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沙田的陸上交通可謂四通八達,網絡比較複雜,主要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所以沙田可謂九龍與新界的交匯點,但由於陸路主要是連接村與村之間的途徑發展而來,一般較狹少,所以較大運輸量的貨運則以水路為主。 在陸路當中,以獅紅古道最為有名,它是清代運輸香木的必經之路。 古道,通常是指英國人佔領新界前,村民所用的大路,歷史悠久。 交通途徑的出現,大概有三個目的,包括前往墟市、外出進行小買賣和付運貨物。 到達觀音山村原居民村的避雨亭時, 先停下來小休片刻, 飲杯茶及慢慢欣賞這處真正是寧靜的山村。 再起步上行, 仍然是走一段陡斜路段, 不過只需十多分鐘便上到半山的西班牙別墅區, 這些別墅就是帶旺了這處寧靜山村的地產項目, 因為有馬路到達, 現在已經有專線小巴服務來往黃大仙地鐵站, 讓這處昔日非常寧靜的山村, 變得有點不寧靜了。
慈沙古道穿越新界和九龍兩地,景觀開揚,最遠可以看到維港對岸,又可以回望沙田、大圍一帶,十分值得大家在此細味香港的大自然風光。 黃大仙站(Wong Tai Sin Station)是位於九龍東黃大仙區黃大仙黃大仙下邨對出的一段龍翔道地下的港鐵觀塘綫車站,於1979年10月1日隨修正早期系統啟用。 啟德花園商場設有適用於該車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 1899 年,港府動工闢建大埔道,全長二十五英里,共分三段, 1902 年完成。 大埔道建成後,即成為貫通新界與九龍的主要通道,若乘中式馬車,從深圳至九龍尖沙咀只需三小時。 昔日崎嶇的山徑,就成為了村與村之間的聯繫管道,發揮內部聯繫的作用。
沙田觀音山: 沙田古道
而村裡面曾經出過兩位師姐(做司機),不過由於19政府喊打喊殺,搞到兩位唔敢再做。 車路的盡頭再可以接走山路下茅笪, 這段路很易走的, 所以大家很輕鬆就到達茅笪村, 沙田觀音山 然後接上馬路前往燒烤場的涼亭大休。 看看時間只是上午十一時半, 真是很輕鬆就完成今天路線的上半場了。
- 需負責營運該路線的公共巴士同業聯會副主席鄧子強則指,該路線客源不足,已累計虧損逾200萬港元,加上司機人手不足,結束營運實屬無可奈何。
- 此處環境清幽,綠樹成蔭,更是香港著名欣賞吊鐘花的地點,每逢農曆新年是吊鐘花開得最為燦爛的時期,吊鐘花懸在長而下垂的花梗上,朵朵白裏透紅,深受愛花人士的愛戴。
- 有村民選擇改以徒步形式,從村內行至地陷位置,再轉乘村巴或其他交通工具,不過陳坦言「至少亦需約30分鐘步程,若步行往市區如彩虹、黃大仙一帶更需兩個多小時」。
- 沙田觀音山的山火,波及馬鞍山郊野公園內的饅頭墩及水泉澳。
- 最高點水泉澳 難度6級 [中級路線] 短評大年初一,筆者因對試劍石與飛來石的好奇而慕名登山探訪,惟親睹奇石面貌後,略嫌兩石欠缺特色,頓感失望。
昔日,瀝源村民將香木經紅梅谷登山過望夫石腳,越獅子頭,逶迤而下黃大仙,這條路是當時運香木的古道,再運到尖沙頭的香埗頭,再往到香港村,以船轉運至廣州,最後抵達江浙蘇松等地發售。 (Kowloon Pass)是香港的一個山坳,位於九龍半島北部沙田區議會沙田區,獅子山之西及畢架山之東的360米至379米高無名山峰與獅子山之間。 九龍坳以南為黃大仙區議會黃大仙區的馬仔坑,以北則為沙田區議會沙田區的顯徑。
沙田觀音山: 首頁 > 沙田今昔 > 旅遊考察 > 沙田古道
觀音山村位於沙田與黃大仙交界的觀音山上,村民除了使用私家車及乘坐的士外,唯一對外交通工具,便是一輛來往觀音山花園與黃大仙的村巴,除村民外還有不少行山客乘坐。 不過,該條村巴線因營運成本問題,將於本月三十一日起停辦,影響觀音山村與鄰近的崗背村、十二笏村及茅撻村合共數百名村民。 村民陳小姐稱,前日晚上8時半突然收到村長於村內群組發出的訊息,稱在通往觀音山村的主要道路出現裂痕及有地陷發生,並已即時報警求助,警方接報並到現場處理,其後將涉事路段圍封。 她指,由於該路段是一條作為來往觀音山村、觀音山花園、崗背村至市區的主要通道,故大部分能來往村內的交通工具,如私家車、的士,以及村巴均無法進出,村民出入嚴重受阻,觀音山村恐成孤島。 有村民選擇改以徒步形式,從村內行至地陷位置,再轉乘村巴或其他交通工具,不過陳坦言「至少亦需約30分鐘步程,若步行往市區如彩虹、黃大仙一帶更需兩個多小時」。
