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香港政府《施政報告》建議興建中鐵綫,連接錦田、葵涌至九龍塘。 石龍街 根據荃灣區議會文件顯示,荃灣西海旁有3個雨水暗渠排水口,分佈荃灣麗城花園、荃灣碼頭及荃灣海濱公園對出,唯荃灣區內不少舊樓的污水渠駁錯,使海旁臭味困擾周邊居民多年。 區議員指區議會已通過動議,並已列入工務工程,惟非優先處理項目,排隊多年,遲遲未能落實。 除地舖的食店外,各大購物商場的連鎖經營食店亦時常吸引不少人流:如大鴻輝(荃灣)中心的各式韓式燒烤及火鍋店,輪候升降機的食客往往擠得商場地下大堂水洩不通。 1982年,地鐵(現稱港鐵)荃灣綫於5月10日正式投入服務,並取代觀塘綫直通尖沙咀站及中環站而成為主線。 1977年,政府宣佈在新界成立不同地區的諮詢委員會,在荃灣設立「荃灣地區諮詢委員會」,為荃灣區議會前身。
- 1950年代,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引來大量的中國大陸居民湧入香港,與此同時引入大量資金、技術及廉價勞工,荃灣亦在德士古道、楊屋道及柴灣角一帶興建多間工廠,令當時的荃灣工業發展蓬勃,有「小曼徹斯特城」之稱。
- 1990年4月20日,連接沙田和荃灣的城門隧道通車,至今仍為新界的最主要隧道,除龍運巴士E43線外,往返新界和機場的巴士都會途經城門隧道、象鼻山路和德士古道前往青衣和機場,而非青沙公路。
-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11輛小巴提供服務。
- 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一帶納入英國殖民地,荃灣便脫離新安縣轄地,成為香港的範圍。
由於石籬的公共交通版圖未能直接覆蓋香港大部份地區,不少居民需要接駁到葵興或葵芳轉乘港鐵。 荃灣是港鐵荃灣綫的終點站,荃灣站附近設有荃灣鐵路站巴士總站,站內有多條往來新界西北的巴士路線,並有往深井及青龍頭的專線小巴路線。 在汀九橋及九廣西鐵(今屯馬綫)開通前,荃灣是九龍往來新界西北的必經之路,荃灣站及巴士總站每天都有大量轉乘地鐵及巴士往來屯門及元朗的乘客。 1950年代,荃灣已經是香港紡織業中心,全港最大的紗廠和染廠也座落荃灣,後來更帶動輕工業的發展。
石龍街: 路線全長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香港九號幹線荃灣段(即屯門公路柴灣角出入口經青山公路荃灣段、象鼻山路)、荃錦交匯處、德士古道至海岸線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現時則是全香港第六高樓,但仍保持著全新界第一高樓的位置。 1998年,香港國際機場及大欖隧道落成啟用,由於鄰近機場和大欖隧道而間接加速荃灣的發展。
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深圳河以南一帶納入英國殖民地,荃灣便脫離新安縣轄地,成為香港的範圍。 英國租借「新界」後,把新界分成「八約」管治,當時荃灣屬於「九龍約」。 石龍街2025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調整新界專線小巴第83A、85、86、86A及86M號線的車費〉[交通通告],2019年7月19日。
石龍街: 服務時間及班次
石籬擴展區的5座(高低座分開計算為7座)樓宇於1985至89年間落成,包括今日的石籬(一)邨石寧樓、石秀樓、石俊樓、石逸樓及石興樓。 此等樓宇乃是26座問題公屋醜聞中葵青區受影響屋邨居民的其中一批次要安置公屋樓宇,當中石興樓更接收了同邨的重建戶,不過由於同邨尚有石安樓、石泰樓兩座和諧一型大廈,因此並沒有納入租者置其屋計劃之內。 石籬邨位於上葵涌(又稱北葵涌)東面,位處金山西面山麓,鄰近金山郊野公園。 以街道標分則是青山公路-葵涌段以東、大隴街以南、石梨街以西。 石蔭邨本身設有一間私營合約安老院,位於禮石樓地下(部份)至三樓。
- 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計劃名為石籬邨5、6期。
- 區議員指區議會已通過動議,並已列入工務工程,惟非優先處理項目,排隊多年,遲遲未能落實。
- 荃灣是港鐵荃灣綫的終點站,荃灣站附近設有荃灣鐵路站巴士總站,站內有多條往來新界西北的巴士路線,並有往深井及青龍頭的專線小巴路線。
