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每週減掉0.5公斤的體重,是比較好的進度,男性會比女性快一點。 瘦素與飢餓素雖然由周邊組織製造和分泌,它們仍然要透過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才可以發揮調節食慾的功能。 上身肥胖2025 更精確的說,它們以及其他食慾相關激素會作用在下視丘,這是腦中負責管理進食與能量消耗的中心。
- 這些倡議團體主張肥胖應列入美國殘障者法案,但立法當局則認為肥胖帶來的公共衛生成本超過將肥胖列入這部反歧視法案帶來的好處[231]。
- 在當代西方文化中,肥胖經常視為不受歡迎的同義詞,也與許多負面刻板印象相關。
- 國際體型認同協會(英语:International Size Acceptance Association)則是創立於1997年的非政府組織,它的宗旨是推動體型認同並消除體重歧視[234],活動範圍廣及全球。
- 正常體重者與肥胖者有明顯的代謝能力差異,因此推測從腸道中吸收熱量的能力可能會影響肥胖的發生,但目前還不確定這些差異是否會直接造成肥胖,或者這些其實是肥胖造成的結果[150]。
- 而在補充硒元素或進行減重過程中,應諮詢專業醫師的建議,若懷孕哺乳期、凝血功能異常、特殊疾病以及有在服用其他藥物的人,在補充硒元素之前需經由醫師評估,以確保選擇符合個人身體狀況,達到健康減重與預防疾病的作用。
肥胖症是最常見的可预防性致死因素(英语:Preventable causes 上身肥胖 of death)之一[43][44][45]。 歐美的大規模研究指出身體質量指數(BMI)介於20到25公斤/平方公尺的非吸菸者[42][46]以及BMI介於24-27公斤/平方公尺的吸菸者在非吸菸和吸煙者群體中分別有最低的死亡風險,高於或低於這個範圍死亡風險都會上升[47][48]。 肥胖認同運動主要的目的是減少對過重與肥胖者的歧視[230],有些認同運動者甚至試圖主張肥胖與身體健康並沒有負相關性[231]。 國際體型認同協會(英語:International Size Acceptance Association)則是創立於1997年的非政府組織,它的宗旨是推動體型認同並消除體重歧視[234],活動範圍廣及全球。
上身肥胖: 上身胖的人怎样减肥
因此如果瘦素相關的訊息傳導不足(可能由於瘦素不足或是瘦素抵抗),就會造成食慾提升而過度進食,這也能解釋某些基因疾病與後天狀況造成的肥胖[152]。 基督教信仰中認為食物會讓人犯下七宗罪的怠惰(英语:Sloth (deadly sin))與色慾兩項原罪[18]。 希波克拉底這麼寫道:「肥胖本身不是一種病,但它是其他疾病的前兆。」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外科醫師蘇許魯塔(英语:Sushruta)認為肥胖與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有關[201],並建議以運動來治療肥胖以及過重體位[201]。
林朝暉表示,胃熱濕阻型、老饕型的患者常有胃口好、重口味、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的習慣,容易有口乾舌燥、舌苔厚及小便黃、便秘等狀態,體格偏結實、非虛胖。 壓力型,也就是肝鬱氣滯型,除了一般上班族、更年期前後等族群較容易出現,但通常不會著重在如何減下來,而是先給紓壓管道,從身心兩方面著手。 上身肥胖 京都堂中醫師林朝暉受訪時提到,根據診所臨床觀察,尋求減重幫助的案例中,有9成以上患者可歸納為「水腫型、老饕型、壓力型、虛弱型及失調型」體質。
上身肥胖: 健康的人突猝死?醫曝「6致命習慣」快改:不是有穿暖就能防
