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與嘉諾撒聖心學校的小六畢業生同樣擁有公平競爭升讀嘉諾撒聖心書院的機會,最新學年就有52人成功獲取錄,其他學生也獲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拔萃女書院、瑪利曼中學等取錄,升中優勢相當高。 瑪利曼小學為灣仔區的英文資助女校,85%畢業生可升讀瑪利曼中學。 由於該校為資助學校,免付學費,加上大部分科目以英語授課,是不少家長的首選。 答:係,如果有直資中學或者私立中學收咗你,或者喺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經有中學取錄,你就唔需要參加統一派位,只需要喺選校表格上簽名同劃去選校部份,表示唔需要填寫選校表格,並將有關表格交返去就讀嘅小學。 家長考慮校網時,往往都會同時為未來的升中準備作打算,若區內多出色的英中名校,即使小學校網一般亦能吸引不少家長進駐。 以觀塘48 校網為例,中學校網屬觀塘區,是一線英中雲集的地區,有大量優質的英中名校,包括藍田聖保祿中學、福建中學、聖言中學等。
- 該校近年學費加幅頗高,2012年度全年學費為$25,000, 至近年增至$55,000,在7年間加幅超過100%。
-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是著名一條龍私立男女校,提供12年的教育,學生在中學可選讀國際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課程(IGCSE)及國際文憑課程(IB )。
- 學校推行活動教學,於一至六年級均實施小班教學,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教學助理及學科輔導計劃。
- 學校師資百分之百擁有教育及學士文憑,並以普教中、以英語教常識;音樂、體育、視藝科專科專教,學生在各項課外活動(如敲擊樂團、管樂團、合唱團、羽毛球等)皆表現亮眼。
由於中上環一帶為核心商業區,而區內住宅多數是樓齡較高的舊樓或單幢式物業,而區內新供應較少,樓價亦相對較高;此外,中半山和山頂亦向來是豪宅區,故家長想要遷往中西區,多會選擇周邊地區。 中西區校網 近年西營盤、堅尼地城及西半山有不少重建項目及新盤陸續落城,配合區內的傳統大屋苑,提供更多適合一般中產或較富裕家庭的換樓選擇。 全港排第二多以英文為主要語言的小學校網區為41九龍城區,分別是拔萃小學及瑪利諾修院學校,屬於「爭崩頭」大熱學校。 其餘5間以英文小學分別在11中西區校網的天主教總堂區學校,40網深水埗區的李鄭屋官立小學、45網黃大仙區的伊斯蘭鮑伯濤紀念小學、48網觀塘區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及新界惟一一間於71網屯門區的伊斯蘭學校。
中西區校網: 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灣仔區
九龍城區以住宅樓宇為主,包括九龍城、九龍塘、何文田、馬頭圍、馬頭角、啟德、土瓜灣、紅磡、加多利山等地方。 區內教育資源一點也不比港島區遜色,九龍城區的幼稚園及中小學合共超過200間,是全港最多學校的地區,擁有四大小學名校網中的兩個41和34校網;且中學隸屬九龍城校區,共有16所Band 1中學,屬全港18區中最多。 香港名校主要集中在港島的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及九龍城區一帶。 由於香港公立學校的招生制度中“統一派位”和學生的居住位址有關,因此很多家長會選擇搬到心儀的學區房居住,以便為子女獲得申請名校的資格。
此外,區內名校林立,坐擁堪稱港島區「校網王」的11校網,不少政商界名人亦是讀中西區小學出身,例如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就讀過11校網的聖公會聖彼得小學,而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則培育過另一位前主席范徐麗泰。 王錦輝是全港首間由大學開辦的附屬學校,一條龍直資吸引區內外的家長報讀。 中西區校網2025 中西區校網 王錦輝於2006年創校,較同期千禧一條龍直私小學划算。 學校既有大學支援,善用資訊科技教學,又設「其他學習經歷」(OLE)課程,學生有很多機會發展潛能。
中西區校網: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St. Stephen’s Girls’ Primary School 資助
雖然該校為中文小學,但學生的英語水平高,升讀英中的機會同樣高,每年有逾半畢業生獲派英中。 中西區校網 香港嘉諾撒學校積極推行多元教育,是14校網的大熱小學之一,為東區提供最多小一學額,更有聯繫英中女校嘉諾撒書院,中小學校舍就在比鄰,女生升學有優勢。 中西區校網2025 除了升讀聯繫中學外,畢業生亦入讀區內外著名的中學,升中成績亮麗。 含金量極高的官立小學,與皇仁書院、庇理羅士女子中學、金文泰中學等Band 1 中學均有聯繫。 小一至小六實施小班教學,推行全校參與新資助模式支援計劃,包括協作教學,課前及課後輔導課、中英及英數課堂抽離模式上課等,另設課前課後拔尖班,維持學生一貫的高學術水平。 傳統名校跑馬地聖保祿天主教小學校舍為二級歷史建築,為推行全日制,校舍展開改建及擴建工程,包括加建一座設24個課室的大樓。
- 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與嘉諾撒聖心學校的小六畢業生同樣擁有公平競爭升讀嘉諾撒聖心書院的機會,最新學年就有52人成功獲取錄,其他學生也獲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拔萃女書院、瑪利曼中學等取錄,升中優勢相當高。
- 加上當年閩僑小學的編班機制,是把華籍學生和非華籍學生分開班別的,葉淑婷認為,這種「河水不犯井水」的模式不利彼此發展,「我發現,華籍學生學不到很好的英文,而外籍的小朋友又不太學到中文」,而且難以建立共融文化。
- 家長界流傳:12 校網無「寶校」,入到呢個網就「無得輸」!
