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引述有不少研究指出,乙型肝炎帶病毒人士患肝癌的風險,比起一般健康人士高出10至100倍,本港肝癌患者之中便有7至8成個案是由乙型肝炎引起。 故乙肝患者若能盡早展開治療,用藥抑制乙肝病毒複製及持續監察病情,可減低患肝癌及其他併發症風險。 針對慢性乙型肝炎有多種藥物:α干擾素、PEG干擾素、恩替卡韋、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阿德福韋。 不過這些藥物都不能完全治癒乙型肝炎,而是控制乙型肝炎的發展、防止後果徵狀。
所以當乙肝患者懷孕,會推薦處方,即使正服用恩替卡韋(ETV),也會轉藥 [2]。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表現為HBeAg陰性,抗HBe抗體陽性,HBV-DNA檢測不到或低於檢測下限,ALT/AST水平正常,肝組織學無明顯炎症。 根據2017年9月初衞生署的資料,前4種因為專利期已過,已有非原廠藥在香港註冊及供應。 一般來說,這類非原廠藥的藥價較專利藥便宜。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慢性乙肝治療有什麼藥物可用?
乙型肝炎尤其在東南亞和非洲熱帶地區流行。 通過推進種疫苗的方法在北歐、西歐、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洲南部乙型肝炎的分佈得以下降到所有慢性病毒病的0.1%以下。 黃種人看起來比白種人對乙型肝炎病毒更為易感染。 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蘭的因紐特人,以及亞馬遜叢林中的印第安人都是乙型肝炎顯著高發,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的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為45%。 5號,富馬酸替諾福韋(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DF),2008年推出,本是治療愛滋病的藥物,但後來發現用於乙肝也相當有效。 療效優異,且8年內沒有患者出現抗藥性。
- 自1982年乙型肝炎疫苗問世之後,人們可以有效地預防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1][8]。
- 治療的目標是保持身體舒適和適當的營養均衡,包括補充因嘔吐和腹瀉而流失的液體。
- 然而,這情況十分罕有,現時乙肝患者須要長期以至終身服藥,抑制病毒。
- 由於乙肝是長期病,療程經年累月,甚至要終生服藥,而乙肝沒有特殊癥狀,當患者在一段時間「無病無痛」,肝酵素持續正常,可能會自覺康復,又或者為了省下藥費而自行停藥、減藥。
- 使用帶病毒的工具穿耳孔、紋身或針灸V.
- 在病情不重的情況下一般僅對病情發展進行監視。
他期望政府增加支援,挽留人才,未來5至10年繼續維持香港作為乙肝感染新藥研發的領先研究及治療中心的地位,令香港成為能改善乙肝患者健康的世界級樞紐。 自2014年起,港大醫學院團隊持續與不同夥伴合作,研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新藥,至今已進行58項臨床藥物試驗,研究結果亦於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發布,領先全球。 惟袁孟峰表示,如要維持港大的領先優勢,政府要從硬件設備和人才栽培兩方面着手。 惟新藥仍需更大規模及更長時間試驗以評估其療效及安全,料需3至5年才可面世。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治療成功
通常講,「大三陽」表示乙肝病毒在大量複製,傳染性強,可出現在慢性肝炎及乙肝帶原者。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小三陽」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在殺死病毒。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但由於有的病毒會造成「假小三陽」,故有人說有的「小三陽」比「大三陽」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肝功能、B超、HBV(乙肝病毒)DNA檢測是確定是否需要使用藥物治療的必要手段。 在很多時候,肝臟是否受損、多大程度上受損比能否將「大三陽」轉成「小三陽」更重要。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乙型肝炎主要通過與被感染的人的血和其它體液的接觸傳染。
-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
- 假若不幸中招,有什麼藥物可以醫治乙型肝炎呢?
- 在患者當中,少於5%的5歲以下兒童,以及30至60%的成年人會出現症狀。
- 人們怎樣察覺受乙肝病毒感染,進而開始治療?
- 例如要乙型肝炎「功能性治癒」,不就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驗血轉為陰性嗎?
