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任何適當的場合,都會強調這個制度是香港居民有依法享受社會福利的權利(基本法第36條),更不應貼上一個負面的標籤。 以2019年6月底時有54.7萬人領取長生津作參考,領取長生津從而脫貧人數的只有15.4萬人,主要原因是單靠長生津金額本身10不足以脫貧,上述脫貧的數字中,是要住戶有其他收入,加上長生津收入才高於貧窮線。 現屆政府調整長生津的領取條件,配合公共年金的推行,有助未來可以讓更多的長者可以「脫貧」。
在受助人成功追討贍養費後,社署會與他們商討,以按個別情況適當處理是否會調整其綜援金額的問題。 社會福利署(社署)為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的現金津貼,以應付因嚴重殘疾而引致的特別需要。 綜援 1968年,社會救濟不以現金援助,一家四口只提供20斤米/月(當年絲苗米0.12元/斤)。
綜援: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與失業
由2022年10月起,政府會把「關愛基金」下長者和殘疾人士的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提高金額,例如低收入家庭照顧者每月生活津貼會由2,400元增加四分之一至3,000元,惠及約10,000名照顧者。 獎學金得主無須通過入息資產審查均可獲發獎學金支付學費,以每年30萬元為上限。 綜援 此外,獎學金計劃為有經濟需要的得獎者在修業期間提供額外支援。
- 院舍照顧補助金住喺非資助院舍而年老、殘疾或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嘅綜援受助人,每個月可以獲發院舍照顧補助金,以減輕佢哋嘅院費負擔。
- 十五年來,何惠玲每月領取三千五百元綜援金,公屋租金則由政府全數資助。
- 為紓緩本地專上學生貸款還款人的財政壓力,政府會將現時免息延遲償還貸款安排延長一年,直至2025年3月底。
- 約10年後,到2019年3月下降至11 696宗,亦是1996年7月以來最低的數字。
文件顯示,正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傷殘津貼及綜援等人士,可獲發額外半個月標準金額,以綜援為例,一名單身健全的成人可獲1,343港元;健全單親家長及兩名健全學童則可獲3,718港元。 當局預計,約有151萬名合資格人士可受惠,涉及23.82億港元開支。 為協助受到失業影響,而令家庭收入下降至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人士,不論是從公援至綜援,都是這個制度的功能。 在早期,這更是主要功能之一;只因人口高齡化,今天過半數領取綜援的都是年長人士。 在2003年9月,失業綜援個案為51 372宗,是歷史的高峰,隨後逐步減少,到2008年10月降至31 000宗。
綜援: 資助專上課程學生資助計劃
由於現時的安排行之有效,因此政府無意在綜援制度下作出重大改變。 此外,社署沒有備存因申請人家人有否提交聲明而個案獲批或未獲批的數字及申請批核時間的資料。 高齡津貼受惠人的入息及資產如沒有超過長者生活津貼的規定限額,可到所屬的社會保障辦事處提出申請長者生活津貼。 社署職員接獲申報後,會核實受惠人所申報的資料,如有需要時,職員會要求受惠人提供進一步資料。 完成核實資料及批核程序後,如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年滿75歲或以上,受惠人可受惠於醫療費用豁免安排,詳情請參考問答59。
身體健全成人的附加準則15至59歲身體健康正常的申請人﹐如失業或每月從工作中所賺取的收入或工作時數少於本署所定標準﹐必須積極地尋找全職工作及依照本署規定參加自力更生支持計劃。 特別津貼:這類津貼用以應付申請人個人或個別家庭需要,例如租金、水費、排污費、子女學費等教育費用、必需的交通費用、醫生建議的膳食、復康及醫療用具、殮葬費等支出。 綜援 社區生活補助金:申請人或其家庭成員如獲得醫生證明殘疾程度達100%,或需長期護理而沒有居住院舍,每月可獲發社區生活補助金。
綜援: 綜援標準項目和公共福利金計劃津貼最新金額(2023年2月1日生效)
如長者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資產總值超過規定的限額,便不符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 長者必須如實申報其個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資產狀況。 否則,在不正確申報下獲發的津貼均會被視為多領款項,並會被悉數追收。 社署會向有關受惠人/受委人發出「長者生活津貼郵遞覆檢通知書」 綜援2025 (內附夾「公共福利金計劃『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須知」、「長者生活津貼郵遞覆檢表格」及回郵信封),通知他們「郵遞覆檢」的安排。
綜援: 津貼2023|失業津貼2023