- 儘管其他小學的排名像「跑馬燈」的運轉,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仍然屹立不倒,學校之所以受歡迎一定是校長英明、管理出色、教師團隊愛錫學生,還有學校有教育心理學家支援,難怪與別不同了!
-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2020年升中派位成績理想,有85.9%獲派首三志願、72.5%獲派首志願,包括華仁書院(九龍)及真光女 書院,亦有跨區入讀皇仁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及庇利羅士女子中學等名校。
即使競爭較大,為了子女未來十幾年的學習環境,仍然值得家長一試。 中西區校網 11校網的小學排名平均偏高,16間中5間為 TOP 100 小學,學校質素有保證。 另外,10間小學均有天主教或基督教背景,對於有相關宗教信仰家庭的子女,在自行收生階段更易得分。
中西區校網: 小學分區名單
同樣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中22所補助學校之一,是一間歷史悠久的傳統名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創校於1906年。 校舍亦被政府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在香洗被日佔時期,就被日軍佔用為秘密間諜訓練中心。 學校早期的學生,就是香港大學首批畢業的女學生,可見歷史悠久之程度。 學校除了教導大家學術知識,亦會要求每位學生學習最少一種樂器。 學校的banding是1A級,沒有懸念,在全港排名都是一直在頭30名,考獲本地學士課程最低入學要求 (3322+2) 的比率就有88.5%,聯招課程取錄比率就有84.4%,實力雄厚。 聖若瑟書院是香港第一間羅馬天主教男校,在1875年創校,學校多座教學大樓都是香港法定古蹟,故是香港著名學府。
中西區校網: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沙田區
馬鞍山靈糧小學位於馬鞍山公共屋邨利安邨,本是屋邨學校,經過十多年的品格經營,有些家長跨區也來報讀,可見靈糧小學推廣多元教育,品德學習有一定吸引程度。 1981年創校,是沙田區內唯一的官立小學,推行成長課,發展關愛文化;鼓勵學生參加各科活動及擔當服務生以提升歸屬感。 有兩間聯繫中學支援,分別是沙田官立中學,及梁文燕紀念中學。
中西區校網: 嘉諾撒聖心學校 Sacred Heart Canossian School 資助
與高主教書院差不多,聖類斯中學亦是一所天主教中學,亦有中小學部之分。 學校排名同樣是2A–1C,2019年的放憑試中,考獲本地學士課程最低入學要求的比率接近 58.2%,而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大約 中西區校網 38.5%,成績算是中游級。 中西區校網2025 聖嘉勒女書院為英文女子中學,亦是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的成員之一。 在1926年創校,由Mother Mary Gabriel與另3位修女到香港辦學,原先在彌敦道的一個貧民區住宅作校舍,幾經十年,就在摩星嶺建立現時的校舍。 而學校更有特別的教學方式,會在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BAFS)教導MPF投資計法,讓學生知道將來會做的供款知識,因為老師期望學生將來會踏實地理財,認清事實,而不會活在童話世界。 學校的排名是1B級,在2019年的文憑試中,本地學士課程取錄比率就有63%,在全港女校排名中,一直是中游位置。
中西區校網: 小學
雖然聖彼得不如部分名小學有一條龍或直屬中學,但升中派位成績優異,學生多升讀英皇書院、聖類斯中學、英華女學校、聖嘉勒女書院等名校。 2018年度該校統一派位學額由90個大減至60個,世襲生蠶食了不少統一派位學額。 位於港島南區的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是傳統名校中少數的男女校,亦有位於中西區的一條龍中學聖保羅男女中學。 學生的學術成績佳之餘,在音樂及藝術方面表現尤其突出。 該校有不少高官名人子女就讀,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的長女也曾就讀,加上每年學費高達$63,000,故有「貴族學校」之稱,在全港小學排名中排名中十分高。 灣仔區12校網與九龍城區41校網同屬全港矚目的校網之一,區內有不少單性別名校,可謂全港小學排名中「粒粒皆星」。
中西區校網: 私立/女/直屬
「一條龍」中學原則上會預留不少過 15% 嘅中一總學額,畀其他小學嘅學生循自行分配學位或統一派位嘅途徑申請入讀。 盤點中西區二線學校,有「平民國際學校」之稱的香港潮商學校(下稱潮商)值博率高,升中成績也不俗。 由於該校有約六成非華語學生,因此學校的主科,包括英文、數學和常識,均以英語授課,並採用英文課本。 「所以我們華語學生的英語水平很高,尤其說話和聆聽方面,因為平日同學們之間都是以英語溝通。」校長詹漢銘說。 港島中西區11校網,同樣是大熱校網,連升學專家趙榮德也形容這個是「最有價值的校網」,意思指11校網多著名小學坐鎭,並相對少辦得差的學校。
中西區校網: 中西區 – 公共自修室清單
遍地豪宅的中西區,買了這裡的學區筍盤,亦是決定了小朋友所在的社交圈為香港頂級交際圈,有機會結識名人子女,所以,很多家長瞄準中西區的學區筍盤,為的不單是區內的優質學位。 保良局馮晴紀念小學位於西貢區,屬於95校網,辦學宗旨,以「愛、敬、勤、誠」為校訓,向學生提供五育並重的全人教育,使日後能成為社會優秀的人才及良好公民。 沙田區兩間呂明才小學——浸信會呂明才小學及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下稱沙呂),均是區內大熱學校,其聯繫英中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同樣是區內數一數二的名校。 沙呂每年約有40名畢業生升讀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其餘則派往區內名校如聖公會曾肇添中學、沙田崇真中學、沙田官立中學等,也有跨區派至喇沙、女拔、協恩、德望、英華等,升中派位有保證。 拔萃小學雖然已和男拔脫勾,不過在41校網內,仍然是熱門之一,是以活動教學和專題研習為主導的基督教男女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