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39],2019年上半年屯門至紅磡段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5.6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錦上路站至荃灣西站,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及六人站立密度計算分別為99%及84%,載客率為所有港鐵重鐵路綫中次高。 屯馬線路2025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關係,會加強車卡及月台清潔,也有機會調整班次[20]。 我們委託的顧問公司就屯門南延綫項目的建造工程及鐵路營運進行了環境影響評估研究,包括噪音、空氣質素、視覺和景觀等各方面,以及相關的緩解措施,盡量減低工程對鄰近社區及環境可能構成的影響。
- 至於西鐵綫列車將會到紅磡站新2號月台清客,以不載客駛經新路段,最後駛到啟德站2號月台以屯馬綫一期的名義繼續載客前往鑽石山至烏溪沙沿途各站。
- 消息指,經過逾3個月試車後,屯馬線全線很大機會於6月最後一個星期通車,以6月27日星期日機會較大。
- 當餘下3列近畿川崎列車完成重編後的測試工序後,全綫用車數量將增加至65列。
- 九龍城是居港泰國人的聚居之地,除了泰國餐廳以外,街頭巷尾也不難找到各式各樣的泰國特色小店,想購買泰式食品、甜品、香料、雜貨,甚至貨品批發都非常方便。
- 在興建修正早期系統鑽石山站及港島綫上環站之時,地鐵公司亦同時興建了預留位置供未來發展東九龍綫使用。
於屯門西鐵站轉乘輕鐵507線,大約10多分鐘車程即可到達電影取景地—屯門碼頭海濱長廊,不少人都仿效電影海報在橋末的白色燈塔下打卡,重現經典劇照。 2020年5月,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呈交屯門南延綫報告,提到港鐵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第16區(粵語:第16區站)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51]。 至於何文田站的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則用於補貼港鐵興建觀塘綫延綫的開支。
屯馬線路: 屯門隱世地方:綜藝節目取景地—天台運動場
除該些指定路綫外,使用「全月通」的乘客不可享有其他接駁服務的轉乘優惠。 吸引上述乘客乘搭西鐵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該些乘客開始意識到本綫能方便快捷連接市區和新界西(相比容易出現擠塞的陸路交通要道如屯門公路、荃灣路和汀九橋,本綫不受塞車影響,而且列車速度快,乘客更易預算和節省交通時間),因此在繁忙時間,乘客經常擠進本綫車卡,環境過於擠迫。 由於馬鞍山綫沿綫大多是住宅區,只有石門站和第一城站附近是工商業區及校區,本綫客量穩定,通車初期擠逼情況在本綫列車並不常見,但近年因多個位處馬鞍山新市鎮的住宅項目落成,所以在早上及晚上繁忙時間,恆安至大圍段也會有擠逼情況出現。 屯馬線路 屯馬線路2025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馬鞍山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和2015年同為80%(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最繁忙路段在車公廟站至大圍站之間[40]。 屯馬線路 西鐵「節日通」於2004年12月20日推出,售價為港幣20元,適用於購票當天無限次乘搭西鐵(現時為屯馬綫(往來屯門至南昌站))、輕鐵、各新界西北的九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K16線、以及於推廣期間內推出的其他免費接駁服務。
同時,啟德站D出口亦在清晨5時20分率先開放予市民使用[12][13][14]。 港鐵與九鐵在2020年2月11日就屯馬綫一期簽訂補充服務經營權協議,對屯馬綫一期通車後的營運安排作出規限,為期兩年。 為了使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能賺取商業回報,九鐵每年向港鐵支付定額款項,在經營權有效期內總值4.65億港元[11]。 早於1970年代,當局已規劃由鑽石山以南穿越九龍城的鐵路綫,當時稱為東九龍綫,但因為不同原因而暫緩興建。 直至政府在2000年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建議興建沙田至中環綫。
屯馬線路: 紅磡以西(前九廣西鐵)
