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站(To Kwa Wan Station)是港鐵屯馬綫上其中一站,位於九龍九龍城區土瓜灣,建於馬頭圍道介乎浙江街與上鄉道間一段之地底,在馬頭圍道/土瓜灣道花園及土瓜灣市政大廈(俗稱紅蘋果街市)之間,為一座三層深地底車站。 港鐵昨日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網民「Dong Ho Leung」在現場拍攝到一張港鐵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線圖,並上傳至Facebook專頁「香港鐵路迷討論區」。 除現有鐵路線外,該圖還包括了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沙中線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等尚未通車的三條新鐵路線。
展櫃題為「聖山遺粹:宋皇臺出土宋元文物展」,其中一個展出約400件在興建車站期間出土的宋元時期文物,以陶瓷器皿為主,亦有陶骰、藥王像、青瓷香爐、宋元通寶銅錢等。 宋皇臺站出口 另一個展櫃則以文字和車站一帶的舊照片,使參觀者認識宋皇臺站周邊地方的歷史變遷和生活情況。 屯馬綫通車慶祝典禮於2021年6月26日上午在宋皇臺站內大堂舉行,同日大堂預留兩個文物展櫃亦正式揭幕,由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及港鐵非執行主席歐陽伯權負責主持。 而行政長官、港鐵主席歐陽伯權及行政總裁金澤培等由月台步入大堂時,司儀李志剛要求在場嘉賓立刻起立,有記者即時揚言「咩事呀,洗唔洗呀(幹麼?不用吧?)」、「升國旗咩依家(現在升國旗嗎?)」及「做多咗啦(幹多了!)」等語句。 此站原計劃名為「土瓜灣站」,由於取消啟德發展區填海計劃,沙中綫啟德段走綫被大幅修改,車站位置改為位於馬頭涌,完全偏離土瓜灣,被區內人士指出以土瓜灣命名將會誤導乘客及公眾,引起爭議。
宋皇臺站出口: 紅磡站新擴建月台︰
不過亦有專業人士認為,單憑這幾張圖片難以猜測是否真有人用廢料填充牆身。 不過,田北辰於6月24日於電台節目引述消息指,涉事鋼筋多達兩成,即有5,000多支被剪短,建議拆除混凝土抽檢鋼筋。 《香港01》訪問了兩名工程師,二人均指,如要得知鋼筋「真相」,除了移除石屎,別無他法。
- 車站名稱亦有改動,沙中線東西走廊的兩個新建車站「馬頭圍站」和「土瓜灣站」分別改名為「土瓜灣站」和「宋皇臺站」,過去有意見指「馬頭圍站」位於土瓜灣街市附近,從地理角度而言應命名為「土瓜灣站」。
- 1967年9月,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一條稱為沙田綫,由火炭經慈雲山及九龍城區,並以尖沙咀作為南面的終點站。
- 此外,長方型的車站設計令不同出入口更接近區內主要位置,如馬頭圍道、落山道及江蘇街等, 使市民出入更便利。
- 有民間組織要求政府全面接管發掘工作,避免歷史文物受破壞,古蹟辦指宋皇臺站地盤部分工程已暫停,處理文物符合考古原則。
在2010年11月刊登憲報的沙田至中環綫鐵路方案中,馬頭圍站和土瓜灣站是沙中綫九龍城段其中兩個車站,預計於2019年完工。 宋皇臺站出口2025 港鐵較早前建議須因應建造車站出入口而永久封閉的江蘇街,經聽取地區意見後,港鐵在詳細設計階段中修改了出入口設計,保留了一條行車綫,以便車輛由靠背壟道經江蘇街進入馬頭圍道,將工程對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另外,車站其中一組通風井設於馬頭圍道/土瓜灣道花園內;另一組位於炮仗街/落山道的通風井,經公眾諮詢後,港鐵已將其遷移至較遠離牧愛小學的土瓜灣市政大廈遊樂場內。 由於沙田至中環綫顯徑站至鑽石山站之間路段會途經黃大仙馬仔坑一帶,並計劃封閉馬仔坑遊樂場,作為沙中線施工地盤,日後會興建永久通風樓和緊急出入口。 遭到鄰近屋苑如天馬苑、天宏苑、鵬程苑、翠竹花園、竹園南邨及竹園北邨等居民反對,認為興建永久通風樓會影響日後該區空氣質素及休憩用地馬仔坑遊樂場比大大縮減,嚴重影響該區居民生活。 黃大仙區議會提議於馬仔坑遊樂場改以興建港鐵車站竹園站和連接黃大仙站以方便該區居民,聲稱可減低民怨,以及紓緩鑽石山站未來作為沙田至中環綫轉駁觀塘線乘客的使用量。
