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基金中學是東區頗受歡迎的直資中學,校園擁有多元化的特別室。 課程以七大共通能力設計,中一及中二已讓學生學習編程和設計機械人,合作製作高階的專題研習,發揮同學創意、合作、溝通等能力。 建設教學嚴格、紀律嚴明的學校;樹立積極進取、充滿關懷的校園文化;培養中英兼擅、意志堅強、視野廣闊、愛國愛港、喜愛藝術,具創意與責任感的學生。 在「推動政府服務銜接融合,實現灣區居民『生活通』」方面,提出了推動三地居民統一身分認證、電子簽名互認,實現企業和居民高頻事項「跨境通辦」。 中國廣東省近日印發「『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小西灣學校 當中提及,要推動粵港澳政務一體化,推動三地居民統一身分證、電子簽名互認,實現粵港澳三地「一碼通關」。
她又分享說,最喜歡香港的點心,在港短短兩天已享用2次點心。 她認為,聖誕小鎮的氛圍活躍,景色璀璨,對大家都外出共享節慶表示高興。 除此之外,曉翠苑及小西灣邨邨內有兩條街道-曉翠街及明趣街。
小西灣學校: 香港郵政公布聖誕空郵截郵日 籲市民及時投寄海外郵件 (附主要目的地日期)
全校設有Wifi6無線上網,以提高學與教之效能,更備有充裕的流動平板電腦供學生課堂使用。 綜合星島日報、香港電台等港媒報導,廣東推出的方案,明確以數位化促進粵港澳三地經濟發展、公共服務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的目標。 在師資方面,中華基金中學全校教師總人數為84人,其中67%擁有教育文憑、100%擁有學士資格、43%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18%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43%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9%年資5年至9年、48%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由於屬私家路,加上沒有巴士及小巴途經,因此不在本典描述。 該道路呈U型,兩端均於同一街道(新業街)作結,並在U字兩側之間設兩條街道-富欣道及富怡道。 來往小西灣的主要道路是小西灣道,該道路兩端都連接柴灣的東部,是小西灣居民唯一通往其他地方的重要道路。 學校自訂中一收生的程序及申請日期,你須直接向學校查詢。
小西灣學校: 香港東區的中學
為了讓學界在中國傳統文化涵養及品德教育的範疇上,得到理論與實踐並行的支援,在社會上形成清流,造福下一代,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國學中心聯同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和馮燊均國學基金會,攜手推動「禮儀文明教育項目」,歡迎學校、教師和家長一同參與。 在1993年至1997年,前英軍情報中心重建而成的私人參建居屋富景花園、富怡花園及富欣花園相繼入伙,小西灣對外交通需求急劇增長。 與此同時,城巴加入營辦港島專營巴士服務,小西灣成為城巴與中巴逐鹿的戰場,兩間公司不斷開辦路線爭取乘客,當中不少更互相重疊。 1995年,政府在小西灣巴士總站對面闢建臨時巴士總站,屬小西灣總站北翼,以安置日益增長的路線數量。 中巴在1998年喪失專營權,新巴接手後仍與城巴有激烈競爭,尤其是城巴8X線與新巴8P線,直至2003年新巴母公司收購城巴競爭才告一段落,並著手刪減重疊的路線。
作為「共同體」理事長單位,暨大將充分發揮牽頭單位的主導、帶動、協調、示範作用,加快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深度融合,積極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為共同體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阿里雲廣東大區副總經理袁清韻表示,阿里雲作為「共同體」理事長單位,旨在與粵港澳數字商業行業組織、學校、科研機構、生態鏈企業協同行動,促進數字商業產教高度匹配,推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 小西灣學校2025 展望未來,由於小西灣沒有鐵路服務,而政府亦已擱置興建鐵路連接小西灣的計劃,因此區內居民對巴士服務的需求仍甚殷切。
