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以肉芽組織增生性斑塊為主征,肛門、外陰處為好發部位,形成無痛性潰瘍,並可自身接種。 癌腫發生於藏毛竇少見,Phipshen(1981)復習文獻僅有32例。 傷口改變應引起疑有癌變,如潰瘍易破,生長很快、出轎及黴菌樣邊緣。 腹股淋巴結腫大應作活檢以除外有否轉移,若有轉移則預後不佳,文獻報告5年生存率為51%。 在初診時發現腹股淋巴結有轉移占14%。
汽車司機骶尾部皮膚常受長期顛波、損傷,可使皮脂腺組織和碎屑存積於囊內,引起炎症美國陸軍發生這種病較多,稱為吉普病。 常見的病菌有厭氧菌、葡萄球菌、鏈球菌和大腸桿菌。 Rainsbury及Southan分析了靜止的藏毛疾病,單個細菌不到半數,而厭氧菌佔58%。
藏毛囊腫股溝: 病因學
10%-15%患者可累及肛周(尤是同性戀者)及腹股溝。 約6%病人可經血行或淋巴途徑播散到非生殖器部位及內臟器官,如頸、鼻、口腔、四肢、胸、腹、臀、腸、肝、腎、骨髓及關節等部位。 孕婦容易發生血行播散,分娩可使宮頸病變向上蔓延至宮內。
- 1.妊娠黃體 妊娠黃體直徑小於2cm,囊壁顆粒細胞增生,黃素化,中央無囊腔,囊壁全部捲曲成花環狀,尿HCG測定陽性等為鑒別依據。
- 腹股溝肉芽腫病原為肉芽腫莢膜桿菌,又稱肉芽腫性多諾萬氏菌。
- 適用於有很多竇口和竇道的病例,效果與切除一期縫合相同,但癒合時間較長。
- 有些患者就醫前就曾自行擠出內容物,卻發現內容物很快又形成。
- 女性病損常自陰唇系帶起,沿外陰向前呈「V」形發展。
- 因此汽車司機,要註意這種情況,盡量的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損害部位8O%在生殖器(包皮、龜頭、陰唇),初為單個或多個皮下結節,與皮膚粘膜粘連,破潰形成潰瘍引起肉芽腫,表面清潔,有鮮紅肉芽,境界清楚,不痛,8O%肉芽腫呈增生性肉芽組織,但較軟,牛肉色,易出血。 基底乾燥或濕潤,上有膜樣滲出物,輕度壓痛。 藏毛囊腫股溝2025 根據性接觸史,臨床表現(如初發生外生殖器結節,特異性的邊緣隆起,牛肉紅色無痛性肉芽腫潰瘍)及實驗室檢查確診。 鍍銀染色可在病理組織切片中找到Donovan小體。
藏毛囊腫股溝: 黃體囊腫吃什麼好?
肉芽腫莢膜桿菌在人工培養基中培養難以成功,其生物學性狀基本不明,但有人將該菌接種在含孵雞卵黃培養基中培養成功,但將培養出的病原體再給人接種,並未發生象腹股溝肉芽種樣病變。 由於人工培養基培養不能成功,細菌學檢查極為困難。 5.對絕經後或生育期口服避孕藥者之卵巢增大,特別是新近發現者,應高度疑為腫瘤,必要時,進行腹腔鏡檢查或剖腹探查,以作出明確診斷。 3.異位妊娠 黃體囊腫破裂引發的急腹症易誤診為異位妊娠,前者HCG陰性,出血量較異位妊娠少,且無反覆出血。 2.囊性白體及白體囊腫,系黃體退化,囊壁無襯覆細胞為透明變性的結蒂組織,囊內仍充滿液體,即成囊性白體。
- 3.異位妊娠 黃體囊腫破裂引發的急腹症易誤診為異位妊娠,前者HCG陰性,出血量較異位妊娠少,且無反覆出血。
- 術後經常檢查創口是否愈合,剃去周圍的毛發,用探針輕柔地探查竇腔,或有可能把一簇毛拉出,這簇毛作為異物而使感染永存。
- 本病的病原體是肉芽腫莢膜桿菌,可引起外生殖器等處皮膚及粘膜發炎並形成潰瘍,腹股溝肉芽腫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傳染病。