宋皇臺站出口: 第五站:宋王臺看石碑 九龍城探「傻龜」
工程總監黃唯銘6月1日出席立法會會議時,終承認在2015年8月已發現鋼筋被剪痕跡,且總共發現5條鋼筋被人剪短,不過仍沒有交代有否其他地方出事。 負責層板混凝土工程的分判商中科興業有限公司在6月1日發新聞稿,證實其前線人員曾最少兩次向總承建商禮頓通報造假情況,但與承建商禮頓簽有保密協議,不能披露工程內容。 因應配合信號系統的提升,港鐵聲稱繁忙時段的班次可由現約3分鐘一班加密至約2分鐘一班,理論上載客量會較改編車組前為多(以每小時班次和總車卡数計算,現時為240卡,改編後為270卡)。
- 沙中綫九龍城段,即此站及宋皇臺站的車站及隧道土木工程合約於2012年8月1日批予「三星—新昌合營」。
- 預計沙田至中環綫於2021年,每日的乘客量可以高達110萬人次,平均每年節省的交通消耗時間為8,500萬小時。
- 酒店提供704間舒適完善的客房和套房,無論商務或度假旅客,均能於香港享受輕鬆的商務旅程及愉快假期。
- 港鐵土瓜灣站原名為馬頭圍站,共有四個出入口,鄰近站口的指標屋苑不得不提房協私樓欣榮花園。
- 屋苑鄰近港鐵宋皇臺站及5號幹線啟德隧道九龍城出口,屋苑前方為前啟德機場及香港飛行總會遠東飛行學校。
- 政府亦研究沙中綫沿綫發展對鐵路的影響及兩鐵合併計劃中的沙中綫方案,當時未有任何定案。
- 乘客於出閘時須先繳付轉綫前車費,然後以同一張八達通繼續車程;於目的地出閘時,餘下車費會被扣除。
宋皇臺站所屬的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段原定在2015年竣工,惟因此站工地發現宋元遺跡,須進行考古工作,導致工程產生約11個月的滯後;隨後紅磡站新建月台在2018年5月被揭有剪短鋼筋等施工問題,令工程一再延誤,開站日期一拖再拖。 事實上,港鐵內部不遲於2009年7月,已將「土瓜灣站」與「馬頭圍站」分別改稱「宋皇臺站」和「樂民站」,但向外發佈多份沙中綫文件時,皆刻意遮掩圖則上的內部車站新名稱。 不過港鐵與承建商或商業伙伴之溝通中,卻使用新名稱,多份技術文件及招標文件皆如是。 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在場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綫圖將此站顯示為「宋皇臺」。 然而港鐵回覆傳媒查詢時指,有關資料是港鐵內部用作協調及預備工作時作為參考用途,並未作實。
宋皇臺站出口: 九龍寨城公園交通+宋皇臺站去公園步行路線
有建議將前者命名為樂民站、後者命名為宋皇臺站或九龍城站,甚至直接互換名字。 但是當兩鐵合併後,最後採納的方案是將觀塘綫伸延至黃埔花園,並興建黃埔站、何文田站接駁油麻地站,在何文田站與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屯馬綫轉車。 改善工程興建15組行人系統,涉及49項設施,包括10段有蓋行人通道、3條全長300米行人天橋、21部升降機、4條扶手電梯、7條樓梯和4段合共約100米的自動行人道,在2015年至2017年起陸續啟用。 宋皇臺站出口2025 不過不少慈雲山街坊不滿行人設施只完善上山方向,未有接駁其他公用設施,如慈雲山中心及主要屋苑,而且與舊有通道功能重疊,結果使用率偏低。 2018年8月7日,政府指港鐵於6月中和7月13日提交有關沙中綫紅磡站工程的報告有資料不符及嚴重偏差,包括月台的鋼筋連接螺絲帽減少達2000顆,而且兩份報告資料前後出現矛盾。 路政署署長鍾錦華指承建商及分判商的陳述,有極大出入,已對沙中綫工程管理層沒有信心。
宋皇臺站出口: 車站一覽
