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生病是小孩成長的必經過程,在台灣,醫療資源發達,建議發燒就立即帶家中孩童去檢查狀況,因為有些病毒徵狀越即時發現越容易治療,對於醫生來說,如果病情拖延得越久,在診斷上的難度也會提高許。 小朋友生病父母當然緊張,不論是兒童感染Omicron、小朋友發燒39度,甚至只是小朋友發燒無病徵,家長切勿胡亂為子女加衣加被。 在適合的室溫(約25°C)盡量減少他們的衣服,避免蓋太厚的被,最緊要通爽,配合飲水補充流失水份、退熱貼敷額頭降溫,都有助加快兒童發熱症狀。 勿用太熱或太凍的水,以37°C水溫為他們洗澡,皮膚血管擴張有助身體散熱。 《Hello醫師》帶你深入了解,教您如何處理嬰兒發燒、出現哪些症狀應趕快就醫。
- 小朋友發燒處理方法|小朋友發燒是孩子成長階段必會遇見的問題。
- 寶寶發燒時往往會因為不適而哭鬧或沒有胃口,因此醫生可能會幫孩子開口服退燒藥如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讓孩子感覺舒服一點。
- 不過,如果發現子女發燒溫度又高於40℃以上、或出現抽筋及精神恍惚等情況時,便應立即帶孩子求醫。
第五波疫情持續嚴峻,今日(4日)確診數字為5萬2千人,當中不乏兒童感染疫症。 由於公立醫院爆滿,病情較輕的兒童不幸中招,只能留在家中服用退燒藥控制病情。 由於愈來愈多家長在市面買藥「看門口」,兒科醫生陳欣永將講解,一旦家中小朋友出現發燒症狀,家長在餵藥前應注意事項。 食藥署提醒,醫師常開立用於兒童的退燒藥,多屬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有可能會發生罕見的嚴重皮膚過敏反應,應注意兒童用藥時是否出現「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藥物過敏症狀,若出現前述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儘速就醫。 此外,最令父母頭疼的是,寶寶發燒通常都在半夜,這時候,父母應記下寶寶發燒的時間、測量體溫,並可以先給予退燒藥,不需急著半夜跑醫院掛急診。
小朋友高燒藥: 小朋友發燒誤解 5:發高燒不醫就會燒壞腦
他續指外國常用另一種藥物「布洛芬」(Ibuprofen),同樣有退燒、止痛的功效。 此藥物在香港須由藥劑師出售,家長可到具「Rx」標誌的藥房向註冊藥劑師查詢。 劉明發醫師表示,每次測量耳溫,應該是兩耳都要測量,如果發現兩邊耳溫相差0.5度,則應該以耳溫高的結果為依據。
- 一般來說,當家中兒童發燒時,家長應定期為他們探熱,保持空氣流通及為子女補充足夠水份。
- 另外,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剛剛發布了一系列常用紓緩新冠肺炎輕微症狀的藥物列表,詳細列舉出現不同症狀時的常用藥物名稱,包括兒童及青少年( 6 至 18 歲)等不同類別人士使用各類藥物的風險,有需要的家長可作參考。
- 萬一孩子病情加重,又沒有發燒這個機制來示警,導致沒人注意到,該怎麼辦?
- 正常因感冒引起的發燒,大多數2至3日便會自行退燒。
肛溫是最接近人體的核心體溫,受外在干擾因素少。 量測時,需注意肛門附近是否有傷口,以防感染發生,量測時維持固定姿勢不亂動,以免造成肛門受傷。 另外,幫1歲以下的孩子量測前,建議先在溫度計的水銀球端塗上凡士林,以防傷到寶寶稚嫩的肌膚。 持續觀察小朋友的情況,包括精神狀況、呼吸及血液循環、大小便、痾嘔、肚痛、皮疹、喉嚨及耳朵痛等,有需要求診時應詳細告訴醫生。
小朋友高燒藥: 小朋友發燒成因多 注意異常反應 盡早求醫