很多女生锻炼方法不科学,只做下半身的训练,导致上下身力量不平衡,这样一来下半身受力会更多! 上身肥胖 只做单纯的有氧或单纯的力量,我所说的单纯有氧就是指做有氧运动,没有去做力量训练,单纯的力量是只练力量或只练想减的部位。 上身肥胖 上身胖的人,很好瘦,一般主要是吃多了,哈哈哈,比下半身胖的人好减的多,建议控制下饮食,很快就会看到效果啦。
節儉基因假說受到不少批評,另外也有許多其他基於演化的假說提出(例如基因漂移假說(英語:drifty gene hypothesis)與節儉表型理論(英語:thrifty phenotype)[133][134]。 中國有一項研究表明,城市化導致每日能量支出減少 kcal,以車代步則使每日能量支出又減少200kcal。 市面已有三種減肥藥已有證據可以長期使用,分別是奧利司他(羅氏鮮)、洛卡色林(英语:lorcaserin)(Belviq)以及芬他命與托吡酯複方(英语:Phentermine/topiramate)(Qsymia)[5]。 有些人認為在已開發國家中,富人能消費營養較為均衡的食物,且維持纖細體態的社會壓力較大,維持體適能的機會與期待也都比較高;在未開發國家,認為負擔食物開銷的能力、高勞動帶來的高熱量消耗、以及對較胖體態的文化偏好都能解釋肥胖率與社會地位的關連[138]。
上身肥胖: 上身胖的人如何减肥
主要由遗传决定危害:此类脂肪较难消除,但却不会导致疾病。 此外,下身胖多为女性,这是因为女性需要肩负孕育新生命的重责大任,而圆润的脂肪组织恰好能形成一个柔软安全的保护膜,于是当你一发胖,下半身就是最快速反映的部位。 李唐越醫師近期拍攝YouTube短影片,與糖友們分享「3種降血糖食物」。 第一種就是「鮭魚」,他說其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改善人體的慢性發炎,研究證實EPA、DHA可促進GLP-1(類升糖素胜肽-1)的生成,達到降低血糖、預防肥胖的效果。 根據研究數字推估,台灣有超過230萬名糖尿病患者,而死亡人數已連續2年持續攀升,於2022年糖尿病死亡人數為12,289人,等於每小時有超過1人因糖尿病而過世。 上身肥胖 欲遠離高血糖的危害,肥胖專科醫師李唐越分享「降血糖必吃3食物」,上榜的有鮭魚、秋葵及亞麻仁籽,吃對了就能完美控糖,還能預防肥胖。
- 腰臀比也是一種用來判斷肥胖的標準,根據世衛組織的定義,男性大於 0.9m 或女性大於 0.85m 即屬肥胖[32]。
- 美國醫學會在2013年將肥胖列入慢性病[19],希望藉此鼓勵健康保險業者將更多針對肥胖的治療、諮詢、及手術列入給付,如果保險業者願意投資,減肥藥物或基因療法的發展成本門檻也會降低。
- 因此如果瘦素相關的訊息傳導不足(可能由於瘦素不足或是瘦素抵抗),就會造成食慾提升而過度進食,這也能解釋某些基因疾病與後天狀況造成的肥胖[152]。
- 上身胖的人可能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上班族经常因为久坐不动缺乏相应锻炼,无法使体内的脂肪得到分解。
- 雖然使用瘦素對一小部分瘦素缺乏的肥胖者有效,但目前認為絕大多數的肥胖者都有瘦素抗性,在他們的身體中也都已經有高濃度的瘦素[155]。
「壓力型肥胖」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導致調節食慾的中樞神經出現問題,讓自己一直想吃東西,或是暴飲暴食,此外壓力也會影響內分泌系統,讓脂肪容易囤積在腹部、臀部,平時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甚至是因為減肥而產生的壓力都有可能導致體重不斷上升。 上身肥胖2025 上身肥胖2025 控制食慾與代謝的基因決定了人們在食物不虞匱乏時是否會有肥胖症狀。 至2006年為止,已認定人類基因體上有超過41個基因在特定情形下會造成肥胖[123]。 擁有兩套肥胖基因(脂肪與肥胖關聯基因)的人比常人平均重了3-4公斤,患上肥胖的機率是沒有該等位基因者的1.67倍[124]。
