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地站的承建商為金建利組合公司(包括金門(香港)有限公司、基亞集團及麗萊有限公司)。 油麻地長樂街 而於1979年12月16日,修正早期系統由石硤尾站延長至尖沙咀站,但當時油麻地站仍未啟用,直至同月22日啟用。 油麻地長樂街 啟用時只使用現時上層的月台;後來在荃灣綫通車前的1982年4月26日,地鐵公司率先將修正早期系統分拆為荃灣綫和觀塘綫,以旺角站作轉車站,並啟用油麻地站下層月台,以便乘客熟習。
由1920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俗称“榕树头”),开始发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 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众坊街(英文为 PUBLIC SQUARE 以前曾译为“公众四方街”),也是由这个广场得名的。 庙街(Temple Street)位于中国香港九龙油麻地,是香港一条富有特色的街道,同时也是香港最负盛名的夜市。 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 油麻地長樂街2025 如果有个旅游团,在晚上带你参观凶杀案发生地,给你讲述案发时的情形,你愿意(敢)参加吗? 香港旅游团“油麻地的两万种死法”就是这样一个团。
油麻地長樂街: 月台
為保障行車安全及班次穩定,港鐵於2016年6月11日起為油麻地站3/4號月台進行月台編號互換。 油麻地長樂街2025 而由同年8月21日直至觀塘綫延綫啟用前,乘客只能於3號月台乘搭前往調景嶺站沿途各站的列車;而4號月台則改為落客專用,列車於車站4號月台清客後繼續前往何文田站及黃埔站,再折返至油麻地站3號月台起載 。 1981年11月10日下午,一列由中環開往觀塘的地鐵列車,駛進油麻地站1號月台時,車長及月台上部份乘客均看見一名身穿校服的十多歲女學生墮軌,車長緊急煞車,但列車仍滑行了一段路並把該女學生捲進車底才停下,同時車長亦感到有物件撞到列車及捲進車底。 地鐵職員、警員、消防員和救護員火速到場檢查並展開營救,但無發現死傷者,連血跡也沒有。 此事當時轟動香港社會,更成為都市傳說,鬧鬼之說不脛而走。
有油麻地居民表示,在油麻地区周遭地方兴建了屏风楼宇,使区内气温上升,有居民要开着空调消暑,令夏天的电费高昂。 该区的广华医院是九龙第一所医院,成立于1911年。 油麻地是历史悠久的地区,中电集团早于1903年成为人口稠密的油麻区供电,香港历史最悠久的豆制品品牌——廖孖记腐乳,也在1905年在佐敦闽街成立。 有不少历史建筑物,例如油麻地戏院、油麻地抽水站宿舍(俗称“红砖屋”)和油麻地警署。 此外,果栏、玉器市场和俗称榕树头的油麻地休憩公园等地方,都极具特色。
油麻地長樂街: 車站藝術
每日的傍晚时份开始,庙街路边的摊档便会开始营业。 那些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甚至廉价电子产品都有。 而在天后庙附近亦有不少算命和睇相的摊档,更会有粤剧表演。 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被称为“庙北街”,以南一段则称为“庙南街”。
- 每天晚上廟街的馬路會擺滿售賣各式各樣貨品和食品的攤檔,有如台灣的夜市。
- 大批市民於早上繁忙時間滯留站內,直至當日早上10時許才回復正常。
- 2019年9月6日反修例風波示威,晚上11時許,一批反修例示威者破壞油麻地站設施,如打破出入口的玻璃窗、用竹枝敲打燈箱、打碎售票機熒光幕和噴上黑漆、出入口港鐵標誌被拆下,亦有出入口升降機被雜物堵塞及縱火。
- 此事當時轟動香港社會,更成為都市傳說,鬧鬼之說不脛而走。
- 每天晚上庙街的马路会摆满售卖各式各样货品和食品的摊档,有如台湾的夜市。
- 另外,港鐵亦於窩打老道西行慢線近禮基大廈安裝一部連接大堂至地面的乘客升降機。
