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尝试过程中,发现外国社会学理论,一到时地不同的香港,就不太适合。 终于改变方法,采用合适的外国理论,加上本地学者的研究,再大量的访问香港流行曲乐人,包括幕前幕后的工作者,并配合作者多年来收藏的凌散文字数据,组织拼合,重新整理。 反之,口述数据有时陷入记忆之误,则用文字数据反证。 以作者愚见,认为“商台”这电子新媒介在电视普遍化之前,把广告歌变成香港市民生活一部份,对香港音乐后来发展,有极大帮助,即使不是有心促成,但无心插柳,而令柳树成荫,实在也功不可没。 广告歌的演唱方法,也大大影响了后来七十年代粤语流行曲歌手如何“咬字”。 广告歌最注重吐字清楚,必这样,商品宣传字句,才会清脆玲珑地送入听众耳股。
- 但粤剧电影,一如前章所述,拍摄认真的不多,固此观众越来越少。
- ”见《静婷谈所谓“黄梅调”歌曲》,载黄奇智编着:《时代曲的流金岁月》,页198。
- 拉沙非在1955年再进一步,发表《个人影响》(“Personal Influence”)一书。
- 见简而清、依达合着《一对活宝贝》之《香港市歌》(香港:创艺文化,1990年),页69。
- 和
- 《桃花江》的旋律,用的是中国人一听就觉得亲切的“五音音阶”写成。
- 香港,在一夜之间取代了上海,成为国语时代曲的新根据地。
求过于供,只好另觅来源,想出“西曲中词”的办法,把最受欢迎的美国歌旋律,按谱依声,填上中国方块字。 词成,请来菲律宾编乐家按原唱片美国配器方法,搬字过纸,歌星便可以进录音室,倒也真是快捷妥当。 这些歌曲,对英文不大灵光的歌迷来说,正好填充了一些缺憾和空间,因此喜欢者不少,特别在星马一带,更蔚然成风。 有论者不满于这种“逾淮而枳”的改编方法,对黄梅调电影的音乐,时有苛评(21),但将地方戏曲时代曲化,不失为将传统现代化的方法之一。
佻皮: 男拔生只愛畫筆 「佻皮水墨畫」奪國際獎
听得我都掉眼泪,所以我觉得了不起,以后对这个也感到兴趣”,于是决定参加国语时代曲创作行列,此后成为极出色词人。 佻皮2025 (139) 柔云和张伊雯,在上海出道,但歌唱事业都是来港后才真正发展,唱片不少。 张在港更成为夜总会红歌星,并常常走埠表演。 五十年代另有个很令人鼓舞的现象:新人辈出,文化事业必需生力军不停加入,才有生机。 这是香港文化的顽强特性,在有商业机会的通俗文化,尤其如此。
此外,这时331/3转的“长行唱片”面世,这是有利粤曲的发明。 因为长达半句钟一首的粤曲,恰巧占这新出唱片的一面。 粤曲不必像从前的78 转唱片,唱完一小段,便停下来,要翻转唱片,始能再播。 但听众口味,实在这时已经转向,即有最新科技产品出现,亦未能发挥助力,抓住歌迷。
佻皮: 佻皮 网络解释
其实代表了在孤岛上的上海人民,对在重庆抗敌的国民政府,一种不敢公开表明的企盼。 说见水晶:《流行歌曲沧桑记》(台北:大地出版社,1985年),页155。 佻皮2025 佻皮2025 这是作者访问国语时代曲大老耆英词人陈蝶衣的记录。 据陈先生说:“不但歌词好听,还有意义在里面。
- 有时在电台上听到“飞哥跌落坑渠”一类有趣歌词,也会笑谑一番。
- 但在上海,却十分流行,夜总会或舞厅里,由乐队领班作夏威夷结他独奏表演,是很能吸引乐迷入场的特备节目(34)。
- 有時「咔嚓」一聲,錄音帶播完了,夜涼如水,萬籟俱寂,我甚至聽得見我茶杯內一朵茉莉花綻開的聲音,月亮自水平線外墜下的聲音,整個獵戶星座燃燒的聲音,和我早逝的三哥死去的聲音。
- 这幢当时被称为“远东第一楼”的建筑,是亚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最豪华的大厦。
- 这是紧贴生活的创作方法,影响深远,后来的港台流行曲作者争相效尤至今,但始终未能超越上海当年广泛的题材。
- 而广告商忽然多了一个价廉而效果好的电子媒介,自然大力支持。
- 五十年代,香港虽然因为韩战引发的禁运,转口贸易急转直下,但纺织和成衣业的迅速发展,弥补了这方面的经济损失。
这是中国的音乐新品种,摒弃了中国戏曲音乐的全部旧传统,改用国人从前几乎完全没有听过的自然发声方法来唱。 并以西洋和声方法,配合欧美流行的舞蹈节奏,用西洋乐器和偶一采用的中乐伴奏(17)。 这种新声,旋律和歌词都平易近人,一听就懂,而多听几次就已经琅琅上口。
