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3:當然也有些乩童是真的神明降身的,且這種的通常是本尊降身,很簡單的分辨方法:出馬弟子"退駕"之後會精神力虛脫、身體癱軟無力,而神明本尊降身的乩童"退駕"之後雖然身體會稍微無力但還能自己好好站著,並且精神反而會很好。 出馬仙們畢竟還是動植物所化,而人身因為種種原因所以最適合修行,於是不知從何時起就有出馬仙與修行人打交道,他們給這些修行人一點"能力"! 上面幾個是大原因,小原因我就不敘述了,種種原因加起來導致了總是會有分靈人手不夠用的神有廟宇等著神像入靈。 異類修者,也就是非人類修者他們修行困難,其難者一是靈智難開、二是劫數不斷、三是人類捕殺。
◆ 本宮乩士開光 一、焚香稟報事由:主家(闔家達成共識歡喜奉祀,由一家之主,或依順位)親臨受天宮焚香稟告,詳述基本資料與分靈開光請求,拜請玄天上帝做主。 分靈神尊2025 二、跋桮請示玄天上帝作主:十五分鐘後,跋桮分別請示由 「玄天大上帝、玄天二上帝、玄天三上帝」是否前來做主,以連續三聖桮為主。 三、跋桮請求聖駕降筆採乩開光分靈:以連續三聖桮為主;獲得聖允後再向櫃台索取濟世人員名冊。 四、跋桮請示開光方式:(一)大輦,(二)手轎,(三)乩童,以連續三聖桮為主。 六、跋桮請示開光日期:請預先準備多個吉日吉時來請示,再由請廟方協助聯絡乩生,安排開光事宜。
分靈神尊: 台灣最強評價遊樂園公開!麗寶樂園被它打敗 前9月34萬遊客爽玩
萬和宮位於台中市南屯,是中部極有歷史的媽祖廟之一,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然而目前萬和宮的規模是到了雍正四年(1726年),才由當地的十二大姓集資建成大廟。 目前台灣宗教信仰的多元該起於明末清初的漢人移民潮,當時渡過黑水溝的先民帶來各自的原鄉信仰,在經濟安定後往往會面臨神明不夠請的情況,因而衍生出「分靈」的傳統。 這裡提到的「分靈」與《哈利波特》中提到的「分靈體」並不相同,佛地魔的「分靈體」是為了避免死亡,且須以「極為邪惡」的方式來撕裂自身靈魂。 因此,只要是新雕的神像、佛像,或是平面的彩繪聖像、紙紮品,在正式安座祭祀前,都需要有「開光點眼」的儀式。
萬和宮最有歷史的鎮殿媽祖是當初先民從原鄉迎來的「老大媽」,是當地居民最早的精神寄託。 按照台灣民間信仰的發展與分靈模式,當一間廟宇的香火逐漸鼎盛,神明就會不夠請,就會開始雕刻神明副駕,所以有歷史的廟宇同一位神明會有好幾尊金身,萬和宮的媽祖除了「老大媽」,還有「老二媽」、「聖二媽」、「聖三媽」、「聖老二媽」。 台灣民間信仰的「分靈」卻剛好相反,一間廟的主神若分靈的越多,往往代表香火鼎盛、神明靈驗,累積為數眾多的信徒,進而有「分靈」,乃至於「分靈廟」的出現。 一間廟宇的信仰圈發展往往是從僅有一尊的「開基祖」,在長時間累積了信眾以及信仰欉之下,進而有「二祖」、「三祖」…..的出現(媽祖則是「二媽」、「三媽」……)。 分靈神尊 分靈神尊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指在某座寺廟求取神佛的香火,回去供奉的行為。 而臺灣民間信仰,分靈的神像每逢一段時間,就需要回到原廟宇(俗謂祖廟)參加祭典,以增添神明的法力,號稱謁祖。
分靈神尊: 神明「分靈」淺說
八、準備事項:與濟世團隊討論自備與代辦物品(開光筆、鏡、白鳳…等),開光當天請備妥素果、金紙(另備壽金七千)、紅圓、發粿、三牲酒禮。 分靈神尊2025 2017年7月14日至16日間則由臺中市政府與鹿港天后宮外之六間廟共同發起舉辦「台中百年媽祖會」,六廟之媽祖依照百年前座次駐駕於台灣體大體操館前行宮,鹿港天后宮之位置則空下。 期間並伴隨誦經祭祀、祈安遶境、文化嘉年華等活動,其中遶境係由行宮出發,行經萬春宮、台中火車站等地,約於中午抵達樂成宮,下午再由樂成宮出發返駕行宮;文化嘉年華則包含展覽、市集、戲劇及陣頭表演、媽祖電影放映等[50][51]。
