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淨律寺常住授課講《阿彌陀經導讀》、《印祖文鈔導讀》等,深獲好評。 或者有人就問到:學習經論以及教理,增長智慧也就足夠了,為什麼要學戒呢? 關於這一點,慈舟老法師他曾經這麼說過:「儒家不學禮無以立。不學詩無以言。但是我們出家人呢,不學經教則無以言,不學律典則無以立。」這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知道這個禮,不但是我們個人生活的規範,也是維持群眾社會次序的準則。 所以,如果不學習禮教,就無法立足於社會。 「不學詩無以言」,一首好的詩我們讀了以後可以調平我們的情感,陶冶我們的性情。
像彌勒菩薩講十種菩提心裡面的其中一種,為護持正法不惜身命。 要以苦為師,要少欲知足,甚至要能夠修頭陀行,更殊勝。 頭陀行就是十二種苦行,比比丘戒要求就更嚴格了。 頭陀行裡面有一食法,就是只吃一頓飯,我現在也在學習。 本來是吃兩頓,現在改成吃一頓,剛開始的時候受不了,覺得挺餓的,一直都盼著午餐。
天因法師: 出家戒律課程
天因法師 我們一舉一動要攝護根門,六根門頭要守護好,不要隨便的虛妄分別。 天因法師 大學畢業後到東引服預官役一年,服完兵役後想要親近南部的上會下性老法師,所以先回南部找教書的工作,但是沒有找到。 天因法師2025 殺戒張去王來,緣王張解,誤亦成重。 近、次方便犯中罪、遠方便犯下罪有異故也。 就好像帶持浮囊,又好像草繫比丘一般,又好像驅毒龍的公案。
- 但是自己心願是定了,一定得拿出五年的時間深入戒律,符合佛制,五夏專精戒律。
- 為了正法長久住世,我們盡力的去做,盡到心力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就是你的菩提心。
- 晝閱三藏,先閱律部,次及經論二藏,總凡數千卷之譜,優游法海。
- 而後就徵得正覺精舍的代理方丈及執事同意, 96年元旦在圓通寺晉山。
- 長老的讚歎與欣賞,成為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他能夠建立起這樣的僧團,用什麼建立? 於二十三歲參加大學佛學社,開始接觸佛法。 天因法師 大學四年中,常參加蓮因寺齋戒學會,因此漸萌出世之志。
天因法師: 天因法師: 中國十大著名寺院
後經劉居士協助在草屯雙冬蓋茅蓬「南山蘭若」作為關房,80年開始閉關,白天閱藏,早晚念佛,並修般舟三昧。 83年快要出關時,正覺精舍開山祖,傳授天台法脈予果清法師的法師父了一老和尚,到關房門口邀請他接替海公擔任正覺精舍第二任方丈。 內典研究班畢業後法師到慈光育幼院服務三年,為教保老師講述佛學和指導書法。 天因法師2025 有一回,一位故鄉高雄大社鄉三奶村的鄰居朋友來看法師,他們同讀高雄中學,大學也都考上中興大學,法師是國文系他則是讀農教系。 這位同學帶了一本《楞嚴經》和一頂斗笠到育幼院送給法師。
- 第一次是五十九年臨濟寺傳戒,天乙除任大引贊、講《四分比丘尼戒》之外,並擔任得戒和尚尼;第二次是六十五年龍湖庵傳戒,任得戒和尚尼、開堂和尚尼等。
- 我覺得自己就是這麼一個人,所以去到那裡真的是慚愧,也向比丘僧懺悔自己觀念錯誤,這屬於邪見。
- 這個故事出自《雜阿含經》,是佛陀所説的“耕心田之法”。
- 此外,天乙法師因行程緊湊忙碌,寺院管理殆多委託一位負責人總籌,她用此方法掌握寺院的一切。
大學畢業後到東引服預官役一年,服完兵役後想要親近南部的上會下性老法師,所以先回南部找教書的工作,但是沒有找到。 天因法師2025 再回到台中,經由李炳南老師介紹,最初到開明中學教了半個學期,然後仍是由李老師介紹到立人高中教了兩年國文。 1949 年政府播遷來台,法師亦同時卸下戎裝,並於基隆愛三路開設自由書局。 所往來者皆品性高尚之學佛人士,同時也因此而種下日後出家的因緣。 無染心者,則無有犯,謂入無記及明觀故。 從境交對,毛分未侵,便止心者,得重中罪。
天因法師: 天因法師佛法課程【自在,從生活做起】
淨因法師講到,佛教是多元的,不同語境下具有不同的角色,充當不同的身份。 天因法師 天因法師 天因法師 就像一個成年人,他可以是丈夫,是父親,是兒子,同時又是一個公司的員工。 佛教也是一樣,其既有宗教的角色,又有哲學的角色,同時又具備文化藝術的角色。
天因法師: 佛教徒能否養寵物
菩薩戒本裡講,如果國有災難,或是自己多煩惱、多業障或者多疾病,或者眾生有苦難、水火刀兵劫等等,你能夠講菩薩戒,講大乘經,就能夠幫助這個地方消災免難。 所以師父上人每天講《無量壽經》,那就是幫助我們消災免難。 所以定弘也是發了這個願,希望將來將功贖罪,過去輕毀戒法,現在發心認真學,將來也希望能夠有弘揚的因緣,當然自己先要做到。
天因法師: 天因法師: 佛學問答
如果我們不尋根溯源,而僅僅墨守成規,恐怕早已錯失當年佛陀制戒之本懷。 這個故事出自《雜阿含經》,是佛陀所説的“耕心田之法”。 佛教大雄中學的師生們,效佛所行,幾十年如一日,在莘莘學子們的心田上,撒下信心的種子,以智慧之犁拔除他們心田上愚寲、懈怠、不求上進等煩惱之雜草,最終收穫到學生健康、幸福成長之果食。 出家後方知,原來正月初一恰好是彌勒佛聖誕。 自古以來,佛教徒便在每月的十齋日(初一、初八、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廿三日、廿四日、廿八日、廿九日、三十日)和諸佛菩薩聖誕、成道日持齋守戒。
天因法師: 天因法師講經時間表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無法控制的天災人禍隨時都有可能降臨。 這不但與事無補,反而會加劇矛盾與衝突,成為家庭、社團和社會不穩定因素,後果十分嚴重。 淨因法師,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佛學博士;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生命哲學研究中心主任;香港學術評審局委員;香港寶蓮寺方丈;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香港佛教文化產業名譽顧問。 曾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博士生導師等。 就讀中學期間,因父親患病曾中輟學業。
天因法師: 天因法師: 戒律
第一世到第三世都降生在印度,第四世到第十二世則轉生到西藏,而從第十三世到第十九世則示跡於青海。 章嘉大師即是蒙藏諸多佛教信眾心目中的「再來人」,也是他們信仰的導師。 之間並兼任教務工作之推行,並於1993年起正式擔任淨律學佛院教務主任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