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上有座中式的拱橋,還有一座小橋通到一個中式的六角堂。 在池塘的另一邊,則有著傳統紅磚瓦屋頂的御殿,目的為接待各種達官顯貴。 勸耕台東北方近處為船揚場,位於池塘西面,池濱緩緩傾斜,上有樹蔭。 古代琉球王室成員欲泛舟池塘,就會在此出發[14]。
- 本網站是年間向超過50萬人的外國觀光客,介紹沖繩信息的地域第一的,面向外國人的提供沖繩信息的門戶網站。
- 穿過識名園的正門後,會來到一條使用珊瑚和貝殼為原料的「琉球石灰岩」來鋪成的石頭步道。
- 古代琉球王室成員欲泛舟池塘,就會在此出發[14]。
- 從沖繩那霸機場搭乘「沖繩都市單軌電車」約12分鐘可抵達「沖繩都市單軌電車 縣廳前站」。
首先,從沖繩那霸機場前往「沖繩都市單軌電車 縣廳前站」。 從沖繩那霸機場搭乘「沖繩都市單軌電車」約12分鐘可抵達「沖繩都市單軌電車 縣廳前站」。 從「沖繩都市單軌電車 縣廳前站」步行3分鐘可抵達「縣廳北口」巴士站,搭乘「那霸巴士4系統」,前往「識名園前」巴士站。
識名園: 識名園的重建
建於1799年的識名園,是琉球王室的庭園,主要作於國王的別墅和外國使節等娛樂活動。 儘管園內的大多數建築物都在1945年的沖繩戰爭中被摧毀,但從1970年代後期到1990年代恢復了建築,成為現在的樣貌。 由湖畔步道往上走到勸耕臺,設有稱八角堂的涼亭和一座中國冊封使林鴻年於西元1838年所題之「勸耕臺」石碑,原因是這裡看出去的景觀昔日為廣大的農地,藉此頌讚琉球國王期勉農民努力工作為國家帶來富裕的政策之意。 一年中,遊客可以欣賞到識名園內的許多季節性植物。 其中的亮點包含在春季的清新杏花和櫻花樹、夏初開花的鮮豔紫藤、以及秋季盛開的桔梗花。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琉球島嶼特有的植物,像是琉球松與蘇鐵。
入內須脫鞋,但不需拎著裝了鞋子的塑膠袋走來走去。 我們在這個完全沒有觀光客的大殿待了半小時,坐看湖中六角亭與石橋為主的園林景致,偶爾起身四處晃晃,無人打擾享受這片刻寧靜的優閒時光。 也是具有價值的名勝景點,2000年以「琉球王國城跡及相關遺產群」被登錄於聯合國世界遺產。 在園內可以看到櫻花和梅花等季節性花卉,以及家屋、門等建築物。 離開正殿,步行至湖中的石造拱橋前往六角亭,庭園內種植了櫻花、梅花、楊柳…等,還有琉球松和鐵樹等充滿南國風情的植物。 艷陽下,這綠意盎然的庭園散發出引人入勝的魅力,而迴遊式庭園處處是景的特色,巧妙融入拱橋與六角堂等中式建築,讓我們得放緩腳步由不同視角細細品味周遭遠、中、近景的變化萬千。
識名園: 識名園基本信息
當地雖然四季如夏,但園內不同位置種植不同季節綻放的花卉,使人能感受到四時更迭。 池東植有梅林,春季梅花盛開;小島與泉邊種有藤花,夏日涼風拂過時可見藤花輕顫如水落;池畔的種植桔梗於金秋盛放。 遊人在不同季節來到都可以感受不同的美景[5][7]。 識名園的造園風格是,漫步在池塘的四周,能享受到季節更迭之美的「廻遊式庭園」。 識名園為一座建於18世紀末的迴遊式庭園,位於沖繩縣那霸市識名,在首里城南方約1.6公里,又稱南苑,是昔日琉球王國的王室離宮和接待外國使臣(含中國派遣冊封使)的場所。 也因為如此,我對於王室休閒等級與接待規格的識名園總有些期待。
- 混合異國風格的識名園,意外的保持了相互平衡的美感。
- 識名園起源於1677年建於首里的崎山村(現在的首里崎山町)的御茶屋御殿,未至於現在首里天主教教會的所在地。
- 識名園為一座建於18世紀末的迴遊式庭園,位於沖繩縣那霸市識名,在首里城南方約1.6公里,又稱南苑,是昔日琉球王國的王室離宮和接待外國使臣(含中國派遣冊封使)的場所。
-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琉球島嶼特有的植物,像是琉球松與蘇鐵。