上身肥胖: 身體質量指數
對體重的態度也在肥胖的發生中佔一定角色,在朋友、兄弟姊妹、以及配偶的身上都能觀察到他們之間的BMI變化有關聯性[140]。 精神壓力及社會地位低似乎也會增加肥胖率[139][141][142]。 上身肥胖 上身肥胖2025 許多女性上班族因為久坐、少活動的關係,即使三餐節制飲食,下午茶的甜點、零食也份量減半,仍無法擺脫下半身肥胖的困擾。 醫師表示,下半身肥胖分為:脂肪型、肌肉型和水腫型等三種型態,必須加以辨別,選擇對的減重瘦身方法,才能盡快達到恢復窈窕身材的目標。
上身肥胖: 下半身瘦身攻略 只要四招 一個月後告別「梨形身材」
中醫師也說明這5類各自的特徵,首先,脾虛濕阻型也就是水腫型,和脾代謝功能不好有關,通常患者的外觀會白白胖胖、偏軟且不結實,觀察到舌頭伸出來旁邊有齒痕。 上身肥胖2025 在肾脏功能受损时体内的水分、垃圾毒素堆积过多,可能会出现下半身水肿的情况,让人感觉下半身肥胖。 若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治疗,针对肾脏病变采取治疗措施才能防止疾病影响健康,以及影响外观。 很多人出现了上半身瘦弱,下半身肥胖的情况,不排除是肾脏方面的病变引起。 肾脏是生成尿液,排泄尿液的重要器官,其功能保持正常时身体多余的水分可以及时排泄出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如果想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平时坐的时间应该合理控制,定时起来活动活动,饭后站立半小时再坐下,日常适当增加运动量,否则经常性的久坐有可能会引发肥胖。
上身肥胖: 健康情報
如果发现自己有上半身肥胖,下半身瘦弱的情况,有可能是平时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引起。 上身肥胖2025 很多人总是喜欢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翘着二郎腿,让身体保持放松舒适的状态,但是长时间翘着二郎腿有可能是身体的循环受到阻碍了,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下半身变得更加肥胖。 人体内存在许多毒素,如自由基、胆固醇,脂肪、尿酸、乳酸、水毒和淤血等,肝胆肾是人体的几大主要排毒器官,肝经、胆经、肾经都是自上而下循行,若这些肝胆肾出了问题,经络排毒不畅,脂肪代谢缓慢,毒素容易积累淤积在下身,造成下半身肥胖(梨形身材)。
上身肥胖: 肥胖的标准是什么?
其中有氧运动的主要运行模式就是帮助我们体内的脂肪进行氧化分解,从而塑造完美的肌肉线条,达到减脂的目的。 无氧运动平时因为强度太高,对选择的人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从而很少的人去进行。 但其实无氧运动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对于我们减肥来讲,并且无氧运动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 很多人在生活中,为了加强食物对于味蕾的刺激,增加自己感官的满足感,从而食用那些含有大量盐分的食物,例如膨化食品、火锅等等。 这些食物内的盐分一旦进入我们的体内,就会因为摄入量过多,身体不能及时地代谢掉而进入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造成身体的血液浓度升高,渗透压下降,从而产生水分在体内累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的现象。 上身肥胖 上身肥胖2025 在生活中我们的肥胖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全身肥胖,剩下两种就是局部肥胖,包括上半身肥胖和下半身肥胖两种。