小西灣學校: 西九故宮館展出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 包括梵高名作 11.22開幕
學習和教學策略:在高科技教學方面學校選用先進電腦設備,配搭最新教學軟件,如移動學習平台、新進的雲端科技等,採用全方位學習模式如專題研習、參觀、戶外考察及本地和境外學術交流等,配合教學需要。 學校聘請四位外籍英語教師,會話課時,每班會分拆為四小組,以增加學生練習說話的機會。 辦學宗旨:學校致力提供優質教育;運用現代科技及方法,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批判思考、創造力和自信心;增進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為他們日後貢獻社會作好準備。 GoodSchool好學校網站,這是由教育傳媒營運的教育網站,我們期望成為教育界和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界可以在這裡發放訊息,把學校內的教學政策和好人好事發送出去,而家長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學校的亮點美事,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和課程。
- 學校設施方面,包括:學校設有多媒體學習中心、多用途地下大堂、多媒體史地室、校園電視台、學生活動中心、英語角、電腦室、實驗室5間、美術室、家政室、設計與科技室、圖書館、社工室及生涯規劃輔導室等。
- – 新生可於開學前的3個月內遞交申請,其申請結果會在2個月內獲得通知。
- 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合作,
- 學習和教學策略:在高科技教學方面學校選用先進電腦設備,配搭最新教學軟件,如移動學習平台、新進的雲端科技等,採用全方位學習模式如專題研習、參觀、戶外考察及本地和境外學術交流等,配合教學需要。
- GoodSchool好學校網站,這是由教育傳媒營運的教育網站,我們期望成為教育界和家長之間的橋樑,讓學界可以在這裡發放訊息,把學校內的教學政策和好人好事發送出去,而家長也能夠第一時間獲悉學校的亮點美事,讓他們能夠為子女尋找最適合的學校和課程。
- 小西灣(英語:Siu Sai Wan)位於香港東區,原是柴灣的東面部份,接近香港島東部的盡頭,是島上的一個住宅區,人口約為8萬。
小西灣在開埠初期是一個人跡罕至的小海灣,前身亦為遠東地區最大的英國情報中心的所在地,至1985年停止運作並徹底拆毀。 隨著香港人口逐年劇增,加上地下鐵路港島綫落實興建,需安置受鐵路工程影響而需遷拆的居民,因此政府在1980年代決定開發剛被丟空的小西灣地區,在該處興建住宅。 中華基金中學屬於直資中學,需要繳付學費,中一級學費$18120,中二級學費$18120,中三級學費$18120,中四級學費$24150,中五級學費$24150,中六級學費$24150 。 有需要的學生(包括來自綜援家庭的學生及領取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的學生資助處財政資助的學生)可申請學費減免。 – 新生可於開學前的3個月內遞交申請,其申請結果會在2個月內獲得通知。 – 小西灣學校 學校學費減免計劃詳情包括家庭入息限額,請瀏覽網上版的超連結。
小西灣學校: 英文名稱
政府曾建議港鐵公司研究把港島綫從柴灣站延伸入小西灣,但由於欠缺地方發展上蓋物業支付建築成本,並未被港鐵接納。 小西灣學校2025 港鐵亦研究過利用輕便鐵路把小西灣及柴灣連接,但由於造價及融資等各種問題而變得不了了之。 由於小西灣居民乘坐港鐵需要前往港鐵柴灣站或杏花邨站才可以乘搭港鐵,導致柴灣站成為不少小西灣居民乘坐港鐵出入的必經之處。
小西灣學校: 香港夜繽紛︱九龍灣「啟業主場」辦螢光主題嘉年華 入場市民讚主題特別活動貼地
藍灣半島為信和置業旗下大型發展項目,地皮處於臨海位置,風景極佳,因此在賣地時以破紀錄港幣118億元成交。 該項目附設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於2001年正式啟用後,所有以小西灣巴士總站為總站的路線全數遷往該處,北翼更被關閉,該處已建成小西灣綜合大樓。 小西灣區內首個住宅項目小西灣邨在1990年於大坪村原址落成,屬公共房屋,用以安置受柴灣邨重建影響而需遷出的居民。 為方便居民出入,中巴老牌流水線8號線於當年2月1日延長至小西灣,是首項服務小西灣的公共交通服務。
小西灣學校: 中學分區名單
