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政府設立的地區康健中心(站)以加強推動基層醫療,教育市民做好預防及管控疾病,正好達成長者們的心願。 服務名額不足 政府的財政投入不足, 服務名額少,輪侯時間長,已經成為社區照顧服務的通病。 截至 2016年3月,總共有 5,000多人正在輪候家居照顧及日間護理中心服務,兩者的平均輪候時間均長達10個月(見研究報告表二);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所提供的暫託服務也嚴重不足(見研究報告表三)。 適時的社區照顧服務,是避免長者因身體及生活狀況迅速惡化而需要入住安老院舍的一道防線, 10個月的輪候時間相當不理想。 然而,政府只停留於鼓勵僱主採取家庭友善僱傭措施,但成效並不明顯。
- 以社交樂趣、互動成就感為核心,重新設計輕鬆學習的場景,有助於長者生活先豐富起來,進而重拾快樂的心情。
- 現時的資助分配是5000元予僱主而1000元予僱員, 社協建議應該為僱主及僱員是各付3000元, 政府應指定僱主的資助, 應包括用於補貼年長人士勞工保險, 及年長勞工「1-3日有薪病假」。
- 只要護老者的住戶月入不超過規定的上限(全港中位數的75%),儘管同時是綜緩或長者生活津貼的受助者,也有資格申請護老者津貼。
- 長 者 咭 為 長 者 提 供 一 個 普 遍 獲 得 承 認 的 年 齡 證 明 ﹐ 以 方 便 他 們 享 用 政 府 部 門 ﹑ 公 共 運 輸 機 構 及 商 號 為 長 者 提 供 的 優 惠 票 價 ﹑ 折 扣 和 優 先 服 務 。
- 此外,65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均可申請長者咭,以方便他們享用政府部門、公共機構及商號為長者提供的優惠票價、折扣和優先服務。
- 據政府2014年數字,本港65歲以上長者貧窮率(恆常現金政策介入後)約為30%,即30多萬長者生活在貧窮線以下[2]。
至於那些每周只願工作少於20小時的「非常規」勞動力(合共超過1.1萬人),相關機構可借助他們發展社區的長者暫託服務。 釐定服務名額比率 以 長者需要 年度的數據為基礎,現時政府資助的家居照顧服務的名額比率為每千名長者(65歲或以上)中有6.32個名額,而日間護理中心的比率則是每千名長者有3.65個名額。 可是,現時輪候「家居為本」及「中心為本」服務的長者(體弱個案)人數眾多,每千名長者中就分別有2.45名及2.08名長者正在輪候家居照顧及日間護理中心服務 (見研究報告表八) 。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增加服務至每千名長者有 8.77個家居照顧名額及5.73個日間護理中心名額,並以此作為規劃日後社區照顧服務的準則。 由於上述的種種缺陷,只有不足六成(57.8%)正使用社區照顧服務的長者表示滿意服務,當中更只有約兩成(21.5%)是因為「現時使用的社區照顧服務能滿足需要」,而選擇留在家中生活並繼績使用相關服務。
長者需要: 項目管理
但是,市面上按摩椅種類眾多,但都只著重於單一按摩功能,真正能夠達到身心完全放鬆的按摩椅,可能少之又少——不是這裡沒按到,就是那裡太大力,按摩完情緒還是一樣緊繃這樣根本沒有達到放鬆的效果! 整套行程跑完,你大概只會覺得花了好多時間坐在椅子上滑手機。 其實身體會感到緊繃不適不單單只是酸痛造成,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壓力大睡不好、情緒緊張,這些都是會造成身體酸痛的原因。 所以現在不能只是選擇一台按摩椅,而是要有養身功能的養身椅,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的5感體驗,幫助你調控情緒,由內而外達到真正的紓壓,提升睡眠品質,達到減壓好眠。 檢討及改善現時醫療券措施的複雜及繁瑣,精簡登記手續;受惠年齡由70歲下調至65歲;擴大及資助長者護齒服務;設立全港十八區中醫診所。
