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在報税時須確認自己符合申請供養父母免税額的資格,然後再按實際情況,如實填妥報税表第 11.4 部。 如納稅人符合指定條件,便可享基本免税額或申請其他免税額如已婚人士免税額、子女免税額、供養兄弟姊妹免税額等,減輕稅款負擔。 納稅人無需就基本免稅額提出申請,每個納稅人的基本免稅額為HK$$132,000。
- 税務局不會以受養人有資格領取傷殘津貼但沒有申領或選擇了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為理由而拒絕傷殘受養人免税額的申索。
- 免稅額和扣稅額旨在減輕納稅人交稅的負擔,納稅人只要符合資格就可以獲取免稅額,但扣稅項目是一種實報實銷的免稅安排如合認可慈善捐款、個人進修開支等就是屬於扣稅項目。
- 因此,子女免稅額的政策可以為父母減輕一部分經濟負擔。
- 若果其年齡為60歲或以上,又或者未滿 60 歲但有資格根據政府傷殘津貼計劃申索津貼的話,金額則為 HKD 50,000。
- 而税務局也會接受該份醫療評核報告作為符合免税額的證明。
- 如果家中有兄弟姊妹,建議事先商量由哪一位申報供養父母的免稅額,原則上建議由稅額較高的一方申報。
免稅額和扣稅額旨在減輕納稅人交稅的負擔,納稅人只要符合資格就可以獲取免稅額,但扣稅項目是一種實報實銷的免稅安排如合認可慈善捐款、個人進修開支等就是屬於扣稅項目。 如符合資格,第1名-第9名子女,每名可獲HK$12萬免稅額;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子女免稅額便可額外獲HK$12萬。 免稅額方面,第 1 名至第 9 名子女,每名可獲 HKD 120,000 免稅額。 而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税年度中,父母還可以在這 HKD 120,000 之上,額外再多獲 HKD 120,000 的子女免税額,合共 HKD $240,000。
子女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到幾歲?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此外,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子女免稅額可以再增加HK$12萬。 在香港,子女免稅額是一個廣泛運用的稅務優惠,可以有效地減輕父母的稅務負擔。 然而,對於這個稅務政策的細節,很多人可能還不是很清楚。 在本文中,我們將為你詳細介紹香港的子女免稅額政策,讓你掌握如何合法減輕父母的稅務負擔。
過去就曾有案例有父親以獨力支付前妻及子女家用為由申領「單親免稅額」提出稅務上訴,但監護管養權屬於前妻而敗訴。 不過,假如離婚後暫未再婚又負責照顧子女,想申索「單親免稅額」就需要符合兩大條件。 一是即使在課稅年度分居、辦妥離婚,仍需要到下一個課稅年度先可以享有「單親免稅額」。 離婚後父母合力支付照顧子女開支,甚至是繼父、繼母都有份提供子女生活費或教育費,這類情況父母、繼父母都可以分別獲得部分子女免稅額。 要妥善安排,就只有各申索人先協議如何攤分子女免稅額。 假如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稅務局就會按父母、繼父母各自支付照顧子女金額比例分配子女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 稅務投資服務
如你須繳納薪俸税或已申請個人入息課税,則可享有基本免税額。 同時,你亦可根據《税務條例》所訂明的條文申索以下免税額,以減少應課税的入息總額。 子女免稅額2025 如納税人、其分居或已離婚的配偶及其他人士就同一未婚子女均有資格申領子女免税額,税務局局長會請所有申索人自行協議他們之間應由誰享有該免税額或協議如何分攤該免税額。
- 一是即使在課稅年度分居、辦妥離婚,仍需要到下一個課稅年度先可以享有「單親免稅額」。
- 若你的配偶在2022/23課税年度沒有在香港收取任何應課薪俸税的入息和沒有就該年度選擇自行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你可申索扣除已婚人士免税額,不用選擇合併評税。
- 倪麗心指出,房地若連續發生2次以上繼承而移轉所有權者,且對各次繼承人而言,取得時點及原因具有非人為所能操控的特性,財政部放寬可將各次被繼承人持有期間,均納入計算範圍,以利適用較低稅率或自住優惠。
- 然而,如果其中一方以標準稅率計稅,由另一方申報子女的免稅額會更有利。
- 如你在任何课税年度内供养一名有资格根据「香港政府伤残津贴计划」领取津贴的家属,你便可申索伤残受养人免税额。
- 稅局建議,夫妻中入息較高或由非按標準稅率評稅一方申索子女免稅額會較為有利。