- 至於該等樓宇的居民,大概60%已於 年間,獲調遷至同期落成的沙田顯徑邨及青衣長康邨;其餘居民則於1989年遷往原邨另建的新樓,或大埔太和邨。
另外,石蔭邨東面的石蔭東邨開設了香港小童群益會的青少年中心;而安蔭邨則開設了香港佛教聯合會的長者中心和香港聖公會的護理安老院。 石蔭邨的文康設施較佳,原因是上葵涌地區的主要運動設施就在毗鄰,包括:北葵涌鄧肇堅室內運動場、和宜合道運動場、北葵涌游泳池及和宜合道哥爾夫球訓練場。 而上葵涌區內唯一的公立圖書館──北葵涌公共圖書館,則位於石蔭路的北葵涌市政大樓內。 寧峰苑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由瑞安承建有限公司承建;其前身是石蔭邨前第一及二座,共有四座康和型大廈、提供1280個單位、在2001年落成。 以街道標分則是和宜合道以東、梨木道以東、大白田街以南。 鄰近石蔭東邨、安蔭邨、北葵涌公共圖書館暨北葵涌街市、和宜合道運動場等。
石龍街: 服務時間
而附近的大白田街、和宜合道及大隴街私人住宅區,亦提供不少零售及食肆,服務石籬邨居民。 石龍街 以粗體標註的樓宇設有供1-2人住戶入住的「劏房」,主要用作編配給受同邨、葵涌邨及梨木樹邨重建影響的居民。 此外,石籬(一)邨除石泰樓及石安樓外所有大廈均採用美式編層法(即不設1樓);石泰樓、石安樓及石籬(二)邨所有大廈則採用英式編層法(即設有1樓)。 由於原1960年代落成的石籬(一)邨用地,在重建後大多劃為休憩或公共用地(包括今日的石排街公園、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及石籬商場一期),只有石安樓及石泰樓是在舊邨原址重建而成,因此令石籬擴展區的樓宇成為現時石籬(一)邨的大多數樓宇。
石龍街: 荃灣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調整新界專線小巴第83A、85、86、86A及86M號線的車費〉[交通通告],2023年2月15日。 石龍街2025 1990年4月6日:受德士古道天橋建築工程影響,沿德士古道南行之車輛不能右轉荃富街,為配合是次交通改動,86線分拆出新路線86M,往石籬(梨貝街)方向途經童子街而不經和宜合道及大隴街,往川龍街則取道青山公路-荃灣段。 石蔭東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與鄰近的石蔭邨全邨與寧峰苑均屬於葵青區議會下轄的石蔭選區。 紅色小巴荃灣至石籬線,簡稱「石荃線」,已於2015年中改由香港公共小巴車主司機協進總會(荃石分會)經營,由荃灣(川龍街)往返石籬(石梨街)。 屋邨內分別有三間超級市場位於石籬一邨石秀樓、石籬(一期)商場及石籬(二期)商場。
石龍街: 公共小巴
不過邨內擁有附近唯一一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香港小童群益會石蔭東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石龍街 。 葵青區可說是泛民主派的票倉,而石籬邨則更曾是民主黨的票倉。 除了民主黨一度控制石籬區內兩個區議會議席外,更由於曾任黨主席的李永達,曾在1985年至1994年間出任本邨的區議員以及區域市政局議員,故此李永達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於石籬邨兩個選區的票站共獲得超過3600張選票。 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石籬南選區區議員,民主黨成員兼支聯會常委梁國華爭取連任,但最後敗於親建制派政黨新民黨成員吳家超,令泛民主派在石籬邨損失一席,不過該席已在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成功奪回。 分別是嗇色園可寧耆英活動中心(於石籬一邨石俊樓)、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於石籬大隴街及石籬一邨石安樓設有分部)、嗇色園可安老人宿舍(於石籬一邨石寧樓)及仁濟醫院藝進同學會長者護理院(位於石籬二邨石佳樓及石華樓地下至1樓)。
石龍街: 荃灣 (川龍街) 總站