- 這些症狀通常會在接種疫苗後數小時內出現及於一兩天內消退。
更別效法《門徒》的昆哥當毒梟,因為毒品害人害肝,在香港更是染上丙型肝炎的主因。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按照世衞的指引,乙肝患者每年需要驗血檢查肝酵素、乙肝病毒載量(HBV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DNA)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監察乙肝病毒的數量多少和活躍與否。 也要量度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程度,首推肝纖維化掃瞄,檢查過程既無創傷,也沒痛楚。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丙型肝炎
治療的目標是保持身體舒適和適當的營養均衡,包括補充因嘔吐和腹瀉而流失的液體。 乙肝的臨床檢驗最常見的方法是進行「乙型肝炎抗原二對半」驗血體檢。 二對半(兩對半)包括5項內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體、乙肝e抗原、乙肝e抗體、乙肝核心抗體。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在症狀出現前,病毒可能已潛伏數月之久。
袁孟峰表示,團隊下一步將集中研究如何組合各種乙型肝炎新藥物,以期達到國際在「功能性治癒」上30%的準則,並將所用藥物控制在3種以下,療程時間控制在2年之內。 乙型肝炎和甲型肝炎不同,不是消化道傳染病。 也就是說,含有甲肝病毒的食物和水,進入沒有破損的消化道仍可引起傳染,而含有乙肝病毒的食物和水只能通過消化道上的粘膜創口傳染。 除非有兩個人口腔附近有傷口,否則也不會通過接吻傳染。 然而社會上人們普遍把乙型肝炎認為是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染,因而有乙肝歧視現象。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疫苗
若計劃懷孕生育,也不用擔心,只要媽媽有適當的產前檢查,跟進乙肝狀況,嬰孩可以免於感染。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此外,若患上其他疾病,求診時別忘記告訴醫生你有乙肝。 醫生會做的,是根據患者年齡、肝酵素水平、乙肝病毒載量、腎功能和有沒有肝硬化[1],再配合其他身體狀況,決定開始治療,還是先持續監察。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標籤: 乙型肝炎 , 肝炎病毒 , 干擾素 , 替諾福韋 , 恩替卡偉 , 類固醇
以往乙型肝炎的治療工具很有限,效果不好,且副作用明顯,讓患者很不舒服。 范泉山醫生說,新一代口服抗病毒藥物採一天一粒,飯前、飯後都可以,便利性高、病毒清除率高,而且副作用較少,不須隨肝腎功能調整劑量。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范泉山醫生說,目前乙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的給付條件已放寬許多,幫助許多患者接受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免疫清除期
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後24 h 內接種。 醫學研究表明,HBsAg陽性母親的哺乳不會垂直傳染乙肝病毒,但須注意在乳頭有傷口時要暫停哺乳。 乙型肝炎治療乙型肝炎患者應按照醫生建議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包括抽血檢驗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量,同時定期例如每6至9個月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 醫生會根據感染人士的病情,去決定治療方案。 乙肝患者可能會有一段長時間服用抗病毒藥物監控病情,這些藥物用作抑制病毒複製,以減少病毒數量及減輕對肝臟的破壞。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香港
雖然藥物研發到普及,需要製藥行業、監管機構、科學家、臨床醫生和執政機關之間的合作,還需要不斷嘗試,去找出療效最高、副作用最輕微的藥物組合,並非一蹴而就。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但仍期望將來乙肝新藥療效更顯著,讓更多人免於嚴重肝病,假以時日,肝癌不再是第三大癌症殺手了。 丙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包括輸入帶病毒的血液或血液製成品、與感染者有性接觸或共用針筒。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在香港,約0.5%的人口是丙型肝炎帶病毒者。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醫治減傳染機會 慎選藥物減副作用
