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高劍虹醫師提醒,LDCT仍有缺點,不是最完美有效的篩檢工具,偽陽性高達96%,多半是良性肺結節,而非肺腺癌或肺癌,恐讓民眾擔憂,還有過度診斷可能導致過度治療,長期篩檢也有輻射暴露等問題,應以高風險族群為主,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並不建議。 2010 年 11 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肺癌篩檢的一個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發現,針對罹患肺癌的高風險的特定族群,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比起使用傳統的胸部X光篩檢,能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大約每320人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就可以讓一位患者避免死於肺癌。 根據一個針對歐洲族群的研究結果,高風險罹患肺癌的族群若每年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持續十年,可以降低39%的肺癌死亡風險。 值得提醒的是,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雖可協助早期診斷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但透過這項篩檢發現肺部結節的比例也很高,且多數為良性結節,建議檢查結果異常的民眾,應配合醫師建議持續定期追蹤,以觀察結節有無新增或變化情形。 若確定為肺癌,更應配合醫師的治療計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般認為HIV感染者是這類伺機性真菌感染的高風險族群;不過,近幾年隨著高效能抗病毒藥物廣泛使用,感染者的CD4數量都不低,所以近年發現,隱球菌感染在此族群已經下降。
- 低劑量電腦斷層可以篩檢出小至0.1公分的結節,不過,低劑量電腦斷層因為敏感度極高,具有高度的偽陽性;但以美國肺癌篩檢研究的結果而言,根據美國研究,有1/4的民眾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後,被要求進一步確診,但最後只有1.1%的人確診為原位癌,其他則是不構成威脅的良性結節。
- 與X光影像檢查相比,CT掃描可提供更好的解剖結構細節。
- 許多學者質疑,低劑量電腦斷層非常靈敏,不只找出早期肺癌也會檢查出許多良性的病灶(如良性肺鈣化結節),使很多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切片與開刀手術。
- 既乳房攝影(乳癌)、子宮頸抹片(子宮頸癌)、糞便潛血檢查(大腸癌)、口腔黏膜檢查(口腔癌)後,補助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北榮於 2018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年 4 月推出精緻化微創胸腔鏡手術,用導航技術定位病灶,在手術房中就能利用電磁導航探針定位,1小時內就能一次完成病灶定位及開刀,縮減等待時間。 隨著時代在進步,儘管機器越來越新穎,專家仍提醒,沒有萬能的檢查,只有最適合與最需要的檢查,而且機器適合檢查的項目也可能會有改變,民眾務必聽從醫囑,視病情需要,該做就做,不該做也不要堅持一定要做。 李文正進一步舉例,腦部受傷或中風是否出血,電腦斷層可以確定;但如果是出血以外的軟組織問題,核磁共振就優於電腦斷層。 而實質器官如攝護腺、卵巢等,電腦斷層影像也不夠好,老人常見的疾病如椎間盤突出,或是運動員常見的韌帶等非骨骼傷害,電腦斷層也不如核磁共振。 「電腦斷層」全名叫作電腦斷層攝影(CT),是利用無數的X光射線穿透人體,經由電腦重組出體內3D影像,有別於一般X光檢查的平面顯現。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確診案例趨年輕化 四十歲以上有必要篩檢
雖然發現小型腫瘤應立即給予切除,但對於某些生長緩慢的肺癌,可能數年內都不會轉移或影響壽命,如果病患年紀老邁或體衰多病,接受手術切除反而可能會產生過度治療的問題,病人反而會承受不必要的手術或麻醉的風險與併發症。 結果在入院常規檢查發現,患者肺部X光異常,懷疑是非典型感染,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劉鴻霖指出,雖然多發性骨髓瘤傳統上並非真菌感染高危風險群,但考量當下病人沒有發燒等任何臨床狀況,仍認為真菌感染可能性極高。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結果在血液以及肺泡沖洗液中,驗出隱球菌抗原都很高,確認隱球菌肺炎。
