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18年10月,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員中,共有5位獲得諾貝爾獎、1位獲得菲爾茲獎、1位獲得圖靈獎,其他獎項包括沃爾夫數學獎、勒諾多文學獎和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得主。 香港中文大學2025 香港教育歷來產生的諾貝爾獎等級的學者中,三分之二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友、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畢業生獲得羅德獎學金的數目為大中華地區所有大學中最多。 中大是歷屆錄取最多文憑試狀元的大學之一,中大的環球醫學課程是香港本科收生成績中位數最高分的學科。 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為香港第一等級大學,學生代表香港幾乎所有領域的精英。 香港中文大學2025 媒體常見關於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哪間比較好的討論[249]。
中大還設有一所研究院,提供多項修課式及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 中大既是香港的天災監測中心,亦是社會科學、國學、工商管理、理學及醫學的主要研究機構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2025 [8][6] 香港中文大學還管轄一所專業進修學院,教務與發展政策由中大監察。 香港中文大學於深圳市設有一所分校,是一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的大學,由香港中文大學教務會負責監督。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頂尖大學之一[9],現時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強大學」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百強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 校方禁止學生在畢業禮抗議
由於收費高昂,加上一般僅有居住於校內的教職員及其家屬乘搭,該路線因而被中大學生稱為「富貴巴」。 大學書店為位於康本國際學術園的大學書店(由商務印書館營運);另有「女工同心合作社」(小食檔,由女工與中大基層關注組合營)、Fusion 超級市場及一所理髮店。 大學賓館現設於昆棟樓,兼作研究生宿舍;而原先的大學賓館,已重建成伍宜孫書院(一座保留,易名如日坊;二座拆卸重建成書院東翼)。 崇基學院神學院為香港歷史源流最久遠的神學院,歷史源流可追溯至1864年,長老會在廣州花地設立之神學訓練學校,該校於1914年即與聖公會及循道公會之神學訓練學校合併為廣州協和神學院,於戰時曾先後與華中大學及嶺南大學合作。 戰後聖公會、衛理公會與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共同創立香港協和神學院,而中華基督教會與循道公會則加入新加坡之三一神學院。 中大及對面的雍雅山房因此是香港電影中粵語片和國語片經常性的取景場地。
- 校方亦同時更新包括校徽的正式標誌中校名中英文全稱的字體,從原有黑色楷體字體轉換為紫色蒙納黑體字體。
- 校友[359]張正甫(香港影后蕭芳芳的丈夫)是香港電視新聞的鼻祖,對香港電視廣播貢獻良多,包括建立香港电视新闻制度,开创华语电视新闻直播报道、主播读报的新闻报道形式,並引入卫星技术,接收世界各地新闻,讓香港媒体融入全球媒体。
- 學院秉承服務社會提供優質持續專業教育的使命,配合著香港發展步伐及不同行業人士的進修需求,課程日趨多元化,2005至06年開設的課程約2000項,學生人數逾40,000人。
- 新亞書院另一創辦人唐君毅於事件過後兩個月發言表示「我力主對懸旗事不能讓步(9月29日);下午校務會議,議決國旗事暫忍痛遵港府命令停掛,另組小組會計劃來年不受港府津貼辦法(10月8日);明日為國慶日,對新亞而言則為校恥日也(10月9日)」。
- 錢、唐、張諸位先生以復興中國文化為己任,一生反共,奉中華民國為正朔。
- 香港中文大學有各類運動設施[282]供教職員及學生使用(亦是全港惟一擁有兩個田徑場的大學),包括大學體育中心、夏鼎基運動場、嶺南運動場、水上活動中心、書院體育館、籃球練習場身室、壁球室、康樂室、網球場、游泳池、籃球/排球兩用場、射箭練習場。