當日凌晨1時至早上9時,東隧的北行管道將會封閉,警方亦會對違例停泊的車輛,嚴厲執法,包括將有關車輛拖走。 而車站南面的職員區域設有通道及升降機直接連接到輕鐵屯門站2號月台。 車站是採用站內調頭,調頭後的列車仍然都是停泊在中間8卡位置,駕駛室不能對準在職員區域內,因此列車準備離開屯門站時,車長若要於按完關門制後走出駕駛室確保列車車門已關得妥當,就必須踏進月台。 屯馬線路 因此該站月台的第1卡及第9卡列車停泊時駕駛室所有位置的該幾個月台幕門的對應位置都裝設閉路電視,當車長按完關門制後,讓車長能夠於駕駛室內觀察在月台上加裝的閉路電視。 而且該幾道月台幕門都有貼上記號,而且是特別設計,在駕駛室內打開向着該月台的那扇駕駛室門後可從駕駛室內推開該扇月台幕門並進入該月台。 現時,屯門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零食店、個人護理店和地產代理等[3]。
港鐵(00066)主席歐陽伯權今日(26日)出席股東會前表示,沙中綫工程的屯馬線啟德至紅磡站的測試、試運進展順利,目前待政府完成審批,希望可以盡快全線開通屯馬線。 港鐵過往公布,屯馬線預計在今年第3季全線開通,從目前屯馬線一期終點站啟德,延伸至宋皇臺、土瓜灣、何文田,總站是紅磡,並連接西鐵線,屆時共有27個站,長56公里,屬本港最長鐵路線。 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喺錦上路站起一條叫北環綫嘅新支綫,接駁到東鐵綫增設嘅古洞站。
屯馬線路: 月台職務
港鐵由早上7時半至11時期間,亦會增加來回北角至寶琳和調景嶺至康城的列車。 為了讓市民能盡早使用新建成的鐵路,政府認為有必要局部啟用「大圍至紅磡段」。 屯馬線路 港鐵公司經過多個月來的研究,並充分考慮安全和其他營運可行性因素後,港鐵建議而政府亦同意先行啟用顯徑站、鑽石山站擴建部分及啟德站三個新車站。 規劃上稱為「東西走廊」(East West Corridor)的屯馬綫,是由既有的西鐵綫(2003年12月20日通車)與馬鞍山綫(2004年12月21日通車),連同居中新建的沙田至中環綫「大圍經九龍東至紅磡段」併合而成,形成一條經九龍半島連貫新界東與新界西的策略性鐵路走廊[2]。 隨2021年6月27日啟德至紅磡之間的一段鐵路通車,「屯馬綫」亦吿全面啟用,正式成為港鐵網絡的其中一條鐵路綫。 同年2月12日,港鐵召開記者會公佈屯馬綫一期通車安排和帶領傳媒參觀新車站以及試搭列車。
有了新鐵路延綫,區內的路面交通擠塞情況將得以紓緩,廢氣、噪音和碳排放也可以減少一點。 屯門南延綫以「社區鐵路」為定位,全長約2.4公里,將屯馬綫由屯門站向南延伸至屯門碼頭附近的新終點站-屯門南站,途經第16區站,透過鐵路延綫連接屯門南社區,屯門友日後出行就可以更輕鬆。 沙中綫「大圍至紅磡段」原定2015年通車[7],先延遲至2018年[8],再受宋皇臺站發現古蹟影響押後至2019年中[9],及後因應紅磡站結構問題而一再延期。 屯馬線路2025 屯馬線路 屯馬線路 值得一提的是,屯門站至土瓜灣站之間是採用左上右落行車方式(原西鐵綫行車方向),而土瓜灣站至烏溪沙站之間卻是採用右上左落行車方式(原馬鞍山綫行車方向)。 2018年5月25日,港鐵宣布東西走廊正式命名為「屯馬綫」[15],然而該名稱在網上受到批評,鐵路愛好者Facebook專頁「Riders」曾進行網上投票,收集了2,270份問卷,結果顯示「屯馬綫」僅有12%支持,相對之下「東西綫」的支持度高達62%。
屯馬線路: 「香港街馬」周日舉行 半馬全馬經東隧按時段封閉
為確保順利通車,警方在同月13日晚上派出約10輛警車,有近100名警員在啟德及顯徑站戒備,包括防暴警察及鐵路應變部隊。 由於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港鐵呼籲市民不要急於乘搭頭班車,以減少人群聚集和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但有鐵路迷與市民依然冒雨及疫情下試搭頭班車。 屯馬線路 1998年,政府推出《香港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及《香港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建議興建沙田至中環線(沙中線)。 在地鐵公司及九鐵公司2001年提交給香港政府的投標計劃書中,分別建議以獨立路線及馬鞍山鐵路延線的形式興建沙中線,走線基本與現有屯馬線大圍至紅磡段及東鐵線過海段重合。
屯馬線路: 屯門游泳池
而連接V 屯馬線路 city商場的D及E出口及一條位於現F1出口外的行車天橋已於2012年12月完工,C3、D、E出口於2013年8月1日隨商場開幕而啟用。 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屯馬線二期原本預計在今年第三季通車,認為目前可能提早通車,是正面的訊息,相信會方便市民來往新界東及新界西,以及便利馬頭圍、啟德及土瓜灣的居民出行。 至於過海段,他認為可能最快要在明年第三季才能通車,當中涉及信號系統問題,目前仍在試車階段。 屯馬線路2025 屯馬綫全綫通車嗰日,鐵路迷羅哲琛先生嚮記者面前唱「屯馬開通真的很興奮」。
屯馬線路: 車站數目
根據九龍城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在2023年3月的文件,於早上繁忙時段,屯馬綫土瓜灣站與啟德站之間的載客率約為四成(往屯門方向)和兩成(往烏溪沙方向)[21]。 港鐵公司與政府及九廣鐵路公司簽訂了規管屯馬綫營運及服務經營權的四項主要協議。 由屯馬綫全綫通車日(2021年6月27日)起,港鐵公司獲得屯馬綫營運及服務經營權,為期兩年[17]。 屯馬綫一期大圍至啟德段於2020年2月14日正式通車,港鐵當日安排特別列車(用車為D397/D398)於清晨5時45分由啟德站開出前往烏溪沙站;而烏溪沙往啟德方向則按正常服務時間開出(5時38分;用車為D413/D414)。