- 2020年全球逢新型冠狀病毒之故,北港朝天宮請示天上聖母,特以佛教最高祭典禮儀,舉行建廟首屆水陸普度大齋勝會,且邀請全台各大宮、廟、寺之神祇共赴法會,為全球蒼生祈福。
- 又有如艋舺祖師廟與淡水祖師廟兩廟,為了一尊曾在西仔反戰鬥中顯靈的清水祖師佛像爭執。
- 清乾隆35年(西元1770年),小祠改建,小廟曰「天后宮」。
- [14]然而在1994年(民國83年),聖父母殿經歷火災,使得聖父母殿及南華閣屋身燒失。
- 南投縣名間鄉松柏嶺蒙受神庥,地靈人傑,境內遍布青翠茶園,更是臺灣最大的茶葉集散地,2012年更被南投縣政府文化局以「南投縣名間鄉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期」之全稱,正式將受天宮進香期登錄為南投縣民俗類文化資產。
- 台南市民政局長姜淋煌、安平區長蕭泰華、台南市議員盧崑福、蔡淑惠、王家貞、李啟維也到場迎接大甲媽神鑾,現場聚集數以千計的信眾,等待迎接大甲媽,將安平國中周圍道路擠得水洩不同,幸好轄區市警四分局警力及安平天后宮維安人員維持秩序,仍空出迎駕的場域。
- 位於天上聖母的「慈安宮」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 但不同于以往温馨欢快的画风,今日与爸妈同框的NeiNei,全程都在冷脸,与爸爸对峙的她脸上没有一丝笑意,应该是在闹脾气。
位於天上聖母的「慈后宮」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位於媽祖的「慈安宮」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人等… 北港朝天宮與許多臺灣早期媽祖廟一樣由佛教臨濟宗僧侶建立,清朝時期禪宗僧侶不拘於佛寺常在一般民間信仰寺廟擔任住持,甚至傳法傳徒。 分靈神尊2025 北港朝天宮的臨濟宗僧侶系統自開山住持樹壁和尚開始共傳17代,為臺灣早期臨濟宗的重要傳法地點,第九代住持頓超和尚(朝天宮第16代僧侶)逝世後,第17代僧侶松茂和尚早逝;松林和尚年幼而請家人帶回,自此朝天宮之樹壁和尚法脈中止。 但寺廟仍先後聘請同屬臨濟宗法脈之臺南竹溪寺及高雄元亨寺法師擔任住持,而朝天宮之刈火、開光、三元法會、焰口施食亦由上述兩佛寺派佛教法師主持至今。
分靈神尊: 乩童
近期12月中旬將舉辦大遶境,進行九天八夜遶境活動,這也是受天宮史上第三次走遍名間鄉23村的大遶境,來一掃疫情陰霾、活絡地方觀光。 分靈神尊 位於天上聖母的「慈安宮」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分靈神尊2025 位於天上聖母的「財團法人台北市關渡宮」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
蔡嘉祥表示,今天完成36尊鹿耳媽分靈開光,隨即有來自台北、新竹、苗栗等5名信眾,在請示媽祖獲准後,開心迎回媽祖供奉。 鹿耳門天后宮祭典組長蔡嘉祥表示,廟方前一次為鹿耳門媽神尊開光已經是前年的事,因受到疫情影響,一些宗教活動暫停,信眾迎請媽祖分靈奉祀也減少,一直到今年疫情緩和後才恢復,因此廟方在相隔1年多後,特別再舉辦鹿耳門媽神尊開光,這次共開光36尊媽祖神尊。 許多信徒在想要分靈神明回家中或是宮壇祀奉時,一定會優先選擇有名氣、香火鼎盛的廟宇神明分靈,為什麼呢? 首先,在選擇要供奉哪位神明的分靈時,「與自己有緣份」一定是主因,每個人認識、祭祀過的神明可能有幾十位,甚至幾百位,但一定有其中幾位是覺得特別能夠信賴、每每站到祂面前就覺得十分安心,甚至會莫名感到想哭、彷彿心靈被洗滌一番,那可能就是該位神明與你非常有緣。 因為當越來越多人信仰一尊神明,想恭迎神明巡視自家庄頭,但神明就只有一尊,若每一個庄頭都請,肯定要排上很長一段日子,因而「分靈」就成為台灣民間信仰中的常見現象。 道士、法師、製作神像的師傅,甚至是地方首長、地方耆老都可以主持開光儀式。
