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十塱水塘於地理上位處芝麻灣半島,非常偏遠,加上綠樹成蔭,河谷環抱,經幾十條無污染支流匯集,令水塘水質澄澈,未有被雜質污染。 十塱水塘為一個灌溉水塘,水位甚高,而前往十塱水塘嘅人流唔多,所以未有如同貝澳被玩爛嘅情況,愛好大自然嘅讀者可以盡情感受水塘堤壩風景,感受水塘清靜環境,盡情放空。 前往貝澳沙灘,通常會於新圍落車,但如果於羅屋村或老圍村落車,就可以穿過鹹田新村小路直達芝麻灣道,既可以望貝灣沙灘,亦可以直搗芝麻灣半島十塱水塘。
如果真係想拍拖兩個人保留私隱度,建議前往以下5個露營地,營位有天然分隔,唔需要怕被其他人突然插針。 及後,續走郊遊徑往東南方向起伏而行,不久已看到前方與老人山相連的山崗,遠看老人山西部險峻的岩坡,甚有氣勢,像老馬有火。 下降至山谷的樹林後再仰步至山崗,往前起伏一輪後達至老人山峰頂的山火寮望台。 十塱水塘2025 向北回望廟仔敦,大東及蓮花成為其背後的大黃雀,像海嘯卷起的巨浪正撲過來。 十塱水塘 環視東南一帶的海面,左方眺望喜靈洲、右方俯瞰對岸的長洲,遙遠的港島淡化成海市蜃樓,似有若無。 於貝澳老圍巴士站向大澳方向沿嶼南道前走,不久左轉落水泥小徑依路牌往拾塱、咸田方向,過橋後沿芝麻灣道左走蜿蜒河畔。
十塱水塘: 老人山.就如老人望天般俯瞰貝澳美景
乘車抵達貝澳時已經不早,故在澄碧村路口至十塱水塘之間的較平緩的路段急步疾走,以免入黑仍在山中。 依逆時針方向數列,分別是望東灣、二浪灣、大浪灣、長沙灣及芝麻灣。 面向西面的望東灣,據說曾盛長芒草,原作「芒東灣」。 英國人在租借新界(包括大嶼山)時將之翻譯為「Mong 十塱水塘 Tung Wan」 ,但後來譯回中文時卻錯寫成「望東灣」,故而得名。
- 一輪影相後,我們繼續沿鳳凰徑12段前行,此段主要是石屎路,非常易行,約行了10多分鐘來到芝麻灣郊遊徑的入口,由此開始轉為原始的山路,隨「龍尾經老人山」路牌指示行,踏上梯級,景觀漸漸開揚。
- 隨後,沿鳳凰徑往梅窩方向前走,續沿山邊蜿蜒,接上水泥徑後走至梅窩碼頭路。
- 而在瞭望台的頂部則有三角網測站(標高柱),他勸喻一眾山友別攀上瞭望台頂部,也別在這處塗鴉,破壞環境。
- 【#最Private營地】好多人去露營都怕被人插針,亦怕被人打擾,有部份人更會製造衛星城市,霸佔營地內其他營位,以防有其他人進入營地範圍,但其實露營佔據自己所需地方就夠,唔需要霸佔太多地方,最好留返其他營位俾其他營友。
- 依循芝麻灣道走,會折返芝麻灣郊遊徑路口,亦可返回貝澳沙灘,一直走回頭路就可以返回嶼南道。
- 在碼頭左走,進入芝麻灣懲教所範圍的馬路,在支路左轉。
- 路徑的初段是平坦的水泥徑,緊接著的是稍窄、略帶崎嶇的泥徑,再往後則是石級,輪椅無法通行。
續往上走,經過岩石地帶後,登上廟仔敦,也屬老人山的副峰。 老人山位於大嶼山東南的芝麻彎半島中部,其主峰高303米及稱為副峰的廟仔墩高302。 十塱水塘 於山頂,可遠眺蓮花山、大東山及鳳凰山之壯觀景色。 下徑位於芝麻灣半島,以奇異多變的石林為人所熟悉。
十塱水塘: 大嶼山貝澳沙灘起步 輕鬆遊芝麻灣半島徒步十塱村無雜質小水塘