換言之,除了領取四分三額或半額職津的住戶原來的收入相信都已經是超越貧窮線之外,部分領取全額職津的住戶的收入也會超越貧窮線,所以只有部分領取全額職津及收入低於貧窮線的住戶能夠在數據上視作獲得政府幫助而脫貧。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職津除了協助有需要人士脫貧外,兼有「防貧」的作用,有助減低收入不均的情況。 自成立以來,關愛基金就醫療、教育、福利、民政及房屋等範疇,先後推出59個援助項目,惠及多個不同群組,包括兒童、長者、殘疾人士、病人、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等。 基金將繼續審視其他項目建議,為弱勢社群和基層家庭提供支援。 被評定為嚴重傷殘而符合資格領取傷殘津貼的長者,若他們選擇領取長者生活津貼,社署會確認他們為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在他們領取相關津貼期間不會安排他們接受醫療評估,以確認其領取傷殘津貼的資格。 若受惠人及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入息及/或資產超過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社署會停止向受惠人發放長者生活津貼。
綜援: 學生學習津貼
惟議員認為政府只是「玩數字遊戲」,衡量社署是否執法不力應以詐騙個案為基數,並非以全部綜援個案。 立法會議員狄志遠表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年主張審慎理財,集中資源防疫,但他不希望政府成為「守財奴」,隨著社會復常,政府應正視殘疾人士需要。 狄志遠指,政府缺乏對殘疾人士的關注,現時殘疾院舍的輪候時間愈10年,政府在殘疾人士服務上要急起直追,加大力度幫助殘疾人士。 至於學生以外的聽障人士,張漢華指領取綜援的聽障人士受政策限制,因未超過65歲及只有一項殘障的人士,未能以政府資助購買助聽器。
綜援: 津貼2023|綜援計劃標準金額詳情 – 65歲或以上的長者
但他們必須符合下列兩項條件:家庭中最年幼的子女未滿 15 歲以及家庭的資產總值,包括自住物業的淨值,不足以讓這個家庭按綜援的標準維持 10 年的生活。 綜援2025 綜援 這些單親家庭擁有的自住物業會在其最年幼的子女滿 15 綜援2025 歲時,才納入資產審查。 一家人互助互愛,是香港傳統的核心價值之一,亦是制定社會政策的核心一環,更是綜援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過往不同的政策(退休、失業、殘疾等)討論中,有不少的倡議要求個人可以獨立申請綜援。 到今天,政府仍是嚴守家庭為本的政策原則;當然在特殊情況下,社會福利署署長可以行使其酌情權。
綜援: 申請資格
他回想﹕「除了萬六元綜援金,六個女兒開學時的書簿費、學費、做校服等開支都有津貼。那時生活真的不錯。」至於其他日常開支,如配眼鏡等,都可以實報實銷。 現年四十四歲的陳炳福於一九九八年因結核菌入腎,經常要留院接受治療。 但陳炳福說﹕「拿綜援就像要放下尊嚴去向人拿錢,很不光彩,對傳統的中國人來說,自己可以工作,寧願辛苦一點捱下去。」可是,身體情況卻不容許他繼續做裝修、水電的散工,患病後一家八口的生活頓陷困境,最終他決定申請綜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應約會見烏克蘭外長庫列巴。
綜援: 津貼2023|學生津貼2023
政府希望可透過此鼓勵他們多些外出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成功申請者可獲退還6成已繳學費,上限45,000元,最多可申請退還兩個課程的學費,學費會在申請者圓滿修畢一個學期課程後分期退還。 一次性的額外津貼將以自動轉帳方式存入相關人士指定的香港銀行戶口,無須另行申請。 港府今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向領綜援、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等人士,額外發放多半個月津貼。 港府今日公布,受助人今日(24日)起陸續獲發有關額外津貼,預計151萬名社會保障受助人、7萬個領取職津的住戶及2萬名領取交津的人士可受惠,共涉及超過25億元。
綜援: 津貼2023|租屋資助 52. 租金援助計劃
若申請人已提供有效的香港流動電話號碼,學生資助處會向合資格的申請人發出短訊,讓其得悉有關過帳資料。 2006年最受矚目的騙取綜援案件,被告是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的生還者。 梁惠淇及其丈夫高忠強在2004年底在泰國旅遊期間遇上海嘯,女方隨海漂流多時終獲救,兩夫婦在香港傳媒前大談生還經驗。 但事件卻揭發梁惠淇是綜援申領者,2003年更申報丈夫失蹤,從而領取單親家庭補助金,涉案總金額達113,000港元。 證據顯示梁惠淇報稱丈夫失蹤期間,曾離港旅遊9次,但由於離港日數沒有超過指定限期而沒有被社會福利署揭發。 梁氏以個人名義申請單親綜援,因此其丈夫的資料未有在社署資料庫出現,當局未有發現破綻。
綜援: 津貼2023|綜緩計劃申請方法