分靈神尊: 神明充電聖地!玄天上帝信仰中心松柏嶺受天宮12月大遶境
笨港進香曾在民國70至90年代,改為乘坐車輛的3天2夜方式,直到民國103年才又恢復徒步7天6夜舊制,4年來活動規模逐年擴大,使得傳襲2世紀的質樸進香儀典完整重現;漫漫古香路回溯了移民的墾拓路徑,亦提升其信仰圈內的信仰大眾對於自身文化價值的意識。 據信眾相傳,該廟由樹璧和尚創立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 自樹壁和尚傳下17代禪宗法脈結束後,以管理委員會制取代原本僧侶管理系統,但至今仍聘請佛教臨濟正宗僧侶擔任住持及駐廟法師,其管理組織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監事會現任董事長為蔡詠鍀。 神像的靈魂所在〉兩篇文章中,介紹了神明「分靈」和「開光」的習俗儀式,分靈和開光基本上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習俗,可是兩者之間卻又有著密切的關聯性,本篇文章將介紹不同形式的神尊開光、分靈,彼此間的差異性。 就算是同一座廟宇裏,每一尊神像中都是不同的靈體,亦多是神祇的部屬。
分靈神尊: 開光啟靈
分靈是指地方新建廟宇,或者信徒欲在自宅供奉某一尊神明時,先到歷史悠久、神蹟靈驗的大廟去求取神明的靈力。 經過特殊的儀式之後,新塑的神像被視為祖廟神明的分身,具有相近的靈力,但是每年必須重新回到祖廟來進香、刈火,方能保持靈力不衰。 信徒也普遍相信,越是接近首座祭祀該神明的廟宇,層級越高,其神力也較強,如湄洲天后宮被各地媽祖廟奉為祖廟。 位於八卦臺地山沿,橫跨南投與彰化兩縣的松柏嶺受天宮,為全臺知名玄天上帝信仰中心。 受天宮主祀玄天上帝,被譽稱為萬法教主,以黑令旗來象徵其神聖香火;因此,受天宮與一般廟宇採用神像分靈形式不同,長期以來,都以黑令旗或四大元帥令的形式分靈,以象徵玄天上帝兵馬在各地鎮守,數百年來分發出去的黑令旗不計其數。 位於關帝爺的「聖帝殿」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人…
分靈神尊: 整合傳統信仰與現代科技 台灣宮廟赴新加坡宣教
開了靈智的異類有的選擇了為妖之路獸身化人、有的則是靈獸之路精粹獸身血脈、也有的走靈體之路成為【出馬仙】,可以是自成狐仙、犬仙…等或是和天人一樣領仙職坐鎮廟宇。 分靈神尊 上述也說了,幾乎每個台灣人都認識一些修行的朋友、長輩、師兄師姐…等,這麼多的修行人自然是有可以升上天界的。 然而這些前輩們上去之後只是"天人",如果不再進一步的修持的話,一旦他們之前修持的福德消耗完這些人照樣是要繼續輪迴的(其實天人道也是六道輪迴的其中一道)。 而這時「天上聖母」、「媽祖」在天庭就成了個【官位】,可以把天庭想成是凡間的政府一樣、把「XX神」想成是某區的鄉長市長里長之類的名稱你們就懂我的意思了。 台灣的民間信仰十分多元,明末清初的漢人移民潮與原住民祖靈信仰的融合為其濫觴,當時渡過黑水溝來台的先民們各自帶來原鄉信仰,在經濟狀況穩定後往往會面臨神明不夠請的情況,因而衍生出「分靈」系統。
分靈神尊: 「台灣媽祖平安護照」引網論戰 鹿耳門天后宮:網路酸民真多!