火石洲上有奇特的六角形岩柱、海蝕洞等,因此被列入為香港地質公園的一部分。 其中最有名的是欖灣角洞,又名「關刀洞」,此巨大的海蝕拱仍是東海奇景之一。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越来越多人走进崇湖,感受湿地之美。
經過水壩後不久接上大嶼山林道,沿林道往左前走一小段即攀上左方的叢林小徑,起步略陡峭,往後不算崎嶇,大致和緩,穿過樹林,途中可俯瞰芝麻灣碼頭。 附近的小徑、草地、沙灘以及零星的村屋,皆空無一人,只剩數群牛隻安閒地吃草,像打擾了牠們。 海風輕吹,吹散了靜謐,海浪微細的抽泣,又泣出孤寂。
十塱水塘: 香港仔下水塘 橋上影文青相
旅舍於1983年啟用,惟因入住率低,於2003年結束營運。 值得一說,今次行程人流稀少,偶然只遇到零星山友,當中有人單獨行山。 陳偉明指出,行山切忌一個人,應結伴同行,一旦發生意外也有人支援。 十塱水塘2025 他又指出,有次在西貢開班後,於黃昏5時多下山期間,見到一名中年女士問路,當時她身上只得手機及手提風扇,連水也沒有。 一問之下,始知對路線不太了解的她,原本是跟朋友來行山,豈料期間友人嫌她步速慢,棄下她先行,女士在中途迷路,幸好遇到他們,才能順利落山。 山藝教練陳偉明山齡逾10年,約於3年前考得山藝教練資格。
當時政府還仿效當年第一條從港島至九龍海底水管通水時的做法,在上岸地點建造了一個噴水池,並在1955年8月啟用禮當天,舉行噴水儀式。 1970年代,長洲併入全港供水網絡,十塱水塘遂改為一個灌溉用水塘。 芝麻灣道其實即係鳳凰徑12段,一直沿路走到盡頭,可以前往芝麻灣公眾碼頭、芝麻灣半島內嘅十塱水塘,路段全程為瀝青路,而芝麻灣公眾碼頭嘅渡輪可來往長洲、梅窩。 在碼頭左走,進入芝麻灣懲教所範圍的馬路,在支路左轉。
十塱水塘: 香港仔水塘
【明報專訊】氣溫愈來愈高,但熾熱的陽光並不會阻擋山友出行,擁抱大自然的興致。 「由我帶路」今次由山藝教練陳偉明帶我們遊芝麻灣郊遊徑,先到貝澳泳灘,迎海風降降溫,再到廟仔墩及老人山,欣賞無敵海景,最後去十塱水塘打卡兼「放空」,全程人流不多,靜靜地投入綠色世界。 十塱灌溉水塘所在的芝麻灣半島位置偏遠,水塘由多條清澈無污染的支流匯集而成,沒有受到人為騷擾,整個水塘被綠樹成蔭的河谷環抱,四周是成齡的林地。 正因如此,這裏沒有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迹象,孕育了大量淡水魚,例如弓背青鱂(Oryzias curvinotus)。 正因如此,這裏沒有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跡象,孕育了大量淡水魚,例如弓背青鱂(Oryzias curvinotus)。
十塱水塘: 芝麻灣郊遊徑 全走
半島由芝麻灣郊遊徑環繞,由於路線較長,可分開兩次行走。 芝麻灣半島位於大嶼山東南部,而當中的芝麻灣郊遊徑為香港漁農自然保護署轄下最長的官方郊遊徑,郊遊徑全長共18公里。 隨鳳凰徑12段前行,走上約20分鐘,便到達第1個checkpoint:貝澳泳灘。
十塱水塘: 十塱水塘