為了應對北韓上周六發射洲際彈道導彈,韓美昨日舉行聯合空中演練,其中美軍出動B-1B戰略轟炸機。 北韓領袖金正恩的妹妹、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警告,平壤會繼續針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北韓將太平洋用作射擊場的頻率,取決於美軍行動的性質。 金與正說,美軍近期在朝鮮半島地區的戰略打擊手段日益活躍,朝方正分析此舉對國家安全的影響,一旦判斷直接或間接帶來擔憂,朝方將予以相應的應對。 在美中兩國發生中國間諜氣球事件後,雙方高階官員上周六(18 綜援2025 日)首度面對面會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向美方表示,若美方執意擴大事態,中方將奉陪到底。 孫玉菡稱,政府極力壓制騙取綜援,指2021/22年度市民舉報及社署主動調查懷疑詐騙分別為1,143宗及550宗,深入調查確立涉嫌詐騙為323宗,佔約22萬綜援個案不足0.2%。
在五年內興建約30 000個單位,增加約四分之一公營房屋供應。 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提早上樓,以家庭為優先。 為有子女接受全日制中、小學程度教育,或修讀全日制毅進文憑課程或職業訓練局全日制相關課程而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提供津貼,以支付子女家居上網學習的費用。 為了讓更多市民可在疫情期間受惠於計劃,政府早前推出特別措施,而且由2022年5月起計劃的每月交通補貼增至500元。
一般而言,正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的家庭若有子女就讀中、小學,有關家庭應直接向社會福利署(社署) 為其子女申領與就學有關的津貼,包括考試費、書簿費、交通費、家居上網費等津貼,而毋須向學資處遞交「學生資助計劃綜合申請表格」。 由2022年9月1日起,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併為長者生活津貼。 由該日起,75歲或以上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可在香港的公立診所或醫院(包括急症室)獲得豁免醫療費用。 當他們到公立醫院及診所登記求診時,只須向醫院及診所職員表示他們是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及出示申請津貼時所使用的身份證明文件(例如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等),醫院及診所職員會透過「聯機查詢系統」確認受惠人的資格,安排豁免醫療費用。 豁免費用範圍包括公立醫院的住院服務、急症室服務、專科門診、普通科門診、日間醫院、社康服務,以及注射及敷藥服務,並包括於診治期間獲處方的標準藥物費用。 如受惠人未能出示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醫院及診所職員可能無法確認其資格而要求受惠人自行繳付醫療服務費用,社署不會發還有關醫療費用。
綜援: 個案類別
他又說如果其他國家有能力立即向烏克蘭提供戰機,英國樂意支持。 交通補助金年齡喺12至64歲,殘疾程度達100%或需要經常護理嘅受助人每個月可以獲發交通補助金,以鼓勵佢哋多啲外出參與活動,令到佢哋可以融入社會。 由於愈來愈多熱心市民向社署通風報訊,多名涉詐騙人士都在工作場所「斷正」。 社區組織協會今日( 19日 )發布《無家者精神健康及醫療需要研究》報告,指香港無家者正面對不同健康及醫療的需要,近4成無家者曾受精神健康類疾病困擾,1成甚至出現嚴重精神混亂症狀。 聾褔會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李兆光同為聽障學生家長,他指深度聽障人士需使用植入式的「人工耳蝸」。
綜援: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延長6個月
另外,申請人亦可下載「公共福利金計劃申請表」,填妥後連同有關的證明文件副本寄回或親自交回社會保障辦事處。 有關廣東計劃/福建計劃的申請辦法,請參閱廣東計劃/福建計劃網頁。 15至59歲身體健康正常的申請人,如失業或每月從工作中所賺取的入息或工作時數少於本署所定標準,必須積極地尋找全職工作及依照本署規定參加自力更生支援計劃。
此項為較年老和被評定為較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即75歲或以上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提供免費公立醫院及診所服務的措施的目的是為減輕有經濟需要的長者及其家人的醫療負擔。 雖然你符合資格領取長者生活津貼,但你現時未能符合年齡規定,因此不符合可獲豁免醫療費用資格。 若受惠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的每月入息並不固定,受惠人/受委人只須申報於填寫「個案覆檢表格」/「郵遞覆檢表格」時受惠人及/或其配偶/同居人士(如適用)所賺取的入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