又或是有些人生活遇到難題時,習慣到特定的廟宇和特定的神明訴說自己的心事、困境,每次訴說完就會覺得心情輕鬆不少,就像得到了慰藉,那麼這位神明就很有機會可以作為你的主神。 「認主」這件事説簡單很簡單、説複雜也很複雜,什麼是「認主」呢? 「老二媽」雕刻於嘉慶八年(1803年),據說當年「老二媽」金身雕塑完畢,正要開光點眼之時,一位在萬和宮販賣針線女紅的商人遇到一位家住在西屯大魚池的廖姑娘。 完整的開光儀式有很多步驟:淨化、請神、發旨、發令、入神;再敕筆、敕鏡、敕雞、開光、發毫光。 開光用的硃筆會加入雞血、鴨血,雞在東方通常象徵吉祥、起頭的祥兆,例如俗諺「雞鳴一聲天下曉」,就是希望此聖像從此可以神光普照、佛光普照;鴨則是取同音「壓」、「押」,代表此聖像可以鎮壓惡煞。
分靈神尊: 奉祀神祇
1812年(嘉慶17年),住持僧浣衷,將宮名改為「朝天宮」,以紀念分靈自湄洲祖廟「朝天閣」。 關於北港朝天宮之創建,口傳、志書與碑記互有出入,其中以日治1910年(明治43年)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依訪調所得,記錄於《臺灣私法第二卷 附錄參考書》書中所載創建年代為最早。 盧友禮主委說,日治時期初期的〈請求安平天后宮給還書〉便有出現「開台天后宮的媽祖是鄭成功從湄州天后宮迎請而來」,日昭和八年(1933年)的《台南州祠廟名鑑》,明確記錄安平天妃宮興建於1668年。
分靈神尊: 神明不夠請?那就分靈吧!