到1960年代有填海工程,海心廟遷至落山道的天后古廟旁,填海後原廟一帶興建海心公園,保留魚尾石和大部分奇石,並建海心亭。 土瓜灣近年開設不少咖啡店,此店走實而不華路線,沒有IG-able的裝修或甜品,着重虹吸式咖啡,供應超過30款單品咖啡豆,以茶餐廳常見的三文治和三餸麵為主,老闆不時和街坊「吹水」,較一般咖啡店更有人情味。 在地铁站这个公共空间里,无论是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或艺术,都是带着使命而来,未来也将继续在香港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宋皇臺站出口 2009年5月21日,香港多份报章报道港铁推出马头围至启德一段走线之修订方案,土瓜湾站将改设于世运道对出的启德新发展区边陲(约于旧启德机场原址之临时停车场),而车站出入口将接驳北帝街、太子道西、亚皆老街及真善美村一带。
宋皇臺站出口: 車站結構
九鐵公司及後提交新的建議,亦即是兩條貫通香港南北、東西的策略性鐵路走廊:東西走廊(現為屯馬綫)和南北走廊(現為東鐵綫)的方案,紅磡站由三綫轉車站改為兩綫轉車站,九鐵公司表示會使轉車的客量減少。 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仍沿用這個方案,故紅磡站將會成為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兩條鐵路線的轉車站。 根據九鐵公司原來的方案,紅磡站將會再度擴建,成為一個集體運輸中心。 由於方案提出當時,東鐵綫(當時稱東鐵)仍以紅磡為終點站,西鐵綫(當時稱西鐵)亦會透過九龍南綫的興建以紅磡站為終點站,再加上沙田至中環綫的匯合,將會使紅磡站需要處理的客量大量增加,不能符合成本效益。 由於慈雲山地區位於山坡上,而自動輕便運輸系統有坡度不得超過7%的限制,車站只能設於慈樂邨,令服務範圍較小。
宋皇臺站出口: 出口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08年3月11日批准由港鐵公司展開沙田至中環綫及觀塘綫延綫進一步規劃及設計。 政府將分段完成沙田至中環綫,預計於2015年完成大圍至紅磡段,於2019年完成紅磡至金鐘段,金鐘至中環南段則暫時擱置。 1989年,由於六四事件而導致的港人對主權移交信心危機,政府發表香港機場核心計劃,並於《香港第二次整體運輸研究》中以「資源分配不足」為理由,東九龍綫及九鐵過海延綫計劃被逼暫停,中環至灣仔填海區亦重新規劃,以應付未來的交通流量需求。 後來東九龍綫過海段被更名為第四條過海鐵路,並於2022年5月15日通車。 以黃色為車站主要基調的宋皇臺站,位於啟德發展區西南方,毗鄰九龍城區世運道及宋王臺花園。 宋皇臺站為地底車站,設有3大主要出入口,其中B出口直達九龍城核心的南角道,巿民前往食肆、醫院、學校,以及九龍寨城公園等,十分方便。
宋皇臺站出口: 發現遺蹟 港鐵拒原址保護
: 6個轉線站為大圍、鑽石山、何文田、紅磡、南昌及美孚站,分別接駁至東鐵線、觀塘線、東涌線及荃灣線。 B出口有3個,B1是真善美村,往九龍寨城公園的出口是B3,從B出口往B3大約5分鐘路程,沿途有指示牌,通道緩緩上斜,不易迷路。 港鐵助理公共關係經理-對外事務高天禮回應時,形容短貴長平為「車費不規則」,強調屯馬線的票價原則,與其他本地重鐵服務相同,按車程距離釐定,港鐵會按票價調整機制,循序漸進解決相關問題。 另外,古蹟辦以書面回覆區議會稱,宋皇臺站的考古工程由港鐵委聘的考古學家負責,當中北帝街地下行人通道走線的考古勘探工作,已於2019年10月完成該街近宋皇臺道的考古工作;至於鄰近香港飛行總會的工作仍然繼續。
宋皇臺站出口: 出口數目
設施方面,宋皇臺站大堂將設有智能客務中心及設多個輕觸式屏幕,供乘客查詢行程及車站資訊,車站付費區內亦設有洗手間及育嬰間,而新車站更會設有四款機械人,提供客務查詢、清潔、電梯安全提示等服務。 港鐵屯馬線將於6月27日全線通車,不過到時宋皇臺站仍然只有A、B、D出口,原本預計連接北帝街的C出口仍未見蹤影。 港鐵高級統籌工程師馮偉聰表示,由於在興建連接北帝街的行人隧道時,發現宋元時期文物,假如堅持原有的行人隧道方案,隨時需10年興建,期間亦會妨礙宋皇臺道交通,故港鐵建議改為行人天橋方案,但仍然需5年時間。 ),建造初期稱為土瓜灣站,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馬頭涌世運道,是港鐵屯馬綫的鐵路車站,屬於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段)工程的一部分,於2021年6月27日啟用。