談到健康、經濟、照護所需時,種種老化衰弱與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性,讓多數受訪者言談間流露著擔憂,話題一轉到退休生活安排,休閒興趣活動、各式學習安排、社交互動場景等期待紛紛冒出,臉上立即散發出希望的光彩。 失能失智期前,人人還有大把光陰可揮灑,甚至有機會改寫臨老劇本。 2018,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50歲(含)以上人口近850萬人,比0~29歲「年輕人」的768萬人還多,甚至超過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加總的825萬人,夠資格單獨成立一個「長者市」。 長者需要 這群人開不開心、健不健康,近一點,關乎親情孝道;遠一點,能見下一波經濟動能。
長者需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調查發現在1900名受訪長者當中,有56.5%長者表示受持續疫情影響,令個人情緒變得負面,常出現擔心、驚慌、困擾等情況,亦有部份長者感到疲累及失眠,情況令人關注。 另外,有23.5%長者表示生活習慣受到嚴重影響,83.4%長者社交生活亦受到疫情影響。 18.7%長者表示疫情令他們與家人關係變得更緊密,另有10%表示與家人關係變得更疏離,反映疫症對長者與家人的關係亦帶來一定程度衝擊。 調查亦發現個人或配偶失業佔整體受訪人數10%,反映疫症加快長者被迫離開就業市場,或會帶來經濟壓力。 長者需要 長者需要 社區支援方面,有34.3%長者表示期望得到電話慰問,有35%表示需要抗逆物資如口罩及搓手液等。
對於居住在社區的長者而言,最常患上的慢性病是高血壓(62.5%),除此以外糖尿病 (21.7%) 和關節炎(19.9%)亦是長者最常患有的慢性病。 社會福利署於2003年11月起實施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申請人在提出申請專為長者而設的受資助長期護理服務時,會被安排接受統一評估,確定他們的服務需要,並安排切合他們所需的長期護理服務。 【長者身體檢查2023】血管的彈性會隨年齡而減少,繼而出現血管硬化、增厚的現象,容易出現高血壓及心臟問題。 除了需要注意日常飲食,亦要定期檢查心血管健康,並適當調節生活作息,以減低患上心臟病、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
長者需要: – 長者咭計劃
從業員必須具備相關能力,能夠為長者進行合適的復康訓練及治療,以提升長者的獨立能力,改善生活質素,當中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訓練、運動訓練、認知訓練、使用相關復康器材、設計相關復康器具,以及制定、執行及監察各種復康治療計劃等項目。 長者需要 從業員要為有特別需要的長者進行各種專門護理工作,當中包括:執行基本預防和應對各種疾病的護理措施、執行各種感染控制措施、抽取化驗樣本、藥物處理、使用相關醫療器材,以及制定、進行及監察長者個人特別護理計劃等項目。 強化機能的樂齡科技是為長者而設的電腦化治療訓練儀器及機械人訓練設備,透過科技訓練可以減緩功能健康退化,例如:垂直振動治療儀、步態和步行訓練儀、平衡訓練系統、主動/被動式手腳訓練器材、虛擬實境康復訓練系統等。 從業員必須具備相關能力,能夠根據長者的需要提供合適的協助,當中包括:對強化機能科技器材的基本認識及其運用、評估長者對科技器材的需要、選擇及採購適合的科技器材、評估使用器材的風險及監察其運作和成效,以及安排檢查、維修及保養樂齡科技器材等項目。