同時,人體的免疫系統探測到有肝臟有病毒作祟,便會嘗試清除病毒,若免疫細胞和病毒長期爭持不下[1],成為「戰場」的肝臟會持續的產生炎症反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需接受任何免疫抑制的治療,如高劑量類固醇或化療,醫生會根據病情需要對治療方案作出評估。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服用任何抗病毒藥物均需要遵照醫生指示,切勿因病毒已被抑制或肝功能回復正常而自行停藥。 不當停藥後,乙型肝炎很有機會復發,更可能會引致肝衰竭,甚至死亡。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乙型肝炎疫苗
范泉山醫生說,接種過疫苗的民眾感染率大約是1%,所以可以預期,台灣的乙型肝炎盛行率還會進一步下降。 乙型肝炎帶原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是千萬不可以輕忽。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因為慢性肝炎可能出現急性發作,還可能導致肝硬化,罹患肝癌的風險也大幅上升。 然而,這情況十分罕有,現時乙肝患者須要長期以至終身服藥,抑制病毒。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乙型肝炎
受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急性肝炎,主要病徵包括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眼白變黃、小便呈茶色或深褐色,但患者亦可能完全沒有病徵。 在低 (非) 複製期,部分患者又可再活動,出現乙肝e抗原陽轉;或發生前C或C區啟動子變異,HBV再度活動,但e抗原陰性.兩者均表現為活動性慢性乙型肝炎。 Entecavir,中文學名恩替卡韋,為抗病毒藥物,用作壓抑乙肝病毒複製,能令乙肝病毒減少,從而減低肝臟所受的損害。
通常是身體檢查,驗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呈陽性,確診乙肝。 「功能性治癒」固然可喜,但頑固的乙肝病毒cccDNA依然存在,仍未算得上根治,若把cccDNA也清除掉,那就是「完全治癒」了。 乙肝新藥之中,也有以抑制cccDNA運作為目標的類型,或者使用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基因剪刀」技術,用藥把乙肝病毒的基因從肝細胞分離出去,破壞cccDNA結構。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主要是透過接觸到、進食或飲用受感染者糞便污染的物件、食物或水而傳播;進食朋感染或未煮熟的海鮮亦痭機會感染上甲型肝炎病毒。 與感染者有緊密接觸或性接觸亦可傳播甲型肝炎病毒,而男性接觸之間亦曾有甲型肝炎傳染爆發。 多數慢性肝病的病徵都是輕微及不明顯,但失眠並非常見的徵狀。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分類文章標籤: 乙型肝炎 , 肝炎病毒 , 干擾素 , 替諾福韋 , 恩替卡偉 , 類固醇
而患者自行減藥,「食吓又唔食」,也相當不妙,因為調低劑量,藥物抑制力大減,會令病毒容易適應,出現抗藥性,屆時藥物將不再有效,更難控制病情。 部分國家建議對兒童與高危險群進行全面接種疫苗,由於甲型肝炎在香港的流行程度不高,較多人是因要到訪甲型肝炎高度流行地方旅遊的人士才接種。 值得留意的是曾感染過甲型肝炎的人士對病毒有免疫力,因些不須注射疫苗。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男性常見疾病 – 病毒性肝炎
但按袁孟峰在瑪麗醫院的觀察,該院1星期亦僅能接待300多名病人,即便推行全民檢測,將57萬乙肝病人全部找出,他坦言目前配套仍未足以應付龐大需求。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發現患上乙型肝炎,無須「晴天霹靂」,反而沒有及時治理,併發嚴重疾病,才會錯恨難返。 即使新感染的人數不斷減少,但推測香港仍有8%人患有乙肝,且近半患者不知已受感染。 若果身邊有人患有乙肝,不妨提醒他這套自救指南,說難不難,卻貴在堅持,正是:依時服藥,定期檢查。 除了抑制或破壞病毒,研究新藥的另一個方向是促進人體免疫力。 方法類似治療癌症的「免疫療法」,令免疫系統可以及早確認乙肝病毒,或刺激免疫細胞對乙肝病毒的反應,加強免疫力來清除病毒。
副作用為相當少數(約1%)患者會有腎功能異常和骨密度損傷。 治療乙型肝炎,藥物有注射干擾素和口服抗病毒藥物兩類,其中,以後者最為常用,所以本文專門討論乙肝口服藥。 必須注意,醫生就算根據以上指引停藥,並不表示患者乙肝不會復發。 從面世最久的乙肝口服藥「拉米夫定」的經驗可知,「e抗原」陽性的「拉米夫定」服用者,就算依足指引停藥,有一半會在3年內復發。
病友可與醫生商量改用新的乙型肝炎醫治方式。 香港有約57萬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接受終身治療,其中三分之一患者更會出現肝硬化或肝癌等併發症。 在目前針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中,病人須長期服用核苷酸類似物以控制病毒量。 世界衞生組織由2011年起將7月28日訂為「世界肝炎日」,肝炎即肝臟發炎,可以旦由病毒感染、化學物質、藥物濫用、某些藥物和免疫系統失調而造成。 病毒性肝炎可分為甲、乙、丙等不同類型。 儘管預防疫苗早於1982年面世,但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全球仍有2.96億人受此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乙肝新藥的原理:我們終於能治癒乙型肝炎?
