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支援超過50種貨幣,包括人民幣、美元、英鎊、歐元、新加坡元、日圓和韓圜等,兌換貨幣時採用市場中間匯率,避免傳統銀行一般收取的漲價匯率,手續費會按匯款比例收取。 公司亦可在Wise網站預算匯款估價,所有手續收費清晰透明,讓公司在兌換外幣時更有預算。 最重要的是,Wise一般匯款服務不是透過SWIFT進行,意味款項可以更快到賬。 如僱員在表格上沒有註明其基金的選擇,有關供款就會按僱主選擇計劃的預設方式投資基金。 即使僱員未有及時把登記表格填妥及簽署交回僱主,僱主仍讀須在期限屆滿前,把表格送交受託人。 此表格供自僱人士、個人帳戶持有人或終止受僱的僱員轉移累算權益至另一計劃或保留於現有計劃內的個人帳戶。
供款安排和投資組合 職業退休計劃俗稱「公積金」(ORSO)是僱主自願設立,為僱員提供退休保障的計劃。 公積金vs強積金 供款安排由僱主決定,可由僱主單方面供款,或勞資雙方共同供款。
公積金vs強積金: 需要幫助?
在預設投資策略下各成分基金之參考投資組合為FTSE Russell使用富時強積金環球指數(FTSE Index)及富時強積金世界國債指數(FTSE FI Index)計算。 公積金vs強積金 FTSE Index為FTSE及/或其被授權人所有,而FTSE FI Index為FTSE FI及/或其被授權人所有。 根據預設投資策略的投資指引III.14第18段,我們臚列積金局認可的核心累積基金及65歲後基金兩隻成分基金的參考投資組合。 參考投資組合是按《強積金投資基金披露守則》第D2.3段用來量度及匯報基金表現之用。 情況一: 公積金vs強積金 如僱主供款所累積的強積金多於長期服務金/遣散費的款額,在抵銷後所剩餘的款額必須保留在僱員的帳戶內,並歸屬於僱員。 公積金vs強積金 當僱員申請抵銷時,受託人會要求僱員提供證據,以證明僱員有權獲發長期服務金/遣散費,而僱主並未向僱員發放該筆款項。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而在強積金之外,現時有部分獲得豁免的公司亦有提供公積金計劃,讓僱員選擇參加強積金或公積金。 兩者雖同是為僱員設立的職業退休保障計劃,但內容各有不同。 如果入職的公司同時提供強積金及公積金,僱員可以參閱以下各點,從而在兩者中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公積金vs強積金: 資料有用?這裡還有更多︰
根據《僱傭條例》他可獲得遣散費 $80,000,但僱主支付予他 $100,000。 計劃成員如向受託人作出虛假或具誤導性的陳述,藉此提早提取強積金,可被檢控。 公積金vs強積金2025 積金局會主動抽查申索個案,如有懷疑,會作出調查及採取執法行動。 綜援作為一個安全網,是幫助那些未能單靠自己的能力賺取足夠收入的家庭,得以滿足其在香港基本的生活需要。
請注意,如您欲把累算權益由另一計劃轉入至宏利,轉入款項將根據您於宏利的強積金帳戶的「供款投資指示」(「指示」)進行投資。 公積金vs強積金 倘若您從沒有就您的強積金帳戶給予指示,尤其是因終止受僱而自動成立作保存您的累算權益的個人帳戶,有關指示會預設為「預設投資策略」。 如您不肯定您的強積金帳戶的指示,請覆查並在需要時作出更改,以確保轉入款項可根據您的意願而投資。
公積金vs強積金: 每月強積金基金表現數據
MoneyHero.com.hk之內容僅屬一般參考,並非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誘因。 強積金除了強制性供款外,僱員亦可額外供款(自願性供款/可扣稅自願性供款)。 強制性供款為僱員和僱主雙方分別根據僱員入息供款5%,總額是入息的10%,僱主的供款由僱主另外出資,而僱員的供款從入息中扣除。 僱員的薪俸税責任將會視乎他供款的性質和是在何種情況下提取款項。
-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 僱主除須申報僱員各項薪俸收入外,亦須同時申報僱員從職業退休計劃或強積金計劃所收取應課薪俸税的累算權益。
- 如你是獲強積金豁免的職業退休註冊計劃的新成員(即是於2000年12月1日後才參加職業退休計劃的成員),你在計劃下的利益會受相關法例中有關利益的保存、可調動性和提取的規定所管限。
- 公共年金的概念在微觀上可以改善退休長者的生活質素,宏觀上有助維持整體社會的消費能力。
- 在填報稅表時,打工仔對於強積金供款扣稅一欄應該不會感到陌生。
如僱員受僱少於60日,但同一僱主之後再度僱用,而其合約應視為超過60日的連續性合約(按《僱傭條例》定義),例如兼職員工及暑期工,這些僱主要也受強積金制度涵蓋。 公積金vs強積金 而「臨時僱員」定義則為從事建造業或飲食業並由僱主按日僱用或僱用期少於60日的僱員。 前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以及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都有在競選期間提及處理強積金對沖問題。
公積金vs強積金: 提取強積金
參加公積金的僱主可選擇只由僱主單方面供款,或勞資雙方共同供款,供款細則由僱主決定,所以不同公司會作出不同的供款安排。 公積金vs強積金2025 公積金vs強積金2025 至於強積金的供款安排則由法例訂明,僱主及僱員各自的供款額必須為僱員有關入息的5%,供款額亦設有上下限。 根據法例,計劃成員須年滿65歲,才可以選擇一筆過或分期提取強積金,只有在六個特定情況下,計劃成員才可以提早提取強積金,當中包括「永久離港」。
公積金vs強積金: 自願性供款幾時可取回?