- 過往養不少「大懶蛇」員工的食物環境衞生署再下一城,被市民揭發西環士美非路熟食中心有通宵更清潔外判工當值時「蛇王」,工作毫不認真,躲懶不清潔該熟食中心,更全組總動員大覺瞓,甚至自備充氣床墊及眼罩幫助入眠,十分養生。
- 「為什麼我這麼小會跑到游擊隊里?我是因為我姐姐才參加的。」在香港沙田觀音山上的獅子亭,86歲高齡的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對記者說。
- 話說觀音山居民曾經申請整條車路落沙田小瀝源,當時政府其實批左,不過由於當時班村民衰心急,自己出左七位數開左條路(稱為「百萬大道」),條路開左一個月說俾當時政府搵石墩封左條路,加上之後起左大老山隧道,原本條路嘅沙田終點變左隧道收費區。
- 村民質疑,涉事路段大約在兩至3年前才重新完成鋪路,相關部門亦有一直跟進維修,為何當局不知或有路陷潛在風險。
- 站在尖尾峰,除了能夠對望「黃牛石城」,還可遠眺極開揚的沙田美景,絕對值得一行。
故事發生係情人節夜晚,筆者係九龍灣接到一枝柯打,去竹園接客(乘客V小姐同佢老公)。 一開始行程見到目的地「觀音山村」,筆者心中大感不妙,萬萬想不到呢個「都市傳說」發生係自己身上,不過既然洗濕左個頭,本著專業嘅精神,筆者繼續行程(當然,乘客好好有俾貼士啦)。 警方昨表示,在周三晚上約8時30分接獲報案,指觀坪路近觀音山村發生路陷。 東九龍交通部人員接報到場,發現行車路有一個洞,面積約0.5米乘0.5米,事件中無人受傷或財物損毀,人員其後聯絡相關部門跟進及處理。 休息完畢再拍照留念, 然後再沿馬路前往沙田坳的士多, 這裡有公眾洗手間, 所以先停留幾分鐘讓大家上洗手間, 然後再接走衛徑前往電塔山。
沙田觀音山: 觀音山村恐成「孤島」
觀坪路近北面盡頭(向沙田方向)、觀音山22A及22B號對開為觀音花園及草堆下通道起點,沿路下行約100米、觀音花園草堆下19號即為觀音花園巴士總站。 繼續沿路落山,過觀音花園及草堆下後,是一條沿馬麗口坑通往水務設施之道路,號稱「百萬大道」。 但該路離草堆下不遠處被石躉封閉,僅餘一條窄路,一般車輛無法進入;該路屬郊野公園範圍,漁農自然護理署將之劃為禁區,駕駛車輛、電單車、甚至單車入內乃屬違法;觀坪路路口處亦有路牌提醒駕駛者該路並不適合行車。 沙田坳是觀音山和獅子山中的山坳,為昔日來往九龍及沙田的必經之路。 這裡連接著多條行山徑如麥理浩徑、衛奕信徑和慈沙古道等,是行山人士往來獅子山的休息補給地點。 話說觀音山居民曾經申請整條車路落沙田小瀝源,當時政府其實批左,不過由於當時班村民衰心急,自己出左七位數開左條路(稱為「百萬大道」),條路開左一個月說俾當時政府搵石墩封左條路,加上之後起左大老山隧道,原本條路嘅沙田終點變左隧道收費區。
沙田觀音山: 觀音花園
崗背村與草堆下位於觀音山主村落之西,崗背村原名「崗版」,崗版村旁有村落「柴堆坑」,或為草堆下舊名。 兩村屬同一宗族,與觀音山村一樣,原居民是王姓客家人。 沙田觀音山2025 崗背村早年因人口稀少,已併入觀音山村管理,村長及居民代表均同時代表兩村。 道路的分佈能反映沙田的村際關係、鄉村組織的形態和村民的經濟活動範圍,道路網絡將村民的生活圈規範起來,在相連道路上,村民的生活習慣和經濟生產方式,也呈現出相同的特徵。 在獅子山東西兩面,各有一條古老石徑,西面的一條由九龍橫頭磡蜿蜒直上獅子山坳,然後通往沙田;另一條石徑貫通沙田坳道,連接九龍慈雲山與沙田作壆坑。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黃大仙觀音山的山火焚燒近16個小時後,於今日(5日)下午1時許救熄,火警中無人受傷。
沙田觀音山: 總站站景
