的使命。 照片曝光後引起網民哄動,更有網民喺討論區以「Stephy完美處決/X打Santis」為題出PO,結果得到唔少網民和應,大讚39歲Stephy完勝22歲Santis。 伍晃榮2025 前無綫新聞部公共事務科高級監製,現為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兼任講師的區家麟博士亦重載10年前的文章重溫往事。 伍晃榮 有「體育新聞王子」之稱的伍家謙,在文中提及初入職時伍晃榮對他的培育。
伍晃榮: 逝世日期
年輕時我總是奇怪,為何炒人等大事他可以舉重若輕,小事如寫個錯別字就破口大罵,至許多年後的今天才明白原委。 當年自視甚高,又自作聰明,板撞過不少;可是每當闖禍,他永遠第一時間為我解話 (畫) 、體育新聞時間遭減短總是親自出頭爭取、同時又對下屬非常嚴謹。 不止有關體育,很多有關人生和管理的哲學,我都從他身上學來,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