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 尤其月經期間容易手足冰冷,腰酸腹痛,血塊多的虛寒體質的女士。 鼻敏感、哮喘、濕疹等慢性長期疾病困擾不少香港人,一旦轉季或空氣污染嚴重時,病情就更加嚴重。 西醫難以根治這些難纏的毛病,但原來中醫的天灸能提供妙法,夏季更是治療的最佳時機。 天灸治療對改善因虛寒體質所引發的疾病尤其有效,和順堂註冊中醫師盧家瑩提供自我評測小方法,讓你能更了解自己是否屬虛寒體質,並解釋在甚麼情況下應接受天灸治療或用藥調理。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里,除了酷暑蒸烤外,也正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 敷貼時局部皮膚多半會有熱、輕微瘙癢,或口乾咽乾的感覺,這些都屬於正常反應,應儘量減少運動,並可多喝水,切不可喝冰冷飲料。 輕微泛紅脫皮痕癢無滲液者,建議外塗凡士林緩解不適。 切勿抓破水泡,以免造成感染,若水泡破損滲液,建議使用消毒藥水/生理鹽水清洗皮損位置,外出應以消毒紗布外敷,在家建議保持皮損位置乾爽。
天灸穴位: 「三伏天灸」日期:
中醫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及疾病,而選取特定的穴位進行藥物敷貼,一般選擇的穴位以背部為主,也用於腹部及四肢。 天灸穴位2025 中醫根據「冬病夏治」的理論,發揚出一套按陰陽五行運作的「天灸療法」,在夏天最熱、陽氣最盛的三天,為患者進行穴位敷貼,以溫熱通經絡調整陰陽平衡,從而增強免疫力,減低冬天疾病發作的機會。 三伏天天灸是選擇廿四氣節”小暑”後的”庚日”進行治療: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以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 而由於中國曆法是以天干地支為單位,天干有十個,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兩個庚日之間相差十天,所以每年夏季的三伏天灸,初伏及中伏總是相差十天。
- 但用中藥製成敷貼敷在穴位上治療疾病的天灸無需指定日子,任何時間皆可進行。
- 天灸作为岭南传统的夏季调养之道,在岭南地区广受欢迎。
- 「三伏天」是每年最熱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三天,即「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由夏至後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每隔十天為一伏,而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為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
- 「三九」是以中國曆法中冬至當天為「一九」,以二零一二年為例:即為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廿一日,然後每九日一數,即十二月卅日為「二九」,二零一三年一月八日為「三九」。
- 天灸 天灸治療是中醫在每年夏及冬季特定日子裏,在人體特定穴位上敷貼中藥藥膏,使藥性通過穴位經絡而到達臟腑,達致調和陰陽,防冶疾病的作用。
天灸療法是按照曆法在既定日子、採用刺激性的藥物、敷貼於特定穴位之上,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激發經絡、調整氣血,有助防治疾病。 天灸穴位 天灸穴位2025 答:這只是研究的結論,因為研究比較做了一年和做了三年天灸人群的療效,發覺做三年的效果比做一年好。 但其實天灸治療不一定要連續三年進行,對少數患者也未必只做三年天灸便會有效,應該按照身體狀態進行具體評估,和在平時注重中醫養生。 但天灸並非人人適合,皮膚易出現發炎、傷口、大範圍過敏、血糖控制不穩定者、G6PD患者和孕婦須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意見。