上身肥胖: 上身胖腿细的原因
肥胖型態: 上身肥胖 全面性肥胖,臉部浮腫、手臂和大小腿也都有肥肉,身材幾乎沒有曲線。 產生的症狀: 經常感到疲倦、頭暈、低血壓、容易心悸、臉色蒼白甚至萎黃、指甲或嘴唇色淡無血色、下眼瞼蒼白、四肢無力、手腳發麻,甚至手腳冰冷、掉髮多、說話有氣無力、脂肪鬆軟、有氣無力等。 常見族群: 體質虛弱、節食過度的減肥者、挑食族、缺乏運動的上班族、產後的婦女等。 「水腫型肥胖」的人看上去會比實際體重還胖,這容易發生在久站、久坐、少運動、生理期…等情況,如果同一天體重變超過3公斤,也可能是水腫型肥胖的徵兆,尤其特別容易腫在下半身,身體代謝能力較差。 肥胖對部分行業(包括航空、醫療、以及飲食)會產生其他附加影響。 舉例來說,因為肥胖率的上升,航空公司必須付出更高的燃料費,並面臨加大座位的壓力[224]。
上身肥胖: 肥胖症的病因
上身胖其实是身体胖的表象或者往往不会有人只有上身胖,往往是机体整体的情况,整个体重超标,同时可能会觉得大臂比较粗或者肚子比较大。 如果是脾胃虚弱,水湿便得不到正常的运化,生成痰浊淤积在体内;如果是胃肠腑热,食欲过旺,人老有饥饿感,总想吃东西,导致营养摄入过盛,上半身便会发胖,形成苹果形身材。 該公式考慮到在相等BMI的情形下,男性體脂含量比後者低約10%;且即使體重不變,體脂肪率也會隨著年齡增長[36]。 最早的人體雕塑創作於二萬到三萬五千年前,主要都是描繪肥胖的女體。 有些人認為維納斯塑像的表現方式象徵的是多產,但也有些人認為這單純是表現創作年代的人們的肥胖程度。
上身肥胖: 肥胖
光是在2000年,肥胖旅客就讓航空公司多花了2.75億美元[225]。 醫療業必須為了肥胖的患者準備特別的設備,比方說升降梯或者是大型救護車(英語:bariatric ambulance)[226]。 餐飲業則面臨他們提供的飲食造成肥胖的訴訟,進而將訴訟成本轉嫁到價格上[227]。
上身肥胖: 健康網》胰臟癌危險8因子 醫:有「這種」體質風險降25%!
就個人層面來說,熱量攝取過多與運動不足可以解釋大多數肥胖者的發胖[90],但仍有一小部分肥胖者是基因、醫療、或精神疾病所造成的[91]。 另一方面,社群中整體肥胖率的上升則歸因於食物取得變得容易、食物變得更為可口[92]、以及車輛與機械化生產的普及[93][89]。 體重過重與許多疾病的發生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第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某些癌症、退化性關節炎、以及氣喘[2][41],由於上述疾病的緣故,研究也顯示肥胖者的預期餘命較短[2]。 人類一生中,有三個發胖的關鍵期,分別為:胎嬰期、少年期、中年期。 胎嬰期是在母體內的胎兒與產後的嬰兒時期,母體攝取的熱量過多、或餵食牛乳等,影響胎嬰的脂肪細胞增生較多[37]。
上身肥胖: 肥胖症
3、调整体质疏通淤堵:上半身胖是体质的原因引起的,从中医来说,我们人有九大体质,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上身肥胖 上身肥胖2025 对于淤堵,首先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没在代谢和体质,外在可以用泡脚、艾灸等进行调理。 上半身肥胖会造成一个人形状就像一个苹果,显得整个人摇摇欲坠,体态十分不完美。 把大腿后方肌肉用力紧缩,一边吐气一边脚向后踢,可以左右脚互相交换,约20次。