而大甲鎮瀾宮由董事長顏清標、副董事長鄭銘坤帶領進2千人員到安平,加上地方信眾,現場超過5000人。 安平媽迎接大甲媽後,兩頂神轎一前一後為排百餘公尺長的民眾「鑽轎底」,來讓他們向媽祖為自己的心願祈福。 分靈神尊2025 但分靈的神明靈不靈驗並非完全取決於「分靈自哪裡」,主要還是取決於供奉的人是否誠心、有沒有多做功德、善事,信眾們修養自身的心境、靈性才是最重要的。
分靈神尊: 媽祖生鹿耳門天后宮乞平安龜 考生最愛「狀元龜」
太多太多的”師兄”、”師姐”甚至是”師父”其實並沒有修行的天賦,只是體質磁場與”祂們”接近,卻被帶上了通靈這條路,以至於大家肯定常常看到一些平時虔誠拜拜、讀經的人做出來的行為卻光怪陸離,好一點的也只是與俗人無異。 於是乎天庭就招收這些天人,讓他們可以"領仙職"也就是經過一些考核成為某些神的【分靈】,大家可以理解為考公務員之類的。 當年的林默娘受到百姓的敬重膜拜以至於上界封神成了「天上聖母」,所以林默娘就成了「天上聖母」的【本尊】也就是天上聖母本人。 手轎,台語唸作「手轎仔tshiú-kiō-á」,也通稱輦轎lián-kiō,由二人扶轎請神,由乩手扶轎出字(tshut-jī)傳達神意。
商人一頭霧水不明所以,但還是親自到廖家將所託話語轉告給廖品娘的父母。 分靈神尊 廖品娘的父母覺得不對勁趕忙進屋內探視女兒,卻發現女兒已經無疾而終。 兩人急忙趕到萬和宮,看到剛開光完畢的「老二媽」金身眼中流下一滴眼淚,此時父母二人才知道女兒已經羽化昇仙,成為萬和宮的「老二媽」。
分靈神尊: 信仰活動
吳家關聖帝君於小港中天寶殿舉行關聖帝君開光啟靈儀式,而除了吳家關聖帝君外,中天寶殿也一同進行分靈神尊的開光啟靈儀式。 像是台灣有許多長輩會讓神明將自己的孩子收作「契子」、「契女」或「契孫」,成長的過程中讓神明庇護,平安順遂長大,這也是「認主」的形式之一;此外,像是為神明辦事的乩童,有些是神明親自挑選,有些則是自願為神明服務,不管哪一種也都是需認主並且和主神磨合、培養默契。 「老二媽西屯省親遶境」已被列入無形文化資產,「老二媽」省親的過程中,會駐駕在西屯大魚池的廖氏公祠「烈美堂」,因為「老二媽」出身西屯廖氏,除了不忘本,也讓更多廖家子孫了解、認識這位傳奇的廖姓媽祖。 分靈神尊 這個傳奇故事被視為萬和宮媽祖的神蹟,也因此從「老二媽」開光後沒多久,每三年都會回西屯大魚池一帶省親,萬和宮也因此與西屯廖氏結下數百年來的不解之緣,廖氏族人也稱「老二媽」為「姑婆祖」。 媽祖婆本名林默娘,這件事在台灣早已深植人心,這個名字如同DNA一般在許多人的記憶中代代相傳。 但凡事都有例外,台中萬和宮有一尊「老二媽」,祂的姓氏是廖,每三年定期回鄉省親一次。
分靈神尊: 吴尊一家四口游玩,NeiNei全程冷脸闹脾气,林丽吟穿搭引争议
1917年,為慶祝台中車站落成並祈福[49],臺中樂成宮與臺中萬春宮主辦名為「五媽會」的共同祭祀活動,並邀請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彰化南瑤宮、鹿港天后宮、梧棲朝元宮等五間媽祖廟參與,因兩間主辦及五間參與皆為媽祖廟,故也稱為「七媽會」[50]。 在清朝道光年間,泉州府南安縣的蕭姓人士,被後人稱作「蕭孝子」,跟他的母親一起從唐山來臺灣找尋父親,在渡海的過程中,母親卻被大浪沖走,到了臺灣時,他同時得尋找父親與母親。 這時他到了笨港的媽祖廟,向廟裡的媽祖祈求能早日找到他的父母親,他看到地上有一根粗的鐵釘,於是他便向媽祖請求如果能找到他的父母,就讓這根鐵釘能釘入花崗岩之中,他徒手將鐵釘往地上釘去,鐵釘應聲釘入堅硬的花崗石中。 據說樹壁和尚將中國湄洲媽祖祖廟朝天閣中的媽祖神像請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後,曾在一處古井下休息,就暫時將媽祖神像安置於古井上,不過後來當樹壁和尚要動身離開時,媽祖神像卻再也搬不動。 後來經過擲筊請示,得知媽祖欲在此地建廟,而造就了今日的朝天宮。
分靈神尊: 乩童聖地受天宮跋主乩!見黑令旗如見玄天上帝 12月遶境前哨戰