它為職業退休計劃的運作提供了框架,並要求僱主為其僱員的退休儲蓄作出供款。 打工仔在入職時只有一次機會選擇參加強積金或公積金,所以必須審慎比較兩者的分別。 下期將再解釋兩者在供款擁有權及提取權益等方面的細節。 歸屬比例 公積金計劃通常設有「歸屬比例」條款,說明僱員須在該公司工作滿若干年後,才可按比例得到僱主的供款。
公積金vs強積金: 個人
公共年金的概念在微觀上可以改善退休長者的生活質素,宏觀上有助維持整體社會的消費能力。 由於不少長者在退休時有一筆的退休金(如強積金),但由於不知是否足以應付長年退休生活,不少會節衣縮食;在人口高齡化,退休人士所佔比例上升,上述節衣縮食的集體行為,在宏觀上便會對整體消費力做成壓力。 公積金vs強積金2025 在上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便提出要研發金融產品,讓長者善用資產,以增加退休後投資收入的穩定性。 剔除因通脹而調整的因素,不同住戶人數的綜援受助家庭,所得金額實質增加1.1%至8.1%不等(見表二)。 以四人家庭為例,於今年2月領取綜援金額平均近1.7萬元。 若受助人可以全職或兼職工作,可獲豁免計算入息限額4,000元9,收入便可以更充裕。
公積金vs強積金: 投資規管及資料披露
被捕人士涉嫌在10月中至上月中,騎劫受害人WhatsApp賬號,並假扮受害人跟電話簿聯絡人聯繫,以不同藉口借錢,金額2000至5萬元,並要求將款項傳入18個傀儡戶口。 公積金vs強積金2025 如果新僱員工作超過60日,僱主須在下一個月的第10天前供款,金額由僱員上班的首天起計算。 (3) 用以計算遣散費/長服金的月薪以$22,500為上限;而僱員可以獲得的遣散費/長服金的最高款額為$390,000。
公積金vs強積金: 長期服務金和遣散費的抵銷安排
強積金供款由新僱員加入公司首日開始計算,只要僱用期多於60日,即使是兼職,僱主都要為新僱員安排強積金供款,每月供款一次,供款日通常為每月的第10日。 僱員對強積金計劃所作的強制性供款可在薪俸税作為開支獲得扣除,但不可超過訂載於《税務條例》的最高限額。 僱員享有免供款期,包括受僱首30天及其後首個不完整糧期。 公積金vs強積金 首30天是6月15日至7月14日,其後首個不完整糧期是7月15日至7月31日,首次扣除供款的糧期為8月31日。
公積金vs強積金: 遣散費/長期服務金計算方法
另一方面,積金局亦奉勸中介人要提高警愓,切勿墮入教唆他人作出虛假聲明的陷阱。 舉例說,「回鄉證」是大部份港人擁有的旅行證件,因此單憑「回鄉證」是不足夠作為計劃移居中國內地的證明。 申請人須出示「回鄉證」以外的證明文件,包括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租住房屋的合約、委聘書等,作為「永久離港」的證明。
公積金vs強積金: 公積金與強積金分別
現時,共有13名強積金受託人管理27個強積金計劃,向約450萬名計劃成員及33萬名參與僱主提供服務。 強積金總淨資產值已超過11,000億元,自20年前強積金制度成立以來的年率化內部回報率(扣取收費後)爲3.7%。 計劃的供款安排: 公積金計劃可選擇只由僱主單方面供款,或由僱主及僱員雙方共同供款。 公積金vs強積金 強積金計劃則規定僱主必須供款,僱員則視乎其入息水平而定。
你可以直接聯絡計劃受託人以開立自僱人士帳戶,然後與一般僱員一樣填寫及簽署登記表格,選取投資的基金組合,稅務居民身分作出自我證明。 公積金vs強積金2025 公積金vs強積金2025 強積金制度全名為「強制性公積金」,在香港根據《強制性公積金計劃條例》實行的一項退休保障計劃,僱員及僱主雙方須分別向強積金帳戶注入供款。 一般而言,年滿18歲至64歲的僱員或自僱人士,不論是一般全職或兼職僱員,還是臨時僱員,都必須參加強積金計劃。 公積金vs強積金2025 長者生活津貼及公共年金的配合,便可以為長者提供一個穩定收入,更可補足現時不少退休人士的強積金未足以滿足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積金vs強積金 日後,要加強退休保障,首要的便是推行計劃中的取消「對沖」及強化強積金的制度(包括推行積金易以減低強積金的管理成本、為低收入僱員代供強積金等)。 我們更需要進一步探討如何加強公共年金與強積金的配合,面對未來香港人口中退休人士所佔比例日漸上升,所帶來的整體經濟挑戰。
公積金計劃通常設有「歸屬比例」條款,說明僱員須在該公司工作滿若干年後,於離職時按服務年期計算可取得的僱主供款,比例由僱主訂定。 例如工作少於3年就得不到任何僱主部分的供款;滿3年可得到30%,滿4年可獲40%,如此類推。 在強積金計劃下,無論工作年期的長短,僱主和僱員的強制性供款在交到受託人後便即時全數歸僱員所有。 強積金制度於2000年12月1日實施,目的是為在職人士提供基本退休保障。 法例規定,除了部分獲豁免人士外,凡年滿18歲至未滿65歲而受僱期滿60日的在職人士,必須參加。
成員參與計劃後,即可從我們的多元成分基金選擇中挑選配合個人需要的組合。 成員從其他計劃轉移累算權益至宏利亦十分方便及極具彈性。 公積金vs強積金 如你成為了自僱人士,則須在首60日內選擇強積金計劃及開立自僱人士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