- 以前中國把沖繩縣想像成是一片和九州一樣廣大的陸地,因此根據15世紀的「中山傳信錄」,把琉球的版圖畫的很大。
- 廻遊式庭園是一種花園風格,旨在為池塘周圍的風景帶來熱愛。
識名園為一迴遊式園林,遊人沿路走動會看到不同的景物。 庭園建築風格糅合中國傳統建築和琉球本土獨特的建築樣式。 庭園以心字池為中心,四周錯落木建築、拱橋、涼亭及樹林[10][1][2][3][4][6]。
識名園: 識名園周辺の観光スポットランキング
像是「育德泉」,沖繩獨特的石砌構造,呈現優美的圓弧。 這裡的湧泉因為生長珍貴的紅藻,被指定為國定天然紀念物。 乾淨的泉水,流向識名園的池塘,維持這裡美好的風景。 穿過石橋之後,可以走到池塘上的六角亭,周遭種植著琉球松和柳樹。 象徵日本風情的柳樹在沖繩非常少見,可以想見當年識名園真的是受到精心設計。
以前中國把沖繩縣想像成是一片和九州一樣廣大的陸地,因此根據15世紀的「中山傳信錄」,把琉球的版圖畫的很大。 為了維持中國對沖繩錯誤的觀念,尚王家的別邸「識名園」所設的瞭望台「勸耕台」,便刻意設計的由勸耕台完全看不到海,以強調沖繩是如此廣大。 為了能在四季如夏的沖繩,也能享受到四季流轉之美,園裡隨著季節的更迭,綻放不同花卉。 春季池子東邊的梅林盛開,四周洋溢著一陣又一陣梅花的香味;夏天中島和泉水旁繁盛的藤花,涼風拂過時,藤花輕顫如水落;秋天則輪到池畔的桔梗盛開。 本網站是年間向超過50萬人的外國觀光客,介紹沖繩信息的地域第一的,面向外國人的提供沖繩信息的門戶網站。 本網站通過美食介紹,傳遞沖繩的傳統文化,讓外國觀光客更加地喜歡沖繩這個地方,希望能通過這種活動,促進沖繩地區的經濟活躍。
識名園: 識名園のアクセス
被建於1799年,在1800年用來招待前來冊封尚溫王的使臣。 本部落格是沖繩旅遊聖經《來來琉球》的官方網站,由駐沖10年以上的台灣採訪記者即時提供您第一手情報,幫助各位讀者充分享受沖繩自由行的樂趣。 最推薦的是坐在簷廊邊,靜靜眺望草地和池水相映而成的漸層綠意,還有遠處風格優雅的六角堂,就像一幅橫長的畫作一般。 「育德泉」是流經識名園的水源之一,直到今天仍有湧水不斷湧出,是非常貴重的地方。
識名園: 識名園周辺のおすすめスポット!
識名園以「迴遊式庭園」建築而成,其目的是讓遊客繞著池子散步時,可感受眼前所見的景色不斷變化的樂趣,「迴遊式庭園」是近代日本領主爭相建造的園林風格。 在識名園中,在拆開的「心」字的池(心字池)為中心,池畔旁小島上的中國風涼亭「六角堂」、大小拱橋、池邊的周圍也堆砌著琉球石灰岩等,隨處可見沖繩獨特的風格。 識名園 識名園2025 過去的識名園裡,池子的東邊春天梅林盛開,園內一陣又一陣的梅香撲鼻;夏季中島與泉水旁的藤花綻放,隨著涼風不斷飄逸;河畔旁也會在秋天默默開著桔梗花。
識名園: 沖繩的世界遺產「識名園」:景觀富有變化的回遊式庭園
明治時代為止是四角建築,不知何時開始被建成六角形建築了。 育徳泉作為池塘水源之一,泉水旁的石墻是將琉球石灰岩加工成六角狀,在沖繩稱為「相方積」的方式堆砌而成,此建築方式可將僵硬的石頭打造出優美柔和的曲線。 穿過識名園的正門後,會來到一條使用珊瑚和貝殼為原料的「琉球石灰岩」來鋪成的石頭步道。 石頭步道周圍,櫻花和梅花盛開,還有琉球松樹和水茄苳等沖繩特有的植物。 正門位於園林西北方,為「屋門」樣式,古代只有上層社會人士的住宅可以採用[7],也是王族、使節和達官貴人專用的出入口。 有一石疊路通往池塘,名為真珠道,本來連接首里城,但現時園外至首里城的路僅殘餘金城町的一段。
識名園: 識名園の歩き方
由於園區內為古蹟,沒有另外的洗手間,記得入園前先在這邊做好準備再出發。 識名園 識名園距離首里城約3.8公里,不塞車的話,開車約15分鐘就能到達。 識名園2025 識名園 雖然識名園附近沒有單軌電車站,那霸市區有不少公車有到識名園,即使不自駕也能輕鬆前往。
識名園: 日本の美しい風景
