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原告人的主管發現原告人的工作電腦載有大量原告人的個人資料,違反了被告人的電腦使用規則。 被告人指原打算於2009年10月31日向原告人發出解僱通知書,不料原告人於2009年10月9日提交懷孕通知書,被告人唯有暫時擱置解僱她的打算。 我們第一步的工作,是邀請所有現任司法機構政務處的特約外語傳譯員登記加入名單。 有意登記者須填妥回條,並把回條連同由司法機構政務長發出的服務委託書(在遞交當日屬有效)的副本,以郵寄、電郵或傳真方式交回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我在這兩星期出席了多個響應3月21 日「國際消除種族歧視日」而舉行的活動。
接待員便稱除非他們將嬰兒車摺疊起來,否則需要輪候至晚上九時才能入座。 根據《家庭崗位歧視條例》,如歧視某位有家庭崗位的人,將這人解僱或使他/她遭受任何其他不利,即屬違法。 若僱主因員工請假為父母辦喪事而解僱他/她,可構成家庭崗位歧視。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在這基礎上,法庭應採用「婚姻狀況」及「家庭崗位」的廣義,以包含由於投訴人的配偶這特定身分而起的歧視情況。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歧視與仇恨罪保護
此外,僱主亦可透過一些公司的政策教育僱員,以預防工作間出現母乳餵哺歧視和騷擾的情況。 僱主可制定有關母乳餵哺的書面政策,表明公司支持母乳餵哺的立場,以及不會容忍任何歧視及騷擾餵哺母乳僱員的行為。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2025 政策亦可訂明提出和處理餵哺母乳或集乳要求的程序、考慮更改工作安排的準則,以及更改工作安排會否或如何影響僱員的薪酬或相關福利等等。 平機會針對僱傭及不同界別出版了有關餵哺母乳的指引,當中有不少良好措施的建議供市民參考。
根據《條例》,餵哺母乳的定義涵蓋:(一)正在餵哺母乳的女性;(二)正在集乳的女性;或(三)用自己的母乳餵哺小孩的女性,即使有關的歧視或騷擾行為並非於該女性哺乳期間發生。 近年已有很多公司推行家庭友善政策,為僱員提供不同形式的家庭友善措施,例如:彈性上下班時間、在家工作、職位共享、兼職工作等等,讓僱員可以兼顧照顧家人的責任,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政府透過《2020年歧視法例(雜項修訂)條例》及《2021年性別歧視(修訂)條例》,實施平機會在歧視條例檢討意見書中提出的其中八項建議。 懷孕婦女始終是個打工的,在人矮簷下,怎敢不低頭呢,最終懷孕婦女算是成功把工作地點爭取調遷回到辦公室裏,亦順應僱主的意思撤銷了平等機會委員會的投訴,放完病假後便回到公司繼續工作了。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僱傭實務守則
建制派方面,只有新民黨田北辰、葉劉淑儀、港九勞工社團聯會潘兆平及謝偉俊投贊成票。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2025 具有敵意的工作環境 指工作環境中充斥具威嚇性﹑冒犯性﹑或涉及性的行為﹑言語或圖片,影響他人工作表現,令人難以安然工作。 經歷了這麼幾次權益爭取,懷孕婦女都能保護自身權益。 本以為僱主終於願意放過懷孕婦女,讓懷孕婦女安心養胎好好工作就算了。
投訴人因要照顧兒子才不能遵守該項條件,所以感到憤憤不平。 假如該公司不能解釋為何每名員工都必須超時工作,這便是基於家庭崗位的間接歧視行為。 另外,除非僱主能證明已採取合理可行措施,防止員工做出違法行為,否則僱主亦須為員工的違法行為負上轉承責任。 答辯機構收到投訴後向餐廳職員查問,解釋說由於地方所限,餐廳內只有一張餐桌有足夠空間可放置一部未摺起的嬰兒車。 投訴人妻子告訴接待員他們有一部嬰兒車時,該張餐桌剛已分配了顧客。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照顧家庭成員的責任
答辯人回應說,其他員工於投訴人放產假時負擔額外工作,現在他們應獲編派更多日班。 新來的地區經理要她於週末休假,因為週末餐廳顧客較少。 投訴人解釋,她隔星期四需要放假,以便帶兒子做語言治療。 因此她未能把所有休假日安排在週末,其後被解僱。 上司指明不准她處理私人事務,包括在辦公時間内集乳。
- 投訴人不同意這解釋,因為一名同事已把先前替她處理的一個客戶交還給她。