小孩發燒常伴有其他病徵,例如食慾不振、缺乏精神、易累,又有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導致咳嗽、鼻耳不舒服,或是引發腸胃炎屙嘔問題,嚴重甚至會出現皮膚變化,例如出疹或水痘。 家長亦要留意病童的體溫是否上升得太快,或出現腦膜炎的症狀,例如神情變得呆滯、情緒失控、變得暴躁、不斷哭泣、抽筋,嚴重的會令病人缺氧甚至腦細胞壞死。 該名前線救護員亦表示,明白家長有多擔心小朋友的情況,有時更會見到家長抱著小朋友不知所措,不過其實成人的體溫會令小朋友持續高溫,如果最後體溫升達41度,情況就會變得十分危險! 他提醒家長一定要做好降溫,不要一直抱著不放,風扇和冷氣是可考慮,但家長自行決定,因現時發燒好可能是covid-19,一旦用了就可能導致全家感染。
其實正常體溫是因人而異,採用不同方式探熱,得出的度數亦不同。 根據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的資料,耳探正常體溫是35.8至38度,超過38度就屬於發燒。 根據仁安醫院網頁,耳探超過37.5度就屬於輕、中度發燒,超過39度就屬於高燒。 小朋友一旦發燒,應盡快看醫生,醫生會根據小朋友的身體狀況處方口服退燒藥及塞肛退燒藥,並跟隨醫生的指示服藥。 養和醫院駐院醫生馮加恆醫生指,如果小孩的體溫攝氏38度以上就屬於發燒。
小朋友高燒藥: 小朋友發燒處理方法|如果小孩子有發燒情況…
因此預防小朋友感冒的方法除了勤洗手之外,更要防止外在病菌在家中繁殖,直接杜絕病源體滋長,才能真正達到效果. 建議可適時選用一些安全、有效的,居家抗菌產品,以預防病菌侵襲,保護全家大小的健康。 家長們對服用退燒藥的做法兩極化,有父母讓孩子過度服藥,有些爸媽則堅持孩子再燒都不給藥,這是因爲對退燒時間不了解所致。 為此,食品藥物管理署特邀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說明。 兒科醫生洪之韻(上圖左)近日接受節目《健康旦HiEggo》訪問時表示,0至3個月的嬰幼兒一旦出現發燒情況,首先較擔心是可能跟腦膜炎、尿道炎或肺炎有關,很大機會是「吃退燒藥都冇用」,應該要看醫生。
小朋友高燒藥: 嬰兒發燒處理方法
這位母親告訴鄰居,孩子白天燒了一天,晚上已經燒到40度,撥打急救電話但有300多人排隊,所以她沒辦法只好向鄰居求助,但很遺憾該鄰居家中也沒有退燒藥。 影片中這位母親一邊和鄰居溝通,一邊還哄着正在哭泣的孩子,不少網民為這對母子表示關心和同情。 讓寶寶坐在盛了溫水的浴盆,用毛巾淋浴大約五至十分鐘。 若寶寶開始發顫或水溫轉涼,便應立即把他抱離浴盆。
小朋友高燒藥: 親子影音
我並非要父母都別讓孩子掛急診,而是建議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標準來判斷是否緊急,例如:發燒超過四十一度、意識不清(嚴重倦怠或是嗜睡)、呼吸異常急促、有痙攣或抽筋的現象、嘴唇或皮膚發紫等。 小朋友高燒藥2025 另外,如果孩子有先天性疾病、或是年紀很小的嬰兒,發燒時當然要考慮送急診。 小朋友高燒藥2025 我有位急診科的同學說,最不容易處理的病人就是小孩。
小朋友高燒藥: 小朋友發燒誤解 7:酒精抹身涼浸浸去降溫
另外,也要注意是否測到耳道的溫度,而非耳膜的中心溫度。 孩子出生之後,無不受到家長細心的呵護照顧,但是置身在充滿病毒、細菌的環境,孩子不免受到外在病毒的入侵而引發生病,這時,身體會透過發燒來發出警報。 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會處方退燒藥或舒緩病徵的藥物處理;如發燒背後的感染嚴重,醫生或會處方抗流感病毒藥物或抗生素,嚴重者甚至會被建議入院作進一步檢查及治療。 主要依據病情上的差異,若預期幾天內可能持續高燒造成極度不舒服,如流感、腺病毒等,可能需要定時使用退燒藥減輕孩子的不適。 此外,若孩子有心臟疾病、嚴重神經學疾病、慢性貧血、代謝疾病等病史,發燒的高溫可能加重病情,則需要定時使用退燒藥。
小朋友高燒藥: 退燒塞肛藥好啲?