非本地研究生金小姐來自江蘇,已到港3個月,正在攻讀教育碩士課程,來港希望體驗不同的人生。 她十分享受香港的氛圍,感到包容性高、文化多元,令其眼界大開。 她又稱,這是她首次參與本港的聖誕活動,這棵聖誕樹是她看過最高的聖誕樹,「很美、很漂亮、很開心。」認為現場氣氛令人放鬆、隨興,又指本港的晚上相對內地更熱鬧,期望未來可留港發展。 小西灣(英語:Siu Sai Wan)位於香港東區,原是柴灣的東面部份,接近香港島東部的盡頭,是島上的一個住宅區,人口約為8萬。 此校於1997年由香港福建商會[註 2]申建,原意在於安置福建中學的正校或分校。
小西灣學校: 教學語言
至於剩餘未使用的課室,則借出予「福建中學分校」中學部作預備合併之用,而該校所有學生亦從北角七姊妹道舊址改至此校舍上課。 同年12月19日,此校舉行揭幕典禮,由時任特首董建華主禮[5]。 小西灣學校2025 除了推動粵港澳三地統一身分認證、電子簽名互認,實現企業和居民高頻事項「跨境通辦」,另將協調有關部門推動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等,以及港澳居民高頻事項全流程電子化辦理。 由於小西灣一詞中的「小西」與粵語粗口近音,當時政府認為有不雅意味,因此有意將該處改稱「小柴灣」,亦在憲報使用此名達數年之久,但因受普遍市民強烈反對而作罷。
小西灣學校: 教學情況
何廸信校長指出,學校能把握直資學校的優勢,資源運用上具靈活性和自主性,通過外語培訓、STREAM教育、專題本位的研習模式,提供跨學科學術訓練,助學生建立自主學習能力。 另一方面,學校在初中階段為學生安排大量學習機會,幫助他們發掘興趣,發揮潛能,鼓勵他們在正面的… 早在1970年代英國計劃把該情報中心遷往石崗軍用土地及舂坎角一舊礦場,至1978年與港府達成共識,屆時土地會移交政府用作民用開發[4][5][6]。 1982年因為興建地下鐵路,柴灣市區的徙置大廈拆卸,政府為安置這些居民,加上應付日益膨脹的市區人口,所以決定開發小西灣。 不論柴灣還是小西灣,其發展皆較東區其他地方遲緩,二戰前人口不多,1981年時亦只有208人,以漁農業為主,1980年代情報中心停止運作後,逐漸發展成為住宅區[7][8]。 而在1987年,小西灣情報中心部分用地曾短暫用作難民營,以暫時羈押越南船民,其後該用地重建為富景花園[10]。
小西灣學校: 中華基金中學
位於小西灣的中華基金中學(下稱「中基」)創校二十一年,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 小西灣學校 作為直資中學,可按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學習需要彈性增聘人手及自訂課程,別具優勢。 小西灣學校 學校重視升中銜接期,以收窄新生的英語水平差異,讓學生保持學習動機。 此外,初中階段會全方位鞏固學生的英語基礎,除提供自然的英語聽說語境外,亦會重點訓練讀寫技能,對學生應付公開試及大學教育有莫大裨益。 不過,何廸信校長強調,校方期望學生不止放眼個人學業發… 為迎合21世紀的教育新趨勢,中華基金中學推展太空探索的校本課程,並實施「全球意識計劃」,幫助學生在知識及技能上充份裝備,擁抱新時代的發展趨勢。
小西灣學校: 學校簡介和宗旨
隨著藍灣半島的落成,以及小西灣人口不斷增加,當年中華巴士和之後接手的新巴及城巴把不少原來以柴灣東和筲箕灣作終站的巴士路線在1987至2004年間延伸入小西灣,並以小西灣邨及藍灣半島的兩個大型巴士總站為終站。 隨着藍灣半島的落成,以及小西灣人口不斷增加,當年中華巴士和之後接手的新巴及城巴把不少原來以柴灣東和筲箕灣作終站的巴士路線在1987至2004年間延伸入小西灣,並以小西灣邨及藍灣半島的兩個大型巴士總站為終站。 位於柴灣小西灣的中華基金中學,於2000年創校,在短短時12年間,學生Banding由平均3.8,躍升至Band1。 09年高考、會考中英文合格率高達100%,入大學率更達九成。 香港有 60 間直資中學,佔整體約 13%;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他說,香港市民登錄廣東政務服務網、「粵省事」時,選擇通過香港「智方便」認證,即可順利完成身分核驗,線上辦理中國政務服務。