其实本来“油蔴地”方为该地区正名,只是民间将其简化,特别港铁(当时仍为香港地下铁路有限公司)于当地设建油麻地站后,约定俗成才出现“油麻地”的写法,之后“油麻地”已取代“油蔴地”,成为该区通用名称。 与香港其他旧区一样,油麻地的楼宇多数是地下和二楼为商业用途,其余的楼层是住宅。 香港的著名街道庙街就在区内;庙街因油麻地天后庙而得名。
油麻地長樂街: 月台配色及車站英文舊稱
大批市民於早上繁忙時間滯留站內,直至當日早上10時許才回復正常。 2019年9月6日反修例風波示威,晚上11時許,一批反修例示威者破壞油麻地站設施,如打破出入口的玻璃窗、用竹枝敲打燈箱、打碎售票機熒光幕和噴上黑漆、出入口港鐵標誌被拆下,亦有出入口升降機被雜物堵塞及縱火。 2002年12月,前地鐵公司建議把觀塘綫從油麻地站向東延伸至黃埔,並於2008年3月經行政會議獲批對觀塘綫延綫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並於2011年開始動工興建。 油麻地站連接大堂及月台的原有升降機屬舊式油壓型號,港鐵已於2015年8月17日開始停用該升降機,以更換成較新型號,並於2016年4月23日重投服務。 在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初期,位於彌敦道的五個車站,除了尖沙咀站外,其餘四站的英文名稱都是以所在街道命名,而當時油麻地站的英文名稱為「Waterloo」,取自該站所在的窩打老道的英文名稱。
油麻地長樂街: 觀塘綫延綫
而《香港01》記者於事故期間更發現有警方的反恐特勤隊成員於油麻地站巡邏及戒備。 油麻地長樂街2025 港鐵經初步調查後,將岀軌意外形容為「轉向架偏離路軌」,而路軌旁設備亦有損毀。 同月16日,港鐵車務總監李家潤才首次承認事發時有約150名乘客沿路軌撤離時看到有列車在身旁駛過;而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亦批評事件極為嚴重,形容無傷亡是「幸運」。
油麻地長樂街: 地方
根据天后庙内1870年(同治九年)所立碑记,当时该地称为“蔴地”。 油麻地長樂街2025 油麻地長樂街 后来到了1875年(光绪元年),当时“蔴地”是渔民晒船上麻缆的地方。 不少经营补渔船的桐油及麻缆商店在那里开设,故改称为“油蔴地”。 根据1873年的差饷收册中,在油麻地的人士除了经营船只维修、麻缆、桨橹、铁匠及木材外,还有经营杂货、理发、米店、妓院、鸦片、长生店、仪仗花桥等等。 油麻地長樂街2025 渡輪油蔴地小輪於1924年成立,曾是香港最主要的渡輪公司,2000年開始放棄港內外線的渡輪專營權,由新渡輪營辦。 早年油麻地人煙稀少,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志》,並沒有關於油麻地的任何記載。
油麻地長樂街: 油麻地長樂街
街市大廈的建築工程於1956年冬天開始,工程費約62萬港元,1957年11月1日上午8時45分由時任市政局民選議員李有璇醫生主持啟用典禮,並由李夫人進行剪綵。 油麻地是歷史悠久的地區,中華電力公司早於1903年開始為人口稠密的油麻地區供電,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豆製品品牌——廖孖記腐乳,也在1905年在閩街成立,於1911年成立的廣華醫院更是九龍第一所醫院。 區內有不少歷史建築物,例如油麻地戲院、油麻地抽水站宿舍(俗稱「紅磚屋」)和油麻地警署,此外果欄、玉器市場和俗稱榕樹頭的油麻地休憩公園等地方都極具特色,還有舊式茶樓得如酒家(已結業)。 與香港其他舊區一樣,油麻地的樓宇多數是地下和二樓為商業用途,其餘的樓層則是住宅。
油麻地長樂街: 月台
每天晚上廟街的馬路會擺滿售賣各式各樣貨品和食品的攤檔,有如台灣的夜市。 由於貨品價格比較便宜,而且街道充滿地道特式,廟街已成為旅客的旅遊點。 油麻地長樂街2025 2019年10月6日,港鐵宣佈重開45個車站,由於太子站、旺角站及油麻地站只能選擇其中一個開放,故港鐵選擇了重開油麻地站。 然而在當約下午4時半,由於油麻地站受反修例示威者嚴重破壞,油麻地站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