此外,飲食吃太鹹的人、受荷爾蒙影響的孕產婦,或是需服用類固醇的患者,也都容易有下半身水腫的情況,改善方法除了要適度飲食減鹽之外,孕婦和服藥患者都應充分諮詢醫師,再尋求適當的消水腫方法。 水腫型的下半身肥胖則多發生於久坐久站,進而造成下肢循環差的上班族,常合併有靜脈曲張的症狀,輕輕一壓小腿脛骨部位,會發現有稍微凹陷,且皮膚回彈速度較慢的情況。 改善水腫型肥胖的方法是多活動、少坐少站,白天建議穿彈性襪,晚上下班回家勤做按摩,睡覺前靠牆抬腿90度約20至30分鐘,或將雙腳墊在枕頭上睡覺,也都有所幫助。 上身肥胖 要改善這類型的下半身肥胖,平日運動結束後的拉筋伸展絕對不能少,藉此拉長腿部的肌肉,讓下半身的線條比較柔和;另外,注射肉毒桿菌素是另一個效果很好的選擇,不過注射完會有一定程度影響肌肉的力量,這一點對於時常運動的人來說,在注射前一定要知道。 脂肪型下半身肥胖顧名思義,就是太多的脂肪堆積在臀部和大腿。
上身肥胖: 健康網》對抗乳癌不害怕! 營養師:做這件事提高存活率
“上身瘦但下半身却肥胖,常见于不喜欢运动的人,大多都有生活作息不规律的问题,经常吃过饭后就坐在沙发上或者躺在床上,腿部脂肪大部分都聚集在下半身,长久以来就会变成上身瘦,下半身却… 這個時段身體機能最好,有益增強肌肉,是力量訓練及有氧運動的理想時間。 研究發現:此時健身比在更早時間健身效果好,肌肉可多增加22%。 由於肥胖使得發炎物質增加,台灣周建存醫師認為適時補充適量抗氧化物質,能有所改善。
雖然基因對肥胖的影響很重要,但它無法解釋為何部分國家(甚至全球)的肥胖率正在大幅上升[136]。 雖然對個人來說,熱量攝取高於消耗會帶來肥胖;但在社會層面上,造成熱量攝取與消耗消長的真正成因仍在爭論中,並有許多理論試圖找出原因,但多數人相信真正的原因是這許多因素的總和 。 1989年的評論性文章指出已開發國家中社會地位較高的女性較不易有肥胖問題,但不同社會地位的男性的肥胖率則沒有顯著差異;在開發中國家,社會地位較高的女性、男性、以及兒童都有較高的肥胖率[137]。 該評論文章在2007年更新,發現肥胖與社會地位的關係雖然不變,但關聯性減弱,並認為關連性的減弱是受到全球化的影響[138]。 在已開發國家中,收入越不平均的地區,成人肥胖率與青少年過重率越高,這個現象在美國也能觀察到:在收入不平等的州,即使是較高社會地位的人也容易有肥胖問題[139]。
在希臘喜劇中,肥胖的角色通常是貪吃的人,也是嘲弄的對象。 基督教信仰中認為食物會讓人犯下七宗罪的怠惰(英語:Sloth 上身肥胖2025 (deadly sin))與色慾兩項原罪[18]。 在當代西方文化中,肥胖經常視為不受歡迎的同義詞,也與許多負面刻板印象相關。 不論年齡,肥胖的人都可能面對社交上的汙名化,並可能遭受霸凌或同儕排擠,肥胖於是成為歧視的原因[207]。
体重平均减少大于3kg或者减重大于总体重3%的患者能在5年内保持这一水平[179]。 台灣存奕美學診所院長周建存指出,肥胖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與多種疾病直接相關,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惡性腫瘤等,都與肥胖有密切關聯。 此外,肥胖還可能引起其他問題,如不孕症,或是因體重過重對膝蓋和踝關節負擔增加而引發關節炎,以及對腦細胞造成損害,增加失智風險。 肥胖造成上述疾病的原因是由於過多的脂肪細胞會釋放發炎物質,導致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進一步增加罹患疾病的風險,這些發炎物質也會促使細胞老化,影響器官功能。 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某些癌症、退化性關節炎及其他疾病的發生機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