現時在「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及「綜合家居照顧」兩項計劃下的送飯服務,周日和假日均不提供;而為了遷就工作人員的上下班時間,平日的午餐和晚餐大概在中午11點和下午4點半就送到,與長者的生活習慣有出入。 公營醫療系統面對人口老化及上述龐大的醫療需要,軟件及硬件均明顯不足。 長者需要 硬件方面,根據規劃署在2015年10月修訂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中列明[10],每1,000人口應設5.5張病床(包括公立及私立醫院各類型病床)。 以2016年本港人口734萬計算,共需40,370張病床,現有病床卻不足32,000張,即欠約8,600多張病床。 雖然本年(2016/17年度)財政預算案宣佈政府會預留2,000億元,在未來十年增加5,000張病床,但綜合人口老化及人口增長等因素,病床數目仍嚴重供不應求。 本港2015年部份公立醫院病床使用率已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之85%安全水平,故病床不足情況在服務高峰期(如流感爆發期)導致輪候整整三天才能入院的荒謬情況。
長者需要: 長者生活津貼的申請方法/手續
如 親 友 前 來 本 辦 事 處 或 以 下 繳 費 地 點 代 辦 補 領 , 則 需 登 記 代 辨 人 資 料,以 作 紀 錄。 凡 年 滿 六 十 五 歲 或 以 上 的 香 港 居 民 ﹐ 均 符 合 申 請 長 者 咭 的 資 格 。 3.2 本許可不影響任何適用的法律所賦予的權利,包括公平處理的權利,或任何其他法律上認可就侵犯版權而言的限制或例外情況。 (b) 確認政府擁有你所發表、分發、公開表演、播放、放映、提供或以其他方式向公眾發布的該作品、衍生作品及匯集作品的權利,並確保按以下聲明樣本,通過所用媒介或在該媒介鳴謝政府: 作者/編者及出版人謹此鳴謝香港特區政府批准複製版權材料。
長者需要: 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
新都醫療推出的ARIA 視網膜圖像分析及全面眼睛檢查套餐, ARIA視網膜圖像分析技術由中大研發,有助評估認知障礙風險,並提供多項包括色覺普查、眼內壓量度及眼底影像拍攝等視光檢查,助你守護爸爸的眼睛及腦部健康。 【長者身體檢查2023】隨年紀增長,眼球內原本清澈的晶狀體會變得混濁,導致視力模糊。 白內障初期,病人未必會意識到,但白內障會隨時間而惡化,視力會逐漸變得朦朧及黯淡,影響閱讀、駕駛等的日常生活。 與此同時,腦細胞亦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而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細胞死亡速度會比正常人更快,使腦功能加劇衰退,從而影響記憶、思考、行為及自理能力。
長者需要: 社區新世界:
尤其對夫婦的申請,他們可領津貼的入息上限為合共 $15,620,使大部份雙老工作的夫婦都未能申請。 社協認為政府若鼓勵長者就業, 則要放寬「長者生活津貼」的入息上限,否則會造成政策矛盾, 兩老積極就業反而取不到3815×2元的長生津。 香港大學秀圃老年研究中心總監樓瑋群博士指出,受訪者出現上述情況涉及多個因素,例如擔心經濟狀況、照顧時間長、自身健康狀況、首次當照顧者、缺乏家人支援,以至基於被照顧者的衰弱程度和是否有長期病患,如認知障礙症、中風、心臟病和抑鬱等。 產業有獲利空間,自然吸引年輕人和更多資本投入,回頭提供長者更優質且划算的服務,讓人更健康快樂,降低醫療資源使用率,形成正向循環,皆大歡喜。 政府可考慮:1)把屋邨地下的空置單位撥作服務之用;2)資助服務單位租用私營安老院舍的剩餘空間,或者向私營安老院舍購買膳食服務,以充分利用私營安老院舍的剩餘空間和能力;及3)把家居照顧服務的空間要求納入社署的安老設施明細表,成為規劃的一部份。
長者需要: 社區支援及健康監測的科技
不過,只有極少數(8.8%)的家庭護老者曾參與相關服務,更有11.6%從未聽聞有此計劃。 家庭價值與客觀環境的衝突,為長者及其照顧者帶來顯著的負面影響。 根據調查,全港地區長者中心於2011年4月至2012年2月共處理10,980宗輔導個案,當中37%都牽涉到護老者壓力的問題。 其二,在護老者的工作及看顧責任難以平衡的情況下,長者的護理需要難免得不到足夠的滿足。 其三,不少個案均指出,當護老者的壓力無法舒緩的時候,很容易會造成身心耗損,最終只有違背長者的意願,而讓他們入住安老院舍。 為長者選擇和提供合適的膳食是基本的服務,長者若因年老或疾病引致咀嚼機能衰退,食物宜調校至合適的質感,例如:碎餐或糊餐,使能減少他們進食時咀嚼的次數,亦能讓他們較易攝取每日所需的營養素。