雖然都已經就醫,把身體交給醫生就對了,但多了解乙肝,也有助自救,治療事半功倍。 例如要乙型肝炎「功能性治癒」,不就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驗血轉為陰性嗎? 其中一類研發中的新藥,就是以抑制劑(inhibitor)壓抑病毒發出HBsAg,期望配合現有藥物,更能讓病人「功能性治癒」。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須依照醫生的建議定期作身體檢查,如抽血檢驗:肝功能、甲胎蛋白、病毒數量和其他相關項目;及定期接受肝臟超音波檢查。 醫生會根據感染者的情況作詳細評估,及決定治療方案。 現時沒有有效的藥物能治療急性肝炎,治療肝炎的方法是在病發時支持病患者,但對某些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患者,可能需要一些特別的藥物治療。
這段期間,傳染性非常高,患者可能不自覺地傳給與其接觸的人士。 乙型肝炎所引起的早期徵狀不是很明顯,就好像重感冒一樣,包括輕微發熱、全身疲倦、肌肉痛、頭痛、食慾不振、厭惡吸煙,隨後會噁心嘔吐、上腹不適和脹痛、便秘或腹瀉等。 如病程轉壞,皮膚和眼白會變黃,小便顏色加深,就像茶一樣顏色,稱為黃疸。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接種疫苗
乙型肝炎帶病毒母親所生的嬰兒在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內,需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提供額外保護。 偶爾注射部位或會出現輕微疼痛和紅腫,部分人則可能有輕微發燒。 這些症狀通常會在接種疫苗後數小時內出現及於一兩天內消退。
這是人類至目前為止對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血液HBsAg轉陰的患者身上,肝細胞仍可偵測到病毒的核酸,痊癒的定義仍有待進一步的確認。 在轉換乙型肝炎醫治藥物之前,病友可先了解自己現在服用什麼藥物。 2018年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ASLD)乙型肝炎指南亦建議,如本身腎功能或骨骼有問題,或屬高風險患者,例如同時患有三高的患者,可考慮採用TAF的乙型肝炎醫治方案。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 傳統乙型肝炎治療副作用多 乙型肝炎新藥抗藥性低宜長者使用
藥物更會根據病況,靈活運用,例如乙肝患者同時患有丙肝、丁肝或愛滋病,醫生處方會更加複雜。 因此,哪怕自己已有「心水」的藥物,還是跟醫生商量為上。 於是,初賽結果立刻揭曉:拉米夫定、阿德福韋和替比夫定,遺憾止步。 它們有一個共同弱點:患者容易出現抗藥性,所以公營醫院都不再採用。
免疫注射的程序包括三次疫苗注射,注射程序分別為0,1及6個月。 按以上程序完成三次注射的人通常無須再接受加強劑注射。 所有在香港出生的嬰兒均會接受有關的防疫注射。 第一次在嬰兒出生時在醫院注射,第二、三次則在母嬰健康院注射。 (請參閱免疫注射時間表) 若嬰兒的母親為帶菌者,嬰兒須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受額外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防止病毒經母親傳給嬰兒。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完成接種共三劑的乙型肝炎疫苗後,母親是乙型肝炎患者的嬰兒應接受血清測試,以評估嬰兒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及乙型肝炎感染情況。
此病毒有可能也能感染其他靈長目人猿總科的動物[15]。 由袁孟峰帶領的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的最新治療目標,便是實現「功能性治癒」——即將乙肝表面抗原由陽性轉為陰性的同時,在停止治療後亦能持續地檢測不到乙肝病毒載量。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袁孟峰指,如病患達到「功能性治癒」,令乙肝表面抗原失去作用,便可令患者的免疫系統復甦,讓病人以自身免疫能力抗擊病毒,免除終身服藥的困擾,亦可降低他們將來患上肝癌、肝硬化的風險。 乙型肝炎藥物副作用2025 乙型肝炎可由性接觸、與帶病毒者共用針筒、輸入帶病毒的血液或血液製成品而傳染,帶病毒母親於分娩期間或於襁褓期間亦可把病毒傳給嬰兒,其他傳染途徑包括在紋身、穿耳或針炙中使用受污染的儀器。 上述的傳染途徑都是經由血液或體液接觸而受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