- 它是由於大量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而引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指出,此囊腫外觀為半透明或膚色隆起,表面光滑、觸感柔軟或有彈性,大小約0.5公分上下,也可能大於1公分。
- 藏毛竇的形成及自然演變 右圖:溝內有一小窩,毛髮逐漸穿入; 毛髮穿入較多,由於繼發炎症,最後皮膚竇道形成。
- 由於髓管殘留或骶尾縫發育畸形導致皮膚的包涵物。
本病的病原體是肉芽腫莢膜桿菌,可引起外生殖器等處皮膚及粘膜發炎並形成潰瘍,腹股溝肉芽腫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傳染病。 腹股溝肉芽腫主要通過性交傳染,但也可通過接觸和陰蝨傳染。 它是由於大量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泡而引起。 囊壁光滑、壁薄,很多情況下囊腔會被膈分開,成為多個小囊腔,即多房性,而且多是雙側卵巢都有。 囊腫體積大小不一,大者直徑可達10~15厘米,甚至更大。 除了由於葡萄胎或絨毛膜癌引起外,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壓症候群、口服大劑量雌激素及在治療不孕過程中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時也可發生黃素囊腫。
藏毛囊腫股溝: 黃體囊腫的診斷
優先選擇的方法是袋形手術,即切除竇道壁的表面部份和上蓋皮膚,縫合竇道殘腔與皮膚的切緣,這樣可以縮小創口以促進愈合。 對側支竇道需分別切至末端,同樣袋形化,一般用羊腸線或可吸收的人造縫線。 仔細的術後處理頗為重要,常是開放性藏毛竇愈合的關鍵。 用細紗佈敷料,填塞在竇道上,一定要使創口邊緣分開,愈保持平整愈好。 用帶子固定敷料代替膠佈以減少皮膚刺激,註意局部衛生,創口發現有架橋時,應立即用棉簽分開。
藏毛囊腫股溝: 黃體囊腫的西醫治療
對膿腫伴有蜂窩織炎,或患者伴有糖尿病,血管性心臟病或免疫缺陷等時,可加用抗生素治療。 術後經常檢查創口是否愈合,剃去周圍的毛發,用探針輕柔地探查竇腔,或有可能把一簇毛拉出,這簇毛作為異物而使感染永存。 經過以上治療,有些病人創面可能一期愈合,但多數在1~2月後仍不愈合,呈慢性反復發作,這樣就需要進行藏毛竇的根治性手術治療。 藏毛囊腫無繼發感染時可無癥狀,通常主要和首發癥狀是在骶尾部發生急性膿腫。 和其他部位軟組織膿腫相似,局部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癥,多自動穿破流出膿汁或經外科手術引流後炎癥消退,引流口可以完全閉合,但多數表現為反復發作或經常流水而形成竇道或瘺管。 1、切除一期縫合:手術切除全部病變組織、游離肌肉和皮膚,完全縫合傷口,使一期癒合。
藏毛囊腫股溝: 毛囊漏斗腫瘤: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診斷此病的最有用的影像檢查是磁力共振掃描,不但可以顯示囊腫的體積、數量、分布和內部結構,也可以了解囊壁是否有神經根連結及其他病變。 不時也有病人因為腰痛、腳痛或麻痺等問題來求醫,磁力共振檢查後或會發現連接腰椎與尾骨的骶骨附近有名為塔勒夫囊腫(Tarlov Cyst)的病變組織。 這種囊腫又稱為骶管囊腫,多發生在五節骶椎的第一至第三節,體積由幾毫米至幾公分也有,亦可能出現多個囊腫及影響左右兩邊,而四周的骶骨更可能因囊腫壓迫受到破壞,導致出現凹陷性病變。 生理性的囊腫無需手術,而病理性的囊腫,往往需要手術來明確診斷並作相應的處理。 超聲提示囊腫為無回聲的囊腫,沒有分隔,那麼可以先觀察3個月,3個月後重複超聲檢查,如囊腫仍然存在,應考慮行手術處理。