檢查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熱門健檢項目,但衍生結節和癌症分不清的焦慮;成大醫院一般內科醫師蔡昇翰今天說,不建議沒有菸害、職業因素、肺疾等危險因子民眾用這方式篩檢。 臨床上來門診詢問低劑量電腦斷層的民眾,常問到的問題之一,便是有關輻射劑量的曝露問題,擔心頻繁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反而增加自己罹癌的風險。 雖然號稱是「低劑量」,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相當於接受0.9毫西弗的輻射量,相當於8到10張X光的輻射量。 人體一年僅容許3毫西弗的輻射量,而自然暴露就佔了1毫西弗,因此在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時,仍須注意輻射過量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危害。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輻射致癌
依據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結果顯示,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針對重度吸菸者降低肺癌死亡率達20%。 歐洲肺癌篩檢試驗結果顯示,男性肺癌死亡率的降低達24%,女性肺癌死亡率則降更多。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2025 美國國家肺癌篩檢試驗(NLST)以結節大於○・四公分為是否要進一步處理的標準,美國胸心外科學會(AATS),則以○・五公分為標準。
- 年齡介於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尚未超過15年者,證據顯示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以篩檢肺癌。
- 且可以根據經由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出的影像上結節的大小以及型態特徵,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搭配定期的追蹤或是有效且良好的早期治療,降低高危險族群的肺癌死亡率。
- 增加治療時的生活品質:晚期肺癌無論是疾病本身或其治療,易衍生相關的病症且降低生活品質。
- 隱球菌常存在於土壤、鳥類排泄物、尤加利樹及腐爛有機物等環境中。
- 這個發現得到了2018年歐洲耐爾森試驗 的證實,該試驗發布的結果顯示 ,高危患者年度低劑量掃描可將男性的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6%,將女性的肺癌死亡率降低61%。
- 在發現肺結節後,醫師詢問病史、身體評估與術前心肺功能評估,並安排全身骨骼掃描、腦部電腦斷層等檢查,以排除遠處轉移之可能性。
目前美國的聯邦醫療照顧保險(Medicare)及貧困者醫療補助計劃(Medicaid),有針對重度吸菸者搭配戒菸服務,提供每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 另外,南韓國家癌症篩檢計劃也對重度吸菸者搭配戒菸服務,提供每2年1次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 國際研究指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可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 近年來可以看到,有不少沒有吸菸、卻罹患肺癌的患者,追究原因多半可以發現他們平時暴露在各種空氣汙染中。 陳育民指出,平時經常暴露在肺癌危險因子中的人,包括長時間接觸廚房油煙;經常吸二手菸、三手菸;經常接觸汽車廢氣的機車騎士或行人,都應該和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醫師親解2023人氣醫美療程 精靈聚雙旋乳酸熱度持續攀高
何明霖醫師建議,空氣品質不好時,民眾若要外出,應配戴有CNS15980國家標準認證的防霾(PM2.5)口罩,且避免重複使用。 另外,除了吸菸、吸二手煙的族群,以下5種人都屬於肺腺癌高危險群,也需特別留意肺部發出的警訊,定期安排篩檢,可以到醫療院所接受胸部X光檢查,或自費健檢時,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簡稱LDCT)篩檢。 對於這些不確定診斷小結節的追蹤方法,國際間自有規範及建議,臨床上這是需要綜合判斷的,醫師通常會依結節大小、外型、特性及是否為肺癌高危險族群,來決定是否須立即處理或是持續追蹤2年甚至5年以下。 當小結節在追蹤時發現變大,醫師會建議進一步切片或是進行其它檢查;如果確立為肺癌,通常仍在早期,手術效果良好。 雖然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有許多好處,但也有風險性存在。 透過這項篩檢發現肺部結節的比例也很高,且多數為良性結節,建議檢查結果異常的民眾,應配合醫師建議持續定期追蹤,以觀察結節有無新增或變化情形。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新聞自律規範
因此,西方國家的風險預測模型可能不適合直接應用於台灣。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2025 有鑑於此,台灣的中央研究院會同多家院校醫院在2014年開始進行一項大型的臨床調查,希望最終能建立一個適合台灣國情的肺癌篩檢計劃。 要留意的是,胸部X光的缺點是,若腫瘤隱藏在肺尖處胸椎、心臟縱膈的前後、肋骨肺門大血管處,以及長在橫膈膜的下方、肝臟前後方,都不容易被看到,屬於X光的死角,會妨礙早期肺癌的發現,導致延誤診斷。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以上 建議至少做一次