長者需要: 護老者支援
今次研究亦引證年長護老者壓力很大,值得注意的是44%受訪者的睡眠質素差、27%受訪者自我健康評估為不好或非常不好,這顯示照顧者的情緒及健康也響起警號。 研究同時顯示,過去的照顧者服務未能完全滿足照顧者需要,例如經濟支援、情緒及健康支援服務、熱線服務等。 當中,有五成人願意每星期工作至少40小時,但也有相當部份的料理家務者、退休人士及學生只期望從事部份時間制工作(總數約2.9萬人)。 對他們來說,相關機構須作出彈性的工時安排,才能吸引他們投身社區照顧服務。 事實上,「彈性及方便的工作時間」是「非常規」勞動人口會不會投入(或重投)工作的最主要考慮因素。
長者需要: 質素管理
風險評估和管理的工作在長者服務中非常重要,仔細評估風險程度及採取適當的跟進措施,有助防止長者及員工意外事故,影響服務及確保機構的損失減到最低。 從業員必須因應服務的實際情況,運用風險評估及危急事故處理的知識,制定監控風險方法及預防風險重覆發生的措施,當中包括:感染控制、傳播疾病的防護、緊急意外事故處理,以及制定、執行及檢討風險管理方案等項目。 長者因身體機能退化,或受到疾病的影響,身體虛弱並可能會出現緊急或危險情況。
長者需要: 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
政府通過各項計劃為長者提供多種社會服務及福利,包括社區照顧及支援服務、安老院舍照顧服務,以及長者經濟援助。 非政府機構亦設有各種支援服務,確保長者能各取所需,安享晚年。 郵 寄 申 請: 申 請 人 只 需 將 申 請 所 需 文 件 ,連 同 以 支 票 / 銀 行 本 票 支 付 補 領 長 者 咭 所 需 費 用(港 幣 二 十 二 元), 並 使 用 印 有 長 者 咭 辦 事 處 地 址 之 信 封 寄 回 。 辦 事 處 會 在 收 到 申 請 後 之 七 個 工 作 天 內,以 郵 寄 方 式 寄 出 長 者 咭。
為實現「無牆醫院」精神,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主動走出醫院,進入社區為大家提供最專業、最準確的健康護理及復康資訊。 OSIM uDream Pro 5感養身椅外觀設計靈感來自大自然,以蝴蝶從蛹中蛻變新生的形象概念打造而成,圓潤的造型、優雅的配色、高質感的用料,輕鬆成為家中最自在的一片風景。 再加上APP的大幅升級,除了能免費下載按摩程式與紓壓音樂,另外也能擴充健康監測指標,讓你的OSIM uDream Pro 5越來越懂你,還能隨著科技進步不斷升級,和現代最重要的環保永續目標不謀而合。 很多人為了能夠在家也能享受按摩帶來的放鬆紓壓,選擇購入按摩椅。
有部份人士對壓力存有誤解,認為壓力是完全負面和使人不悅的。 一個毫無壓力的狀態對我們來說不是理想的狀態,因這常與不活躍和缺乏推動力有關連。 在一段時間中有過多或持久的壓力固然容易帶來困擾,故此,抱持一個平衡的態度去面對壓力將有助我們了解和應付生活中的各種轉變。 根據醫院管理局人手推算,2016年本港醫生及護士人手不足達574位醫生及928位護士。 雖然當局近年(2012/13年起)增加培訓本地醫生人手等等措施,但由於醫生培訓需時及人口持續老化等因素,據醫院管理局的推算,未來數年醫生人手將繼續供不應求。 長者需要2025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示范中心护理员 苗兰香:我们定期每个月上门为他们做理发、保洁、修脚,这些都有我们现在还在逐步扩大我们的业务范围,争取把老人的日常需求都覆盖了。