1970年代,小瀝源闢建對外道路,同時建路接駁半山上馬麗口坑連接萬宜水庫西面輸水隧道之水務設施。 村民因觀坪路、沙田㘭道及扎山道等出入必經之路路途陡峭、路面破舊,向有關當局申請建路連接沙田不果,遂於1990年集資百萬元自行興築車路連接水務設施通道,號稱「百萬大道」。 但政府旋即因佔用了郊野公園封閉該路,兩端至今仍隔以石躉,禁止車輛及單車進入。 可乘搭途徑獅子山隧道及大圍的巴士如81C、87B、89B,於世界花園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便可到達紅梅谷自然教育徑。 沙田觀音山 沙田觀音山 夏日天朗氣清,相信不少人都愛到郊外感受大自然的氣息。
沙田觀音山: 沙田 沙田第一城 第04期
還好路胚尚算可見,路程不長,下山接到吊草岩後便容易得多,一直都會有行人徑,但牛坳山新手不宜,建議與有經驗人士行走。 沙田觀音山 沙田觀音山2025 茂草岩、芙蓉泌、觀音山等村落更有興趣,茂草岩、芙蓉泌過往行走麥四見到指示牌時經常被其馬路所吸引,而觀音山村一直備受爭議之地,近年亦因往返觀音山村的士收費問題而在網上引起一陣討論。
沙田觀音山: 【香港行山】 沙田區紅梅谷行山日程推介 觀覽望夫石及貓仔石+獅子亭看沙田區景色
然後路途轉至平垣,時有上下行走,但幅度不大,沿途頗為舒適,此時,由於是在獅子山的背後,九龍半島已不復見,而沙田卻開始進入眼簾。 沙田觀音山 不一會,到了沙田坳的獅子亭,只見遊人絡繹不絕,士多好不熱鬧,只一片市郊之地,卻看似繁華市集。 沙田觀音山2025 這沙田坳道是上飛鵝山的兩條必經車路之一,每當遊人駕車而上,多會在這裡停留一會,加上這是麥理浩徑、衛奕信徑及其他行山小徑(如慈雲山至沙田的古道)的交匯點,在這兒開士多,定必賺得盤滿缽滿。
沙田觀音山: 服務時間
而該無明山峰與畢架山之間亦有一山坳名「鐵路坳」,但與加特坳一樣,已經是已消失的山坳名。 咪以為條山路好窄呀,泥頭車、16噸貨車都應付自如㗎。 V小姐仲話,佢哋屋企買傢俬搵貨車送上山都係咁,冇問題。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沙田觀音山: 沙田 聚龍居 第02座
今次為大家介紹的行山路線起點位於新界沙田區南部的紅梅谷,是著名景點「望夫石」的所在地,沿路徑到達十二笏觀賞「貓仔石」,再前往獅子亭欣賞絕美景色,最後到慈雲閣遊覽古色古香的廟宇,既可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亦能從中了解民間傳說及宗教文化。 觀坪路是觀音山唯一可行車通往外間之道路,北起觀音山主村落,南至吊草岩後,須經沙田㘭道及扎山道上下山到九龍。 但政府旋即封閉該路,兩端至今仍隔以石躉,禁止車輛及單車進入。
沙田觀音山: 觀音山
觀音山村原名「竹頭坪」,因村民見山形似觀音盤坐,遂改作現名。 觀音山所在偏僻,地廣人稀,1990年代初人口約三百二十。 昔時觀音山村屬瀝源九約中之小瀝源約,步行約半小時可達小瀝源。 現時新界鄉議局鄉郊代表選舉中,隸屬沙田鄉事委員會之「觀音山及崗背」鄉村範圍包括觀音山村、崗背村及草堆下。 觀音花園(Kwun 沙田觀音山2025 Yam Garden)巴士總站,位於新界沙田區觀音山觀音花園通道草堆下村19號對開之停車處,是一個居民巴士總站,供NR806線使用。 是獅子山西面的一條古老石徑,由九龍橫頭磡蜿蜒直上獅子山坳,然後通往沙田。
沙田區議員姚嘉俊批評運輸署發牌政策過分一刀切,漠視居民需要,希望該署能因應觀音山村的特殊情況,酌情發牌,避免該村變成孤島。 沙田區議員莫錦貴指出,運輸署曾諮詢部分小巴路線,惟最終沒有公司願意承接,直言鄉村居民被外界忽略,認為該署有責任協助居民。 需負責營運該路線的公共巴士同業聯會副主席鄧子強則指,該路線客源不足,已累計虧損逾200萬港元,加上司機人手不足,結束營運實屬無可奈何。 「冇咗架車真係冇得落山,好多的士都唔肯上去!」村民黃先生得知該營運近30年的邨巴將停運深感無奈,他與一班年邁村民多年來依靠該唯一的邨巴路線上落山,路線將於明年1月16日停辦,屆時將無公共交通工具連接市區。 居民朱小姐則指,村內不少學生需往市區上學,只能靠家長互相接載,亦設有「順風車群組」接載有需要村民,但相關私家車運載力有限,無法與邨巴相比,即使村民願意合資營辦一條邨巴線,但需成立公司再申請相關牌照,感到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