嬰兒體力和免疫力都較成人弱,任何一點症狀都會造成嚴重影響。 藝人梁靖琪(Toby)日前在社交網頁發文,指1歲半兒子施睿文(Roman)發高燒,更燒至41°C,需要入院治療,把媽媽嚇壞。 發燒是大部分寶寶必經之事,然而疫情關係,即使小朋友低燒,家長都不能掉以輕心,應盡快求醫,尤其是幼童高燒39°C或以上,更不能遲疑。 萬一小朋友出現嚴重症狀尤其是失去知覺地抽搐(即發羊吊症狀),首先要確保小朋友不要被自己的分泌物如口水或嘔吐物瀆親,因為氣道阻塞可以引起窒息及死亡。 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一輩會有錯誤觀念,以為發燒時只需吃退燒藥,只要燒退了便算痊癒。
小朋友高燒藥: 小朋友有一般兒童新冠的徵狀
若是使用肛門塞劑,也是要間隔四至六小時,但建議超過三十九度再使用,因為藥物是透過直腸黏膜吸收,大多在三十分鐘內就能出現退燒效果。 若是口服退燒藥水(或是錠劑),因為藥物需要經由腸胃吸收,效果比較慢,平均約三十至六十分鐘才會慢慢退燒,但效果會持續好幾個小時。 最後給大家一個小知識,大家有沒有發覺小朋友一丁點事就會發燒? 最大的原因是他們的免疫系統未及大人成熟,所以一有病菌入侵,就要出盡全力打仗。 而相對地成人如果遇上輕微病菌入侵身體,很快便已經可以打敗病菌,所以發燒的情況就不需要出現了。
小朋友高燒藥: 預防小孩跟新生兒發燒的方法
萬一孩子病情加重,又沒有發燒這個機制來示警,導致沒人注意到,該怎麼辦? 每種藥都有合理的使用範圍,爸媽們還是要遵守醫師的建議。 小朋友高燒藥2025 一般來說,只要孩子發燒,托嬰中心或幼兒園都會要求父母將孩子接回去,這是為了避免孩子在一起「群聚感染」。
小朋友高燒藥: 使用退燒藥物的三大原則
疫情持續至今已有4名兒童不幸離世,而截至2月累計1,939名17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確診並入院診治,49人需入住深切治療部留醫。 兒科醫生陳欣永指出近幾星期以來,病人都甚少前往診所,以遙距診症為主,當中有95%以上是感染新冠肺炎,年紀最細為十幾日大的初生嬰兒。 聽到這句話,我忍不住想:「吃退燒藥是解決『造成』孩子發燒的原因,還是解決父母緊張的心情?這樣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吃退燒藥,不應該是為了緩解爸媽緊張的心情,而是應該在孩子真的需要時才服用。 一直反覆退燒,只是製造沒有發燒的假象,並不是病情沒有出現變化。
但無論有否測氧機,都必須留意患者有沒有出現嚴重症狀。 不少感染Omicron的兒童都有較高的發燒度數,隨時達40°C,嚇到家長手足無措。 小朋友高燒藥2025 小朋友高燒藥2025 由於現時求醫不容易,導致市面上的退燒藥被搶購一空。 今次由全科醫生李俊輝醫生為大家講解孩子發燒的應對方法。 小朋友高燒藥 若寶寶體溫超過正常溫度,並且寶寶顯得不舒服,便可考慮按醫生的指示,餵他服用退燒藥。 由於過量服用退燒藥會對身體有害, 所以無論是服用次數、分量和服用的方法都必需依從醫生的處方。
其實不管那一種退燒藥水,簡單一點,就是體重除以2就對了,既有效也不會過量。 唯一要注意的地方在於「用藥間隔時間」,一個是4小時(安佳熱)一次,一個是6小時(依普芬、炎熱消、舒抑痛)一次,不要搞錯了。 不過如果只有偶爾有1、2次黏液,其實也不用擔心;但如果大便次數增加合併黏液、血絲、或大便持續性狀改變,則建議看醫生,較常見是感染腸胃炎、或對副食品中的新食物過敏。
小朋友高燒藥: 【瘋搶藥物】疫下家長搶退燒藥咳水 兒科醫生及藥劑師建議買3類藥物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如從而引起任何損失或法律糾紛,生活易概不負責。 我們會使用你的個人資料來支援你在本網站中的使用體驗、管理你的帳號存取權,以及用於隱私權政策中說明的其他用途。 逸里生活,著眼於人與生活、空間互動的應用市場,希望能以智慧、環保與美的方向,找尋與推薦台灣及國際的新應用、新需求與新技術產品,提供給消費者一個舒適安逸與安心的生活方式與環境。 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正確來說,以體溫和活動力、症狀、本身疾病史有沒有熱痙攣病史、家族史、心臟疾病、本身免疫系統狀況和發燒可能的原因綜合來判斷,不是單單以「活動力」來判斷。 此外,寶寶發燒常見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大多要靠自己的免疫力來治癒,一般病程多為3~5天。 如果發燒超過5天,一定要就醫排除其他併發症的可能性;如果退燒後精神活力仍不佳或嗜睡,也一定要就醫。 小朋友高燒藥2025 或是如果主要照顧者覺得寶寶狀態與平時差異很大,不知道該如何照顧,也應就醫。 對於小朋友來說,除了發燒的數字,最重要就是還是留意小朋友的精神及胃口,如果只是比平常差少少還是可以放心的,但要注意的是情況會否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