隨著人口老化,更多的長者和護老者面臨心理健康困擾,常見為抑鬱、焦慮及認知障礙症等。 從業員必須具備相關能力,能夠支援長者面對年老的壓力及減輕護老者的工作壓力,當中包括:日常生活活動訓練、認知訓練、提供心理輔導、制定及執行預防長者走失指引、處理長者情緒及行為問題,以及制定、執行及監察認知障礙症護理計劃等項目。 現時65歲或以上人口約為112萬,即每6人之中便有1名長者,到了2034年數目將上升至228萬。 儘管香港醫療發達,依然有22.8%的長者出現最少一項活動能力缺損(包括煮食、處理家務、處理錢銀、食藥、使用電話、購物及乘搭交通工具的能力)。 家人是長者的主要照顧者,但也有半數 (52.4%) 長者的照顧需要得不到滿足。 因此,如何確保長者(尤其是體弱長者)的護理需要得到滿足,又如何支援家庭護老者,乃決策者必須正視的問題。
長者需要: 生活與休閒
加上三个后厨的工作人员,加上水电,基本上就是将能覆盖那些成本。 截至目前,北京在全市布设了1476家养老助餐点,并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来降低助餐点运营成本。 在这家养老助餐点,每接待一位持有养老助残卡就餐的老年人,每天就可获得3元补贴。 但因为整体定价不高,包括这里在内的很多单体助餐点仍然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 而此次推出的包租代管4.0計畫,將由包租代管業者協助房客申請300億元租金補貼專案,並放寬長者及身障者私宅可跨縣市換居入住社宅,讓居住選擇更加自由及彈性。
長遠來說,政府可參考英國的2014年《照顧者法例》(Care Act),以立法的形式確立護老者的平等權利:任何護老者均有權要求並接受全面的需要評估。 個案管理能夠透過有效的溝通,協調及組織過程,善用資源,整合及提供長者各方面的照顧。 長者需要2025 從業員必須具備相關能力,完備現有服務提供模式,靈活運用資源,配合服務發展,當中包括:分析個案使用者的需要、轉介有需要長者接受專科護理評估,以及制定、執行及檢討個案管理計劃等項目。 長者需要 以上的限制使受惠的護老者大大減少,尤其是最後一點在社會中引起極大爭議。
以「地區為本」發展服務 「非常規」勞動人口也希望工作地點接近他們的居所,建議政府及機構以「地區為本」的方式發展服務,以居住於同區的人手服務同區的長者。 這些中心可以發展成為長者服務機構招聘地區人手的主要接觸點。
長者需要: 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享有免費醫療服務嗎?
北京市虽然一直有上门服务机制,但目前缺口较大,不少老年人还很难享受到全面的日常照料。 为了进一步助推养老服务建设,北京市民政局计划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通过拓展养老助餐点的服务功能、完善养老助餐补助制度等举措,保障养老助餐点可持续运营,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的居家养老服务。 朝阳区十里堡东里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餐食,记者在这里看到,上午10点多,已经有不少老人在等候购买午饭。 此項政策自2017年底推動,截至今年7月底,已累計媒合7萬5,854戶,未來4.0版將提升量能,以每季7,000戶為目標,期盼持續透過公私協力,以3年的時間攜手達到新增8萬戶的目標,並提供房東與房客永續的包租代管服務。
長者需要: 「基層長者健康需要」問卷調查報告
因此,政府應加大力度推廣,並檢視現時宣傳渠道的有效性;在職基層長者絕對是此計劃的重要對象,政府應考慮到長者的需要和障礙,省卻不必要的手續和降低對文件的要求,以減少申領的困難並提高在職基層長者」申請意欲。 對社區照顧服務認識不足,是長者在不必要的情況下選擇輪候資助安老院舍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此,政府有必要向市民(尤其是年長者及其家人)加強推廣各種形式的社區照顧服務。 社署可考慮與民政署合作,動員後者的社區網絡(如街坊福利會、居民協會、業主委員會/立案法團等),以助社署把社區照顧服務的資訊更廣泛的傳播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