在報税時,請細閱「個別人士報税表指南」,確認你符合申索供養父母免税額的資格,然後按你供養父母的情況,如實填妥報税表第 11.4 部。 你亦無須在提交報税表時附上證明文件,但須保留有關文件 6 年(由有關課税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税務局日後抽查時可提交查驗。 如你的受養父母遷移內地定居後,只是間中回港探親,他們不是通常居住於香港,因此不符合申索條件。 反之,如你的父母只是間中短暫逗留內地,他們仍在香港居住,以香港作為他們日常生活的地方,並以香港社會一般成員身分在這裏生活,他們是通常居住於香港,你可以就他們申索供養父母免税額。 如果夫婦倆(並非分開居住)有多於一名符合上述條件的子女,所有子女免稅額必須由其中一人提出申請。 如果受供養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內全年連續與你同住而並無付出十足費用,你亦可享有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額外免税額。
子女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申領資格
在供養父母免税額的規定下,居住單位的業權,並不是釐定是否同住的因素。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及額外免税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如你父母與你同住至少連續 6 子女免稅額 個月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 如你父母與你全年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額外免税額。 就考虑纳税人是否有资格申请供养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额而言,「通常在香港居住」的受养人,是指该受养人必须惯常地在香港生活。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关课税年度内独力或主力抚养兄弟姊妹,则该兄弟姊妹方被视为由你或你配偶供养。
因此,你應首先向你父母查詢,憑他們所持有的資料及記憶,確定他們的出生月份。 如你的父母在2022/23課税年度年滿55歲,你便可在有關報税表的11.4部,填上有關資料,包括他們的正確出生年份及月份。 如你的父母在1968年1月至3月份出生,他們在2022/23課税年度便年滿55歲,你便可申索及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 但如他們在1968年4月至12月份出生,他們在2022/23課税年度便未年滿55歲。 在學徒訓練計劃下所簽訂的學徒合約,是學徒與僱主之間的僱傭合約。
子女免稅額: 免稅額有哪幾種?
離婚後,如雙方同意,納稅人或其前配偶可以分別獲得部分子女免稅額。 如雙方未能達成協議,稅務局就會按父母支付照顧子女金額比例分配子女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 如你有兄弟姊妹,可以考慮讓應課稅入息實額較高的人申報供養父母的免稅額。 留意額外免稅額只限全年與受供養人同住,同住並不包括樓上樓下。 子女免稅額 另外,就算你正在供養的父母仍在工作,依然可以申請「供養父母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 供養兄弟姊妹免税額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子女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2025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子女免稅額: 免稅額2023|免稅項目一覽
其中又以供養父母免稅額及子女免稅額,一直都備受關注。 這篇文也會針對這兩項免稅額作詳盡解釋,教大家如何用盡免稅額來交少啲稅! 子女免稅額2025 留意返:以下數字以稅務局公佈為準~詳情可以參考返呢度。 提交此表格即表示本人同意AXA安盛使用我以上的個人資料以進行有關AXA安盛香港的保險產品的直接促銷,否則AXA安盛不可使用上述資料作任何推廣及促銷用途。 本人亦已細閱及同意有關私隱政策聲明及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子女免稅額: 免稅額填錯/填漏如何補救?
若以四口之家的雙薪家庭來看,可多扣免稅額2萬元,標扣額多扣1.4萬元,薪扣額多出2.2萬元,合計多扣5.6萬元,若以稅率5%計算,將可多省稅2,800元。 子女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 也就是說,今年CPI累計漲幅若達標,明 (2024) 年綜所稅免稅額等額度將調升,後 (2025) 年報稅可適用。 最後,打工仔記得善用不同免額稅及扣稅項目,減輕稅款負擔,也記得在收到報稅表後在指定日期交回,以免被罰。
子女免稅額: 供養契爺契媽可否申請扣稅?