一般來說,香港中文大學偏重學術研究,在依據客觀數據的學術排名中(如ARWU、RAE等)中大的排名較高;多名教授、校友曾獲國際頂級嘉獎,也盛產最多羅德獎學金的本科學生,但是在媒體比較低調, 較少召開記者招待會。 而依據香港大學的問卷調查和商業QS、THE、USNEWS等相當部分是基於問卷調查得出的排名則以香港大學最高。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包括「幹事會」、「學生報」、「校園電台」等組織,而傳媒報道的「中大學生會」通常是指「幹事會」。 以上組織皆由「代表會」負責監督,但其組成方式與前三者不同,前三者由中大學生投票選出(選舉由代表會舉辦),代表會則由按書院直選的民選代表和每所書院學生會會長及代表會主席擔任的當然代表組成。
香港中文大學: 學院與課程
俯瞰吐露港、遠眺八仙嶺的中大校園,是山與海的協奏曲,給予詩人靈感,賦詩歌頌它的和諧景致以及當中的翰墨因緣。 慶祝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55周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音樂會,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校友會(校友會)將於2020年8月24日(星期一),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合辦一場音樂會。 屆時,音樂系師生校友聯同鄺勵齡、吳智誠、盧思泓、楊偉傑、陳璧沁、盧厚敏、葉詠媛、劉卓熙等一眾校友,組成不同小組、中樂團、合唱團、管樂團以及管弦樂團,演繹古今中外的非凡樂曲。 目前,校方已在校巴及車站註明「只准中文大學學生及教職員乘搭校巴」及「交通組人員有權檢查是否持證」,除中大學生或職員外的一般市民並不應該乘搭校巴,以免違反法例和保險要求。 中大校內主要的穿梭校巴站包括:大學站、康本園、大學體育中心/善衡書院、邵逸夫堂/科學館、馮景禧樓、大學行政樓、聯合書院、新亞書院、逸夫書院、敬文書院、39區。
- 戰後聖公會、衛理公會與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共同創立香港協和神學院,而中華基督教會與循道公會則加入新加坡之三一神學院。
- 為促進與業界的溝通,創新科技中心經常統籌大學各研究隊伍在本地以至區域性的科技展覽中參與展出,藉以提供社會與研究隊伍之間的直接溝通平台。
- 香港中文大學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6],由創校校長李卓敏教授於1967年提出[7]。
- 中大還設有一所研究院,提供多項修課式及研究式碩士及博士課程。
- 2019年11月,政府撤回三項涉及大學醫療教學設施的撥款,當中一項包括中文大學於大埔興建一座教學科研綜合大樓[327][328][329] [330]。
翌年,新亞書院便將校慶由10月10日改成9月28日孔子誕辰日。 新儒學八大家中多數是新亞書院教授或香港中文大學的教授(如哲學系的劉述先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 書院以中文教學,並教授官立學校所缺乏的中國文化課程,並因而獲視為中國儒學的復興基地,以及宋代書院文化的延續。 中大學生會自成立以來,經常就學校政策對校方和政府表達意見,如「反四改三運動」、「殺系事件」、「哭中大事件」及「保樹立人」等,也曾聲援1989年在北京的學生運動,創立中國民運基金。 香港中文大學依山而建,若徒步往返「山城」中各座教學大樓及舍堂較為不便,因此校內設有穿梭校巴和穿梭小型校巴,由交通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管理,共有14輛自置校巴。 教學日除設有穿梭校巴,亦有轉堂校巴行駛,共有10條路線(其中一半車輛由交通處派出,其餘車輛則由陽光巴士及強記旅運承辦,部分外判車輛由交通處司機值乘;以往外判車隊全部由強記旅運承辦,而勝興運輸亦曾經與強記旅運承辦穿梭校巴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 排名聲譽
國語片例如曼波女郎(取景於崇基學院),改编自小說的邵氏电影《小樓殘夢》[353]。 現代香港電影取景於中大的包括近期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The Midnight After)[354]。 香港中文大學 11日當天早上,有示威者在中大「二號橋」上設置路障,並向吐露港公路拋擲物件。 期間,防暴警察向校園發射多枚催淚彈及防暴子彈,而示威者則投擲汽油彈、汽油彈、體育弓箭還擊,有學生被槍傷後聲言若警方再不撤退則「炸吐露港」。 [317][318][319]雙方由早上起對峙,情況直至黃昏才緩和。 香港中文大學2025 崇基牟路思怡圖書館即為燕京大學創辦人暨原副校長路思義(Henry Winters Luce)之基金會所捐建。
香港中文大學: 活動
另外,還有多次獲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的林語堂[114]、趙振開(北島)[115]以及被多次提名同時被普遍認為應該授予諾貝爾獎的李卓皓(後因去世而不可能獲獎)。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辨識