佻皮: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佻皮汉语 快速查询。
广告歌目的在潜移默化,要在听众毫不为意之间,便把讯息存入脑中记忆库内。 当年极流行的如“四牛炼奶”(133)、“丰力奶”(134)及政府宣传歌“马路如虎口”(135)等都易唱易记,十分悦耳顺口。 这种“不说废话,一语中的”,崇尚用字简洁的文字风格,令后来在七十年代崛起的现代粤语流行曲创作,深受影响,容后再详细论及。 单看东南亚各地娱乐场所及大酒店,纷纷聘用菲人乐队驻场的事实,就可知大概(110)。
(A)一九四九年的香港 一九四九年的香港,人口大约一百八十万左右(1)。 绝大部份是广东人,俗称“广府话”的粤省方言,是他们的日常用语,也是大多数人懂得的唯一语言。 因此,那时候在香港流行的音乐,是俗称“大戏”的传统粤剧和粤曲。 流行音乐不断发展,日新月异,将其建制化,很多困难。 但这困难和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与研究价值无关。 “已古者即谓其文,犹今者乃惊其质”正是一种偏见(9)。
佻皮: 中国映画週間ランキング
流行曲旋律作成,就要编和声,配器,聘乐师组成乐队,为演唱的歌手伴奏。 编乐配器手法如何,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乐队演奏的依据。 而从另一角度看,伴奏编乐与和声安排及配器手法,有如替新旋律化装穿衣(102)。 天生丽质的美女,加上适当化装打扮和漂亮服饰,会似仙女飘下凡尘令人目为之眩,神为之摄。
佻皮: 生活消閒
偏偏与此同时,几位叫座鼎盛,观众很多的粤剧红伶如马师曾、红线女,忽然在 1955 年离开香港,举家回穗。 而不久之后,另一有“花旦王”之称的芳艳芬亦于 1959 结婚退隐,不再现身银缦红毡。 佻皮 几年之间,连失数位举足轻重的“大佬倌”,粤曲界真是“屋漏更兼逢夜雨”,捉襟见肘,雪上加霜,好不狼狈。 (116) “查查查”(Cha Cha Cha)舞步源自南美,以四拍一小节的音乐伴奏。
佻皮: 国语辞典
当年流行上海的时代曲,还常用最流行的语言。 英文的Miss and gentleman(51)和前所未见的的词汇“原子弹”(52)一开始流行,就马上在歌词中出现。 这是紧贴生活的创作方法,影响深远,后来的港台流行曲作者争相效尤至今,但始终未能超越上海当年广泛的题材。 在熟习了社会学者和文化研究理论之后,就试图将这些外国和本地理论移用来分析香港的流行音乐。
佻皮: 佻皮魔女
在评论歌曲旋律,歌词文字或编乐方式,本文作者必须承认,美学标准,归根究底,纯为个人偏好,因此主观成份,在所难免。 (2)可参冼玉仪编﹕《香港文化与社会》(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95年)所收论文,即为当年研究会上宣读文章。 我們無法告別一個作家,因為作者透過文字,形成了另一種生命形式,自此以後,生命與生命之間,還會有無數次相遇。 直至最後一個讀者忘記了一切,作者的聲音消逝,作者才會真正離開。 若有相关资源涉及您的版权或知识产权或其他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确认后我们会尽快删除。
佻皮: 佻皮
见简而清、依达合着《一对活宝贝》之《香港市歌》(香港:创艺文化,1990年),页69。 既可以听老牌歌王法兰仙纳杜拉(Frank Sinatra),也可以捧新秀猫王皮礼士莱(Elvis Presley)。 姚、李两位写作旋律,很有才华及功力,可是编乐配器功夫,颇有不足。
佻皮: 佻皮頑童
而且这些旋律,非常悦耳,难怪曲曲风行,大受小市民欣赏。 上海这国际都会,向来移民很多(42),各省各乡的人,为了种种原因,都挤进上海滩头,抗日八年战争时尤甚。 兼收并蓄的创作方法,自然可以迎合各种不同口味,以今日现代市场学的眼光看来,这是“市场主导”的制作方式,不能不推许上海时代曲乐人得风气之先,创意之外,更极有商业头脑。 (15) 上海工部局乐队成立于一八八一年,后来在意人梅百器(Mario Paci)领导下发展成为颇具规模的管弦乐队,其始乐师全为外国人,到三十年代才开始逐渐吸收中国音乐家加入。 见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台北:音乐时代,1998年),上卷,页117,注27。 《桃花江》是黎锦晖 1929 年在南洋写的作品。