藏毛囊腫股溝: 治療
對於沒有徵狀的骶管囊腫個案,一般只需要密切觀察及定期覆診跟進情況便可。 藏毛囊腫股溝 至於徵狀性骶管囊腫則多需要接受減壓手術。 藏毛囊腫股溝2025 手術時醫生會在顯微鏡及神經監察輔助下,切開囊壁、辨認及保護囊壁上的神經根,以及處理腦脊液留口。 患者的症狀通常都會因為囊腫的壓力解除而得到改善,只要處理得當問題也不易復發。 骶管囊腫是骶管內囊性病變的統稱,在臨床上頗為常見,發病率約為5%至10%,八成患者都是女性。
藏毛囊腫股溝: 腹股溝肉芽腫與淋巴肉芽腫的區別
繼發管道可以從主腔分出至皮下組織,常有分泌溢於皮膚表面,多自旁側頭向延伸,少數亦可向肛門延伸,從而易與常見的肛周瘺管相混淆。 因自行擴大和自行接種,潰瘍變大,有衛星損害,無色素改變。 但通過血液和淋巴,可延及眼、面、唇、喉、胸、骨、內生殖器,也累及腹股溝、會陰和肝臟。 久之潰瘍邊緣外翻,潰瘍面有上皮疤痕形成,可引起巨大疤痕及橡皮腫。
藏毛囊腫股溝: 診斷
好發部位在末端指節背面,像是手指或腳趾的指甲根部或最後一截指關節附近。 口腔內也可見到類似的東西,稱之為“口腔黏膜黏液囊腫”(mucous cyst of the oral mucosa),好發於下唇黏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指出,此囊腫外觀為半透明或膚色隆起,表面光滑、觸感柔軟或有彈性,大小約0.5公分上下,也可能大於1公分。 如果此囊腫在指甲根部可能會影響指甲生長,造成指甲縱向溝狀凹槽。 如用針穿刺抽吸或擠壓後,可看到透明黏稠如果凍般的膠狀內容物。 潘企岳表示,致病原因可能是撞擊外傷造成真皮層結締組織產生類黏液變性(mucoid degeneratoion),膠原母細胞製造過多的玻尿酸,產生果凍般的內容物。
藏毛囊腫股溝: 黃體囊腫
①功能性囊腫:類囊腫在生育年齡的女性最為常見,發生在排卵周期的育齡婦女,有卵泡囊腫、黃體囊腫、黃素囊腫、多囊卵巢,是由於內分泌機能失調、促黃體素分泌不足、藥物刺激等造成的過度生理性反應所致。 由於髓管殘留或骶尾縫發育畸形導致皮膚的包涵物。 但與嬰兒的中線位肛後淺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驅病變,而在成年人確多見。
藏毛囊腫股溝: 疾病百科
對慢性藏毛竇的根治性手術,沒有一種方法可以證實是完全成功的。 過去曾有用過廣泛切除手術進行治療,實踐證明創口愈合緩慢,使病人蒙受不必要的痛苦和損失。 藏毛囊腫股溝2025 目前多采用比較保守的手術,僅切除病變組織而盡量保留正常的皮膚和皮下組織。
口腔黏膜黏液囊腫如果形成不久,也可以此方法治癒而不一定需要手術。 除非最後如仍不斷復發,則須以外科手術移除囊腫及其根部。 急性膿腫形成時,治療方法很簡單,即在局麻下十字切開引流,切口選在波動或壓痛最明顯處,避開正中線。
藏毛囊腫股溝: 黃體囊腫的鑒別診斷
正常和妊娠期黃體直徑小於2cm,若黃體直徑達2~3cm,稱囊狀黃體;直徑大於3cm,則稱黃體囊腫。 當囊狀黃體或黃體囊腫退變時,轉變為玻璃樣變的結締組織,但仍保持囊腔及囊腔內液體,其直徑在2~3cm,稱囊狀白體。 卵巢黃體囊腫可由於某種原因引起囊腫破損、出血,嚴重者可引起急腹症。 4、切除傷口開放:適用於傷口過大不能縫合和手術復發的病例。
2.組織形態 成年女性黃體大小外觀差異很大。 如囊性黃體持續存在,或囊體血腫含血量較多,都可致黃體囊腫。 ③漿液性上皮囊腫及黏液性上皮囊腫:在觀察三個月後,仍然存在的囊腫有可能是屬於上皮卵巢囊腫,而非功能性囊腫。 ②出血性囊腫:有時濾泡囊腫及黃體囊腫生長過速,造成卵巢的組織牽扯而裂開流血。