香港中文大學有各類運動設施[282]供教職員及學生使用(亦是全港惟一擁有兩個田徑場的大學),包括大學體育中心、夏鼎基運動場、嶺南運動場、水上活動中心、書院體育館、籃球練習場身室、壁球室、康樂室、網球場、游泳池、籃球/排球兩用場、射箭練習場。 其中,夏鼎基運動場是每年4月舉行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體育科實習考試指定試場。 中大是港英政府為成立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的大學,香港法例《香港中文大學條例》亦表示中大的「主要授課語言為中文」[106]。 雖然中大聲稱「自創校以來一直堅持中英雙語的教育方針」[107],但現時大部分學系皆只提供英語為主的核心科目,部份院系(如醫學院及法律學院)更只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108]。 正如所有其他香港的大學,大學校監(或監督)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另設校長一職。
香港中文大學: 書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歷史源流上最久遠的高等學院,其於創校時所合併的三所書院[30]中的崇基學院和聯合書院,前身為1845年起、清末至民國初年在中國大陸地區享有極高聲譽的教會及私立書院、大學在香港的延續。 中大三所創校書院的成立實緣於大陸地區易幟、大量民國優秀學者逃離大陸。 香港中文大學2025 學院是區內商科教育的翹楚,其兩所學院和四個學系提供的都是最優質的課程。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競爭
[360][361]由此興起膜蛤文化,张宝华因为这段流传于互联网的视频成为大陆网络热点,张江两人的对话被网民大量引用、调侃。 香港中文大學 校友汪長智的香港沙龍電影有限公司[357]助荷里活片商拍攝多部國際巨片,如《蘇絲黃的世界》、《奪寶奇兵》、《鐵金剛》(007)、《職業特工隊III》。 穿梭小型校巴(分南北行,北行往第10苑,南行往大學站,由陽光巴士營運[註 7])一律收費港幣$5.5。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CUSCS)
學院開辦的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和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國際知名,一向在區內和世界位列前茅。 工商管理學院畢業生善於分析,理論和實務知識兼備,都是在全球化商業環境裏成功的要素。 香港中文大學2025 學院更有雄厚的顧問導師和校友網絡,其中不乏著名商業領袖和企業家,以及政府、金融以至不同行業的高級行政人員,對畢業生的發展有極大裨益。 香港中文大學 2021年12月24日清晨約6時,矗立於校園逾11年的民主女神像,在毫無預告及無先兆下,突然被校方拆除運走。 中文大學校方發表聲明表示,大學從未准許該雕像於校園展示[348]。
香港中文大學: 中文大學入口檢查站爆爭執 5人被捕
2017年,中大學生會成立「司法委員會」,司法委員由司法委員推薦小組遴選、代表會提名、學生會會長委任。 香港中文大學雅禮中國語文研習所在新亞書院及美國雅禮協會(Yale-China Association)的支持下創辦於1963年。 2005年起陸續通過大學擴展教育課程局(UEXB)申請各種證書及文憑課程,公開讓香港市民修讀,也是本港所有大學中,惟一提供普通話/粵語證書課程中最大的大學教學單位。 居港中外人士及來自七十多國的漢語研修生修讀本所學分課程、證書課程和暑期密集課程人數每年超過2000人。 於1949年以前,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之中國政大陸有十三家基督教高等教育大學學府。
香港中文大學: 大學管治架構
此外,原屬美國領事館新聞處轄下之圖書館——美國研究圖書館(American Studies Library)也歸於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該館於1993年將大部份藏書遷移到香港中文大學港美中心,後交大學圖書館系統管理,其位於聯合書院胡忠圖書館二樓。 館藏包括Professor James Meriwether所贈之威廉福納特藏及美國研究特藏,為亞洲最完備之美國研究特藏。 這是戰後早期少數可供「中文中學」畢業生升學的學校,校方開設以社會科學、工商管理為大宗的課程,致力滿足香港社會、工商業界的需要。 教育方針與專門培育殖民地文官的香港大學洽成互補,以致數任港大政治系主任皆為聯合出身。
報告並沒有建議採用哪個方案,但指出贊成採用學科本位制的人佔多數。 報告亦提出「教師治校」的原則,認為教師有權參與有關大學發展和校務有關的決定。 新聞系校友還包括在2000年10月27日訪問江泽民是否“钦点”董建华连任香港行政长官,引起江泽民大声斥责“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的香港記者張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