- 根據《家庭崗位歧視條例》第2條,家庭崗位指負有照顧直系家庭成員的責任。
- 該書店以宗教理由拒絕擺放《她們的女情印記》,被人質疑為雙重標準。
- 平機會針對僱傭及不同界別出版了有關餵哺母乳的指引,當中有不少良好措施的建議供市民參考。
- 投訴人指稱,自她向公司遞交懷孕通知後,她的同事便開始為難她。
- 第二,就實質的可能性而言,由於原告人是殘疾人士,她與沒有殘疾的其他僱員相比,理應較有可能符合最少有薪病假日數(四天或以上)的要求。
- #MeToo運動在2017年由美國演藝界開始,伸延至商界、政界,以至不同種族及行業的人士都紛紛為此發聲。
由於C的上司已在她向平機會提出投訴後離職,她決定不再追究該名上司。 投訴人(C)在某金融機構(答辯機構R)任職行政人員。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某日,她因兒子要入院治療而須告假一天,C便以手機短訊通知R她無法上班。 及後醫生告知C,她兒子須多留院觀察數天,於是C致電上司要求多告假一天,卻遭留難,問她想要工作還是家庭。 翌日,C回到公司,但幾小時後接到醫院來電,表示她兒子病情惡化,要她立即到醫院見醫生。 投訴人向平機會投訴答辯機構基於她的家庭責任而歧視她。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立法
#MeToo運動在2017年由美國演藝界開始,伸延至商界、政界,以至不同種族及行業的人士都紛紛為此發聲。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近期,#MeToo運動在台灣再度變得熾熱,甚至引起軒然大波,燃燒政界、教育界、文藝界以至演藝界。 而這股風氣近日更席捲香港,已有不同人士透過媒體或其社交平台發文,指被人性騷擾。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同性性行為除罪化
例子:對殘疾人士說冒犯的笑話;無禮稱呼/眨低某種族人士。 性騷擾:具冒犯性﹑侮辱性及威嚇性的不受歡迎並涉及性的行為或行徑。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Six People Map致力為各類大小機構配對不同行業人才,集中Digital/Technology/CS/sales/marketing。 我們會於專頁及網站定期提供實用的職場資訊及最新工作機會,令香港打工仔迎接工作上不同的新挑戰,成為您的職場地圖。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家庭崗位歧視
香港的宗教團體譴責原訟庭的判決,並要求政府提出上訴。 [17][18]上訴庭於2006年7月開始處理此案,並於同年的9月20日作出判決。 上訴庭的三位法官認同原訟庭法官夏正民的判決,並一致駁回政府對該案的上訴。 但香港政府隨後表示會接納高等法院的判決及分析,不會向終審法院上訴。 1980年1月15日,麥樂倫督察被發現反鎖何文田警察宿舍內,身中5槍身亡。 5月23日,律政司發表的新聞稿中卻說有充分証據証明麥樂倫是自殺身亡的。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政府聘用政策
董事還表示,公司生意減少了,且投訴人令他失去一名客戶。 投訴人不同意這說法,因為有關客戶流失與投訴人的錯失無關,而是因為客戶的管理高層出現變動所致。 投訴人表示願意轉為兼職,直至公司生意有好轉,但被該董事拒絕。 董事著投訴人回家,說過幾天會打電話給她,但他並沒有。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然而,廣管局認為節目性質敏感,有理由加上勸諭字句。 廣管局認為,根據《電台業務守則-節目標準》第20段,有關節目的開場白「走出衣櫃……攣家路窄」,並不能視為已就節目內容對聽眾作出充份警告。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聲明,同性戀並不是精神病……香港精神科醫學院嚴守宗旨,只提供經過科學驗證及證據支持的治療。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精神科治療必需在有已經明確確立的原理及實踐支持下,方可以提供。 家庭崗位歧視條例 直到現今,醫學界都未有發現任何可靠的科學及臨床證據支持,嘗試改變個人性傾向會帶來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