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身旁人可以手機錄下發作狀況,對醫師後續判斷病情會有很大的幫助。 成人神經科醫師則比較保守,因為耽心停藥後癲癇發作再發,有極大的心理衝擊,並且可能而影響工作和駕照等問題,使得許多神經科醫師和一般醫師對已經長期緩解的癲癇病人較少建議停藥。 小兒科醫師或小兒神經科醫師傾向於早期建議試著停藥,因為他們經驗到較高的成功率和較耽心藥物對認知功能、學習和行為的不良反應。 成人神經科醫師和一般科醫師則比較保守,因為耽心停藥後癲癇發作再發而影響駕照和工作等,而對已經長期緩解的癲癇病人很少給予建議停藥。 美國神經學院最近也公佈了停藥的建議準則供參考。 癲癇會死嗎 一般的癲癇發作僅僅持續數秒、數十秒或2—3分鐘,不需特殊處理就能自然恢復。
若要確實知道每位病人是否需要長期服藥,唯一的途徑只有答應終止服藥,然後追綜結果,才能獲得答案。 癲癇會死嗎 但是在決定是否終止藥物治療,病人還是有其自身的考量,而且最後的決定權還是病人,也就是病人要自行承擔終止服藥所帶來的任何風險。 不過,不終止服藥也並不能保証一定會持續永不發作。 癲癇會死嗎 美國癲癇學之父Lennox,在其經典著作“癲癇和相關疾患”一書中討論到何時停止服用抗癲癇藥物時,認為“建議終生服藥者係將藥物控制癲癇的效果歸功於藥物,而並不考慮身體內的自然痊癒能力”。 他並且進一步說,雖然繼續服藥有“不方便,費用和依賴服藥的心理,若不必要時也不宜繼續”;何況“若再發時,重新服藥即可獲得控制,而若未再發,則在他們的心理便可較快地消除癲癇的陰影”。
癲癇會死嗎: 癲癇的8種誘發因素
如果患者在水中發作,為了避免溺水,應儘速將患者帶離水域,並且撥打119專線,依指示協助暢通患者的呼吸道。 癲癇會死嗎2025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中大醫學院指:現時醫學界對腦損傷導致腦癇的機制尚未完全理解,不過相同程度腦損傷的病人中,只有部分患上腦癇,而且遺傳基因可能是一個風險因子。 中風、腫瘤、創傷或感染等腦損傷,乃腦癇最主要的成因。
由此顯示,及早控制癲癇發作,是疾病能否有效獲得改善的關鍵。 除了檢驗腦部的功能(放電狀態),醫護人員也可能使用電腦斷層 癲癇會死嗎2025 及磁振造影 等檢驗方法,目的是為了判別腦部是否有異常結構產生,例如腦瘤、腦部畸形等,藉以發現其他造成癲癇的可能原因。 患者發作時,四肢的肌肉會瞬間抽動,如果發作部位在脖子,則頭部會用力向下點一下。 這是一種發作時間短暫的癲癇症狀,發作時間小於一秒,但可能持續數分鐘,由於是瞬間發作,故無法確認患者是否喪失意識。 癲癇會死嗎 若要開始減少而至終止抗癲癇藥物時,病人必須嚴格在正常的規律下生活,即應有充足的睡眠和避免飲酒,不宜有危險性的職業或休閒活動,當然還是要規則依指示服藥,若有任何症狀或發作應立即回診,不宜自行立即加量。
癲癇會死嗎: 癲癇如何治療?