在正式開光前,聖像、圖像都會用紅布先遮蓋眼睛,以避免邪靈入侵。 分靈神尊2025 接著再由負責開光點眼的人進行請神儀式,向在場所有神明秉告時間、地點、事由、即將祭祀的神明、表明祀奉的旨意。 分靈神尊2025 越來越多人拜一間廟,信仰同一尊神明,都會想請這尊神明巡視自家庄頭,可是神明只有一尊,如果每一個庄頭都請,肯定要排上很長一段日子,而且開基金身也很容易破損,所以「分靈」就成為台灣民間信仰中的普遍現象。
分靈神尊: 組織成員
一支黑令旗就代表一尊分靈,現場超過50年的信眾不計其數,為帝爺公出門遶境壯大聲勢。 大甲鎮瀾宮相傳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中國大陸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人氏林永興全家移民來台,途經大安港至大甲堡定居謀生,並向湄洲媽祖祖廟恭請一尊天上聖母神像自家裡奉祀,當時移民篤信湄洲媽祖神像,紛紛前來膜拜。 清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地方縉紳見香火鼎盛,事後經林永興先生本人同意後,興建小祠。 分靈神尊2025 清乾隆35年(西元1770年),小祠改建,小廟曰「天后宮」。 乩童,台語念作「童乩tâng-ki」或「乩童ki-tông」,是臺灣民間信仰傳達神諭的重要人物,本宮也是臺灣重要的乩童訓練中心,從受天宮出身的乩童數量不勝枚舉。 本宮聖駕採乩開光過程沒有唱誦法咒或繁瑣的請神儀式,全由聖駕隨機採點乩童執筆開光、開派符令等,由筆生向主事者解釋說明。
開光過程由乩手扛轎,筆生將開光筆握於轎槓上,輔助乩手勅點神像。 大輦,台語念作「tuā-lián」或「大八抬/大北台 tuā-pat-tâi」,由二人或四人扛在肩上的轎型法器,通稱輦轎lián-kiō,由乩手扛轎以轎槓出字(tshut-jī)傳達神意。 1980年至1985年(民國69年至民國74年)之間, 雙公殿、註生娘娘殿、三川殿、龍、虎兩門,以及觀音殿、三官大帝殿、五文昌殿三殿走廊改舖唐山石。 觀音殿、凌虛閣、三官大帝殿、聚奎閣、五文昌殿、聖父母殿、南華閣等殿宇屋頂進行整修。 [14]然而在1994年(民國83年),聖父母殿經歷火災,使得聖父母殿及南華閣屋身燒失。
位於鄭成功的「壽豐國聖廟」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 位於張天師的「廣信府」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人… 位於五府千歲的「正安宮」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位於玉女娘娘的「台北市關渡玉女宮」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 位於田府元帥的「田府廟」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位於清水祖師的「建安宮」寺廟資訊,包含:寺廟名稱、主祀神祇/配祀神祇、行政區、地址、教別、建別、組織型態、電話、負責…
本宮自古無設置神尊金像供信眾迎請,以【受天宮 玄天上帝令旗、四大元帥令】為本宮直屬分靈,若善信大德有心奉祀,可依禮求乞回府鎮宅。 南瑤宮笨港進香堪稱台灣進香文化的濫觴,延續至今約205年以上,是一個多元歷史、社會、文化融合的縮影,更是台灣先民文化的探求視鏡;沒有過多的商業渲染,只有文化的深層保存,足為中台灣最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之一。 南瑤宮香火由楊謙自古笨港天后宮攜來,基於飲水思源,遠在清朝嘉慶年間(西元1814年),信徒定期會前往古笨港天后宮進香,同時探望楊謙後代。 為何北港目前以農曆3月19、20這兩天的迎媽祖最為盛大,其實過去曾以元宵節較盛大,乃經過日本時代的變革,才逐漸變成今日面貌。 1998年(民國87年),朝天宮左前方的中央市場改建工程動工,基礎施工不慎造成朝天宮等周邊鄰房受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