血常規可見血紅蛋白下降;B超可見患側卵巢增大,腹腔積液;腹腔鏡檢可見卵巢破裂有活動性出血。 2.損害部位:主要發生於生殖器部位如男性包皮、冠狀溝、龜頭、陰莖體、陰莖系帶和女性的大小陰唇、陰唇系帶等處。 女性病損常自陰唇系帶起,沿外陰向前呈「V」形發展。
藏毛囊腫股溝: 治療
可出血,不治療可延續1O~2O年不愈,並易發癌腫。 原發於腹股溝處者常先為皮下結節,繼而肉芽腫形成稱假性橫病,(易誤為淋巴腺病),破潰形成潰瘍。 侵蝕生殖器、肛門,形成層管,色素脫失,假性橡皮腫。 腹股溝肉芽腫,又叫熱帶腹股溝肉芽腫、第五性病,腹股溝肉芽腫與「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容易混淆,但兩者病因不同、症状也不同。
藏毛囊腫股溝: 黃體囊腫的病因
為了消除深的臀間裂及其負壓力,減少傷口裂開、血腫和膿腫,可行Z形成術(圖1)。 藏毛囊腫股溝2025 適用於囊腫和中線上的小型無感染的竇道,復發率0%~37%,優點是癒合時間短,臀間裂內形成的瘢痕柔軟活動,在瘢痕和骶骨之間有軟組織,可耐受損傷。 預防:從現在對藏毛囊腫病因的認識當中,我們不難看出預防藏毛囊腫的方法。 主要就是對導致藏毛囊腫的病因進行有效的預防,這樣才能遠離藏毛囊腫,從而不受它的傷害。
雖經卵黃囊內接種取得成功,證明無運動性,革蘭氏陰性,但在臨床上很少有實用價值。 藏毛囊腫股溝2025 病理組織活檢;從肉芽組織邊緣深部取材,活檢程序用姬姆薩染色,可見藍黑色的Donovan小體,電鏡下同樣可見其小體。 密切隨訪囊腫,4–6周後縮小或未增大,繼續隨訪個月;若囊腫繼續增大,尤其大於5厘米者,則應手術探查。 每次隨訪時,應在月經乾淨後,並排空小便。
藏毛囊腫股溝: 黃體囊腫的診斷
指關節旁病灶也可能因為關節囊脫出如同腱鞘囊腫(ganglion cyst),其內容物則源自於關節液。 口腔黏膜病灶發生的原因通常也是外傷,如吃東西時不小心咬到或撞擊所造成,其內容物是唾液腺分泌的黏液。 潘企岳指出,大多數黏液囊腫的治療並不困難,但因為黏液囊腫容易復發,因此治療目標主要是避免復發。 有些患者就醫前就曾自行擠出內容物,卻發現內容物很快又形成。 最簡便的治療方式為皮膚消毒後,先用無菌針頭劃開囊腫將內容物擠出,同時施以液態氮冷凍治療,之後還需3~5回的液態氮冷凍治療才有可能徹底清除,避免復發。
藏毛囊腫股溝: 病因學
43例隨訪年以上,僅3例(6%)復發。 Stansby(1989)在全身麻醉下,向竇內注入80%酚溶液,保留1min,刮除竇道,反覆3次,治療104例中4例發生無菌膿腫,1例蜂病窩組織炎,無其他併發症。 與手術切除的65例比較,治療率;切除的是86%,酚注射是75%;隨訪平均8月(3月~4年),切除者10例復發注射的12例復發。 腹股溝肉芽腫病原為肉芽腫莢膜桿菌,又稱肉芽腫性多諾萬氏菌。
2、卵泡膜黃素囊腫(黃素化卵泡膜囊腫)此囊腫也稱高反應黃體,出現於視丘—垂體機能障礙,濾泡不排卵,也未破裂,故純屬黃素化的閉鎖濾泡狀改變。 雙側黃素化卵泡囊腫,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因其常伴有滋養葉細胞病變(水泡狀胎塊,絨毛膜癌)。 由於髓管殘留或骶尾縫發育畸形導致皮膚的包涵物,但與嬰兒的中線位肛後淺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驅病變,而在成年人確多見。 早期生殖器潰瘍與肛門病損害應與軟下疳及梅毒的硬下疳和扁平濕疣鑒別:慢性潰瘍或瘢痕性病變應與性病性淋巴肉芽腫鑒別。