1. 迎新活動方面,於暑期期間舉辦中一新生銜接班及家長日,讓新生及家長深入了解學校的情況及要求;透過新生銜接課程及暑期躍進計劃,除了使學生適應中學生活之外,更讓學生善用假期作全方位學習,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得到均衡的發展。 學校為建立健康校園生活,學校小食部於投標時已限制不健康小食(如油炸食品)於學校售賣,並由家長教師會及學校老師監察,以學生吃得健康為目標。 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風純樸,紀律嚴明,師生關係融洽﹔強調老師、學生及家長的接觸與溝通,設有家訪制度與家長日,通過陽光短訊,促進家校溝通。 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合作,
小西灣學校: 科技公司突改制「周休3日」!老闆:薪水不變
共謀數字商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新生態,共享商科教育數碼化發展新成果。 11月24日,由廣州阿里雲計算應用技術有限公司、暨南大學和廣東財貿職業學院牽頭組建粵港澳數字商業產教融合共同體(以下簡稱「共同體」)正式成立。 當天,來自全國40所本科、高職、中職,78家企業,4家科研機構,3個協會的196位代表齊聚廣東財貿職業學院清遠校區舉行的「共同體」成立大會暨數字商業產教融合高質量發展論壇。
小西灣學校: 福建中學(小西灣)
1947年英國與美國、澳洲、加拿大和新西蘭簽署聯合收集情報的五眼聯盟協議,因此英軍於小西灣興建於遠東規模最大的情報中心,以協助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監聽中共政權的無線電通訊。 小西灣學校 1985年因確定香港主權移交,情報中心關閉並徹底拆毀。 [2]除情報中心外,小西灣以往亦為香港英國皇家空軍人員的居住地,曾在1950年代填海,以興建空軍球場[3]。
小西灣學校: 校舍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福建中學小西灣的資訊。 小西灣學校2025 小西灣學校 小西灣學校2025 辦學宗旨:建設教學嚴格、紀律嚴明的學校;樹立積極進取、充滿關懷的校園文化;培養中英兼擅、意志堅強、視野廣闊、愛國愛港、喜愛藝術,具創意與責任感的學生。 暨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小欣表示,「始有暨南,便有商科」。
小西灣學校: ‧ 全球400多位學者齊聚上海「中國學大會」
建立關愛校園,讓學生在情緒、情感和情操的發展得到全面照顧。 每名學生均有機會參加境外考察,成績優異學生獲資助往英、澳等地深造英語。 全校語文政策: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全部英語老師基準試達標,學生英語水平達到當局在「中學教學語言政策」中的英語教學要求。 小西灣學校 中一設英文適應課程,初中一、二中國語文選用普通話教學。
小西灣學校: 香港巴士撞殯儀館!至少7人受傷
經以往多次校舍競投後,此項申請於1998年獲得批准,並獲分配小西灣現址的新建校舍。 然而,由於校舍只可用作開辦津貼中學,因此辦學團體決定改為先行創辦一間新校,再安排屬私立性質的分校併入[3]。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隨著居民逐漸遷入,不少駐守柴灣各大巴士總站的路線均逐步延長或繞經小西灣。 至1993年9月,已有7條巴士路線[1]以小西灣巴士總站為總站,另有2條路線繞經[2]。 小西灣體育館位於香港小西灣道15號小西灣綜合大樓2樓至4樓,於2011年7月啟用。 體育館提供多元化的康樂設施,歡迎個人及團體於開放時間內租用。 小西灣學校2025 此外,體育館每月均舉辦不同類型的康樂體育活動,歡迎市民報名參加。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中華基金中學的資訊。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而在高中選修科目方面,此校一共開設12科,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綜合科學、數學延伸部分(二)、地理、企會財、中國歷史、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視藝及中國文學[6]。 粵港澳大灣區正走在數碼化浪潮前沿,亟需更多的數字商業人才,全國工商聯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在賀信中指出,「共同體」的成立將積極推進產教融合建設,培養數字商業領域高技能人才,彰顯大局意識和責任擔當。
小西灣學校: 教育