另外,它的輻射劑量是有致癌的風險,估計會導致每2500人中一人死亡。 首先,我希望讀者能了解,所有的醫療決定,不管是篩檢或治療,都必須是根據利與害(Risk and Benefit)之間的評估。 可是,很無奈的是,同樣一個篩檢或治療,可能對張三是利多於害,對李四卻是害多於利。 蔡昇翰指出,肺癌堪稱癌症的第一殺手,台灣2015年新增加肺癌個案約1萬3000人,同年肺癌死亡人數近9200人,引起關注。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健康促進
如陳佩琪、陳文茜、鍾沛君、陳建仁、段行健等都是知名例子。 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死亡原因,約占全球癌症死亡人口1/5,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資料統計,每年約有1萬3,000人罹患肺癌,9,000人死於肺癌。 因肺癌難以早發現早治療,國內超過7成的患者發現時,已為難治療的晚期。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防治
這種無輻射的早期肺癌測試,可以透過抽血檢查血液中有沒有對抗肺癌的抗體,當腫瘤在體內生長時,會釋放部分蛋白質流入血液,人類的免疫系統也會開啟自動應變措施,產生特定的自身抗體。 如癌症指標驗到身體出現相關抗體,表示有可能患上肺癌,並需進一步檢查診斷。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不過癌症指標高低受許多因素影響,或會有假陽性或假陰性情況,這測試可作為參考,配合其他方法斷診癌症。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疾病百科
美國全國肺部篩檢試驗 在2010年發布的研究結released findings 顯示,接受低劑量CT掃描的參與者死於肺癌的風險,比接受胸部X光影像檢查者 低15%至20%。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這個發現得到了2018年歐洲耐爾森試驗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的證實,該試驗發布的結果顯示 ,高危患者年度低劑量掃描可將男性的肺癌死亡率降低達26%,將女性的肺癌死亡率降低61%。 低劑量電腦斷層掃瞄(以下稱LDCT)是胸部電腦斷層檢查的一種,做為肺癌篩檢工具確實有機會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於偵測小於一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同時,根據結節的大小和CT影像的型態特徵,評估良性和惡性的可能性,提供後續臨床處置建議。 國泰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顏銘宏指出,目前篩檢肺癌最靈敏工具,相較於普通胸部X光片,能夠偵測到直徑小於1公分的肺腫瘤或肺結節,根據結節大小和密度特徵,提供臨床醫師判斷腫瘤或結節是否有惡性的可能,與X光影像檢查相比,CT掃描可提供更好的解剖結構細節。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你一定要做的自費檢查! LDCT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瞄
醫界公認,電腦斷層可顯現出身體大多部位的情況,大幅提高疾病診斷的精準度。 「電腦斷層年燒健保九十二億」、「檢查多燒健保,有人年做二十四次電腦斷層」,成為新聞熱議的話題;但另一方面,近日也有最高法院醫療疏失的案件,關鍵在於原告認為醫師未安排電腦斷層檢查。 MRI對於偵測 5mm 以下的小結節的敏感性僅及45%,而PET-CT目前被建議使用於大於 10mm (亦有建議小結節實心部分 8mm ) 以上小結節的確認, 10mm 以下的效果不夠理想,故目前的肺癌篩檢仍以多排式CT為主。 :醫學對微小肺結節有所謂「毛玻璃狀病灶」,因在斷層掃瞄影像下,這類肺結節的邊緣或內部呈現不規則,霧霧的、像棉花狀,猶如一片毛玻璃擋在肺組織前面,其密度也會輕微增加。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肺癌出現症狀 常常已是末期 教你揪出早期肺癌
初步發現,在11177名受試者中,找到270例肺癌患者,分析偵測率為2.42%,也就是每千人找出24名肺癌患者,其中94.8%是第一期以內,美國則是每千人中找到10名肺癌患者。 接著於支氣管上打出 0.1 公分的洞口,再以 0.2 公分的氣球擴張後開始「探鑽」。 以近乎無創方式抵達沒有支氣管經過的肺結節位置,並將取出之檢體立即送交病理科進行細胞診斷,約莫 10 分鐘後即可確診。
LDCT輻射量暴露低於常規的電腦斷層掃描:常規電腦斷層掃描一次的輻射暴露量約為X光的100倍,而LDCT掃描一次的輻射暴露約為常規斷層掃描的1/5到1/6。 增加治療時的生活品質:晚期肺癌無論是疾病本身或其治療,易衍生相關的病症且降低生活品質。 LDCT肺癌篩檢可減少晚期肺癌的比例,連帶提升病人的生活品質。 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 不論如何,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胸腔外科加護病房主任許瀚水指出,所有肺結節的處理方式共有觀察追蹤、穿刺和開刀手術直接摘除等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