所以大家在報稅的時候,就要計清楚夫妻二人哪一位需要交更多稅,並由這一人申索子女免稅額,這樣才能把稅扣到最盡。 只要你在課稅年度中有以金錢供養過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就能夠申請俗稱「供養父母免稅額」的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 一般而言,將人工的一部份交予父母作家用,就是以金錢供養父母的一種形式。 但是,大家亦要注意未滿25歲成年子女修讀兼讀、單元培訓課程如展翅計劃,是不符合全日制學生的定義,即父母亦不能申領子女免稅額。 所以不要以為子女只要是「讀緊書」,就自動享有子女免稅額。 再者,獨力、主力照顧子女,並非視乎所付出幾多「家用」的金額,而是視乎誰享有子女的監護管養權。
子女免稅額: 申報供養父母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稅額資格
AXA安盛香港和我們有關或控股公司不會就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沒有侵權、安全、準確、完整、充分、合理、切合用途或沒有電腦病毒承擔任何保證或責任。 對「打工仔」來說供養父母免稅額是想慳稅的最佳入門方法。 可是,法例上對供養父母免稅額有相當要求,而部分的細則更是帶有相當大的詮釋空間,特別是「通常」在港居住和「同住」這個定義。 如合符資格,第1名至第9名子女,每名可獲$120,000的子女免稅額;在每名子女出生的課稅年度(例如你的子女是在2019年4月1日或之後出生),子女免稅額便可額外增加$120,000。
子女免稅額: 傷殘受養人免稅額
立法院財政委會員立委賴士葆等人提案,要求財政部檢討長年被低估的綜所稅免稅額及第一級課稅級距所得淨額,提案獲得通過,財政部須在3個月內向立法院提出書面報告。 子女免稅額 子女免稅額2025 報了好幾年,從來也沒告知過,還偽造文書,一點也不尊重人。 但先生生活上、任何事情都是對我很好、尊重,因為現在平常跟夫家表面上和諧,所以為了先生,我選擇不破壞現階段,畢竟那是他媽跟他兄弟。
倪麗心指出,房地若連續發生2次以上繼承而移轉所有權者,且對各次繼承人而言,取得時點及原因具有非人為所能操控的特性,財政部放寬可將各次被繼承人持有期間,均納入計算範圍,以利適用較低稅率或自住優惠。 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倪麗心今天在例行記者會說明,個人因繼承而取得的房地,可能具有照顧遺屬或繳納遺產稅等需求,須於短期內將房地出售,若因持有期間較短而適用高稅率,不盡合理。 自解釋令發布日(11月3日)起,個人交易因連續繼承取得的房屋、土地,依房地合一所得稅制計算下列期間時,可將連續各次繼承的被繼承人持有期間合併計算,且發布時尚未核課確定的案件也能適用,包括行政救濟中的案件。 本站使用元件之台股行情、個股基本資料及財務資訊為 子女免稅額2025 凱衛資訊 提供。 本站元件所提供之金融資訊, 係供參考,不能做為投資交易之依據,所有資料以台灣證券交易所、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個人綜所稅的免稅額、第一級課稅級距的所得淨額,未來可能提高?
個人免稅額,其實是基本免税額,即是每位香港打工仔都能夠享有的 HKD 132,000 免税額。 只要納稅人在課稅年度中的收入不超過 HKD 132,000,該年度就不需要交稅。 無論是以薪俸稅或個人入息課稅方式報稅,以下是9個打工仔常用到的免稅額,只要滿足指定條件,大家便可在報稅表上申報,讓稅務局在評稅時一同計算。 報稅日子已到,但怎計算供養父母免稅額、已婚人士免稅額及子女免稅額等項目,實教不少人想逃避這份「綠色炸彈」報稅表。
子女免稅額: 免稅額填錯/填漏有沒有補救方法?
基本免稅額是所有納稅人都可以享受的免稅額,而個別免稅額則是根據納稅人的個人情況而定,例如子女數目、供養親屬等因素,香港政府亦會提供各種免稅額及稅項扣減,減輕大家的稅款負擔。 子女免稅額2025 今個課税年度,納稅人已自動享有$132,000的基本免税額。 子女免稅額2025 香港政府為了減輕納稅人負擔,會提供不同的免税額,只要符合特定條件,就能夠扣除相應款項。
假如你的父母/祖父母由多名兄弟姊妹供養,大家就必需「傾掂數」,每個人只可以申報一個長老,若未能達成共識,其中一人一次過報盡家中長輩免稅額,其他人再報稅局就不會考慮該申索。 因此建議讓淨收入最多的人申請父母免稅額,想要用盡父母免稅額便要先與家人商量一下。 個人免稅額是指納稅時,每個納稅人可以享受的免稅金額。 這是稅務制度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旨在幫助納稅人減輕稅務負擔,同時鼓勵消費和投資。 假如你是單身人士,沒有子女免稅額及供養父母免稅額,但仍可享基本免稅額(亦可稱為個人或單人免稅額),2022/23年度的薪俸税或個人入息課税的額度為$132,000。
子女免稅額: 稅稅唸學堂/賣「連續繼承」房地 持有期間可「連續併計」 財政部最新解釋令幫了誰?