原則上講發作期腦電圖是最有價值的一項輔助檢查。 只要臨床表現是典型的,一般都可予以診斷,同時注意加強對腦電圖的檢查。 雁心多年來從事教育相關行業,曾在第一個工作的地方發病倒地,短暫地失去意識,翌年就不獲續約。 早前「爭取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聯席」成員表示在不同社福機構工作約7年,雖擁有大學學歷,但求職過程往往被病情影響。 癲癇會死嗎 過去幾份工作,僱主都因擔心其病情而不通過其試用期,至今已失業半年。 若發現癲癇患者在發作中有呼吸障礙、連續發作時間超過10分鐘或30分鐘內全身性大發作超過3次以上,就需要立刻叫救護車送醫急救。
- 若發現癲癇患者在發作中有呼吸障礙、連續發作時間超過10分鐘或30分鐘內全身性大發作超過3次以上,就需要立刻叫救護車送醫急救。
- 癲癇患者經常會缺乏鎂,尤其是需要長期藥物治療的病人,如長期服用苯妥鈉時,易引起骨質疏鬆,除給予高鈣飲食外,還應注意鎂的攝入。
- 睡眠:癲癇患兒要保證充足睡眠,有些患兒在假日玩到很晚才入睡,而且非常興奮,常常引起發作,有條件的應睡午覺。
- 恢復期:此期患者呈昏睡狀態,經過10多分鐘清醒或繼續睡眠數小時不等。
因此,治癒的病人不可盲目樂觀,要警惕以後還有發作的可能。 最主要的是注意保養,防止任何誘發因素,如絕對戒煙、戒酒, 防止激動或生氣以及疲勞過度等。 癲癇會死嗎2025 另外,盡量少看電視, 少玩遊戲機,少使用電腦、手機,不下棋、不打麻將等。 若治療期間,癲癇已未發作超過兩年,腦電圖正常且無癲癇樣放電,加上癲癇發作的原因有持續控制或沒有惡化,則可考慮逐漸減藥至停止使用抗癲癇藥。 假如超過十年以上不發作,且已停藥達五年以上,則視為癲癇緩解。
癲癇會死嗎: 癲癇的類型與症狀
看他不只身體健康跟心智發育都跟一般的孩子一樣,我終於不再擔憂。 這些成員(神經元)有天生個性的問題,或是長期慢性的問題,因此算是一種慢性病,醫學上就給它一個名稱,叫做「癲癇病(Epilepsy)」,表示必須長期藥物控制。 癲癇會死嗎2025 醫師通常會提醒家長,不需要因為擔心幼童發燒,而緊張地密切注意其體溫,因為這樣無法預防熱痙攣的發生。
癲癇會死嗎: 健保署要砍藥價了!將砍81.8億「影響6千多款藥」本周五公布
因此Lennox提出“自一到三年沒有症狀,便可減低劑量(而停藥),但必須在數月內緩慢減量”。 Lennox在將近40年前的看法,與現代臨床癲癇學的觀念仍很一致。 生病時要吃好多藥,這麼多的藥一起吃,不會互相干擾嗎? 藥物間難免會有交互作用,畢竟身體代謝的器官多半不是肝就是腎,重疊的機會不小。 最好的方式是把正在服用的抗癲癇藥拿給醫師看,盡量避免再開有衝突的藥,而無法避免時,就錯開時間服用,至少相隔1~2小時,將衝突影響降到最低。
癲癇會死嗎: 可能疾病
抗癲癇藥物可通過兩種方式來消除或減輕癲癇發作,一是影響中樞神經元,以防止或減少他們的病理性過渡放電;其二是提高正常腦組織的興奮閾,減弱病灶興奮的擴散,防止癲癇複發。 大發作,又稱全身性發作,半數有先兆,如頭昏、精神錯亂、上腹部不適、視聽障礙和嗅覺障礙。 部分病人有 大小便失禁、抽搐後全身鬆弛或進入昏睡(昏睡期),此後意識逐漸恢復。 雖然癲癇患者只要不發作,幾乎跟一般人沒有兩樣。 但是社會加諸的歧視、異樣眼光,使得癲癇朋友受到的歧視不亞於愛滋朋友或精神病患,相較於愛滋朋友與精神病患都有專法保障,求職之路比身障者更坎坷癲癇患者,一開始卻連最基本的《身心障礙保護法》都無法納入。
癲癇會死嗎: 健康網》花椰菜如何清洗? 北農授3步驟:菜蟲都掉出來
大部分癲癇發作都可用藥物控制,雖然治療通常會對日常生活帶來影響,但還是有辦法在控制病情與藥物副作用之間取得平衡。 事實上,根據統計有70%的癲癇患者在正確服藥控制下能痊癒。 以20歲以上的成年人來說,若服藥控制3年後未發病(青少年2年未發病),且經過3個小時的腦波檢測確認大腦未有過度漏電情況,即可遵照醫囑慢慢減藥觀察半年;若期間也未曾發病,則可不必再繼續服用藥物,脫離癲癇危害。 癲癇會死嗎 從以上說明可知,癲癇的發作時間通常小於五分鐘,然而,若是發作持續時間超過五分鐘;或者五分鐘內癲癇發作兩次以上,每次發作的間隔時間內患者沒有恢復意識,即稱為「癲癇重積」。
癲癇會死嗎: 為什麼有癲癇?會遺傳嗎?「癲癇Q&A」一次幫你解答!
2、 會對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一些病史較長的患者常出現行為怪異,表現為少言寡語、性格孤僻、易衝動暴怒、多疑等。 將晶片手術植入大腦視丘,定期微調刺激電量以控制癲癇。 屬較新的治療法,在兒童癲癇的治療經驗仍在累積中。 由於左側顳葉的範圍較大,若全部切除可能會有較多的後遺症,因此陳先生接受顱內電極置放手術,在左側顳葉放了一個含有32個電極的電極片,經過監測,進一步確認癲癇就是源自於左側顳葉下方的一個小區域。 手術切除那個小區域後,陳先生就再也沒有發作癲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