一定要把這個可以近距離欣賞沖繩獨特建築風格的機會喔。 此外,識名園是融合了中式、日式和琉球風格的「廻遊式庭園」。 廻遊式庭園是一種花園風格,旨在為池塘周圍的風景帶來熱愛。
識名園: 日本庭園を中心とした「回遊式庭園」
園林西南方為勸耕台,代表琉球國王以農富國的政策。 識名園2025 識名園 上面立着由尚育王的冊封使林鴻年於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所題的「勸耕台碑」。 於台上遠眺,不但可飽覽識名園全景,還看到廣闊的陸地,卻看不到大海,讓冊封使們時覺得琉球幅員廣大,有如大國[1][13][4]。 當池水滿溢時,滿溢的池水會在勸耕台附近形成一個小瀑布,冰涼的池水潺潺流下,正合在當地炎熱的氣候中消暑[8][12]。
識名園: 識名園の駐車場情報
識名園是琉球王族最大的別墅,除了是國王一家休閒的地方之外,更重要的是用來招待外國使臣的地方。 完成時用於招待中國皇帝的使臣(冊封使),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作為迎賓館來使用。 雖然有稱作「勸耕台」的展望台,卻完全看不到大海,據說這是為了讓其他國家認為沖繩是個擁有廣大陸地的國家而刻意設計而成的。 1941年(昭和16年)12月13日被國家指定為「名勝」,卻在1945年(昭和20年)4月,因第2次世界大戰的沖繩戰中遭到破壞。 在2000年(平成12年)12月2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琉球王國的城市以及關連遺產群)登錄為世界遺產。 指定面積是41,997平方米(約12,726坪),在這基礎上從御殿開始所有的建築面積合計是643平方米(約195坪)。
在識名園,池塘周圍,建築物和植物林立,可以欣賞日本隨著季節變化的景觀。 識名園為一迴遊式园林,遊人沿路走動會看到不同的景物。 入園後,經過番屋、轎子屋等工作人員歇息的小屋,走在琉球石灰石砌成的步道來到了正殿,這個以赤瓦為屋頂的木造建築依用途共有15間房,提供給來訪的達官顯要留宿。 正殿外觀是原木檐柱、支摘窗構成的沖繩民宅樣式,內部為方柱、拉門和鋪設榻榻米的日式風格,比起民宅規模稍大也更為講究。
識名園是琉球國王尚家做為療養和接待中國冊封使等使者之用的最大的離宮,建於1799年。 佔地約4萬2千平方公尺的識名園以水池為主,在四周錯落木造建築、拱橋、涼亭及樹林。 識名園的造園形式富於變化,走在這迴遊式庭園裡能享受到季節更迭之美。 識名園雖屬日式庭園,但與中國向來有很深的淵源的琉球,在製作池中涼亭時,不論是中國風格的六角堂或是以琉球石灰岩製作的拱橋等,都充滿了中國風情,可說是琉球獨特的庭園。 也不時可見有人專心的在寫生,在這可以感受到沖繩特有的悠閒的時間步調。
被登錄為世界遺產的沖繩9個遺跡中,有4個位於那霸市。 而其中的3個又位在首里,剩下的1個在稍微有一段距離的地方,也就是琉球王國最大的庭園,同時是皇室別邸的「識名園」。 1941年(昭和16年),當時識名園所在地已屬日本沖繩縣,該園亦被日本指定為国之名勝。 屋頂和御殿的紅瓦不同,使用的是黑色瓦片,是中國式建築。
御殿在作迎賓館之用的識名園中,是規模最大的建築。 富有沖繩特色的紅瓦屋頂木造平房,在當時是僅允許上流階級使用的高規格建築樣式。 該建築的總面積為525平方公尺,共有15間房,包括景緻最佳用來迎接冊封使的一番座,及與其相連的二番座,還有三番座、廚房等等。 雖無法進入每個房間,但可以自由踏上走廊,繞著屋子參觀建築內部。 坐在緣側上眺望庭園美景悠閒小憩,相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御殿位於園北,是王室和使者留宿的地方,共15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