屯馬線路: 月台
為維持列車服務,屯馬綫服務斷開為三部分,分別是每1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屯門站和啟德站至烏溪沙站,及每20分鐘一班的紅磡站至啟德站。 列車到達紅磡站及啟德站後將在原來停靠的月台折返,而乘客到達紅磡站及啟德站後,需下車到對面月台轉乘另一班列車以繼續行程,事件於當天車務運作完結後完成修復並於翌日回復正常。 2021年9月12日 ,位於沙田圍站至烏溪沙站發生號誌故障,屯馬線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為維持列車服務,屯馬線服務斷開為二部分,分別是每10分鐘一班的屯門站至大圍站,而大圍站至烏溪沙站暫停服務。 2021年6月28日(即屯馬線全線通車後第二天) 屯馬線路 ,位於紅磡站與何文田站之間的高架電車線故障,屯馬線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屯馬線路: 烏溪沙/ 馬鞍山好去處:單車一日遊
另一方面,屯馬線全線十分迂迴,往返新界東西兩端必須經過九龍,一般不會有乘客搭足全程。 雖然屯馬線能為乘客提供更多轉線選擇(例如轉乘東鐵線由以往只能在大圍轉乘,變成可於該站或紅磡轉乘),部份車程可透過轉線次數較少的方式往返,但並不代表所需時間因而減少[67]。 事實上新界西來往沙田及馬鞍山,只須乘搭263(屯門)及269D(天水圍及元朗),在城門隧道轉乘站轉乘40X、43X(大水坑至烏溪沙)、46X(大圍及顯徑)、47X(沙田圍及車公廟)及49X(第一城及石門),無論走線上及所需時間均比屯馬線更直接,更有優勢。 惟近年九巴多次削減城隧線班次,加上城隧線在繁忙時間經常供不應求,使不少新界西來往沙田及馬鞍山乘客仍然轉投屯馬線。
屯馬線路: 沙田至中環綫
同年11月20日,馬鞍山綫所有車站完成擴建工程,所有月台由4卡長度擴建至8卡,擴建的月台部分啟用;馬鞍山綫亦於2017年1月15日起,採用與西鐵綫相似運行模式,逐漸將原有4卡編組列車更換為8卡編組列車。 2017年12月24日,馬鞍山綫完成列車編組改組,全綫改以8卡列車運行;西鐵綫亦於2018年5月27日完成列車編組改組。 因為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路綫最終由香港政府興建,將原屬兩鐵的網絡整合,並以綜合車站規劃轉綫車站以更妥善安排不同路綫的轉乘,建成後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現時位於車站C2出口外設有屯門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供乘客轉乘其他交通工具。 而原本位於F2出口旁仁政街的臨時公共運輸交匯處已於2010年3月14日停用。
屯馬線路: 服務時間
該品牌活動圍繞長城主題舉辦文化交流、研學教育、課程開發、文化活動等,計劃於2024年正式面向社會公開授課。 屯馬線路2025 屯馬線路2025 今年以來,已完成近40個課時的長城研學課件,參與實驗班的學生達數百人。 「我們希望能用好‘金招牌’,讓長城文化‘活起來’。」北京市延慶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紅寰說,延慶區創新文化消費模式,促進八達嶺「長城之夜」等品牌活動提級增效,開發「長城禮物」文創產品,以獨特長城文化賦能文創產業發展。 2009年4月20日,新的C出口啟用,而該出入口的外牆及天橋則仿照屯門站上蓋項目商場的設計。
於2005年9月1日起改為長期推廣,並於當日起改名為西鐵「自悠通」,於各西鐵站票務處發售。 屯馬線路2025 為了吸引乘客交回已使用的磁帶車票,凡交回任何已逾期的10張「自悠通」或「節日通」車票,可免費換取即日有效的「自悠通」連登車證各一張。 「自悠通」曾經有免費乘搭專線小巴81K線的優惠,於2005年2月1日生效,但已於2007年1月1日起取消。 另外曾經有新巴701線、702線及專線小巴95K線之轉乘優惠亦於同日取消。 由於馬鞍山線沿線大多是住宅區,只有石門站和第一城站附近是工商業區及校區,本線客量穩定,通車初期擠逼情況在本線列車並不常見,但近年因多個位處馬鞍山新市鎮的住宅計畫落成,所以在早上及晚上繁忙時間,恆安至大圍段也會有擠逼情況出現。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馬鞍山線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和2015年同為80%(以車廂每平方公尺站立4人計算),最繁忙路段在車公廟站至大圍站之間[40]。
此外,多達83%投票者認為港鐵有必要就新路線命名作公眾諮詢[16]。 土瓜灣牛棚藝術村由紅磚建成、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難以想象前身是一個具百年歷史的屠場。 屯馬線路2025 經活化改建後,現時為多個本地藝術家的工作室及創作園地,藝術村內同時保留了水井、豬欄、棚牆遺跡等,任遊觀賞。 歷史探究、藝術漫遊以外,這座具殖民時代色彩的紅磚建築群是土瓜灣一大打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