要注意的是,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稅額,另一關鍵重點是每名父母只適用於一名子女,如果重覆使用就是違法,所以兄弟姊妹之間需要好好溝通和協調。 大家都可能知道,只有父母或祖父母「通常」在港居住才合資格申請,若同住則可獲更大的免稅額。 假如父母已移居外國,每年只回港數周就不符合「通常居住」的要求,但近年兩地走的家庭越來越多,令大家對「通常居住」這條界線產生不少疑問。 每年報稅時,看著報稅表上林林總總的免稅項目,總有種令人心動的想法。 可是錯誤申報使用免稅額,輕則多交了稅,重則會因逃稅而誤墮法網!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同住的定義不包括同一棟大樓的不同樓層。 一般而言,已婚人士不得各自申請他們子女的免稅額,需由其中一人申報所有子女的免稅額。 然而,如果其中一方以標準稅率計稅,由另一方申報子女的免稅額會更有利。 一般而言,所有子女的免稅額只能由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申索。
子女免稅額: 免稅額2023懶人包|19項個人免稅額、供養父母慳稅及扣除額
如果受供养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本年度内全年连续与你同住而并无付出十足费用,你亦可享有供养父母及供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额外免税额。 但亦有例外情況,就是離婚後父母合力支付照顧子女開支,甚至是繼父、繼母都有份資助。 財政部於11月2日發布新釋令,個人交易105年1月1日以後繼承或受遺贈取得房屋、土地,適用房地合一稅制,計算持有期間時,如屬連續繼承或受遺贈取得之房地,得將連續各次繼承或受遺贈之被繼承人或遺贈人持有期間合併計算。
報稅表要填寫起來說易不易說難不難,單是填寫個人資料及全年入息金額當然容易,但在計算各種免稅額及扣稅項目時,往往就要多花時間去研究。 如你供養一名年滿 18 歲但未滿 25 歲的子女,該名子女必須在有關課税年度內的任何時間曾接受全日制教育,你才可得到該名子女的免税額。 法例規定在納税人與配偶分居或離婚的那一個年度內,納税人不能享有「單親免税額」。 舉例說,納税人在2022年8月離婚,他/她在2022/23年便不會得到「單親免税額」,要到2023/24課税年度的評税才能提出申索「單親免税額」。 由於他的婚姻未有註冊,你配偶的繼父不符合税務條例中父母的定義。
而個別免稅額則是根據納稅人的個人情況而定,例如子女數目、供養親屬等因素。 可以,但任何一名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免稅額只可由一名人士申索,不能由多人攤分。 即如果你家中有父母,你有一個兄弟姊妹,你可以與對方一人一個名額。
如有任何報稅(個人報稅、企業報稅、會計師報稅)的疑問或資料想查詢,我們歡迎閣下與我們的專業顧問聯絡,並在稍後為你提供免費的報價及諮詢服務。 依照原規定,若屬105年1月1日以後繼承取得的房地,繼承人轉售時,持有期間可以加計過世親屬的持有期間,但如果是連續多次繼承,則僅限合併計算當次繼承的被繼承人持有期間。 海外網購免稅額雖是民眾小確幸,但近年國際興起反避稅浪潮,財政部2019年曾委外研究,當時報告指出,取消低價免稅門檻是趨勢,財政部當時則強調,必須兼顧稅制公平、友善環境,會持續蒐集國際作法。
子女免稅額: 免稅額V.S.扣稅項目
除非他們是在 1971 年 10 月 7 日婚姻法修改前依中國傳統習俗成婚,這樣才符合申索供養父母免税額的條件。 子女免稅額2025 勞工處展翅計劃是讓參加的年青人為將來投身社會工作做好準備,提供的是短期單元培訓課程和工作實習訓練,不屬於類似大學或學院的全日制教育課程或訓練。 由於你的兒子已年滿 18 歲,而並非接受全日制教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税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