以街道標示則是梨木道與大白田街交界處以北、和宜合道運動場以東、安捷街以西。 石蔭東邨位於石蔭邨的東北面,故此命名為石蔭東邨,原址為大白田臨時房屋區,於1990年拆卸,原有居民遷入鄰近的石蔭邨或石籬邨。 二期:位於大隴街110號,樓高6層(包括停車場樓層),由中國建築承建,於1997年8月動工,1998年11月落成,1999年竣工,是自主權移交以後,首批以特區政府名義批出的建屋合約之一。 一期:位於圍乪街6號,於1993年落成,樓高4層,包括停車場、社福機構設施,及位於地下的街市。 街市內設有多間南亞布藝店和裁衣店,在香港的南亞社區中遠近馳名,吸引遠至元朗、馬鞍山的南亞裔人士光顧。
石龍街: 公共交通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11輛小巴提供服務。 新界專綫小巴路線86M,由荃灣86專線小巴有限公司(客運營業證編號10783C)營辦,來往石籬(梨貝街)及荃灣(川龍街),途經石蔭邨及港鐵大窩口站。 石龍街2025 2017年,上述的重建計劃再得以提上日程,但曾一度陷入膠著狀態。
石龍街: 路線資料
花王在各種領域中,皆以生產和銷售高品質產品為中心,展開事業活動。 另外本邨第一期是寧峰苑,重建時已建成4幢康和一型大廈,因為已獲選為居者有其屋計劃第二十一期甲的其中一個候選居屋,故此有關座數將在下方列出。 本邨第三期為石蔭梨木道公園,沒有任何大廈,所以不在列表當中。 石蔭邨智石樓、仁石樓、勇石樓三座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及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聯手設計、並由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主要接收原石蔭邨第4、5座及石籬邨第1、2、3、8及9座重建戶。 )是北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怡峰苑),位於梨木道99號(葵涌市地段477號,原石蔭邨一、二座拆卸前舊址)。 因應多項維港兩岸的大型基建工程陸續完成,《預算案》建議推動優化海濱項目,預留60億元發展新的海濱長廊及休憩空間,以改善海濱設施。
石龍街: 樓宇
1990年4月20日,連接沙田和荃灣的城門隧道通車,至今仍為新界的最主要隧道,除龍運巴士E43線外,往返新界和機場的巴士都會途經城門隧道、象鼻山路和德士古道前往青衣和機場,而非青沙公路。 石龍街2025 荃灣位於大帽山以南,東南面向藍巴勒海峽,為青衣島對岸,後借用作鄰近地方的名字。 1950年代,荃灣面積約0.5平方公里(只計荃灣市中心)。 當時荃灣西部(柴灣角至木棉下一帶)的海岸線是在青山公路,而東部(木棉下至鹹田一帶)的海岸線則約在沙咀道。 填海之前,荃灣有一個海角名,名為沙咀,海壩村舊址、鱟地坊、大屋圍、部分福來邨也是在此海角之上。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寧峰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項目編號為TW24。
石龍街: 路線數目
),又稱石梨或石梨貝,是香港新界葵青區葵涌的一個地方,涵蓋公共屋邨石籬邨,和宜合道一帶私人住宅,還有打磚坪街一帶的工商貿區。 石籬位於上葵涌(又稱北葵涌)東面,位處金山和孖指徑西面山麓和青山公路之間,毗鄰石蔭邨以及安蔭邨。 石龍街 而在2007年的選舉劃界中,石籬中轉房屋的第11座獲劃入私樓為主的大白田選區,而石籬選區納入數幢私人樓宇,在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則改回原狀。
石龍街: 公共小巴荃灣至石籬線
2023年1月16日,隨著石籬中轉房屋於當天起永久封閉,第二至六型徙置大廈亦從此成為歷史,而屋邨歷時37年的重建工程亦將告結束。 舊石籬邨第1座旁,面向青山道處,有一依山而建的遊樂場,名為石籬探奇遊樂場(俗稱「三層公園」)。 石龍街 遊樂場由美國藝術家史靈卓(Paul Selinger)設計,並獲英皇御准香港賽馬會特別捐款15萬港元興建,於1969年落成,以其特別的雕塑藝術設計聞名,其新穎設計在當時屬於亞洲獨有。 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且以「月亮標誌」深入人心的洗衣粉和洗髮精等等的「家庭日用品」;及以SOFINA(蘇菲娜)而馳名的「化妝品」;此外,細緻入微的應對眾多產業的多樣化需求而提供的「工業用化學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