佻皮: 佻皮[ tiāo pí ]
有了这两种新的传播媒介,国语时代曲才可以在极短的时期之内,风靡整个中国大陆。 佻皮 当时的国民,尤其京沪一带地区的居民,日常生活,都离不了时代曲的乐音。 有不少人甚至边工作边哼唱不停,好像不是曲不离口,就过不了一天似的(39)。 国语时代曲这样流行,甚大程度,是拜无线电广播台不停推广之赐。 在电台未面世之前,听音乐的经验,是面对面的。
然后上海就投入制作,先默片,再有声,此后一直领先全国,成为中国电影制作最重要中心。 那时,有声电影面世不久,制作人特别注意听觉效果,顺理成章,加插歌曲与音乐。 电影公司,更和唱片公司合作摄影片,时代曲又扩阔了传播渠道。 但影响全中国的,却是在这时期轻轻地开始的一种新声:时代曲。
佻皮: 佻皮的解释
Liz 和 Greg 的巧言令色和高額報酬的引誘,終於接受了這個工作。
五十年代,广告歌常常出现一些听起来令粤人啼笑皆非的语句,例如“好彩”(Lucky Strike)香烟的广告歌末句。 这是英文原词 “Fresh From The USA”的翻译,从字面看,绝无问题。 但一填进旋律,配合了乐音起伏,唱出来,听入耳,就变成“神仙美国来”。 本来,“邵氏父子”公司已在此地运作多年,既有制作,亦有发行网络和电影院。 不过,电影拍摄,专注粤语,而且稳扎稳打,稳健经营,没有什么雄才伟略的突破,到“邵氏兄弟”邵逸夫由星马挟巨资来港,才真正大展拳脚。
佻皮: 条目 佻皮
这个十里洋场的中国花都,在蓬勃无比的工商业支持之下,娱乐事业,获得空前的发展。 纸醉金迷,衣香鬓影的销金窝林立,上海在霓虹灯的耀眼辉煌里,化作二十四小时不停运作的“不夜城”。 佻皮2025 同时,香港也成为大批酷爱自由,不愿依附任何党派或政治思想的中国人的理想天堂。 此后多年,大批难民,翻山越岭,涉海潜洋,冒着生命危险,离乡别井,排除万难,千方百计地进入这个托庇在英国保护伞下的小岛,成为居民。 本研究在时间上,由1949到1997,长达48年,以北京“天安门广场”响起《义勇军进行曲》始,以香港“金紫荆广场”响起《义勇军进行曲》作结。
佻皮: 流行音乐参考资料及相关
市民躲在租界的荫护之中,居然可以避免了颠沛流离、忍辱偷生。 佻皮2025 不过“不知亡国恨,犹唱后庭花”的心情和压力,难为外人道。 在四周被日军包围,变成了孤岛的地方,上海人的闷郁和痛苦,在戏剧和歌曲找到了宣泄的渠道。 一切表面看来歌舞升平的作品,在歌词背后,其实暗藏了不少一时之间难以看出来的反讽和暗喻(37)。 可是,因为“国难当前”,仍然“弦歌不辍”,时代曲“颓废”,“败风坏俗”的批评,就难免时有所闻了。
佻皮: 佻皮詞語解釋 / 佻皮是什麽意思
但商台一中一英两台启播之日,用干电池操作,体积小又携带方便的原子粒收音机,已经以极合理价格在港登陆。 于是收音机牌照登记激增;二十五个月内跳升百份五十八。 市民只要买部收音机,就可收听由晨早七时直播到晚上十二时的免费娱乐。 对于还是艰苦奋斗,没有什么余钱的中下阶层,这不啻是天赐好礼物,对生活质素,很有提升。 而广告商忽然多了一个价廉而效果好的电子媒介,自然大力支持。 于是“商台”创下传播历史奇迹,在第一个月便开始有营利(25)。
全球华人触及之余,连非华人如泰人,如马来西亚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时候,凌驾电影、电视,和文字作品之上。 在90年代之前,此地学术界对香港流行音乐从来少予重视。 只有偶然出现在大学学生刊物的一二文章,会论及流行音乐(1)。 到1991年十二月,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办了“香港文化与社会”研讨会,香港流行曲才第一次在学术殿堂,有文化学者参加讨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