天灸穴位: 三伏时间表,岭南传统天灸,助你抓住养生好时机
如本身患有哮喘、鼻敏感而且發作頻密,在接受天灸後仍需服用中藥治療,不是只進行天灸卻甚麼也不做病情便會改善。 如屬間中發作的患者,接受天灸後要注意持續以中醫理論養生,症狀發作便會減少。 三伏天灸並非「萬應靈丹」,本身亦不神秘,但接受天灸後患者仍需堅持養生,身體狀態便會有所改善。
- 夏天天气炎热,胃口不佳,人们一般都会喜欢吃一些凉口的食物,就算是熟食也要放凉了才吃;加上夏天都喜欢喝一些冷饮,待在空调房中凉快,这些都是容易损伤阳气的,这些应适可而止。
- 3.脊椎關節性疾病和慢性痛症:頸椎病、肩周炎、腎虛腰痛、膝關節炎、非活動期的風濕性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
- 一般兒童貼敷15-20分鐘後移除,而成人貼敷半小時-1小時。
- 另外,懷孕婦女、6個月以下嬰兒以及對天灸成分藥物敏感的話,也不宜進行療法。
- 「正如天灸敷貼的穴位位置未必人人相同,中醫同樣須根據濕疹患者的不同證型,並綜合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再制定治療方案。」她說。
- 醫管局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公布在冬至起提供天灸療法服務,中醫指出可提升免疫力,更對治療過敏性鼻炎有顯著成效,有31歲鼻敏感男患者稱自己接受2年天灸後,鼻敏感「斷尾」。
雖然鼻敏感、哮喘等都是難纏的毛病,但在中醫調理之下病情可得明顯改善,持之以恆更可根治問題。 中醫治療方法之中,以天灸處理寒邪、濕邪所引致的呼吸系統毛病尤其顯效。 天灸治療是透過將天灸藥貼敷貼於不同的經絡穴位處,藥性通經絡穴位到達臟腑,發揮治療功效。 據盧醫師的臨床經驗,患者在敷貼一至兩次後,症狀已有明顯改善;持續進行數次後,有些患者的症狀甚至已徹底消除。 天灸主要採用溫熱的中藥,例如麻黃、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等,而且這類中藥除了屬性溫熱,大多都帶有較濃的香氣,並具有滲透作用,有助提升吸收藥效,達至「溫補」及「溫通」功效。 「三伏天」就是夏天中陽氣最盛的日子,而「三九天」就是冬天最陰盛的日子。
天灸穴位: 天灸是指「針灸」嗎?
都市人生活忙碌,未必能在正日抽空進行天灸,又怕錯過適當時機。 此優惠碼適用於和順堂香港近50間門市,可向中醫師了解關於鼻敏感/哮喘/濕疹調理問題,以便制定合適的調理及治療方案。 貼藥後宜多喝水,貼藥當天起三天內忌食寒涼、生冷、辛熱、容易致敏及油膩助濕的飲食 ( 如海鮮、牛肉、鵝、花生、蛋類、魚生、冷飲、煎炸食物等 ),以免影響療效。 岭南传统天灸是通过药物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脉脏腑功能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广东省中医的“岭南传统天灸疗法”分别于2011年、2012年入选广州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灸穴位2025 處理痛症的臨床經驗超過十五年,並對中醫學及天灸有濃厚興趣。
三九天則是一年中寒氣最重的時候,此時陰極陽生,可以加強三伏天灸的治療效果。 答:天灸本身不是用來治療疾病,它可改善從中醫角度屬陽虛和氣虛的狀態,防止因氣虛或陽虛生病。 天灸穴位 常見因陽虛或氣虛引致的疾病或症狀有哮喘、鼻敏感、咳嗽、濕疹、怕冷、痰多、倦怠、喉癢、水腫、腰痛、腹痛、泄瀉、痛經、陽痿、厭食、痛經、不孕不育等。 天灸穴位2025 不過以上任何一種病按照中醫理論都有各種辨證,如辨證屬實證或熱證的疾病便不宜天灸治療。
天灸穴位: 三伏天貼藥日期:
如在進行天灸時有任何不良反應,應立即停止,並向中醫師查詢。 「天灸」近年越趨普及,亦有不少家長帶小朋友進行療程,到底真的有效嗎? 其實一般兩歲或以上的幼童已適合做治療,除了可提升免疫力,更可以預防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如鼻敏感、哮喘或濕疹等。 天灸穴位 而且根據觀察,年齡越小,恢復能力亦較快;因此完成一到兩次天灸療法,配合適當飲食後,體質就會有明顯改善。 天灸在臨床適應範圍相當廣泛,對以下五大類病症猶其有效,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如鼻敏感、消化系統疾病如胃病、婦科病如痛經和月經不調、關節問題如肩周炎及一般的身體調理如失眠等。