宋皇臺站出口: 政府不信任港鐵管理 勒令管理層離職
新走綫使宋皇臺站及土瓜灣站更靠近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沙中綫。 惟此方案曾遭受翔龍灣等海旁住宅業主的反對,認為對他們不便。 沙中綫興建的另一變數,是九廣鐵路公司與地鐵公司計劃合併,該線將於不久作出重大變化,融合兩鐵的現有系統再作規劃。 而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一份名為「兩鐵合併─建議的未來路向」的文件亦建議沙中綫以東鐵過海來興建。 宋皇臺站出口2025 《策略2000》以九龍南環線(現稱九龍南綫)為東鐵及西鐵延伸線為理由,直接交由九鐵營運,無需作出競投;相反政府則把沙田至中環綫邀請地鐵及九鐵參與競投。
宋皇臺站出口: 九龍城宋皇臺站好去處
而港鐵公司則在2020年底,提出行人天橋方案,為附近居民提供連接北帝街C出口及宋皇臺站,並向不同地區持份者作出諮詢。 宋皇臺站出口 市民李先生亦認為B出口的路段長,感覺走了十多分鐘,但因兩旁有展板可看,感覺不算悶。 居於荃灣的他,被問到往後會否轉乘港鐵由荃灣西至宋皇臺,他表示小巴到旺角轉車更快,不會考慮鐵路。 此站鄰近九龍城市政大廈(九龍城街市),以及衙前圍道、南角道及龍崗道一帶的商住樓宇。 附近有行人隧道,通往宋皇臺公園、亞皆老街、馬頭涌道、龍崗道。 有見及此,馮偉聰表示,經諮詢附近持份者,包括香港飛行總會,遂建議改用天橋方式建造宋皇臺站C出口。
車站上方發現的古井亦將在未來原址重置,車站大堂的地面及天花已貼上貼紙,分别向乘客介紹古井及展示將來重置的位置。 會上亦有區議員關注該站的文物處理問題,質疑古物古蹟辦事處推卸責任予港鐵,質疑改建行人天橋後,是否就不會處理地底的文物,直言對古蹟辦非常失望。 古蹟辦回應指,目前需要配合古蹟保育及居民需要,而該位置之後會再作評估及緩解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此站後,將由原屯馬綫一期(馬鞍山綫)所採用的右上左落,回復成原西鐵綫的左上右落。 原來土瓜灣站除了改善區內交通,亦承載著區內街坊的集體回憶,是新舊交融的社區車站。 此外,長方型的車站設計令不同出入口更接近區內主要位置,如馬頭圍道、落山道及江蘇街等, 使市民出入更便利。 被媒體追問是否沒責任需要下台時,陳帆回應指官員「負責任、有承擔」,指事件發生後「我相信大家自行作一個判斷,官員表現有目共睹。」到傍晚,港鐵就事件舉行記者會,主席馬時亨宣布管理層已決定重組管理團隊。
宋皇臺站出口: 九龍寨城公園
古蹟辦又提到,港鐵於2017年聘用考古專家,以回填方式保護案皇臺站的遺址。 宋皇臺站出口2025 宋皇臺站出口 此外,中層車站大堂新增扶手電梯直接通往車站大堂,方便市民由紅磡區內、紅磡海底隧道出入口以至尖東一帶前往車站。 宋皇臺站出口 車站設施方面,所有出入口均設有升降機或扶手電梯,共設6部升降機及10條扶手電梯;車站大堂的付費區亦設有洗手間及育嬰間,方便「人有三急」的乘客。
宋皇臺站出口: 紅磡站新月台本月20日啟用 東鐵綫乘客要上落電梯轉乘西鐵綫
社會輿論要求港鐵公司改變鐵路走向,使土瓜灣區內的珍貴文物可以原址保護,但港鐵不同意這項建議。 另外,在興建香港理工大學第8期發展計劃的大樓時,已在該大樓地面預留約5140平方米土地,作沙田至中環綫的車輛輪對維修廠。 該空殼結構的建設費用,按2008年9月價格計算,約為港幣3400萬元,款項未有計入沙中綫開支當中。 為了配合日後沙田至中環綫南北走廊的服務,港鐵將會更換現有東鐵綫的信號系統,以加密列車間隔。 東鐵綫將會配備Trainguard MT信號系統,升級期間不用暫停現時的運作。 2009年5月21日,香港多份報章報導港鐵新修訂之建議方案,除加入早已拍板的顯徑站外,亦修改土瓜灣一帶走綫由土瓜灣道改走馬頭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