今次編輯就一次過總結返我哋實試過嘅餐廳推介,結合現時仍然有嘅餐廳美食,方便大家繼續支持本土小店,第五十二炮找鰂魚涌尚存嘅本土餐廳。 支路:經過十塱灌溉水塘的水壩,接上大嶼山林道後,如不走山上的小徑,可續走林道,接上芝麻灣道後左走,經芝麻灣懲教所走至十塱新村。 在長洲被納入全港供水網絡後,水塘已改作灌溉農田之用。 其岸邊設碼頭,亦有橫水渡服務往來芝麻灣、長洲與梅窩等地。 十塱水塘(英語:Shap Long Reservoir),或稱作芝麻灣水塘(英語:Chi Ma Wan Reservoir),建於1955年,位於芝麻灣半島和南大嶼郊野公園內,在芝麻灣懲教所的南方。
十塱水塘: 老人山‧山上行 – 行山遠足路線
水塘曾為離島區的長洲、坪洲及喜靈洲等居民之主要水源,1970年代起改為灌溉用水塘。 十塱水塘 香港仔傷健樂園提供了不少無障礙設施,如燒烤場、健身設施及解說牌等,但曾在假日行走園內的輪椅徑,竟是杳無人跡。 個人認為無需將郊遊活動規限在一個特定園區或範圍之內(詳見隨筆「郊野無礙」),因此也沒把北潭涌或香港仔傷健樂園納入專題的路線內。 十塱營地本身地方不大,營位空間極細小,經過營地之後可轉往小山徑,為一道通往水塘嘅捷徑。 小山路人流極少,會經過竹林通道,而盡頭可以轉出芝麻灣道瀝青路,轉右繼續上行即可通往十塱水塘。 穿過樓牌後,踏上前方地圖板旁的梯級依路牌往老人山進入芝麻灣郊遊徑,山徑沿山脊和緩而上,途中可眺望芝麻灣半島東岸的芝麻灣及十塱新村。
十塱水塘: 老人山
它是貝澳著名景點之一,水清沙幼外,泳灘面向西南面,是欣賞日落、影「鹹蛋黃」的好地方。 但要注意,雖然貝澳泳灘現已重開,惟旁邊的貝澳營地仍未開放。 另陳偉明提醒我們,在此欣賞無敵海景時,要盡量保持安靜,別打擾附近村民。
十塱水塘: 香港仔水塘輕鬆行山路線 全程2小時!睇古蹟水壩/童話小木屋/歐陸風小石橋
在這處,有個寫有老人山的牌,更有老人圖案,頗為有趣。 他補充,老人山上有山火瞭望台,現在關閉了,到秋冬季才恢復監察附近山火。 十塱水塘2025 而在瞭望台的頂部則有三角網測站(標高柱),他勸喻一眾山友別攀上瞭望台頂部,也別在這處塗鴉,破壞環境。 一輪影相後,我們繼續沿鳳凰徑12段前行,此段主要是石屎路,非常易行,約行了10多分鐘來到芝麻灣郊遊徑的入口,由此開始轉為原始的山路,隨「龍尾經老人山」路牌指示行,踏上梯級,景觀漸漸開揚。 行了約50分鐘見到一片平坦岩石,走過這片岩石便是第2個checkpoint︰廟仔墩。
十塱水塘: 水塘簡介
不過,貝澳營地幾乎已經被玩殘,連私人土地都曾被地主投訴被人強行入侵紮營,又或者大玩車中泊,嚴重者更遺留大量垃圾,而現場所見唔少人都選擇於沙灘擇地露營。 貝澳曾為電影《旺角卡門》取景拍攝地,沙灘海水水質被評為良好至一般,沙粒幼細,而盡頭一角距離對岸芝麻灣僅約50米,芝麻灣道上可見天后廟,皆因昔日村民以務農及打漁為生。 【#最Private營地】好多人去露營都怕被人插針,亦怕被人打擾,有部份人更會製造衛星城市,霸佔營地內其他營位,以防有其他人進入營地範圍,但其實露營佔據自己所需地方就夠,唔需要霸佔太多地方,最好留返其他營位俾其他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