教育局重點視學報告指學校「著意培養學生的閱讀風氣和習慣,除午間讀報、中英文閱讀獎勵計劃等外,在中國語文及中國歷史的校本課程中加入大量課內及延伸閱讀元素,讓學生實踐從閱讀中學習,方向正確,效果不錯」。 中華基金中學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甄選準則及比重:學業成績40%;操行表現20%;課外活動及服務20%;入學面試20%。
小西灣學校: 香港政府535名僱員拒宣誓 已全部離職
運動設施包括1900平方米的大型運動場(作手球、網球及排球訓練),健身室、排球場及籃球場等,圍繞着校園有環保徑。 先進科技設施包括1Gbps寬頻上網、高速Wi-Fi覆蓋,創意學習中心:互動顯示軟件音樂創作、配合更新了的校本視覺藝術課程、立體模型實驗室、高等材料研究中心、備有100個平板電腦的電腦室、高清校園電視台等。 間中有大規模修葺及改建工程,下一期的大規模維收快將舉行。 學校設施方面,包括:學校設有多媒體學習中心、多用途地下大堂、多媒體史地室、校園電視台、學生活動中心、英語角、電腦室、實驗室5間、美術室、家政室、設計與科技室、圖書館、社工室及生涯規劃輔導室等。 所有課室及特別室均鋪設寬頻網絡,配備電腦、實物投影機、音響等。
小西灣學校: 福建中學(小西灣)
學習和教學策略:學校強調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位學生,以優化教學為發展重點,「智育第一、全面發展」為辦學方向。 英文科使用多樣化教材,讓學生有更多口語訓練、聆聽練習和讀寫的機會。 學校更全面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教學,營造嚴謹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學習及多元發展。 學校邀請本地、國內及海外學術顧問為課程及教學提供意見。 為配合新高中課程,多個科目進行系統的課程政革,致力提高學生的探索及思考能力。 學生透過多元學習模式,如專題研習、本地及境外考察交流,提高學習成效。
小西灣學校: 粵港澳數字商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正式成立 推動產教深度融合校企高效對接
小西灣(Siu Sai Wan)位於港島東區,屬柴灣的東部延伸部份,是一純住宅地區,也是港島北岸最東端的地方。 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法定圖則及地區規劃,小西灣是港島規劃區的第20區,與柴灣和杏花邨同屬該規劃區[1]。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福建中學(小西灣)的班級結構是中一4班,中二4班,中三4班,中四4班,中五4班,中六4班,總計全校共開24班。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東區,但有部分學位會分配給觀塘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部分學生來自 BAND 2 小西灣學校2025 的小六畢業生。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自行分配學位 、中學統一派位。 小西灣學校2025 旅客Shelby來自美國,首次訪港探望親友,計劃留港一星期,香港是她探訪亞洲的第2個城市,對比她曾到訪的越南,香港更加繁榮、現代化及高樓林立。
小西灣學校: 全球學者齊聚上海「中國學大會」
學校特設個人成長課,目的在重申學校的核心價值,提升學生的全面質素。 福建中學(小西灣)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小西灣學校 小西灣學校 學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收生準則:小五、小六成績40%;操行25%;體藝或服務10%;面試表現25% 面試形式及內容:
小西灣學校: 香港巴士大典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魏文濤表示,粵港兩地創新建立粵港在線身分互認體系,在中國首次實現內地政務系統對香港人身分的在線認證。 根據2022/23學年資料顯示,中華基金中學的班級結構是中一5班,中二5班,中三5班,中四5班,中五5班,中六5班,總計全校共開30班。 其後,此校於同年9月創立,首屆錄取中一及中四各6班,共401名學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