天灸穴位: 鼻敏感可靠天灸「斷尾」 配合「三九天」療效更佳
同時因所患疾病不同,藥物和選穴都不會一樣,要根據辨證選穴,針對每個人的情形治療。 三伏天灸使用的藥物藥性偏溫和對皮膚有刺激性,貼藥後皮膚會有熱熨感,少數會起水泡,但一般不留下永久疤痕,要嚴格掌握貼藥時間,特別是幼童、孕婦、長者或長期病患者。 兩者的治療機制和方法大致相同,差異在於施灸季節的不同。 醫管局18區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公布在冬至起提供天灸療法服務,中醫指出可提升免疫力,更對治療過敏性鼻炎有顯著成效,有31歲鼻敏感男患者稱自己接受2年天灸後,鼻敏感「斷尾」。 他又表示天灸能提升體質,加強免疫功能,預防特定疾病如新冠肺炎,需要中西醫配合,兩方面治療防疫工作同樣重要。
天灸穴位: 療法可於正日前後數天進行 敷後避免濕水及著涼
不少OL在辦公室久坐都會感到手腳冰冷,天灸就能針對這點,改善體質。 天灸穴位 天灸穴位2025 簡單而言,就是根據中醫理論,於特定的日子,用特定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穴位以防治疾病的療法。 首先,針灸其實是針法及灸法的統稱,而天灸的意思就是因應天時而進行的灸法。 灸,有溫熱的意思,常用灸法主要是利用燃燒艾葉的艾灸較為人所熟悉,但其實還有其他的灸法種類,例如天灸就是利用藥性溫熱的藥物外敷的藥物灸法之一,只是加上按天時在指定日子進行。 以下文章為每年兩度的天灸簡介,為未了解天灸療法的人士而設,已了解的朋友也可重溫,如欲繼續接受天灸療法的話,敬請留意今年夏季三伏天天灸的日期是17/7,27/7,6/8及16/8。
天灸穴位: 三九天:
答:天灸療法看似只是「貼藥」這麼簡單,但其實中醫在天灸治療時還要預備和考慮很多東西,效果才能理想。 一、辨證評估天灸治療跟中醫師平時看病一樣,都要經過望聞問切,了解患病者的病狀、身體狀態、舌象和脈象等,作出診斷和辨證。 鑒於現時報名參加天灸的人士有部份抱著「一窩蜂」的心態或道聽途說,所以經過診治後,並非每一位患者都適宜做三伏天灸。 天灸穴位 天灸穴位 有些患者在接受天灸後效果理想,病情得到明顯改善,但有些患者如勉強接受天灸後身體反而更不適,因此在治療前要作出判斷。
天灸穴位: 進行天灸的日子
月经问题究更结底是由于身体受寒所致,扶阳灸法最擅长寒症,道医扶阳灸法认为想要改善体质就需要补充阳气。 “艾灸”本就为纯阳之性的疗法,道家讲究阴阳平衡,纯阳灸法和女性“阴性”体质相配。 天灸 道医扶阳灸法调节月经主要是用艾条或艾柱对人体的重要穴位施以热力,从而达到调整月经的一种自然的疗法。 另外,「三九灸」對於「三伏灸」有延續和補充的作用,前者是冬病冬防,後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正補虛的療法,兩者配合便能達到陰陽調衡。 若希望防病治病的效果更佳,最好以連續三年為一個療程,每年完成兩次(夏季和冬季各一次)天灸療法,每次三劑中藥藥貼,在「三伏天」及「三九天」正日進行,可有望減少及減輕病症復發的機會。
天灸穴位: 適合天灸的情況:
這三個日子是進行天灸療法療效極佳,透過以溫熱的中藥製成的藥貼,敷在特定的穴位上,經穴位吸收藥性,從而扶助陽氣,以起陰陽平衡、祛寒治病以及增強抵抗力的療效。 天灸療法對於體質虛寒及患有鼻敏感的人士具有極佳功效,適逢7月8日是初伏日,宏康醫道綜合中心的張中龍醫師淺談天灸療法的適用人士、用藥、注意事項,並簡介天灸對鼻敏感的療效。 答:選擇做天灸治療時,最重要是了解到底自己是否真正有需要做天灸,還是隨波逐流,聽人家說好便去試,或者是盲目相信宣傳媒體上所說的適應症和效果。 天灸穴位2025 天灸穴位2025 選擇接受天灸治療時,宜先徵詢中醫師意見,醫師會根據閣下的身體狀態評估後給你意見或治療的理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